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原理

2022-11-26 18:30:03 字數 5540 閱讀 8144

第一章城市與城市規劃概論

本章從城市總體規劃的角度來整體性地認識城市和城市規劃,使學生能夠確立起正確的城市觀和規劃觀,為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內容和基本原理的闡述奠定基礎。

學習重點:掌握城市、城市規劃以及城市規劃體系的概念,

第一節城市的概念與本質

一、城市的形成與發展

二、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為主要特徵的居民點。包括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和鎮。」

第二節規劃的概念與特徵

一、規劃的概念

二、規劃的特徵

第三節城市規劃的概念及其發展

一、城市規劃的概念

城市規劃是「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

二、城市規劃的內涵

城市規劃的核心內容:

● 土地使用的配置;

● 城市空間的組合;

● 交通運輸網路的架構;

● 城市政策的設計與實施。

三、城市規劃的作用

四、現代城市規劃的發展

1、現代城市規劃的起源

針對工業城市所出現的問題

2、現代城市規劃發展的脈絡

社會改革理性:howard的田園城市

建築學傳統:le corbusier的現代城市設想

3、現代城市規劃的發展歷程

(1)《雅典憲章》(1933)

(2)《馬丘比丘憲章》(1977)

(3)《華沙宣言》(1981)

(4)《環境與發展宣言》與《21世紀議程》

第四節城市規劃體系

一、城市規劃作為一項**職能

二、城市規劃體系構成

三、城市規劃法規體系

四、城市規劃行政體系

五、城市規劃運作體系

六、城市規劃體系的發展趨勢

第二章城市總體規劃概論

本章通過對城市總體規劃在城市規劃體系的定位的討論,詳細介紹了城市總體規劃的基本內容、城市規劃編制的過程以及編制的基本原則,並介紹了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的途徑,使學生對城市總體規劃有較為全面的認識,為後面章節中城市規劃工作的內容奠定基礎。

第一節城市規劃階段的劃分

一、總體規劃:「對一定時期內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發展規模、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實施措施」。

二、詳細規劃:「以城市總體規劃或分割槽規劃為依據,對一定時期內城市區域性地區的土地利用、空間環境和各項用地所作的具體安排」。

第二節城市總體規劃的制定

一、總體規劃的任務、期限與內容

1、總體規劃的任務:「綜合研究和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空間發展狀態,統籌安排城市各項建設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項基礎設施,處理好遠期發展和近期建設的關係,指導城市合理發展。」

2、總體規劃期限:一般為20年。同時對城市遠景發展作出輪廓性的規劃安排。近期建設規劃是總體規劃的乙個組成部分,期限一般為五年。

3、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包括(結合案例具體介紹):

(1)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 分析區域發展條件和制約因素,提出區域城鎮發展戰略,確定資源開發、產業配置和保護生態環境、歷史文化遺產的綜合目標;

* **區域城鎮化水平,調整現有城鎮體系的規模結構、職能結構和空間布局,確定重點發展的城鎮;

* 原則確定區域交通、通訊、供水、排水、防洪等設施的布局;

* 提出實施規劃的措施和有關技術經濟政策的建議。

(2)確定城市性質和發展方向,劃定城市規劃區範圍。

(3)提出規劃期內城市人口及用地發展規模,確定城市建設與發展用地的空間布局、功能分割槽、以及市中心、區中心的位置。

(4)確定城市對外交通系統的布局以及車站、鐵路樞紐、港口、機場等主要交通設施的規模、位置,確定城市主、次幹道系統的走向、斷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確定主要廣場、停車場的位置、容量。

(5)綜合協調並確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電、通訊、燃氣、供熱、消防、環衛等設施的發展目標和總體布局。

(6)確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標和總體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線。

(7)確定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發展目標及總體布局。

(8)確定城市環境保護目標、提出防治汙染措施。

(9)根據城市防災要求,提出人防建設、抗震防災規劃目標和總體布局。

(10)確定需要保護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蹟、傳統街區,劃定保護和控制範圍,提出保護措施,歷史文化名城要編制專門的保護規劃。

(11)確定舊區改建、用地調整的原則、方法和步驟,提出改善舊城區生產、生活環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綜合協調市區與近郊區村莊、集鎮的各項建設,統籌安排近郊區村莊、集鎮的居住用地、改革服務設施、鄉鎮企業、基礎設施和菜地、園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劃定需保留和控制的綠色空間。

(13)進行綜合技術經濟論證,提出規劃實施步驟、措施和方法的建議。

(14)編制近期建設規劃,確定近期建設目標、內容和實施步驟。

二、城市規劃編制的基本原則

三、總體規劃的制定程式

總體規劃編制的組織:由城市人民**組織編制。

總體規劃編制的工作程式

總體規劃審批程式

第三節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

一、規劃推進機制

二、城市政策是總體規劃實施的調控機制

三、資金是規劃實施的基礎

四、法規是規劃實施的保障

城市規劃法規:按照國家立法程式所制定的關於城市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法規和地方規章的總稱。

五、管理是規劃實施的中心環節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根據城市規劃法規和批准的城市規劃,對城市規劃區內的各項建設活動所實行的審批、監督檢查以及違法建設行為的查處等各項管理工作的統稱。

我國實行規劃許可制度即「一書兩證」制度:建設專案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三章城市規劃的調查與研究

本章通過對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的調查研究的介紹,使學生能夠掌握城市總體規劃階段進行調查研究的目的、內容與具體方法,為學生建立認識城市的不同維度以及具體把握認識城市的方法。

第一節調查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一、調查的目的

二、調查的內容

三、調查方法

1、現場踏勘

2、發**調查

3、訪談和座談

4、文獻查閱

5、模擬

四、研究方法

五、調查研究的成果

第二節區域環境的調查研究

一、城市化:「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必須為鄉村人口相城市人口轉化以及城市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又稱城鎮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發展程度的數量指標,一般用一定地域內城市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來表示」。

城市化水平的**

(1)城市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顯著相關

(2)農業生產率提高,在我國尤其是糧食增加速度

(3)**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 遞推法:參照以往城鎮人口發展情況推算;

* 參照國外同類型城市人口增長速度推算;

* 按國民生產總值發展速度推算;

* 按商品糧增長的可供量估算;

* 按農村人口轉化的數量和可能推算;

* 按城市建設投資推算;等。

二、城鎮體系與網路

城鎮體系:「一定區域內在經濟、社會和空間發展上具有有機聯絡的城市群體。」

城鎮體系的內容包括三方面:

● 城市職能(通過城市性質表現):不同職能城市的數量和組合特徵;

● 城市規模(以人口多少表示),不同規模的城市數量和組合;

● 各類各級城市的地理分布,相互關係等。

我國城鎮體系的劃分及我國城市發展的基本方針

三、城鎮體系分析的層次性(結合案例介紹)

四、區域環境聯絡程度的量化分析

第三節歷史環境的調查研究

一、研究城市形成、發展過程及其動力

二、研究城市歷史特色與風貌

城市歷史特色與風貌主要表現在:

* 自然環境的特色:地形、地貌、河道……

* 文物古蹟的特色:歷史遺址……

* 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構圖方正,軸線分明等;

* 城市輪廓景觀,主要建築物和綠化空間的特色;

* 建築風格;

* 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特色,如土特產、工藝美術,民俗、風情等。

三、城市特色的保護與改造

第四節自然環境的調查研究

一、自然地理因素

圍繞建設用地適用性評定進行介紹。

土地適用性評定:以用地為基礎,綜合各項用地自然條件以及整備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與經濟性,對用地質量進行的評價。

用地適用性評定將用地分為三類用地

* 一類用地:適合建設用地;

* 二類用地:需採取一定工程措施;

* 三類用地:不適宜修建用地。

二、自然氣象因素

風玫瑰,包括風向玫瑰和風速玫瑰。

汙染係數:表示自然狀態下的可能汙染程度。汙染係數與風向頻率成正比,與平均風速成反比。

三、自然生態因素

第五節社會環境的調查研究

一、人口

人口自然增長率、機械增長率

人口的社會構成

(1)部門構成——人口就業的產業結構

(2)人口的勞動構成

二、社會結構

三、人類空間行為

第六節經濟環境的調查研究

一、聚集經濟

規模經濟:隨著生產規模的增加,生產單位產品的成本呈下降趨勢。

二、城市土地的研究

(1)土地是財富的第一源泉

(2)土地資源的有限性,是不可再生的資源。

(3)土地資源的差異性

(4)土地資源的固定性,都有固定的地理位置

三、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

(1)城市用地分類

(2)規劃建設用地標準

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

ⅰ 60.1—75.0 m2/人

ⅱ 75.1—90.0 m2/人

ⅲ 90.1—105.0 m2/人

ⅳ 105.1—120.0 m2/人

規劃人均單項建設用地標準

居住用地 18.0—28.0 m2/人

工業用地 10.0—25.0 m2/人

道路廣場用地 7.0—15.0 m2/人

綠地9.0 m2/人

其中:公共綠地 7.0 m2/人

規劃建設用地結構

居住用地 20—32%

工業用地 15—25%

道路廣場用地 8—15%

綠地8—15%

四大類用地總和佔建設用地比例宜為60—75%。

第四章城市發展的技術經濟依據

本章以城市未來發展為導向,從城市總體規劃角度介紹有關城市發展戰略、城市性質、城市規模等概念,並結合案例介紹確定城市發展戰略、城市性質、城市規模等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從對城市的調查研究中研究城市未來發展的趨勢和從城市總體規劃角度進行未來安排的方法。

第一節城市發展戰略

一、城市發展戰略的含義:「對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作的全域性性、長遠性和綱領性的謀劃」。

城市發展戰略的核心是要解決一定時期的城市發展目標和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

城市發展戰略的內容一般包括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措施。

二、城市的主導產業

城市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指那些能左右城市經濟發展規模、推動全市整體經濟發展的部門,主要是對城市以外地區提供商品產品的部門。

城市規劃原理

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 第一節城市的產生與定義 第二節城市的發展 第三節城市化 第一節城市的產生與定義 一 居民點的形成 母系社會原始群落 第一次勞動分工 農業與畜牧業分離 固定的居民點 二 城市的形成 剩餘產品 產品交換 第二次勞動分工 商業及手工業與農業分離 私有制 階級分化 城市產生 城 以 守...

城市規劃原理

續實施海河綜合開發改造。通過海河兩岸的綜合開發改造,帶動城市功能調整和布局完善,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弘揚城市文化 建立現代城市濱水景觀,提公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整體形象,增強城市的競爭力 吸引力和輻射力。加快城市住宅建設。按照統一規劃 合理布局 綜合開發 配套建設的原則,繼續...

城市規劃原理

教學大綱 課程編號 263299課程單位 江西師範大學城建學院 課程類別 專業教育適應專業 建築學相關專業 總學時數 36學分 2 選用教材 城市住宅區規劃原理出版單位及時間 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一 教學目的 任務 主要從分析城市居民住區構成的物質及非物質要素入手全面闡述居住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