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知識點梳理訓練

2021-03-04 08:06:07 字數 4617 閱讀 7985

一、內容梳理

1.《送東陽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給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勉勵馬生勤苦學習。

2、文體:贈序.《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贈序,贈序是指臨別送別性質的文字,內容多是勉勵,推崇,讚許。

「序」是一種文體。「序」有書序和贈序兩種。題目含意:

送給同鄉馬君則的一篇贈序

3.、本文講述方面內容,第一段講述作者年少時求學之艱難和用心之誠懇專一;第二段採用對比的手法,敘說當今大學生學習條件之優越,得出結論:「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不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

」第三段點明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

4、本文主題:課文通過自己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和現在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越的對比,說明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勤奮與專心與否,讚揚馬生的謙虛好學,表達對他的期望與勉勵之情。

二、字詞釋義

(一)、通假字。

1、四支僵勁不能動(支同肢,肢體)

2、同捨生皆被綺繡(被同披,穿著)

3、與之論辨(辨同辯,辯論)

(二)、詞性活用。

1、腰白玉之環。( 腰,腰掛,名詞用為動詞。)

2、不必若余之手錄。(手,用手,名詞作狀語。)

3、縣官日有廩稍之供(每天名詞作狀語)

4、父母歲有裘葛之遺(每年名詞作狀語)

(三)、一詞多義

1. 禮愈至周到,形容詞)

至舍到達,動詞)

2. 無從致書以觀 ( 來,表目的,連詞)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因此,表原因,連詞)

把,介詞)

以衾擁覆 (用,拿,介詞)

以中有足樂者 (因為,表原因)

俯身側耳以請 (相當於「而」,表修飾,不譯)

3. 足膚皸裂而不知 (卻,連詞,表轉折)

久而乃和 (可不譯,連詞,表順接)

(四)、重點字詞

1、嗜:愛好無從:沒有辦法致:取得,文中指買到假:借怠:懈怠,放鬆益:更加

患:憂慮,擔心碩:大,指學問淵博遊:交往,外出求學

嘗:曾經趨:快步走

降:減,減退辭色:言辭和神色援:引述

質:詢問請:詢問,請教叱咄:大聲斥責

復:回答俟:等待卒:終於,最終

負:北屣:鞋曳:拖沃灌:洗濯再:兩次

臭:氣味,文中指香料燁然:光彩鮮明的樣子縕:亂麻敞:破舊

慕豔:艷羨,十分羨慕

2、至從以

3、稍逾約:約定的期限湯:熱水腰:掛在腰間走:跑

4、四支:支通「肢」,肢體被綺繡:被同「披」,穿

三、重點語句釋義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譯:抄寫完後,趕快跑著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

2、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叫問。

譯:又苦於沒有大師、名人交遊,向他們請教。我曾經跑到百里之外,捧著經書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請教。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

譯:有時遇到他的斥責,(我的)態度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敢辯說。

4、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譯: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還能夠有所收穫。

5、曰再食,無鮮把滋味之享。

譯:每天只吃兩頓飯,從沒有魚和肉這樣的東西可以享受。

6、餘則縕敞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譯:我卻穿著舊棉襖,破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也沒有羨慕他們的意思。

7、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譯:因為我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別人。

8、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於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家裡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收藏書籍的人家借,親手抄錄,計算著日子按時歸還。

9、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溝中趕路。嚴冬刮著猛烈的風,大雪深積幾尺,腳上的**凍裂了也不知道。

10、同捨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學生都穿著繡花綢緞衣服,戴著綴有紅纓帶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腰刀,右邊掛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樣。

1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

12、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我站著陪侍在老師身邊,提出疑問,詢問道理。

13、以衾擁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將全身)蒙蓋好,好久才暖和過來。

14、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總之我求學時的辛勤與艱苦就是如此罷。

15、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究獲得了學識。

16、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又苦於沒有大師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經跑到百里外,捧著經書向當地有名望的前輩請教。

四、理解性背誦默寫。

1揭示作者小時侯學習就很勤奮的句子是:餘幼時即嗜學

2最能表現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嘗趨百里外求學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4對太學生中的其他人「燁然若神人」作者卻「略無慕豔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5、寫借書的句子:每假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6、寫抄書的句子: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寫還書的句子: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8、寫跋涉之苦的句子: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寫冷凍之苦的句子:(1)足膚皸裂而不知;(2)四肢僵勁不能動。

10、寫衣食簡陋的句子:(!)縕袍敝衣處其間;(2)無鮮肥滋味之享。

11、表明作者嘗趨百里外求學原因的句子是: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五、課文內容理解把握:

1、用一句話概括第二段的內容敘述了作者奔走求學之苦。

2、「卒獲有所聞」這裡的「聞」指什麼? 得到知識,明白道理。

3、結合全文,說說作者最終能夠學業有成的三條理由(用四個字)。

①刻苦學習;②博覽群書;③虛心求教;(興趣濃厚,信念堅定,心態良好)

4、對「同捨生」的穿戴作了詳細的描寫,其作用是什麼?

突出了「同捨生」服飾的華貴,與我的「縕袍敞衣」形成鮮明對比,凸顯我的志趣所在。

5、作者寫自之求學經歷有何作用?

用自己求學時的艱辛勤奮和太學生優越的條件作對比,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專心致志。

6、本文中哪些方面敘述了作者求學的艱難?

(1、幼時求學的艱難。(2、成年求師的叩問之難。(3、求學旅途之艱,生活之苦。

7、作者勤奮學習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1、餘幼時即嗜學。 (2、益慕聖賢之道

(3、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8、你覺得應該學習作者什麼精神品質?

守信、不畏艱苦、求師誠懇、態度謙恭,不計客觀條件的艱苦,執著追求,虛心求教。

9、對比寫作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1.師生態度的對比

老師嚴肅————學生謙恭

2.自已與同捨生生活條件的對比

捨生華麗 ———— 作者粗陋

3.自己與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對比。

昔日作者艱苦———— 今日諸生優越

作用:通過對比,作者說明了學習條件的好壞,對學習效果沒有決定性的影響。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學者的態度:

要「勤且艱」,要勤奮,要捨得吃苦,要有恆心。(「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

六、聯絡實際回答問題

1、與作者當年的學習條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優越的地方?說說現代中學生有怎樣的苦樂觀?

吃穿無憂,國家、學校、家長、老師的全力支援,裝置先進,資源廣泛,資訊靈通等。 珍惜時間,虛心善學,苦中作樂,以苦為樂。

2、作者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表現了什麼?你如何看待這種從師尊師方式?如何評價這種師生關係?

(1、勤奮學習的謙虛求學的態度。

(2、要點:①尊師,應該謙虛;②尊師方式應改,提倡平等交流。

(3、恭敬、尊重。示例:我們應繼承和發揚尊師的優良傳統。遇到問題,虛心向老師請教,並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3、「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苦人也。」聯絡實際,談談從該句得到的啟示。

示例①: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不要過分強調客觀條件,而是要樹立目標,有所追求,我們的精神世界就會充實而快樂。為達到這個目標,所有的苦與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②: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諸多困難與痛苦,我們都能坦然面對。

七、課外積累。1、古人刻苦求學的事蹟。

懸樑:東漢孫敬,晝夜苦讀,以繩系頭懸屋樑;刺股:戰國蘇秦東周時代,蘇秦讀書欲睡錐刺骨。

;囊螢:晉車胤;映雪:晉孫康;鑿壁偷光西漢,匡衡勤學無燭鑿壁偷光讀書:

匡衡;韋編三絕:孫子。聞雞起舞(東晉、祖逖)

。。 晉朝,車胤(yìn)囊螢讀書。晉,孫康家貧,映雪讀書。(古人苦學的做法不必要後人效仿,但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要從他們的事蹟中獲取勤奮學習,立志上進的動力。

在《三國演義》中有那麼一段,孫權通過自身體會勸說手下一員大將讀書的故事,後來這員大將設奇計襲荊州,大敗關羽為東吳建下奇功。那麼這員大將叫什麼名字?從他身上你能獲得哪些啟示?

呂蒙;啟示:後天學習很重要;勤能補拙,學能治愚;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2、請寫出關於苦讀、勤學的名言詩句。

名言詩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韓愈)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發悔讀書遲。

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高爾基)

送東陽馬生序

學習目標 1 了解作者盡量詳細的資料。2.掌握文章難讀難寫字的音 形 義。3.掌握文章重要的詞類活用字,古今異義字及通假字。4.背誦課文,自主翻譯,合作交流解釋疑難。5 認真研讀完成課後第一題 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6.體悟並學習宋濂出身寒門但終成大器的刻苦好學和虛心求教的精神。教學課時 3課時 目標落...

送東陽馬生序

九年級語文文言文複習材料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 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 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 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 填其 ...

送東陽馬生序

一 內容梳理 1 本文是篇贈序,屬臨別贈言,宋濂以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辛來告誡年輕人要認真刻苦地學習。2 本文講述方面內容,第一段講述作者年少時求學之艱難和用心之誠懇專一第二段採用對比的手法,敘說當今大學生學習條件之優越,得出結論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不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第三段點明贈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