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勤資訊系統及全球供應鏈管理

2021-03-04 08:19:42 字數 4394 閱讀 5050

作者:黃培清、揭暉

摘要:闡述了後勤資訊系統(lis)的職能、基本結構、特點和設計,以及電子資料交換在後勤資訊系統中的作用。此外,還對全球**鏈管理進行了介紹。

關鍵字:後勤資訊系統、電子資料交換、全球**鏈管理

與管理資訊系統一樣,後勤資訊系統(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的職能是將供、產、銷各個環節中的訊號、資料、訊息、情況等通過電子電腦技術,進行系統的資訊處理,並配合決策支援技術,對**鏈中涉及的各部門,發出協調指令,從而實現**鏈管理和決策的高效率和高質量,以及低產品成本的目標。現代遠端通訊技術的發展,使企業通過後勤資訊系統實現全球性的**鏈管理成為可能。本文將對後勤資訊系統和全球**鏈管理作一簡單的介紹。

1.後勤資訊系統的基本結構和特點

**鏈後勤資訊系統具有如圖1所示的金字塔結構,它的基底是**鏈相鄰的供需雙方的物、料、中間產品及服務的交易資訊。其上層為處理常規資訊的應用程式,資訊經過處理後可以避免在高層管理中對其進行人工干預。金字塔的頂層為管理決策支援系統,它對資料進行綜合,並向管理者提供分析結果、解釋及決策。

圖1後勤資訊系統基本結構

後勤資訊系統由資料驅動,全球**鏈尤其需要標準化資料。**鏈包括了供貨、生產、裝配、運輸、批發等多種環節,資料由客戶訂貨開始,各種交易隨之在上述各環節中發生,並以成品運到客戶終止。各種資料通常通過電子資料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完成。

資料交換遠比訂貨這一起始交易重要,它們在協調各組織單位間執行、**和生產運輸能力規劃中起到了基礎的作用,它們是企業進行戰略決策不可缺少的環節。

後勤資訊系統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它能按需提供資訊,為管理人員強化管理提供了方便;

(2)它能跨越組織邊界將**鏈中各相關的組織單位聯結起來,並協調各組織間的關係和執行;

(3)由於各組織的協調執行直接通過即時資訊交換進行,無須人工干預,因而它的有效控制和協作範圍均較前有所擴大;

(4)它可將執行合作關係擴大到各外部組織單位之間,並可對合作方的分離作出反應,鼓勵進一步向第三者尋求外援;

(5)它在集中控制的同時,還能將決策能力分散給各地區組織,它允許各地區組織互相了解它們決策後產生的相互影響。

顯然,能成功地管理物流和產品流各個階段的系統,並不能成功地從整體上管理**鏈,尤其在全球**鏈中,在資訊流通道中,通常存在著各種障礙,這些障礙使資訊在**鏈中扭曲、失真,並且得到延時。在**鏈管理中,存在這些障礙的原因有:

(l)管理人員反對用正式的資訊系統作為規劃基礎;

(2)儘管有關各方十分明確**鏈的總體目標,但他們常對規劃結果不感興趣;

(3)缺乏直接的進行戰略決策的發起者和組織者,使系統處於無組織的真空狀態;

(4)現有的對組織系統和資訊系統的安排可能會引出新的與以前截然相反的新戰略。

成功的**鏈管理一方面正在向全球化發展並在不斷地取得進展,它需要得到組織的支援,以便向有利於管理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由於它的目標範圍廣大,又使各組織難以統一接受,這是目前建立後勤資訊系統所必須重視和予以解決的乙個問題。

2.後勤資訊系統的設計

後勤資訊系統資訊網路的設計對於**鏈的成功管理至關重要,由過去自容性組織管理向開放式網路管理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在電腦技術的推動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l)由個人計算到工作小組集體計算的變化。

計算工具由單個應用程式變化為集體參與的應用程式。在工作小組中,資訊系統圍繞特定的結果重新組織工作活動(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這種變化對於組織的要求很高,它意味著快速和靈活的通訊,要求資料共用,要求能方便地建立檔案及得到實用和可操作的決策支援。

(2)由孤立應用到將各企業集為一體的整合倍息系統的應用的變化。財務管理和控制、人工資源以及資產管理是這一整合系統的主要方面。

(3)**鏈資訊系統的建立,其基本想法是要建立乙個有價值的網路,在此網路中,各個分離的企業,通過資訊共用網路,建立長期的和瞬間的超級組織。建立這些超級組織的目的是要將供貨者和客戶雙方融合為一體,實現組織間的高度合作以及提高執行效率。

網路本身是遠端通訊和電腦處理的組合。我們在這裡強調組織間廣域網(wan)的作用。廣域網是相對於僅包含個別組織的地區性區域網(lan)而言的。

在研究廣域網時須研究電腦網路及其元件的地理安排——即網路的拓撲結構。網路可由幾種不同的結構組成:星形、樹形、環形和匯流排型。

星形網路強調乙個**處理器的集中控制,其主要特點是:

——結構簡單,便於控制和管理,建網容易;

——網路延遲時間短,傳輸錯誤率較低;

——網路可靠性低,一旦**節點出現故障,將導致全網癱瘓;

——網路資源大部分在周邊節點,相互之間必須經

**節點中轉才能傳送資訊,不便於資源分享。

庫存控制正可以運用這種網路地區性的批發中心在運用中處理資料,然後送至**控制室,進行決策和控制。

樹形網是分層結構,適用於分級管理和控制系統。與星形結構相比,它的線路總長度較短,因此它的聯網成本低,易於維護和擴充套件,但結構較星形結構複雜。

在區域性應用範圍內,星形結構可演變為樹形結構,這樣在區域性範圍內可以對資料進行特殊處理,隨後將資料送至**處理器進行進一步處理。庫存控制正是屬於此例,地區性的批發中心在執行中處理資料,然後送至**控制室,進行決策和控制。

星形和樹形網路均支援集中控制和各分層組織,處理任務幾乎不能在各地共同擔任。資料傳送至**進行處理後,再分配出去。晶狀格(mesh)網路將所有的點都聯接起來,它們可以向對方直接提取資料。

這兩種網都可用於通訊和資料傳送,它們可將決策功能分散給各地區組織。

環形結構的首尾聯接而形成網路。在環網中,資料按事先規定好的方向從乙個節點單向向另乙個節點傳送。任何乙個節點傳送的資訊都必須經過環路中的全部環介面。其主要特點有:

——環路中每個節點的收發資訊均由2環介面控制,因此控制軟體簡單;

——當環路中某個節點發生故障時,可採用旁路環的方法,提高可靠性;

——環結構節點數的增加會影響到資訊的傳輸效率,其擴充套件受到一定的限制。

環形網適合於資訊處理和自動化控制系統。

匯流排網的各節點經介面通過一條或幾條通訊線路與公共匯流排聯接,其任何節點的資訊都可以沿著匯流排傳輸,並能被匯流排中的任一節點所接收。其主要特點有:

——結構簡單靈活,擴充套件方便;

——可靠性高,網路回應速度快;

——共用資源能力強;

——大型的**系統可以同時利用上述幾種不同的網路拓撲結構。

評價**鏈網路的關鍵指標是連線性和時間。「連線性」指的是組織間不經必要的資料管理就能直接交換資料的能力。網路的目標是要提高直接資料交換的能力,即提高供、產、銷之間的透明度。

「時間」指的是在事件發生後產生資料的快慢程度,當然越快越好。資料在**鏈中各階段傳送後會引起資訊延時,這種延時又會引起**鏈內部需求波動,這種波動足以引起庫存短缺或過剩,它反映了公司內部的脆弱性。

以下5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這種波動:

——在物料傳輸渠道中,取消中間分配者;

——在整個**鏈中,整合資訊流;

——利用諸如「準時化」等管理方法,在整個系統內縮短延時;

——改進通道方式,修正訂貨模型,如經濟訂貨量模型等;

——調整現有訂貨模型的引數等。

如果在網路的關鍵點,如集中生產點,輸入過多的資訊和決策方針,則有可能使關鍵點過載。於是,是否要將生產計畫分散控制便成了目前的乙個爭論焦點。在資訊系統設計中,各點完全連線和將它們精心分離之間總存在一定的得失。

3.電子資料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電子資料交換是進行全球性資訊交換的基礎,它可以定義為:

電子資料交換是在業務夥伴、仲介人、權威人士和其他人員之間,以一定的結構格式,無須人工干預通過電子技術而進行的業務資訊交換。

電子資料交換強調了在電腦子系統之間跨越組織邊界的資料傳輸。它現在用來進行包括訂貨、庫存、檔案、訂貨過程等日常資料傳輸。由於減少了職員的輸入,因而縮小了成本,提高了精確性;由於是即時傳輸,壓縮了時間。

在貨物及海關檔案送到承運者、轉運昔手中的過程中,電子資料交換的好處到處可見;在「準時化」管理中,它更在提高效率上大顯身手;在縮小**鏈交易成本和庫存量中,它證明有其特有的價值。現在它在採購活動中的影響更大。電子資料交換不僅是一種交換手段,還是一種進行規劃、**資料的有效手段。

電子資料交換最重要的一點是促進各內部組織的變化。現代生產系統向可塑性的急劇變化需要加強資訊交流。可塑性生產引發了兩個個同的網路特性;通過集中資訊處理進行功能整合,以及縱向分離、保留合作。

電子資料交換能縮小組織間的障礙,無須人工於預和查詢,便能更新電腦檔案,及傳輸計畫檔案進行協商,並能為管理協商提供工作平台。

電子資料交換將結構化資料由乙個組織的電腦傳輸到其他電腦,有兩種型別的用途:

(l)一般用途。它與一般業務交易有關,例如:購買訂貨/裝貨清單、進口報關單及類似丈件。

(2)特殊用途。用於滿足特殊需要,例如主要客戶的特別要求等。

電子資料交換須滿足以下三個基本條件:

(1)在電腦之間進行資料傳輸要有統一的通訊標準;

(2)資訊交易須有唯一的標準;

(3)須有交易軟體,以便將資料轉換為內部或外部能使用的資料。

供應鏈管理資訊系統

2.資料庫 資料倉儲 資料探勘 聯機分析技術。資料庫是儲存在一起的相關資料的集合,這些資料是結構化的,無不必要的冗餘,能為多種應用服務。3.edi 技術。ed 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意為 電子資料交換 edi 技術是指不同企業之間為了提高經營活動的效率在標準化的基...

供應鏈管理系統

常州電大 11秋工商管理 本 學號 1132001250972 姓名 宋燕玲 1.名詞解釋 1.鏈 是為了實現一定目標,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等而採取的一些列相互依賴的步驟的集合。是訂單產生 訂單執行 訂單完成以及產品 服務或資訊分發過程的合作,鏈內的相互依賴常遭乙個 擴充套件的企業 模式 產品驅動模式...

ERP供應鏈管理系統實驗

會計電算化實驗報告 用友軟體應用例項 實驗步驟 1 啟動系統管理 執行 開始 程式 用友 erp u8 系統同服務 系統管理 命令,啟動系統管理 2 以系統管理員身份登陸系統管理 3 增加操作員 1 執行 許可權 使用者 命令,進入 使用者管理 視窗。2 單擊工具欄上的 增加 按鈕,開啟 增加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