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2021-03-03 20:29:05 字數 4125 閱讀 7379

你是乙個學生,生活一直都是平平常常的。你每天都要去上學,然後放學。之後在家裡陪伴爸爸媽媽,到週末的時候,與朋友們郊遊或者舉辦乙個小型的派對。

生活可能是平淡無奇的,但是你也陶醉其中,因為你熱愛生活。

但是,突然有一天。你接到了一封信,乙個神神秘秘的人物突然要教你哲學,並且告訴你,你其實一直活在另乙個人的書中。你的整個世界其實都存在於是另乙個人為了他女兒的生日而寫的一本哲學書中,這時你會怎麼想?

這其實就是蘇菲所面臨的事情。

席德的爸爸是在黎巴嫩執行任務的挪威的聯合國觀察員艾勃特,他特別喜愛哲學。他在女兒即將15歲成年之際,要回到挪威。於是,為了給女兒一本有教育意義的**禮物,他在女兒生日之前寫了一本名叫《蘇菲的世界》的哲學書。。

最後,回到挪威的艾勃特親自給席德講解了大**理論。這是這本書的主幹情節。

然而,為什麼這本書叫《蘇菲的世界》而不叫《席德的世界》?可以說這本書的筆法十分巧妙,從故事一開始,作者就以一種偵探探案故事情節吸引讀者。這情節就是蘇菲不斷認識到她只是艾勃特書中的人物,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蘇菲也學到了許多哲學知識。

讀者也通過蘇菲的世界,向我們介紹了歐洲博大精深的哲學史。

我們大家都知道哲學是一門思想性很深刻的學問,但是,它有時也很淺顯。為什麼我說哲學即深刻又淺顯呢?因為,當我們純粹學習哲學時,其中的專業術語,比如什麼「經驗主義」「理性主義」「浪漫主義」等等,雖然字面上也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如果認真解釋起來,你的哲學老師可能會給你解釋一大堆與之相關的東西。

而你有可能一句話也沒有聽懂,並沒有完全理解某個哲學名詞的真正含義,這是我們說哲學是深刻的或者是複雜的;而我說哲學淺顯則是想說明哲學其實是存在與我們的生活中的。學哲學其實就是要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所以,生活中就有很多淺顯易懂的哲學,只要我們稍稍用心就可以體悟到的。

而《蘇菲的世界》則是將本來深刻無聊,晦澀難懂的哲學問題,用淺顯易懂的話語,逐步深入的推理情節解釋得一清二楚,也吸引了更多讀者,讓他們認識哲學,學哲學。

《蘇菲的世界》介紹了從古希臘神話到現代哲學思想等相當多的哲學思想理論。我覺得大概可以分三個階段:古代淳樸的自然哲學、中世紀在神學影響下的哲學思想和文藝復興及之後的衝破神學束縛的哲學思想。

順便帶一句,哲學不僅僅包含純哲學理論和思想,自然科學也屬於哲學的衍生物。因此,在《蘇菲的世界》中,還介紹了伽利略的慣性理論、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等思想。

古代的哲學思想包括蘇格拉底、柏拉圖、德謨克利特、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思想。他們所**的主要問題就是世界是怎麼來的,自然是由什麼組成的。有的哲學家認為大自然是乙個整體,而柏拉圖則堅持「二元論」,即人自身的心中有乙個理型世界,而外界又有乙個世界,而且他認為我們永遠都不能相信我們之所見,我們理型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

另外,這個時期的德謨克利特則認為世界是由原子和分子所組成的,這個與我們現在的看法相近,但是他當時所說的原子和分子與我們現在的理論也有區別。

接著就進入了中世紀,就是「上帝」這個絕對意志統治思想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思想家普遍認為上帝創造了大自然,上帝能看到一切,上帝是至高無上的。這個時代的哲學家雖然都信教,但是就上帝是如何存在的仍然存在產生分歧。

一部分哲學家認為上帝就存在於自然界中,存在於每一棵樹,每一朵花中,甚至存在於我們的心靈當中,我們可以在生活中體驗到上帝的存在;但也有另一部分哲學家認為我們是不可能接近上帝的,上帝位於很高的地方,俯視著時間的一切,普通人是根本無法接近上帝的。這也是一種看法。但是,當時的人,他們既不知道世界是怎樣產生的,又不能解釋自然界發生的一些現象,因此就把這種當時還未知的力量歸結為上帝的力量。

人們普遍愚昧無知,也是**教當時在歐洲盛行的原因。直到14世紀,啟蒙的曙光才逐漸開始照耀歐洲大陸。

公元14到16世紀,發生了我們眾所周知的啟蒙運動。「啟蒙」的意思就是啟發蒙昧的群眾,讓他們走出愚昧,獲得智慧型。在那時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哲學家。

比如,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等人。於是,我們之前說到的那些名詞就出現了。「理性主義」「經驗主義」「浪漫主義」。

理性主義是說我們不能相信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我們要獲得知識只能從我們的理性中獲取,而看到的一切都是幻想。「我思故我在」就是理性主義的最好解釋。據說當時笛卡爾是乙個堅定的理性主義者,他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那麼,轉瞬他想,「那我憑什麼才能證明我的存在呢?」因為他在思想。所以就有了「i think therefore i am(我思故我在)」這句話的出現。

這樣的理性主義者繼承並發展了柏拉圖的思想。但是,正確的理性從何而來的呢?他們無法解釋,不得不求助上帝。

他們解釋道,理性是人天生的,上帝通過賦予人理性讓人認識世界。這時就有經驗主義者來反對他們了。經驗主義者則堅信,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於我們所見到的,我們根本不可能憑空想到乙個我們從未見到的事物。

但是,經驗主義在有些問題上就站不住腳了。比如:我們所見到的烏鴉都是黑的,但是你就能說全世界的烏鴉都是黑的嗎?

就沒有白烏鴉嗎?這時就需要我們的理性做判斷了。所以說,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有對的部分也有錯的部分。

只有把他們綜合起來看才是對的。

這時,康德就登場了。

康德說,我們確實是通過觀察周圍世界獲得知識,但是,如果我們僅僅是觀察世界,不能得到正確的知識。就像我們戴著紅色的眼鏡看我們周圍的一切,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是紅色的。然而,我們的周圍真的就全是紅色的嗎?

顯然不是。這就是乙個很好的例子。康德認為,我們只有借助正確的理性,加之一些經驗才能獲得正確的知識。

接著就是浪漫主義了。譬如貝多芬、拜倫、雪萊等都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們可以說不依靠理性,任由自己的思想在各處馳騁。

所以,浪漫主義者的作品往往給人以或震撼、或驚奇的感覺,取得一種出人意料的效果。他們並不像理性主義者,保持嚴謹而規律的生活。像康德,被稱為柯尼斯堡的時鐘,因為他每天的作息都十分規律。

而浪漫主義者則不然。也許,有一天你看到街上的乙個邊耍酒瘋邊吟詩的人,他可能就是乙個浪漫主義者。

《蘇菲的世界》在講完了這些以後,又講了一些關於馬克思、達爾文和弗洛伊德的理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近代無產階級是怎樣反抗資產階級的;達爾文的演化論和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分析。在講解這些的時候,作者還不失時宜的用一些童話故事中的人物或寓言人物來強調主題。

比如:艾伯特給蘇菲講殘忍的壓迫剝削的時候,賣火柴的小女孩出現了;在講演化論的時候,諾亞出現了;在講理性主義的時候,《皇帝的新衣》中的國王出現了等等。這些都是用以使枯燥的哲學課程變得更有趣的元素。

這些便是《蘇菲的世界》一書中的全部哲學內容。

我們現在的哲學課程基本上都是歐洲的哲學流傳過來的,高中乃至大學所學習的也是西方哲學。這不禁使我想問一問,中國是否有自己的哲學體系。我覺得這是乙個比較深入的問題,但是還是想泛泛的談一下。

中國古代的哲學,我覺得久遠的就屬諸子百家了。那是乙個思想爭鳴的時代,正如古希臘時代。有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等等,甚至還有詭辯家,陰陽家。

各有各的思想和治國策略。比方說,儒家在政治上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張出世,積極爭取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在交友方面則講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學習方面則是「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可以說在各方面提出了完整的理論;而與之相對的道家在政治上則主張入世,在做人方面也講求獨善其身,甚至提出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說法。這種說法在今天看來是不對的,但是,儒家和道家都有一些方面值得我們汲取。

而後,中國逐漸形成了獨尊儒術的情況,儒學滲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儒學則是有利有弊。像「仁、義、禮、智、信」,我們今天認為是正確的做人標準,而像儒家宣揚的「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

」則可以說是全然錯誤的歧視女性的觀點。

中國的哲學體系,我覺得還是停留在乙個低階階段。其主要原因就是儒學佔了統治地位。包括程氏兄弟、朱熹等人都是在儒學的框架中修修補補,並沒有超越其外。

只是到了明清時期李贄等人的哲學才有了一些非儒學的色彩。但是,李贄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與布魯諾相似,李贄七十歲時在監獄中自殺。

所以說,在整個中國古代,哲學思想都沒有超脫儒學界限。真正中國的思想解放還是要到新文化運動的時候了。這可能也是中國落後於其他西方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話題還得轉到《蘇菲的世界》上。這本書教會了我們哲學,但並不是說,我們只是學會一些專業術語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用學到的東西去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從而知道我們的生活,畢竟這才是哲學的目的。

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我們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將來在社會都會遇到不小的挑戰。我們的學習,我們的人際交往,我們的情感等等一系列方面都會遇到挑戰。但是我覺得大家還是不要像《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維特一樣,因為追求所愛的綠蒂無果就飲彈自盡。

我們年輕人特別容易衝動,做出一些不好的事來。所以,我覺得大家可以看看《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讓我們多了解一點哲學,學一學生活的智慧型,思考思考人生,這樣,我們就會學到更多,有更大的眼光,更大的胸懷,也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紅色房子的信箱前,十四歲的蘇菲開始了她不只是關於哲學的探險之旅。挪威作家喬斯坦的 蘇菲的世界 被公認為上世紀末西方社會最優秀的哲學通俗讀物之一。我是在如今這一把年紀的時候才來看這本被當作西方青少年哲學啟蒙讀物的書。故事講述的是乙個名叫蘇菲的挪威小女孩,在乙個陌生的哲學家的引導下...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這本書講的是乙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 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哲學,作為人類精神的象徵,從古至今都披著神聖的面紗。人們只能滿懷敬仰之心,卻無緣見哲學之廬山真面目。因為它博大精深,融人類千年之史,匯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賜予的精神遺產隨著歲月的積澱愈發深不可測。無數哲人前赴後繼著書立傳,試圖為世界展現一幅壯麗雄渾的哲學全景圖。可是百家爭鳴,豐富了哲學的內涵,卻為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