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原理知識點課堂筆記

2021-03-04 09:31:19 字數 4996 閱讀 4239

資料**:

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10個知識點

1、城市形成和發展根本動因:建立在工業化基礎上的經濟發展,城市的規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為人類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6個理論

1)區域理論:城市是區域的核心,區域發展是不均衡的。2023年佩魯提出增長極核理論:城市通過極化效應、擴散效應的發展,是區域經濟趨於均衡,然後進入下一輪極化、擴散的發展階段。

2)經濟學理論:城市產業分基礎產業(城市發展的關鍵)、服務業產業。

3)人文生態學理論:互相依賴、互相競爭是人類社群空間關係形成、發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訊理論:2023年邁耶《城市發展的通訊理論》

5)經濟全球化理論

6)城市進化理論:絕對集中、相當集中、相當分散、絕對分散。

3、城市物質環境的構成要素及相互關係

公共領域:主導、為非公共領域的開發提供可能性、約束性。物質環境優化表現為可達性、外部效應。

4、城市社會基本特徵及其與農村社會的主要差別

基本特徵:人口老齡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閒暇化。

城市社會的異質性高於農村社會。

5、城市產業構成及其演化趨勢

1)英:費希爾、克拉克三部類:第

一、二、三產業

2)美:貝爾三個歷史時期: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

6、城市化含義

定義: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由農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表現為鄉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以及城市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7、城市化程序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現為工業化的程序,要求並促進人口向城鎮積聚。

城市化後期主要表現為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帶來的生產集約化、生活集約化、管理科學化和文教科技的進步等。

8、城市化程序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美英格爾斯 :現代化社會的指標都是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實現的。

9、城市與區域的相互關係

1)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城市發展必然要開發和利用周圍地區的各類資源,因而城市與區域的發展條件、發展前景密切相關,互為牽制。中心城市的發展與區域內其他城鎮相互影響,應重視區域規劃。

城市與經濟區域的聯絡-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分析乙個城市的對外主要經濟聯絡方向。

2)區域條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城市發展的區域分析:發展戰略(優劣條件、職能、地位、作用)

規模(人口、用地)的區域論證

10、區域城鎮體系及城鄉發展的一般規律

1)城鎮體系的概念與特徵

在乙個國家或相當完整的區域中,有不同職能分工、不同等級規模、空間分布有序的聯絡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鎮群體。

特徵:群體性、關聯性、層次性、開放性、動態性、整體性6個。

2)城鄉整體發展

動力:農村向城鎮的向心集聚,城鎮向周圍地區的離心輻射

手段:規劃、引導和調控城鎮體系

目的:協調城鄉發展,促進城市與區域發展效益的統一。

第二章城市規劃學科的產生、發展及主要理論共9個知識點

1、中國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會和政治體制背景

1)規劃理念的演變

城市歷史約2023年,中國最早的城市距今約2023年。

規劃思想最早形成:周代

規劃思想多元化: 東周

儒家-禮制-皇權至上-《周禮.考工記》-統治中國長達2023年-規矩

管子、老子-自然觀-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變通

2)唐長安城:中軸對稱、東西兩市、規整的方格路網、東南西三面各有三處城門、居住分布採用坊裡制,設定坊牆,坊門朝開夕閉。

元大都:三套方城,宮城居中,軸線對稱;左祖右社,前朝後市。

明清北京城:北部收縮2.5km、南部擴充套件0.5km。突出8km中軸線。在城外設定天、地、日、月四壇。皇城南形成商肆。

3)明南京城依山傍水,布局靈活,自然觀理念佔主導的典型城市格局。

2、歐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會和政治體制背景

1)奴隸制社會

古希臘:西元前5世紀,經歷奴隸制民主政體,形成城邦國家-民主、平等的城邦精神。代表:公尺立都城。廣場和公共建築取代了宮殿,市民機會場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

古羅馬:奴隸制發展的繁榮階段。大量建造公共浴池、鬥獸場和宮殿等供奴隸主享樂的設施。城市成為帝王宣揚功績的工具,廣場、銅像、凱旋門、記功柱成為城市空間的核心和焦點。

2)封建社會的中世紀

中世紀的歐洲-眾多封建領主王國-封建割據和戰爭-城堡的出現

教會勢力強大-教堂佔據城市中心位置,成為空間和天際輪廓的主導因素。10世紀以後,一些城市擺脫封建領主的統治,成為自治城市,公共建築(市政廳、關稅廳和行業會所)佔據城市空間的主導地位。不少城市(佛羅倫斯)突破封閉的城堡,不斷想外擴張。

3)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歐洲城市

14世紀後的文藝復興是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時期-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義大利修建了不少古典風格和構圖嚴謹的廣場和街道。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廣場;威尼斯-聖馬可廣場。17世紀後半葉,新生資產階級與國王聯盟-建立**集權的絕對君權國家。

巴黎-軸線放射街道、巨集偉宮殿、公共廣場成為當時典範。

3、現代城市規劃產生的歷史背景

1)背景及當時存在的問題

18世紀工業革命-圈地運動-經濟發展-城市化程序迅速推進

城市快速發展時期的城市病-城市中住房短缺,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嚴重匱乏,導致傳染病流行(19世紀三四十年代蔓延於英國和歐洲大陸的霍亂)。

2)針對城市問題的關注與思考,促進了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形成

(理論基礎)空想社會主義,源於莫爾烏托邦概念,代表人物-歐文、傅利葉。歐文2023年在美國印第安那州實踐的協和村方案 。傅利葉2023年提出以法郎吉為單位及1500-2000人組成的大社會。

戈定1859-2023年在法國的實踐。

(法律基礎)英國2023年《公共衛生法》、2023年《貧民窟清理法》、2023年《工人住房法》。

(實踐基礎)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英國公園運動-西諦。

奧姆斯特-紐約**公園。美國城市美化運動-以2023年芝加哥博覽會為起點的對市政建築物進行全面改進為標誌。

4、現代城市規劃的早期思想

1)霍華德「田園城市」

理論提出-2023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概念-是為健康、生活及產業設計的城市,其規模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土地歸公眾所有。

田園城市實質-城市和鄉村的結合體,若干個田園城市(3萬人)圍繞中心城市(5.8萬人)呈圈狀布局,城市之間是農業用地。

田園城市布局-圓形,**為公園,六條主幹道從中心向外輻射,核心部位為公共建設,環形林陰大道,城市外圍地區建設工廠、倉庫。

第一座田園城市-萊徹沃斯,由恩溫、帕克設計完成。

2)柯布西埃的現代城市設想

理性功能主義的規劃思想-集中體現在《雅典憲章》2023年

2023年發表「明天城市」規劃方案:

300萬人口的城市。中部為中心區,處公共設施外,40萬人居住在24棟60層高樓中,周圍有大片綠地。外圍是環形居住帶,60萬人居住在板式住宅。

最外圍是居住200萬人的花園住宅。三層道路系統-地下重型車、地面市內交通、**快速交通。市區與郊區由地鐵和郊區鐵路來聯絡。

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區,提供充足的綠地。

2023年發表「光輝城市」規劃方案-思想集中體現

城市必須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擁擠問題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即大量高層建築+人車分離高效率交通系統。

規劃實踐-20世紀50年代昌迪加爾規劃。

3)霍華德、柯布西埃規劃思想比較

共同點:解決大城市的擁擠和不衛生狀況。

不同點:霍華德-城市分散發展,在大城市周圍建設一系列規模較小的城市,從空想社會主義出發,理論奠基於社會改革的理想。

柯布西埃-城市集中發展,通過對大城市結構的重組全面改造城市地區,希望以物質空間的改造來改造整個社會。

4)索里亞.瑪塔-線形城市理論:2023年提出西班牙工程師

基本原則-運輸經濟,通勤耗時最少。

城市形態-由鐵路和幹道串聯在一起的、連綿不斷的長條形建築地帶。

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設施又不脫離自然。

實踐-史達林格勒、哥本哈根1948指狀式發展、巴黎1971軸線延伸。

5)戈涅-工業城市

法國 1904展出,1917出版《工業城市》

基本思路-將各類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於各自的擴建,直接孕育《雅典憲章》功能分割槽的原則。

6)西諦-城市建設的藝術原則

在主要廣場和街道的設計中強調藝術布局,在次要地區強調土地的最經濟使用。

7)格迪斯的學說

1915出版《進化中的城市》

將城市和鄉村規劃納入到統一體系之中,使規劃包括若干個城市以及它們周圍所影響的整個地區。經美國芒福德等發揚,形成了對區域德綜合研究和區域規劃。

工組模式-調查-分析-規劃。

5、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

1)《雅典憲章》1933

思想基礎:奠基於物質空間決定論的基礎上,認為通過物質空間變數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環境,則可自動解決城市中的社會、經濟、政治問題,促進城市的發展和進步。

核心內容:提出功能分割槽,認為居住、工作、遊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動。它依據城市活動對城市土地使用進行劃分,突破了過去追求圖面效果和空間氣氛的侷限,引導規劃向科學的方向發展。

功能分割槽及其之間的機械聯絡-從對城市整體的分析入手,對城市活動進行分解,在揭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改進建議,將各個部分結合在一起復原成為乙個完整的城市。

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制定規劃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割槽在終極狀態下的平衡狀態,將城市看成了一種產品的創造,物質空間規劃成為城市建設的藍圖。

2)《馬丘比丘憲章》1977

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將之視為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

城市是乙個動態系統,必須把城市看作為在連續發展與變化的過程中的乙個結構體系,不應當把城市當作一系列的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慮,而必須努力去創造乙個綜合的、多功能的環境。

區域和城市規劃是個動態過程,不僅要包括規劃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規劃的實施,城市規劃成為乙個不斷模擬、實踐、反饋、重新模擬的迴圈過程。

強調規劃的公眾參與-理論基礎是戴衛多夫20世紀60年代「規劃的選擇理論」和「倡導性規劃」-基本意義在於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體具有不同的價值觀,規劃師要表達不同的價值判斷並為不同的利益團體提供技術幫助。

3)兩個憲章之間的有關變化

城市規劃原理複習筆記

一 名詞解釋 1.城 是指 城郭,圍繞居住區的城牆。市 是指 市場,商品集散地。2.城市經濟部類分為基本經濟部類和非基本經濟部類。基本經濟部類是指 為滿足城市外部對產品及服務需求而進行的以輸出為主的經濟活動。非基本經濟部類是指 為滿足城市內部對產品及服務需求而進行的經濟活動。3.郊區化是指 城市人口...

城市規劃原理聽課筆記

熟悉掌握了解 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 1 城市形成與發展規律 1 城市形成的主要動因 1 城市的一般性概念 城 防禦 市 商品交換 城市 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聚集為主要特徵的居民點,在我國是指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和鎮 2 城市的起源 第一次大分工 農業與漁牧業分離,形成以農業為主的固定居民點 ...

註冊規劃師考試城市規劃原理知識點

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 城市的概念 城市 是非農人口集中,以從事工商業等非農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居民點,是一定地域範圍內社會 經濟 文化活動的中心,是城市內外各部門 各要素有機結合的大系統。城市的基本特徵 概念相對存在要素聚集發展的動態化和多樣化系統性 當今城市地域的新型別 大都市區 美國 反映大城市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