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2021-03-04 05:26:34 字數 2812 閱讀 2635

首先我們要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那些「學而優則仕」等舊觀念,都是與當代社會進步格格不入的。每年的大學畢業生數百萬人之多,不可能都進入公務員隊伍。

有了這個機會當然幸運,但如果失去這種可能,難道就是人生的不幸嗎?我們大學生應該從這個狹隘的就業觀念束縛中擺脫出來。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工農商學兵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

其次 ,溫總理在清華大學時說過,"我們一定要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說的就是大學生的就業選擇,溫總理當時這樣說的「大學生要把找工作和幹事業結合起來。」然而,現實生活中,一些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卻並不是這樣,有的片面認為,到農村、到基層工作是浪費人才,是沒有出息的表現,不利於個人成長發展,因此,他們找工作的時候,眼睛往往只盯著大城市、大機關;也有的貪圖安逸,留戀大城市,眼睛只盯著收入高的熱門行業,為了能留在大城市,為了能到熱門行業去工作,有的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專業,結果由於學非所用,再加上這些熱門行業競爭激烈,非但成不了才,反而荒廢了專業知識。 專家指出,職業規劃的三步曲應該是知己、知彼、然後做出選擇,這三者缺一不可。

所謂知己,就是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理想和價值觀等方面。 而所謂知彼,就是全方位地了解當前的社會環境。具體包括:

就業機會、社會經濟環境、政治文化環境、人力供需情況以及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資訊。 最後,才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作出選擇。 我們不說讓自己受委屈,至少要讓自己懂得適可而止和自身的重量,當你的知識和你做的事是匹配和結合的時候,那就是你價值觀實現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定位,我是什麼樣的人,在大學期間學到了什麼,我會些什麼?

而不是眼高於頂,看不起小企業私企或則不算企業的小公司,而我們現在欠缺的就是社會實踐能力,可能我們在學校學了很多的理論知識,可以耳熟於心,可是我們終沒在社會中運用過,所以說實踐是我們不能缺少的習題。有一些高薪崗位雖然對學歷要求不高,但一般都要求應聘者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看出,要想找份好工作,要麼是高學歷,要麼是有工作經驗。

而最優秀的人才則同時具備了這兩項素質。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要想滿足企業這樣的條件,真有點「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一家公司的老闆說過,儘管高學歷和多年工作經驗都能帶來很好的職業生涯,但對於每乙個個體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要求還是有些苛刻。

所以,學生通過一些活動和比賽來找工作也是「迫不得已」。企業這樣做也很精明,他們知道這樣才能找到最合適的人才。在理想狀態下,任何人都會回答說,能力要大於學歷。

這恰恰給畢業生就業增加了難度。試想一下,具有高學歷,卻沒有工作能力的人,企業會用?具有超強工作能力,卻沒有執行力的人,企業會用嗎?

正因為這樣更多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失業盲目,對於不是高校出來的學生以出來就有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工作經歷沒有搞學歷沒有是不是就矮了一截呢?不是,沒一所學校都有他存在的價值,每乙個學生也都有他存在的體現,我們是社會的乙份子,我們不能在心裡給自己太多的壓力我們要告訴自己「 事常與人違,事總在人為。」我們的盡自己的努力我們的首先看得起自己,才能讓別人讓領導看得起你。

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全面衡量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應聘走上就業崗位前,對自身素質有多高,專業知識有多少,實際工作能力有多強,自己能幹什麼,會幹什麼,在步入市場經濟社會後,如何尋求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找到自己比較理想的位置,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不應好高騖遠,這山看到那山高。

對大學生來說,要切實認識到從「學生」走向「社會人」,進而走向「職業人」的角色轉變,把社會的職業需求和個人的職業理想、職業素質很好的結合起來。第一次走上社會,很多人都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以為自己本領在手,天下盡在掌握。一旦真正做起事來,難免心浮氣躁,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了。

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讀了大學,按說對就業有期待無可厚非,但是很多大學畢業生就此端起了架子,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腳,認為非大城市不去,非工資高福利好的單位不去,這就大錯特錯了。就業,一定要對自己有個準確的定位,大學畢業生不是天之驕子,而是乙個普通的勞動者。

所以,當代的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當務之急是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也就是說在扎扎扎實實學好專業的同時,熟練地掌握一兩項技能,文憑只是個「敲門磚」、「介紹信」,能不能勝任工作才是用人單位所看重的。「經驗歧視」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唯一因素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有很多同學認為中國社會大學生就業發展趨勢是「學歷歧視」,認為只要有高學歷就一定擁有乙份好的工作,月薪上萬的工作,待遇優厚的工作,天天躺在床上就數錢的工作。那些成功人的秘訣只有乙個——執行力! 所以我們不是找不到工作。

我們不是不能而是我們要求的太高,清華也有人賣皮鞋,中專也有人當老闆,那麼我們為何還要給自己帶上那麼厚的枷鎖呢?學校只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我們的先就業再擇業。擇業不成還可以適業,我們還年輕最不缺的就是學習,不是我的專業,灰心嗎?

不是,不是我的專業我還可以學,你要有讀高中時的那種奮鬥精神,不怕困難不怕辛苦,後面就是彩虹。如果有悲觀的情緒,那請你放下失意卻不能失至,什麼大不了,即使一無所有我還有那份熱情,我還有積極的人生觀我不怕工作是底層,我不怕工作累因為我現在需要的是「經驗'經驗積累也許就是我通向成功的大門。許三多有這樣的一段語錄:

你現在混日子,小心日子把你混了。人不能過得太舒服,太舒服就會出問題。人不是做出來的,是活出來的。

現代大學畢業生在進入職場後,各種各樣以前從未遇到過的挫折會接踵而至。迷茫、困惑、懷疑,甚至一度要放棄。也許,你需要學會堅持。

不少職場新人在剛剛遭受一點挫折之後,可能馬上就會把打通職業發展道路的希望寄託在跳槽上,而這種做法的成功率到底有多高?對於很多已陷進了這種職業狀況的職業人來說,他們又應如何調整自己的職業心態,客觀地分析自己的職業發展難題?一般而言,2年的工作時間在個人職業發展道路上,是知識和經驗積累的標準線。

因為職業人從無知到有知,往往需要經過兩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學習,讓個人的判斷能力、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不斷提公升;而這時職業人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潛力也有了乙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是繼續堅持,還是選擇跳槽,相信都有了比較明確的答案。你只有去做了,才會越來越接近成功的軌跡!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成功就在眼前,執行了,方可見到曙光!

如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2 準備不足,目標模糊 目前國內多數學生對職業目標相對模糊,沒有把興趣 愛好與自己所學專業很好結合。多數學生參加人才交流會都有一種 趕集 的感覺,沒目標 沒準備,全憑運氣碰,也因為這樣,出現大家口中常說的 專業不對口 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就沒有興趣再繼續做下去了 3 理念滯後,能力危機 大學生就業理念...

談談高職院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摘要 高等教育下的大學生,對待畢業後如何擇業的問題上,總和社會現實有著一些矛盾。如何使他們更好的與社會接軌,在實踐中體會該如何擇業,樹立怎樣的就業觀,是高職院校該考慮的問題,針對高職這個群體,選擇怎樣的方式方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就業心理,端正就業觀念,讓我們的企業用人單位可以更好的接納我們的畢業生,讓...

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面對著如今大學生就業的現狀,選擇當 啃老 的畢業生越來越多。採訪中,對於這種現象,不少畢業生也談了自己的看法。一些學生認為,啃老 畢業生是缺乏自立的表現,這種 寄生蟲 似的生活方式應該受到譴責。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趙巍認為,啃老 畢業生現象的產生是一些畢業生面對困難和壓力的承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