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修3知識點總結已做最佳處理

2021-03-04 05:48:16 字數 3767 閱讀 4603

1、體液: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物體。

細胞內液(2/3)

體液細胞外液(1/3):包括:血漿、淋巴、組織液等

2、體液之間關係:

血漿細胞內液組織液淋巴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溫度。

6、血漿中酸鹼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 緩衝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

9、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靜息時外正內負

靜息電位 → 刺激 → 動作電位→ 電位差→區域性電流

2、興奮傳導

神經元之間(突觸傳導) 單向傳導突觸小體中有突觸小泡,突觸小泡中有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後膜,使後膜產生興奮(或抑制)所以是單向傳遞。

突觸小泡(遞質)→ 突觸前膜→突觸間隙→ 突觸後膜(有受體)→產生興奮或抑制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為

腦幹:呼吸中樞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端中樞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階中樞

4、大腦的高階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階功能。大腦s區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症:

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說話、但自己不會講話(s區→說,h區→聽,w區→寫,v區→看)

5、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

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體液調節還有co2等的調節

6、人體正常血糖濃度;0.8—1.2g/l 低低血糖症 。高高血糖症、嚴重時出現糖尿病。

7、**:①食物中的醣類的消化吸收 ②肝醣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為co2 h2o和能量

②血糖的合成肝醣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③血糖轉化為脂肪、某些氨基酸

8、血糖平衡的調節(蛋白質類激素不能口服:胰島素)

血糖濃度公升高

胰島素(降血糖) 拮抗胰高血糖素(公升血糖)

(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a細胞分泌)

血糖濃度降低

9、體溫調節

寒冷刺激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甲狀腺激素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可口服)分泌過多又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這就是反饋調節。

人體寒冷時機體也會發生變化;全身發抖(骨骼肌手縮)、起雞皮疙的(毛細血管收縮)

10、激素(有機分子,資訊分子)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通過血液)運輸、作用於靶器官或靶細胞(發揮作用後失活)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 (複雜的生理過程需要神經和體液共同作用)

12、水鹽平衡調節

飲水不足失水過多食物過鹹

細胞外液滲透壓公升高

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

垂體抗利尿激素(垂體釋放,減少尿量

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減少

1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不少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

②: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例如:甲狀腺激素成年人分泌過多:甲亢過少;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

嬰兒時期分泌過少:呆小症下丘腦:內分泌中樞 1;內環境穩態中樞(滲透壓,體溫,血糖)2;雙重調節

免疫器官(如:扁桃體、淋巴結、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細胞

14、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細胞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細胞

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質(如 :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一道防線:**,粘膜等

15、免疫第二道防線:體液殺菌物質(溶菌酶)吞噬細胞

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16、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功能、監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的細胞、組織) 抗體(化學本質為球蛋白):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

18、免疫分為;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19、體液免疫過程:(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漿細胞抗體

抗原吞噬細胞 t細胞 b細胞

記憶b細胞

記憶b細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和分化,產生漿細胞從而產生抗體。抗體與抗原結合產生細胞集團或沉澱,最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0、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記憶t細胞(保持對抗原的記憶)

侵入細胞的抗原 t細胞

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

1.過敏反應:再次接受過敏原

2. 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

21、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 3.免疫缺陷病: 愛滋病(hiv1侵入免疫系統2.t細胞減少

3.免疫系統遭到破壞 4 .嚴重感染惡性腫瘤 5 .死亡

22、過敏反應的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

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1、在胚芽鞘中: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b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c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①: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

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②: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③:

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生長素(溫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細胞**素,脫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內產生、

能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布: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莖 > 芽 > 根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 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

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7、生長素的應用:

無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塗抹柱頭

頂端優勢:頂端產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

去除頂端優勢就是去除頂芽

用低濃度生長素浸泡扦插的枝條下部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麥田除草是高濃度抑制雜草生長

2019高考生物備考 必考知識點彙編 3

二 細胞的分化 癌變 衰老 一 細胞分化 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育中,由乙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 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它是一種永續性的變化,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過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經過細胞分化,生物體內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 這種穩定性的差異是不可逆的 ...

備戰2019高考生物實驗知識點總結

高考生物實驗知識點總結 實驗一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必修一p7 1 是低倍鏡還是高倍鏡的視野大,視野明亮?為什麼?低倍鏡的視野大,通過的光多,放大的倍數小 高倍鏡視野小,通過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數高。2 為什麼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後,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的 再換高倍鏡觀察?如果直接用高倍...

中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人的食物 於環境 1.營養物質型別及作用 注 第七類營養素 膳食纖維 胡蘿蔔素在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 2.鑑定 3.合理膳食 平衡膳食寶塔 糧食類應吃最多,果蔬類要多吃,魚肉禽蛋類與奶類 豆製品類要吃適量,少量的油脂 鹽 糖等作為調味品少吃。1 原則 依據的原則是食物 金字塔 要求各營養成分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