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畫

2021-03-04 07:13:15 字數 2827 閱讀 8021

一、指導思想

以《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為準則,根據學校實施德育工作的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乙個學期的學習,已經逐步適應了學校的生活,能順利地從乙個幼兒的角色轉換到小學生的角色。他們體驗到了集體生活的愉快,掌握學校生活中必備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到學習、生活的快樂;懂得生命的珍貴,初步形成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材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課程特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有關規定編寫,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為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本冊教材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以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本冊包括四單元,每單元各有乙個主題活動:

「溫暖的家」、「美麗的春天」、「快樂的星期天」、「火熱的季節」,共13課。

本冊教材具有如下特點:

1、生活性。

教材編排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延展;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3、活動性。

教材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

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的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四、教學目標

通過四個單元的學習,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熱愛生活的兒童。

(一)情感與態度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3、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

1、體驗提出問題、**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活動。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乙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在**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

教科書是一種「活性因子」,它應啟用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絡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6、加強道德行為的教育。

品德課進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進和加強品德教育,要增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課標也以「培養品德良好的兒童」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目標。《品德與生活》課的品德教育不是有關道德的知識或道德方面的觀念,而是要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引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

強化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加強情感教學,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動作用,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和良好行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複,使學生在不斷深化、重複的教學過程中認知得到強化,良好行為習慣得到養成。

7、提倡生活化的評價。

《品德與生活》課標明確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評價」。評價應是人與人互動交流的過程,可以成為教師、學生甚至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互動活動。評價本身也應具有教育意義,發揮教育功能,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評價的一部分,利用評價對學生的成就進行鼓勵,對不足提出改進的建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六、教學進度

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畫

固驛小學2014 2015學年度下期 一 教學目的和要求 1 讓學生介紹父母在家做的飯菜,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無私關愛,感受家庭生活的和睦和溫馨。2 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人有兩件寶 大腦和雙手,培養兒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熱愛生命 熱愛生活的情感。3 引導學生認識到朋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

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畫

2.活動性 本冊教科書為保證兒童積極參與有意義的活動,親歷生活實踐,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主題實踐活動和遊戲。如第二單元的第乙個主題 春天在 中,教材共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分別是 尋找春天 走進春天 和 留住春天 在 走進春天 中,安排了去公園賞花,做遊戲,去爬山等活動。這樣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去親身實踐...

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畫

三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介紹父母在家做的飯菜,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無私關愛,感受家庭生活的和睦和溫馨。2 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人有兩件寶 大腦和雙手,培養兒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熱愛生命 熱愛生活的情感。3 引導學生認識到朋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學習的好習慣和主動關心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