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到底該培養什麼樣的人

2021-03-04 04:27:41 字數 1495 閱讀 4427

在正式展開之前,我想講一件事情,前幾天自己心情不是很好,打**給爸爸抱怨,他叫我背出《誡子書》,我說了「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之後就啞口無言了,我根本就不知道全文是什麼,只是憑著殘缺的記憶勉強說出這兩句,過後我立刻查詢了全文並背下來,就是這件事,讓我意識到乙個問題,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學習生活,我們基本都是是淺嘗輒止,很少有**致遠的精神可言,學了點皮毛,就可以招搖過市了,人才培養不也是一樣?急功近利,金玉其外敗絮其內,這其中缺的是一種深厚的人文精神,一種足以感染方方面面,歷歷代代學子的精神。

然而人文精神的範圍確實太過於廣泛,下面,我就自己認為重要的點進行闡述。

一,俗話說,欲做事先做人,而做人的第一要求,我以為是心善。孟子和荀子關於「性本善」和「性本惡」進行過研討,孟子以為人的惻隱之心是性善的表現,而荀子則認為嬰兒剛出生便是在對母親施惡,關於人性的本源的**是難以捉摸的,可是我們能確定的便是,乙個孩子從出生到成為乙個大學生,這其中經歷過的痛苦黑暗委屈,我們無法保證負能量不會把乙個善良的人引入歧途,正因為存在這種極大的可能,教人心善必須成為大學人文精神培養的第一任務,羅素就曾說過,「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人心不善,禍害四方,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又如何?

二,乙個良好融洽的人文氛圍的形成,少不了乙個廣闊的心胸。法國詩人雨果曾寫下千古名言「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胸懷說到底就是要懂得接納,但我們最重要的問題便是,地位高的,有威望的人的建議我們總是樂於接受的,那麼那些不如我們的呢?

那些異於我們的呢?韓愈在《師說》寫到,「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真正的學習是沒有等級之分的,沒有人高高在上,誰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都懂得的道理,記在心裡,更應該時刻付諸實踐,切不可讓海納百川成了空話誤了自己,一所優秀的大學更應該以身作則,積極吸收優秀的文化,融匯貫通,給自己的學子做好榜樣。

三,學會擁有團隊合作精神。我認為團結精神是需要培養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具有的。

以我自己個人的經驗,能夠自己完成的事情決不有求於人,這固然是好,但當面對的是小組任務時,這一套就行不通了,學會和他人合作,分擔工作量,做多做少都是不可行的,完成自己的事情,也要學會去關注別人的進度,夥伴都是在同一條船上的,乙個人的漿劃再快也無濟於事。但是同時團隊合作有另一問題便是容易形成小集體,《論語》講「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團結但不勾結,心胸廣闊的原理也該應用於團隊中,不應該把自己團隊的能力限制在已有的人數裡,不斷的向外拓展才是進步的力量,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到學生的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學生本人該有這樣的自覺,學校也應該更加重視提供平台,雙方的努力才能是共贏的。

我想沒有異議的是,一所大學的價值,更在於內涵和人文關懷,而人文的核心便是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價值,尊嚴,幫助人發展完善自我,學校還有很多很多的方面需要加強,永無止境,學生更是該自主自動去追求,學校不培養機器,學生更不該自願成為機器,創造深厚的人文環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希望歷歷代代為的領導人和學子們勤勤勉勉,戰戰兢兢為建設更好的學校,實現更好的自我而努力奮鬥。

大學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精神」

大學當如何 沉澱 自己的精神呢?大學精神具有共性和個性兩方面的特徵。任何一所大學必須具備大學精神的共性特徵,同時為了和其他大學的大學精神有所區別又必須具備自己精神的特點。因此,如何用簡潔的文字概括一般大學的精神和特定大學的精神特徵,是需要考慮的兩個維度。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要竭力避免將 一般大學精神 ...

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也有一線教師說,國家 黨 的教育方針太完美太高了,離我們的教育實際太遠了。更有的老師說,我們知道這個方針,但我們執行的是另乙個 方針 是地方 學校 家長為我們制定的 方針 就是公升學率。在歷史上,盧梭則反對公民教育強調人的教育,福祿貝爾更明確指出 德國的教育學首先要求人的教育,然後才是公民的教育和民...

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

其次教育才能培養有用的人。也就是有一定知識 文化 技能,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之人,並以此實現自我生存發展 自我價值意義。現時代的教育多在這方面下功夫,卻也未能盡如人意。其原因仍在於,機械化的教育模式,教給學生的不少是靜態的 過時的甚至是死的知識技能,難以做到與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對接,使培養出來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