初中科學基礎知識點總結

2021-03-04 09:43:17 字數 5079 閱讀 1936

宇宙空間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節四季的星空

1.星圖上的方位判斷

星圖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東右西。

3.陽曆和地球公轉的關係

(1)地球公轉產生四季更替的週期為365.2422天。

(2)陽曆日、月時間的依據

陽曆月份天數是依據四季更替的週期和地球繞日公轉的速度安排的。由於四季更替週期為365.2422天,故採用大小月,大月為31天,小月為30天;2月平年為28天,閏年為29天。

(3)陽曆閏年的安排

陽曆在每400年中設97個366日的年(閏年),其餘的303年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世紀年必須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

4.農曆與月相的關係

(1)月相的含義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月相。

(2)月相變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乙個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

②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相對位置在乙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化。

(3)月相名稱及其出現時間的判斷

①當日、月、地在同一直線上時,月球居中時為新月(朔),時間為農曆初一,地球居中時為滿月(望),時間為農曆十

五、十六。

②當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時,月球向日、地另一側運動時為上弦月,時間為農曆初

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間運動時為下弦月,時間為農曆二十

二、二十三。

③月相④月相變化的週期29.53天。

(4)農曆月天數的安排農曆月中。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大小月相間分布,所以要安排閏月的方式與公曆保持一致。

第二節太陽系與星際航行

1.太陽和月球

(1)太陽的基本概況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它是一顆能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直徑約為140萬千公尺,表面溫度約6000℃,中心溫度高達l500萬℃,日地距離約1.5億千公尺。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著太陽運動,繞著太陽旋轉一周需要一年時間。

(2)月球的基本概況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衛星。月地平均距離約為38.44萬千公尺,月球直徑約為3476千公尺,月球本身不發光。

月面的陰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區,月面的明亮部分屬於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區。月面有眾多的環形山。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週期大約為乙個月,它同時也在不停地自轉,週期恰好也是乙個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1)常見的太陽活動的型別:太陽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陽黑子發生於光球層,日珥和耀斑發生於色球層。

(2)太陽黑子活動週期為11年,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誌。黑子最多的一年為太陽活動峰年;黑子數最少的一年為太陽活動谷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影響地球上的短波通訊。

②過多的紫外線對人體**造成損傷。

③影響地球的氣候。

④影響地球的磁場,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

3.太陽系

(1)太陽系的構成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按一定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構成了太陽系。太陽是中心天體,它以自己強大的引力將太陽系裡的所有天體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圍,使它們不離不散、井然有序地繞自己旋轉。

(2)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小行星帶的位置小行星位於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用肉眼看不到這些小行星,它們沿著橢圓形軌道繞太陽旋轉,形成了乙個環狀小行星帶。

(4)九大行星公轉的方向

九大行星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公轉軌道幾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轉軌道跟圓都很接近。

(5)①流星現象太陽系中的一一些固體小塊闖人大氣層時,與大氣摩擦燃燒發光而劃亮夜空的現象,稱為流星現象。

②沒有燒盡的流星體降落到地球表面,這些流星體叫隕星。主要由岩石構成的隕星叫隕石。它給我們帶來豐富的太陽系天體形成演化的資訊,是科學研究的極好素材。

通過對隕石中各種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測定,可以推算出隕石的年齡,從而推算太陽系開始形成的時期。著名的隕石有中國吉林隕石等。

③流星雨流星體原是圍繞太陽運動的,在經過地球附近時,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變軌道,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圈。許多流星從星空中某一點(輻射點)向外輻射散開,就形成流星雨。

4.彗星

(1)彗星是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執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

(2)彗星由岩石的碎片、固體微粒和冰晶組成的「大冰球」。

(3)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公轉週期為76年。

5.人類飛向太空的歷程和人類對月球與行星的探測

(1)人類飛向太空的歷程

6.我國航天事業的成就

1.宇宙

(1)銀河系是由眾多恆星及星際間物質組成的龐大的天體系統。

(2)銀河系從側面看呈鐵餅狀,俯視呈旋渦狀。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

(3)太陽系位於銀河系赤道平面附近,距銀河系中心約3萬光年(1光年約94605億千公尺),太陽系作為一顆普通的恆星繞銀河系的中心運動。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有2000多億顆。

2.宇宙的構成

目前,人類所觀測到的類似於銀河系的天體系統就有10億個左右。這些天體系統被稱為星系,所有的星系構成了廣闊無垠的宇宙。人類所觀測到的宇宙部分叫總星系,它有約距地球150億光年的時空範圍。

在這一範圍內,由若干級別的天體系統構成,如下所示:

3.宇宙的起源與演化

(1)哈勃發現星系運動的特點 ①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②星系離我們越遠,運動的速度越快。③星系間的距離在不斷地擴大。

(2)宇宙大**論

大約150億年前,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極高的密度和溫度,被擠壓在乙個「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這個大火球的**中誕生的。**引起宇宙的膨脹一直延續至今,並仍在不斷地延續下去。

4.地心說到日心說的發展史

時間人物主要學說理論

2世紀希臘科學家托勒密創立「地心說」。該學說認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和其他天體都繞地球轉動

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依據大量精確的觀測資料,建立了「日心說」宇宙體系學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繞太陽轉動

18世紀康德一拉普拉斯 「康德一拉普拉斯星雲」說認為,太陽系是由一塊星雲收縮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陽,然後剩餘的星雲物質進一步收縮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5.恆星的演化

(1)恆星由熾熱氣體組成的、自己能發光、發熱的球狀或類似球狀的天體叫恆星。恆星與地球的距離都很遠,距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它的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多鐘的時間)。

(2)特殊的恆星

①超新星:亮度突增到原來的1000萬倍以上的新星。它是恆星最激烈的爆發現象。

②爆發結果是恆星完全瓦解成為星雲,或拋射掉大部分質量,遺留下來的部分物質收縮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從而進入恆星演化的終結階段。

③在銀河系裡,已發現四顆超新星,其中,以2023年所發現的超新星最為著名,最近發現的蟹狀星雲就是超新星爆發的遺跡。

(3)太陽未來的演變過程

(4)恆星的演變過程

6.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誕生

(1)地球的演化過程

(2)生命的誕生過程

原始大氣中甲烷、氨氣、水、氫氣、二氧化碳等在宇宙射線、紫外線、閃電等作用下合成氨基酸、核酸、單醣等有機物,這些物質匯集在原始海洋中,經過長期而複雜的化學變化,形成蛋白質、核苷酸等大分子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經過濃縮、凝聚等作用,形成乙個由多分子組成的體系,外面有一層膜,在原始海洋中又經歷了漫長、複雜的變化,最終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宇宙空間2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乙個橢球體

①地球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

②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公尺,赤道周長約4萬千公尺。

(2)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方法

哥倫布、麥哲倫等著名航海家的環球航行及人造衛星上拍攝的地球**等。

2.地球儀和地圖

①經線:在地球儀上連線南北兩極的線就是經線。

②緯線:在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的線是緯線。

③赤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長約4萬千公尺。

④本初子午線: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經線為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

⑤經緯網:經線和緯線交織成網,稱為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

(2)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確定地理位置

①乙個經緯度只能確定地球表面的乙個點的位置,地球表面的乙個點也只有乙個經緯度。

②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為18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通常用「e」表示(如34。e);以西的180。屬於西經,通常用「w」表示(如340w)。

③赤道為0。緯線,由赤道到南北兩極各分為90。。赤道以北為北緯(用「n」表示),越往北北緯的緯度數值越高;赤道以南為南緯(用「s」表示),越往南南緯的緯度數值越高。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通常以300和600緯線把緯度劃分為低緯度、中緯度和高緯度。

3.平面示意圖

(1)比例尺

地圖上的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

(2)方向地平面上的基本方向有八個。在地圖上常用三種方向表達。

①用經緯網表達方向:在有經緯線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②用方向指示標表達方向:在地圖上有指向標,指向標的箭頭所指方向為北。

③在沒有經緯線和方向標的地圖上,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法則確定方向。

(3)圖例

圖例是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

1.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

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

2.地殼運動

地殼在不斷地運動。按照地殼運動的性質和方向,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兩種型別。水平運動使地表岩層在有些地方發生彎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有些地方則斷裂張開,形成裂谷或海洋。

垂直運動表現為地殼的抬公升或下沉,從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陸變遷。

3.板塊構造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將地球表面劃分為若干剛性的岩石圈板塊,板塊之間為俯衝、碰撞帶,中洋脊,以及轉換斷層等活動帶。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的運動主要是由板塊之間的斷層活動來完成的,而板塊邊界之間的寬闊的塊體變形很小,可以認為板塊是剛性的。板塊運動認為剛性的岩石圈(包括大陸與大洋的地殼)的薄板在上地幔中黏性較小的軟流圈上移動。

4.火山**分布及**災害預防活動

(1)世界火山、**的主要分布地區

(2)**災害預防活動

①工程性防禦措施:加強各類工程的抗震能力。

②非工程性防禦措施:建立健全減災工作體系,制定防震減災規劃,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培訓、演習、科研以及推進**災害保險,救災資金和物資儲備等工作。

初中科學易混淆知識點總結

1 核能 定義 由於原子核內部結構發生變化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種類 聚變和裂變。裂變 質量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的轟擊下 成2個新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如 鈾235在中子的轟擊下可以 成兩個新核 氪和鋇 原子彈 鏈式反應用 中子轟出鈾核,鈾核發生裂變,放出能量,同時放出2 3個中子 放出的中子又...

浙教版初中科學知識點總結 1

浙教版科學七上 第一章科學入門 一 科學在我們身邊 作為科學的入門,本節內容從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現象入手,通過對這些自然現象的疑問,引發學生的 興趣,從而理解科學的本質 科學是一門研究各種自然現象,並尋找相應答案的學科。觀察 實驗 思考是科學 的重要方法。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改變著世界,但是我們要辯證地...

材料科學基礎基礎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材料中的原子排列 第一節原子的結合方式 2 原子結合鍵 1 離子鍵與離子晶體 原子結合 電子轉移,結合力大,無方向性和飽和性 離子晶體 硬度高,脆性大,熔點高 導電性差。如氧化物陶瓷。2 共價鍵與原子晶體 原子結合 電子共用,結合力大,有方向性和飽和性 原子晶體 強度高 硬度高 金剛石 熔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