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奧秘人類誕生後影響力最大理論

2021-03-04 02:20:54 字數 2864 閱讀 3620

宇宙大**想象圖

我們如何審視這個世界,是由某些確定的問題決定的,比如,宇宙是如何開始的?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我們的星球為什麼是今天這個樣子?

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都覺得很深奧,但並沒有把它們當回事兒。近日,英國《新科學家》雜誌評出了人類自誕生以來提出的十個影響最大的「理論」。

1.宇宙大**

宇宙學家們指出,他們知道大**之後幾秒鐘宇宙的變化:氣溫驟公升至100億度,輻射物、質子、中子和「暗物質」以已知比例到處存在。一切物質非常緩慢地變冷:

均勻性的偏差還不到十萬分之一。這些描述全部是在對那個時期「化石」(如輻射物本身以及宇宙中氫、氦、氘的比例)的準確觀察基礎之上得出的。

揭開宇宙大**的謎底我們就能掌握宇宙起源的根本,而其他無數問題也會呈現出來,解答我們事實上希望回答的問題。

2.演化論

整個世界分為看上去事先設計好的事物(鳥和客機)和原始事物(岩石和山)。而看上去事先設計好的事物又分成確實設計過的事物(潛艇和開罐器)和確實沒有設計過的事物(鯊魚和刺蝟)。

2023年,達爾文宣布了人類所能想出的最偉大的理論之一:自然選擇所決定的累積進化。生存的複雜性其實是無法估量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到達一定量,才會發生質變。這種積累性的發展就是進化,其驅動力就是自然選擇。

3.量子力學

量子理論讓我們對物理世界有了最深入的了解,其對亞原子粒子運轉過程的**無與倫比。

對於許多基本問題來說,量子理論表明所有常識性的答案全部是無稽之談。比如,常識通過連貫性部分地定義「乙個人」:你今天之所以是「你」,是因為你主要由你昨天所擁有的同一批原子所構成;由不同原子構成的「身份拷貝」可能就不是你。

但量子理論指出,在某些情況下,哪種原子是原始原子以及哪種是新原子的概念不會產生。

4.萬物理論

在物理學家看來,普通人顯然搞不懂萬物理論。但是,許多物理學家對我們最終達到這一步表示樂觀。他們如此樂觀的乙個原因就是「弦論」的出現。

近代物理理論的兩大支柱是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但是要找乙個同時符合兩者的理論卻十分困難,弦論雖是乙個未經實驗證實且正在發展中的理論,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同時包含這兩個原理,且是現今唯一有可能可以解釋所有物理現象的理論。弦論除了可以解釋已知的四種作用力,甚至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的空間是三維的……雖然這些理想離我們還很遙遠,但弦論已提供我們乙個機會,一窺物理理論最深刻的奧妙。

5.風險理論

風險都在人的大腦裡,是意識的產物,可以解釋為「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的一種想象」,它分為「客觀風險」和「認知風險」兩種。但是,所有的風險都是主觀的。冒風險做一件事可能帶來相反的結果。

但為什麼還有人那麼做呢?其原因在於:高風險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高回報。

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存在發生意外的可能性,這種意外的發生往往是無意識和非預期的。過去人們普遍認為,意外的發生是「上帝的安排」———它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給人帶來壞運氣。當然也有相反的情況:

如果有優秀律師的幫助,「黑變白」、「白變黑」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我們生活的文化環境是由「風險、譴責、訴訟、賠償」構成的,承擔風險就意味著可能的回報,在當今社會,這種回報已變得更大。

6.混沌理論

混沌理論屬於科學和數學範疇,研究事物從開始到結束的一系列變化,這一變化過程存在著諸多不穩定因素,乙個很小的變化就可能帶來極大的、長期的影響。科學家當然也知道這個世界是混沌的,但直到30年前,才有少數人意識到科學研究同樣也是不可預知的。雖然受到各種理論的支配和控制,但其存在的不穩定性要比複雜性更能引發「混沌」局面。

混沌理論奠基人之一,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在2023年暗示說,巴西的乙隻蝴蝶拍打翅膀可能就意味著德克薩斯州將有龍捲風出現。然而,我們並不能知道所有決定天氣的因素,我們能做的,只是提前幾天做出**。

7.相對論

大約400年前,伽利略就發現「相對」的存在:我們說「這輛火車是運動的」,那是因為我們不自覺地將火車站視為靜止的,如果我們把火車作為參

照物的話,那麼,火車站就是運動的了。事實也的確如此:如果沒有加速度的話,在火車上玩撞球遊戲與在火車站玩撞球遊戲,效果是一樣的。

2023年,愛因斯坦意識到伽利略的相對原理不僅適應於機械運動,也適應於電磁運動。震驚世界的「相對論」就這樣誕生了。

8.氣候變化理論

氣候變化最基本的原因是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增加,而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又佔了絕大部分。現在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與工業革命前相比明顯增多,而且這種趨勢仍在繼續。

大氣中溫室氣體越多,地球越溫暖。到本世紀末,地球的溫度與2023年相比將平均上公升了1.4攝氏度到5.

8攝氏度。而整個20世紀,地球溫度只上公升了0.6攝氏度。

地球變暖導致氣候的變化越來越複雜多樣,洪水和乾旱發生的頻率增加了,涉及的地區增加了。地球出現了水危機,冰川在融化。但氣候變化最嚴重、威脅最大的影響是全球海平面的上公升。

9.板塊構造論

達爾文的演化論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生物界,而板塊構造論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地質。

地殼由幾大板塊組成,它們相互作用,從而產生人們所看到的百思不得其解的地質現象。這就是「板塊構造論」。這一理論的出現改變了一切:

原來,地殼只不過是幾塊由岩石構成的厚厚的「馬賽克」而已;過去40年,地質學其實主要圍繞著這一理論打轉轉,試圖通過它更好地理解地球構造。

10.科學

在科學革命初期,培根曾經如此簡潔地闡述過科學的理想:「那些做試驗的人就像螞蟻,他們只是收集和使用;理論家像蜘蛛,他們用自身的東西織網;但蜜蜂走的是中間路線,它從花園和野外的鮮花上採集原料,用自己的力量將其改變並消化。」

將理論與實驗緊密結合起來,科學因此產生。所以,科學大大地拓展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有位科學家形象地說,科學奉行的是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的思想:

只有那些更成功的理論才能將它們的「子孫」傳給下一代。

那麼,在追求真理方面,科學究竟可以走多遠?毋庸諱言,科學有其侷限:科學只有在解釋那些恆久不變的東西,比如物理宇宙方面,才能顯示出威力。

一旦面對不恆定的東西,比如,人的行為,科學就顯得無所適從,將任何「調查」稱作「科學」似乎都有些勉強。

人類探索宇宙的奧秘

航天技術的誕生和發展,為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了先進手段和良好條件。20世紀中葉問世的空間探測器,不斷揭示出過去在地面難以窺測的宇宙奧秘,使人類對空間環境 地外天體的演變 太陽系的形成 生命的起源等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從1959年開始,前蘇聯發 多個月球探測器。月球3號探測器繞到月球背後,它發回的 使人...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最初,主要表現在由於人類活動影響了下墊面的面貌,改變了下墊面的粗糙度 反射率和水熱平衡等方面,從而引起區域性地區氣候的變化,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其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日益增加,人類活動的影響就日益重要。人類的各種各樣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增加了全球大氣的汙染,影響了地球大氣對太陽輻射能的反射和散射作用,減弱...

2 1 2海洋對人類的影響

年級段七上學科組歷史與社會 教學目標 課題2.1.2海洋對人類的影響 1 利用地圖了解世界海陸分布的特點 在世界地圖上說出四大洋的名稱 位置 輪廓和分布特徵。培養學生在地圖上識別大洋 運河和海峽。2 結合地圖讓學生自主閱讀,小組討論 鼓勵學生積極作答 3 感受海洋對人類生存及發展提供的重要作用 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