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的幾個計算公式及加班工資計算方式

2021-03-04 04:36:42 字數 3904 閱讀 3774

1.新晉員工比率=已轉正員工數/在職總人數

2.補充員工比率=為離職缺口補充的人數/在職總人數

3.1離職率(主動離職率/淘汰率=離職人數/在職總人數 )

3.2離職率=離職人數/((期初人數+期末人數)/2)

3.3離職率=離職人數/(期初人數+錄用人數)×100%

(注:離職率爭議較大,各位看官自行選擇)

4.異動率=異動人數/在職總人數

5.人事費用率=(人均人工成本*總人數)/同期銷售收入總數

6.招聘達標率=(報到人數+待報到人數)/(計畫增補人數+臨時增補人數)

7.人員編制管控率=每月編制人數/在職人數

8.人員流動率=(員工進入率+離職率)/2

10.員工進入率=報到人數/期初人數

11.勞動生產率=銷售收入/總人數

12.員工增加率 =(本期員工數—上期員工數)/上期員工數

13.關鍵人才流失率=一定週期內流失的關鍵人才數/公司關鍵人才總數

14.工資增加率=(本期員工平均工資—上期員工平均工資)/上期員工平均工資

15.人力資源培訓完成率=週期內人力資源培訓次數/計畫總次數

16.部門員工出勤情況=部門員工出勤人數/部門員工總數

17.薪酬總量控制的有效性=一定週期內實際發放的薪酬總額/計畫預算總額

18.人才引進完成率=一定週期實際引進人才總數/計畫引進人才總數

19.錄用比=錄用人數/應聘人數*100%

20.招聘完成比=錄用人數/計畫招聘人數*100%

21.應聘比=應聘人數/計畫招聘人數*100%

員工當月應得薪資的計算方程式為:

每天工資=月固定工資/ 21.75天

當月應得工資=每天工資x當月有效工作天x當月實際工作天數調整比例

備註:當月應工作天數 = 當月自然日天數–當月休息日天數

當月有效工作日 = 當月應工作天數–全無薪假期

當月實際工作天數調整比列 = 21.75天/當月應工作天數

企業經營活動規模的估計方法:

經營活動=人力資源的數量x人均生產率

銷售收入=銷售員數量x每位銷售員的銷售額

產出水平=生產的小時數x單位小時產量

執行成本=員工數量x每位員工的人工成本

note:

第一,20.83天只適用於安排員工工作的時候,也就是說,不能把法定假日也作為工作日對待;

第二,21.75是只適用於工資、加班工資等收入計算的時候,也就是薪酬操作的時候。

以上兩個標準其實是沒有衝突的!

《勞動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招聘成本=(招聘廣告費用+招聘場地費用+其他相關費用+招聘專員人工成本)(以上費用可累計)/成功招聘人數

離職成本=培訓成本*1/n+組織關係管理費用+賠償金+特別福利費用+風險成本

n=該員工服務年限

年離職率=年離職總人數/(年初人數+年末人數)/2*100%

月均離職率=(全年離職總人數/12)/(全年每月在冊員工人數和/12)

人事管理統計指標查詢手冊

企業的和平過程是勞動者運用勞動工具改變勞動物件的過程。在企業生產的三個基本要素(勞動力、勞動資料、勞動物件)中,勞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確的統計、分析、**勞動生產力指標,對於企業有序地組織生產、充分開發、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有著重要意義。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勞動力數量指標的統計。

a.按工作崗位分勞動力指標的統計。

1.工人:基本生產工人的(直接從事產品製造的工人)、輔助生產工人(從事各種輔助性工作)

2.學徒:指在熟練工指導下,在生產勞動中學習生產技術,享受徒工待遇的人員;

3.營銷人員:指直接從事產品銷售的有關人員;

4.管理人員:指在企業組織機構及生產車間從事行政、生產、經濟管理工作的人員;

5.工程技術人員:指擔負工程技術工作並具有工程技術能力並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

6.服務人員:指服務員工生產或間接服務於生產的人員;

7。其他人員:以上六類以外的人員。

b.員工數量指標的統計。

1.期末人數。是指報告期最後一天企業實有人數,屬時點指標。如月、季、年末人數。

2.平均人數。是指報告期內平均每天擁有的勞動力人數,屬序時平均數指標。計算公式為:

月平均人數=報告期內每天實有人數之和÷報告期月日數

或:月平均人數=(月初人數+月末人數)÷2

季平均人數=(季內各月平均人數之和)÷3

年平均人數=(年內各月平均人數之和)÷12 或: =年內各季平均人數之和÷4

備註:當企業人數變動個人的情況下,可採取以上的方法計算:反之,應採取加權平均數計算。

c.員工人數變動指標的統計

1. 企業員工人數平衡關係:期初人數+本期增加人數=本期減少人數+期末人數

2. 員工變動指標:員工變動指標(%)=(報告期員工人數÷基期員工人數)×100%

d.員工素質指標的統計

1. 員工文化素質統計:

∑(實際培訓時間×參加培訓人數)

平均文化程度指標

參加培訓累計人數(人次)之和

e.勞動時間利用指標的統計

勞動時間是指員工從事生產勞動持續的時間,是衡量勞動消耗量的尺度,在統計中通常以"工日"、"工時"等單位表示。為了準確計算勞動時間,用(附圖三)剖析勞動時間的構成:

企業勞動時間剖析圖(附圖三)

日曆工日=報告期期平均人數×報告期日曆天數

日曆工時=日曆日數×制度工作日長度

1.公休工日

=平均人數×

報告期節假日。

1. 公休工時

=公休工日×

制度工作日長度

制度工日=日曆工日-公休工日

制度工時=日曆工時-公休工時

同上出勤工日=制度工日-缺勤工日

出勤工時=制度工時-缺勤工時

全日缺勤

加班工日

加班工時

制度內實際工日=出勤工日-全日停工工日

-全日非生產工日

制度內實際工時=制度內實際工日×制度工作長度

-非全日缺勤工時-非全日停工工時

-非全日非生產工時

全日停工

實際工作工日=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日+加班工日

加班工時

制度內實際工日

非全日缺勤工時

非全日停工工時

非全日非生產工時

實際工作工時

加點工時

1.出勤率。出勤率反映企業員工在規定的工作時間內實際出勤的程度。計算公式為:

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時)÷制度工日(工時)×100%

2.出勤工日(工時)利用率。反映企業員工出勤時間內從事與生產有關活動時間的比重。計算公式:

制度內實際工日(工時)數

出勤工日(工時)利用率100%

出勤工日(工時)數

3.制度工日(工時)利用率。反映制度工作時間實際用於生產的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制度內實際工日(工時)數

制度工日(工時)利用率100%

制度工日(工時)數

4.加班加點比重指標和強度指標

(1)加班加點比重指標(%)=加班加點工時數÷實際工作工時數×100%

(2)加班加點強度指標(%)=加班加點工時數÷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時數×100%

人力資源的幾個計算公式及加班工資計算方式

1.新晉員工比率 已轉正員工數 在職總人數 2.補充員工比率 為離職缺口補充的人數 在職總人數 3.1離職率 主動離職率 淘汰率 離職人數 在職總人數 3.2離職率 離職人數 期初人數 期末人數 2 3.3離職率 離職人數 期初人數 錄用人數 100 注 離職率爭議較大,各位看官自行選擇 4.異動率...

人力資源工作計算公式

1 按勞動效率定員 1.1單一產品定員人數 定員人數 計畫期生產任務總量 工人勞動效率 出勤率 班產量定額 工作時間 工時定額 1.2多種產品定員人數 定員人數 每種產品年總產量 單位產品工時定額 年度工作日 8 定額完成率 出勤率 1 計畫期廢品率 法定工作日按250天計算 注 以手工操作為主的主...

人力資源模組中常用的計算公式

招聘安置中的數學公式 多公司經常會草率地做出有關招聘的決定,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為招聘乙個新員工是十分昂貴的,稍不留神,許多 隱性成本 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流失。到底 招聘 貴在哪?該怎樣量化衡量 招聘 效果?以下幾個關鍵因素不得不提。成本 內部招聘成本 內部廣告成本 內部推薦獎金 內部差旅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