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及其對策

2021-03-04 02:45:21 字數 4428 閱讀 3984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現狀、產生原因、保護對策等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使人們更清楚地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針對目前我國的生態環境現狀,保護生態環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為了子孫後代,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全社會都應該齊心協力,一起來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

關鍵字:生態環境原因對策

一、我國生態環境問題

(一)森林生態功能仍然較弱

雖然經過近50年的努力,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據第四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已增加到13.92%,森林面積達13370.35萬公頃,森林蓄積量101.

37億立方公尺。但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的限制,我國森林生態功能仍然較弱,人均占有森林面積0.12公頃,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8.

75%;人均占有森林蓄積量10.39立方公尺,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43%;同時因我國森林資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林區,其次為中南和華北,加之單位面積蓄積量在持續下降,有林地面積逆轉較為嚴重。

因而,森林資源的供求矛盾仍將十分突出。

(二)草場退化加快

我國共有草地4億公頃.人口的過快增長和片面追求牧畜頭數,使草場退化日趨嚴重,退化率由70年代的16%上公升到現在的37%,平均以每年67萬公頃的速度遞增,牧草單位面積產量下降1/2至1/3。同時,草地牧畜頭數直線增長。

畜草平衡遭到破壞,不僅直接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而且加劇了草地災害的發生。與草地災害相伴生的是牲畜飢餓、營養不良和冬瘦春死的大量發生,每年因掉膘和死亡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0億元

(三)耕地日趨減少,土壤沙化面積擴大

全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由於人口眾多,各項建設用地不斷增加,致使人均占有量呈直線下降。19572023年,各項建設用地、棄地、浪費與因災害損失的耕地4273萬公頃,目前還在以每年60萬公頃的速度減少。

40年前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為0.18公頃,如今僅為0.085公頃,我國耕地承載力己處於嚴重的危機狀態。

建國以來,土壤沙化的發展很快。我國沙漠面積幾乎擴大1倍,從6667萬公頃擴充套件到13000萬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13.5%:

還有近670萬公頃耕地和1/3的天然草場不同程度地受到沙漠化的威脅與影響,每年因風沙造成的經濟損失達45億元,損失糧食5-10億公斤。

(四)水土流失嚴重

全國水土流失面積492萬公頃,分布於黃土高原、長江流域、遼河上游、橫斷山脈地區和南方丘陵地區,年損失糧食1030億公斤,直接經濟損失4060億元。僅黃河長江兩大水系每年流入海洋的泥沙相當於40萬公頃良田沃土,其中n, p, k含量超過我國化肥一年的施用量,折合人民幣24億元。由於水土流失難以遏制,建國以來新建的水庫已有25%淤塞,直接經濟損失200300億元,水庫工程效益大大下降。

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破壞了航運與交通。全國的內河航運里程比50年代縮短6. 4萬公里,減少34%。

更為嚴重的是水土流失使水域生態環境惡化,地貌植被遭到破壞,產生新的水土流失,惡化了我們的生存空間。

(五)資源短缺

我國多年來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m,降水62076億耐,低於地球大陸平均水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擁有水資源只有2637m',排在世界第88位。目前,全國有近300個城市缺水,400萬公頃耕地及草地總面積的1/3受到缺水的威脅,另有5000萬農民和4000萬頭牲畜缺乏足夠地飲用水。

在***年間,全國灌溉面積減少107萬公頃。

二、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力量薄弱,科學技術落後,管理水平較低,目前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對資源的需求量必將迅速增加。這是影響我國末來生態環境狀況最根本的因素。

(一)開發歷史長,生態環境基礎薄弱

今天的生態環境是歷史塑造的。目前我國一些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如森林覆被率低,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北方大面積的沙化土地等,都是在長期的歷史開發過程中形成的。我國歷史上曾是多林的國家。

在太古時代,森林覆被率估計為49%,東北、四川和雲南地區高達800/6-90%。直至清初,森林覆被率還有26%,從18世紀初到解放前的200多年間,我國森林資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破壞。這是造成我國生態環境基礎薄弱的根本原因。

(二)人口增長過快,生態環境壓力大

當今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問題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資源和環境問題都與人口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口問題是其他所有問題的根源。人和自然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一方面,人要改造自然,為自己創造適宜的生存條件,並不斷地向自然界索取資源,滿足自己的需要,同時也排放廢棄物汙染環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反作用於人類,限制其無節制的開發活動,以各種災害施加報復。2023年夏季發生在我國的特大洪災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對生態規律缺乏認識,經濟活動決策失誤

生態環境涉及人口、資源、社會、經濟各個領域,具有內在的規律性。人類活動干預環境,環境反作用於人類。經濟活動只有既遵循經濟規律,又遵循生態規律,才能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甚至現階段的某些經濟活動中,決策人員沒有充分認識我國生態環境的特點,未能從環境的區域性、整體性和生物資源的潛在價值出發,因地制宜全國規劃、統籌安排。有些工程專案,只顧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沒有認真考慮其生態效益,違背了生態規律,結果受到了懲罰。例如,位於塔里木河下游的羅布泊,原是一片綠洲,60年代以後,塔里木河上游墾田用水,水量大大減少,後來又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庫,把塔里木河完全切斷,致使羅布泊整個乾涸,下游大片胡楊林因缺水死亡,沙化面積擴大。

(四)法制不健全,部門分割,管理混亂

科學管理是使現代人類經濟和社會活動有序化的根本手段,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管理更具有特殊意義。我國在汙染控制的管理方面雖然己取得一些成就,但仍是有待加強的薄弱環節,尤其在生態環境的管理方面,可以說很不完善,甚至完全沒有管理。這亦是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許多毀林盜伐、哄搶亂採國家資源、濫捕濫獵珍稀動物、任意排放汙染物等造成重大生態環境破壞的人或單位,因缺乏具體量刑標準受不到應有的法律懲戒,因而無法遏止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

(五)生產技術落後,環境資源過度消耗與浪費

人與環境的關係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而改變。在遠古時代,人是環境的掠奪者;在農業社會,人是環境的利用者;在工業社會,人是環境的創造者:而正向知識經濟時代邁進的今天,人成了環境的協調者。

在漫長的歷史中,人類沿用的生產技術在不斷發展,舊的被淘汰,新的產生出來,總是朝著投入少產出多的方向發展。而我國至今仍有不少部門和地區沿用著陳舊的技術,原料的消耗高,成品產出少,適應人口增加,資源減少的客觀現實。如我國森林採伐技術仍比較落後,一般都是蠶食式採伐,使一些地方資源枯竭,而另一些地方則是過熟林自然枯損。

在林木加工上,木材利用率低。在造林方面,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造林整體規劃,而是習慣於搞大轟大嗡的造林運動,在造林中又不重視造林技術,輕視管護,從而成活率、儲存率、成林率、成材率都較低。

三、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的對策

從以上所述可知,我國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十分嚴重,要改善它必須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增強環境意識,加大經濟投入和依靠科技進步,這些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但我認為,同時還應強化環境管理,在全社會範圍內建立起一種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的保障體系。

(一)法律制度保障

法律作為遏制單位和個人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公眾利益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為單位和個人的經濟行為提供了規範和準則,另一方面對那些企圖浪費資源,破壞生態平衡的單位和個人起著一種威懾作用。因此,應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法律制度,明確行為主體造成生態破壞的法律責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時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法律制度執行體系,硬化生態環境法規約束,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法制扒道,用嚴格的法律規範控制人們對自然環境、生態資源的破壞。

(二)經濟政策保障

任何生態環境問題,從根本上分析,無不源於利益關係的支配,是經濟利益作用的結果。資源浪費是因為資源是一種共享資源,使用資源無需支付成本;環境汙染是因為汙染只是行為的結果之一,而汙染源單位所得到的利益遠遠高於產生汙染所失去的利益。這就說明,要從根本上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必須貫徹經濟利益原則,運用利益激勵機制,促使人們從物資利益上關心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經濟政策就是運用經濟手段特別是經濟槓桿來疏導、調節經濟利益關係,並為保護生態環境提供行動準則。生態經濟政策的內容較多,但從層次上看主要有:一是資源利用政策,其核心是資源**政策。

這類政策旨在消除資源無價、低價現象,減少對生態環境資源的浪費。二是環境保護政策,其核心是排汙收費政策。這類政策旨在削減或降低汙染物的排放量,提高資源利用率。

三是優惠鼓勵政策,其核心是生態投資優惠政策。這類政策旨在通過**、稅收、財政、信貸、收費等方面的優惠,鼓勵從事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投資建設事業。

(三)監測體系保障

生態環境系統是乙個開放的、動態變化的系統。系統中的各構成要素無不處於一種運動變化之中。隨著系統的發展變化,系統的質量狀況、組合方式及其生產能力也將發生改變,這就要求對代表生態環境質量的各種標誌和資料進行經常性監測,掌握和判斷各種生態環境質量的狀況及發展趨勢,建立起監測保障體系,從而為生態經濟管理提供準確、可靠的監測資料和資料。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建立健全**、地方和單位不同層次、不同方位的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共同開展生態環境監測活動;其次要正確而科學地對各種生產經營行為造成的生態環境效應作出估計,及時編制生態環境質量報告書;最後應加強企業、事業單位環境監測站的建設,明確任務,界定職責,確保生態環境監測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和科學性。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分析

摘要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展以及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忽視,農村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影響了農民的生活質量。本文對造成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出台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的政策措施提供智力支援。關鍵詞農村 生態環境 惡化 原因 農村的生態環境是農村進行經濟 政治 文...

論我國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

關鍵字 金融生態產權信用 摘要 隨著 金融生態 概念的提出,金融生態領域的研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金融業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隨著金融業改革和發展的不斷推進,我國金融體系已暴露出許多問題。本文將從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這個角度,分析我國金融生態中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並提出優化我國...

如何優化我國的金融生態環境

摘要 本文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運用比較分析法,構建因子分析模型,通過spss統計軟體,對河北省金融生態環境進行診斷和分析。最後基於研究結論,從巨集觀和微觀兩個方面提出優化我國金融生態環境的針對性對策建議。關鍵詞 金融生態環境 評價指標體系 實證分析 對策建議 金融生態環境是對金融業的一種仿生化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