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2021-03-04 00:18:50 字數 2988 閱讀 8357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紅色房子的信箱前,十四歲的蘇菲開始了她不只是關於哲學的探險之旅。

挪威作家喬斯坦的《蘇菲的世界》被公認為上世紀末西方社會最優秀的哲學通俗讀物之一。我是在如今這一把年紀的時候才來看這本被當作西方青少年哲學啟蒙讀物的書。故事講述的是乙個名叫蘇菲的挪威小女孩,在乙個陌生的哲學家的引導下,學習歐洲哲學,並認識到自己只不過是被某個作家創造出來的過程。

沒有大起大落的轉折,書中情節雖懸念重生卻也波瀾不驚。

從古希臘愛琴海的自然派哲學,到雅典城師徒三人燎原的智慧型之火;從神權當道的漫長中世紀,到人性復甦的文藝復興;從啟蒙運動裡為人權進行的鬥爭,到百科全書派對理性所做的推崇……喬斯坦將整一部貫穿著歐洲歷史與文化的思想史娓娓道來。他用神奇般簡單的語言,用魔術師,大白兔和薑餅人繪製出一部講給蘇菲聽的哲學史卷。

蘇菲sophie,在希臘文中是智慧型的意思。哲學在古希臘語裡的本意即是「愛智」。有人說,智慧型是哲學的本質,而人生是哲學的外在意義。

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秘難解的蘇格拉底稱自己為「哲學家」,因為哲學家的英文philo-so-pher的意思是「乙個愛好智慧型的人」。羅素在《論教育之目的》中說,沒有智慧型,我們這個錯綜複雜的當代世界就無法延續。他認為傳統道德的乙個最大的缺陷是其一直低估了智慧型的作用,又說「希臘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犯過錯誤」。

而在對待智慧型的問題上沒有犯過錯誤希臘人,其哲學一直在亟欲找尋人類最佳的生死之道,他們關心人的倫理與道德,致力於解決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提出的問題,他們最關心的是「何謂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獲致這種幸福」。這也許就是智慧型的乙個重大意義。

關於什麼是幸福以及如何幸福,蘇格拉底認為,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他認為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

因為世間哪有人會想要成為不快樂的人?而根據柏拉圖的說法,人體由頭、胸、腹三部分構成,人的靈魂也相對的具有「理性」「意志」和「慾望」三種能力,這些能力又各自有其「美德」:理性追求智慧型,意志追求勇氣,慾望則必須加以遏阻,以做到「自製」。

唯有人體的這三部分協調運作時,個人才會達到「和諧」或「美德」的境界。他認為在學校時,兒童首先必須學習如何克制自己的慾望,而後再培養自己的勇氣,最後運用理性來達到智慧型。亞里斯多德說人的「形式」是由乙個「植物」靈魂,乙個「動物」靈魂和乙個「理性」靈魂所組成,快樂有三種形式,一種是過著享樂的生活,一種是做乙個自由而負責的公民,另一種則是做乙個思想家與哲學家。

他強調,人要同時達到這三個標準才能找到幸福與滿足,任何一種形式的不平衡都會扭曲生活方式,都是令人無法接受的。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主張都與希臘醫學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傳說中希臘醫學的始祖,誕生於大約西元前四六零年時德寇斯島的希波克拉底,提出健康來自身體和心靈的平衡,要預防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節制飲食起居。

唯有平衡,節制,人才能過快樂和諧的生活,這就是希臘人關於幸福的智慧型。

在書中描述的少校小木屋裡的傍晚,蘇菲對喬安說,「這樣一根小小的蠟燭卻可以照亮如此的黑暗,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想,在尋找幸福的路上,我們都需要這樣一根蠟燭的力量。就像新柏拉圖派普羅汀所說上帝的神聖之光,那種暖洋洋的注視著人類的靈魂照耀著世間的事物的神聖之光,讓一株風鈴草或一朵罌粟花,乙隻飛離枝頭的蝴蝶或是一條漫遊穿梭的金魚都或多或少的反射著深不可測的神秘之光。在去往幸福的路上,我們需要這樣一簇蠟燭的神秘光芒。

我希冀著可以有這樣一束光,能穿透眼前的黑暗和迷茫,照亮腳下的岩石和沙礫,能指引出乙個通往幸福的方向,一條抵往快樂的羊腸小道。我希望可以有這樣一束微弱但堅強的燭光,它是蘇格拉底口中屬於我的理性之光,我以它作為司南來明辨黑白取捨行事,我按照它提供的遵照準則,來避免為惡,避免成為乙個「追求不快樂」的人。這蠟燭作為柏拉圖人體三分論中的頭部美德,它引領我追求智慧型和勇氣,讓我知道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讓我越來越靠近自製的標向。

這蠟燭照亮我作為乙個人的「形式」中屬於理性的靈魂,它為我描繪乙個生活應該有的摸樣,讓我知道該「如何生活」,讓我有根據去過乙個「良好的生活」。

這樣的燭光,它是道德的勇氣,也是智慧型的膽略。

它是選擇的意義所在。

在《蘇菲的世界》故事的最後, 當蘇菲得到真相的時候,她並沒有感覺一切變得虛無和喪失意義,她只是不甘心被他人擺布,希望能找回真正的「自我」,於是她選擇從上校的書中逃離。「逃脫束縛,完全自我」就是蘇菲的燭火,照出小女孩蘇菲的選擇。

在生活裡,我們的幸福往往**於擁有更多可以選擇的權利和機會,人們追求豐裕的物質,強大的政治力量或健壯的身體,都是為了可以獲得更多選擇的機會;而我們的躊躇苦悶和猶豫不決也大多來自於選擇的存在,有哲人說過「沒有什麼比猶豫不決更使人勞心費神毫無成效了」。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可殺敵也可自噬。術語叫做雙刃劍,叫人愛恨交加。

選擇之痛可能來自於貪婪,或來自於習慣,可能因為無知,也可能因為恐懼。但我認為其最終應該還是源自於信仰。犬儒學派堅信幸福並不依賴於那些轉瞬即逝的外物,在亞歷山卓大帝和盛滿陽光的木桶之間,選擇毫無障礙。

斯多葛學派強調大自然不變的法則,偶然和抱怨不存在被選擇的餘地。作為「花園哲學家」的伊壁鳩魯學派在享樂和受苦之間的選擇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真正在選擇面前狼狽不堪筋疲力盡的我想多半都是懷疑論者。

信仰是點燃燭火的木棒。就像那些很清楚自己是從**來要到**去**徒,對他們而言上帝是否存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相信,是這種信仰本身給予了他們現世的安穩。由信仰幻化來的偶像,成為他們選擇的標桿和取捨的標準,是非判斷對錯定奪結果出生活的充實和幸福。

傑羅姆說:我們那些被時間包圍著的生命之島,周圍霧氣翻騰,我們無法穿透它看清楚外面的世界,我們所能聽見的,只是遠處大海的洶湧澎湃聲。

在這霧氣繚繞的世界,四面八方的自由之風鋪天蓋地席捲而來,人們似乎都被機會和選擇包圍,又似乎人人都在包圍中無助和迷茫。因為偶像的漸行漸遠而信仰又尚未崛起,一片昏暗和混沌之中,手起刀落成為乙個行將失落的江湖傳說。人們在猶豫,在彷徨,這個圓形的世界裡似乎沒有什麼是不變的力量,真假對錯變得難以衡量。

古蘭經故事裡惡魔易卜里斯用幾代人的時間成功誤導人祖阿丹的後代去崇拜雕像,人們向雕像上貢向雕像求雨,卻不再崇拜他們唯一的真主。阿丹的後代們被模糊了信仰,被熄滅了選擇的燭火,通往幸福的探索之路被黑暗籠罩,易卜里斯**的願望就要實現。

我們還是在路上。風大,塵狂,迷人眼。是時候讓智慧型喚醒沉睡的信仰了,是時候讓信仰去承點智慧型的火焰了。點燃燭火,用選擇的光芒照亮幸福路上的坎坷或平坦。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這本書講的是乙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 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哲學,作為人類精神的象徵,從古至今都披著神聖的面紗。人們只能滿懷敬仰之心,卻無緣見哲學之廬山真面目。因為它博大精深,融人類千年之史,匯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賜予的精神遺產隨著歲月的積澱愈發深不可測。無數哲人前赴後繼著書立傳,試圖為世界展現一幅壯麗雄渾的哲學全景圖。可是百家爭鳴,豐富了哲學的內涵,卻為勾勒...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乙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 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