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讀後感

2021-03-04 09:39:18 字數 2214 閱讀 6759

這幾天讀金宇澄的《繁花》,讀了整整兩天,說這部**是2013的年度長篇,又是海派文學的標誌。

讀完最後一行,時近黃昏,心境也像窗外的天色一樣黯然,還有幾分難以把握的茫然。

《繁花》在敘事語言上的嘗試確實令人心悅誠服。首先,**用上海話來寫,作者坦白出版時將稿子逐字逐句通了多遍,為了讓北方人也能懂。滬語寫作是骨子裡的,真是寫出了上海人的某種思維或者心理,不懂上海話的北方人也許能看懂,但不一定能體會其中之妙。

其次,《繁花》通篇都是短句子,但是很耐讀、有韻味;寫法上只寫人物如何說、如何做。作者說他感興趣的是,「當下的**形態,與舊文字之間的夾層,會是什麼。」我想說的是那份黯然和茫然。

《繁花》裡有三個核心人物,都是男的,阿寶、滬生和小毛。阿寶爺爺曾是大資本家,阿寶爸爸少爺出身參加革命做地下黨,不過那個年代資本家和地下黨都不會有好日子過;滬生家是軍隊幹部,「文革」中受衝擊;小毛家是地地道道的工人,哪個年代都是踏踏實實的底層,沒有大起大落。這三個人從小是好朋友,**由這三個男人牽連出眾多的男人和女人,家人、親戚、朋友、同事、鄰居,當然還有時代與社會。

**對這三個男人從懵懂童年一直寫到中年老境,故事的時間跨度有半個世紀,從

五、六十年**到九十年代後的當下,但不是連貫寫下來,而是分成「過去的故事」與「現在的故事」兩條線索來講。**共三十一章,凡單數章節講述「過去的故事」,凡雙數章節講述「現在的故事」,就這麼均衡地交叉隔開。「現在」這部分沒有太明顯的時間跨度,似乎是乙個靜止的時空;而「過去」這部分有著清晰的時光流逝,看著這三個少年日漸長大,歷經人生的酸甜苦辣,兩條線索最後融到一起,是「過去」一步一步地走進了「現在」。

**讀了過半,我開始有了比較明確的感覺:喜歡單數章節,不喜歡雙數章節。喜歡與不喜歡的理由是一致的,是人。

喜歡單數章裡的人,包括他們的故事;不喜歡雙數章裡的人,當然也因為那些故事。

「過去的故事」包括阿婆帶阿寶和蓓蒂回鄉下老家、蓓蒂和阿婆化魚遁世的故事;姝華愛書的故事;蘭蘭和大阿妹的馬路遊戲故事;小毛和銀鳳、小毛和春香的故事,等等。這裡的女孩兒讓人憐愛,這裡的少年有情有義。這些故事的背景主要是文革,乙個物質貧乏政治殘酷的時代,但少男少女們自然有各自的方式,生命的根鬚從土層中汲取滋養,就算是一棵野草,也有屬於它的露水與陽光。

即使寫到那些傷痛的場景,比如,阿寶家搬到曹陽新村後所用的公用茅廁、阿寶娘娘與離婚丈夫「急吼吼」辦事把祖父的床榻弄坍了乙個洞,那些傷痛把那個時代的記憶一點一點地復活了,線條與色彩都清晰可辨,讀的時候會有一種讓你珍惜的感覺。但是,「現在的故事」好像是乙個混沌又單調的世界,因為它總是類似的場景,那些沒完沒了的飯局。飯局上的男人們都是什麼什麼「總」,康總、陸總、徐總以及寶總,還有台灣人、南韓人、香港小開這樣未以「總」冠名但實為「總」的;女人們則是如汪小姐、梅瑞、蘇安、玲子、亭子間小阿嫂,風情萬種兼具手段謀略。

飯局上少不了的是酒和黃段子,男人和女人在一團酒氣中將乙個個黃段子演繹成活報劇。汪小姐最後懷了怪胎、梅瑞落入自己母親與情人的陷阱而傾家蕩產,她們的結局固然可哀,但未必讓人同情,因為她們本也是處心積慮慣於玩弄別人的。所以,從那個有著鮮活記憶的「過去的故事」一步步邁入晦暗無聊的「現在的故事」,讀到最後,心境是越來越沉的。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王安憶寫《長恨歌》、陳丹燕寫「上海三部曲」,還可以再列上程乃珊、王小鷹、衛慧等一群女作家,開創了某種「上海書寫」的格局,而且統領了近二十年之久。希望這格局有所突圍,相信是很多人的期待。對於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涵,王安憶用上海女人的務實與韌性來解讀,陳丹燕從歐洲文化和殖民歷史來破譯,她們都做出了屬於自己的闡釋。

但王安憶和陳丹燕那「革命後代」的「外來戶」出身總使得她們看取城市的眼光與這座城市裡佔人口比例最高的市民階層有所疏離,從這個角度來說,金宇澄的《繁花》正彌補了這層缺失。《繁花》裡市中心的石庫門弄堂場景和郊區新村的工房模式寫得繁複多彩又紮實有力(手繪地圖更增添了趣味)。阿寶、滬生和小毛三個人裡最寄深情的是小毛,從小毛為申師太排隊領票,到小毛跟師傅學拳,再到小毛與銀鳳、春香的情緣,直到小毛又淒涼又自得的晚景,讀小毛一生裡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就像走進乙個菜市場,青青的綠葉菜還帶著泥巴和露水,魚盆撲濺的水花泛著腥氣,殺雞宰鴨熱氣騰騰。

這份市井聲浪不正是對「上海書寫」格局之突圍的期待嗎?且慢,讀到後來,我越來越被一種泔水桶的氣味所包圍。這麼說吧,我的閱讀感覺是,那些「過去的故事」散發著各種食材本身新鮮的氣味,菠菜的甜、小白菜的爽、豌豆苗的香還有芥菜的鮮,個個不同,是愉悅的;但「現在的故事」散發出的是泔水桶的味道,不能說不濃烈可難聞,桶裡的東西也不少可混雜後散發出來的是同一種氣味。

人們批評,女性化的「上海書寫」過於精緻優雅,絲綢的手感,鑽石的光亮,還有飄忽而過的香水味道。批評得有理。但是,我們要找的是泔水桶嗎?

哪些新鮮食材去**了?為什麼它們沒有變成美味菜餚?茫然。

讀後感 《看見》讀後感

看見 讀後感范文三篇 學會獨立思考,可以表達思緒,但盡量不要偏激,能了解背後的本質,能包容別人的觀點,客觀的評價事物,最後找到不合理的邏輯並為之努力去修繕它我想這就是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由 第一篇范文看見讀後感 今天華東 華北很多地方下起了雪,我們這也是,上午的時候豆大的鵝絨般的雪花從天而降飄飄灑...

母親讀後感母親讀後感

失了母親的人像插在瓶裡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為大家帶來了母親讀後感,感謝大家支援。篇一 母親讀後感 世上有一本永遠寫不完書就是母親。這句話出自 母親 這篇散文是肖復興寫的。這一篇感人文的寫作順序是從始到終,乙個我從母親死後,對父親帶來的後母從反感到好感 從討厭到喜愛。文章一開始,我的母親...

讀後感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從 的手記裡,我們還可以得到的 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 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