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上好小學一年級數學課

2021-03-04 02:18:00 字數 1426 閱讀 1609

比如:教學《簡單計算》這節課,我就沒有用書本上的例題,創設了乙個情境,春天到了,下午學校開展值樹活動,要我們班參加6名男同學,4名女同學,你知道教室裡還剩下多少名學生麼?你是怎樣知道的?

能說說你的想法麼?應認為怎樣計算?這個內容實際上就是本節課所要教學的例題,只是換成學生熟悉的情境,他們就很自然的找到兩種解法:

可以從總人數裡去掉6,再去年4,也就是連減,也可以先想想一共派了幾名同學去,然後從總人數裡一起去掉,學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釋,又讓兩個學生上黑板寫出兩種演算法,更直觀、更形象。

64-6-4 62-(6+4)

=56-4 =62-10

=52 =52

62-6-4=62-(6+4)

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乙個數連續減去幾個數,等於減去這幾個數的和。

這樣,學生理解深刻,記得也牢。

接著我又用了乙個情境來深化新知:一本書234頁,小明昨天看了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還剩多少頁沒看?

2.改編現行教材,增強學習材料的「開放性」

有的教材比較注重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嚴密性,而社會性、實踐性和活動性不足。教材向學生展示的是最終的結果,缺少過程和方法。「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們要關注人們的情感、體驗,關注他們的發展」。

因此,我在教學中摒棄以教材為「聖經」,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舊的教育觀,在深刻領會編者意圖的前提下,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調整充實教學教材,增加研究內容,設計操作專案,開放討論交流,變「教教材」為「用教材」,為學生創新學生提供可創造的空間。

如:我教學《角的度量》大膽的沒有按老教法走,不是先教開口向左的角,再教開口向右的角,而是直接為學生提供乙個開口向上的角,讓學生自己嘗試量角,並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找到三種量角方法。對於測量方法的總結,我也沒有套用教材上的現成法則,而是讓學生自己編口訣。

這樣學生要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選擇合適的語言,條理清晰的完成整個編制計畫。既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成就感,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又如:《銳角和鈍角》一課

在學生已認識直角的基礎上,接著又畫出兩個角,讓學生說一說哪乙個是直角的弟弟?哪乙個是直角的哥哥?得到學生認可後,教師說明:

小於直角的角起了名字叫銳角,大於直角的角叫鈍角。接著讓學生拿出自己已準備好的活動角,讓他們做成乙個銳角,再做成乙個鈍角,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

反思這節課我深深的感到:教學概念不是硬背出來的,必須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如果學生不理解,背的拗口嚼蠟,即使硬背下來,也不會用,還忘的快,這樣的概念教學又有什麼意義呢?

對於學生來說任何一種新的概念是在實際情境中感悟出來的,是理解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特別是小學生,建立概念離不開多方位感知。手、腦、眼甚至耳、口並用,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像課堂中經常用的找一找、標一標、分一分、畫一畫、猜一猜,甚至讓學生為角起名字,當小老師講解。

學生參與的是獲得知識的全過程,而不是模仿書本或教師提供的現成的答案,怎麼能學的不透,記的不牢呢?

如何上好小學一年級複習課

作者 康雅莉 新一代 2013年第03期 摘要 複習課是教學中活動中的重要課型之一,講不好就像流水賬,一盤散沙,達不到複習的目的,特別是小學一年級,自控能力不強,對於枯燥的複習課不感興趣,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複習課,讓複習課變得形象 生動。關鍵詞 低年級 複習課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一年級數學課改教學反思

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和教師的角色都在發生著變化。以培養學生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 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課堂。根據我們學校提出的 分材導學,合作達成 的模式,就這乙個多月的教學,談談自己的...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時計畫

小學課時計畫 備課時間 周星期 教出時間 周星期年期總第 課時 小學課時計畫 備課時間 周星期 教出時間 周星期年期總第 課時 小學課時計畫 備課時間 周星期 教出時間 周星期年期總第 課時 小學課時計畫 備課時間 周星期 教出時間 周星期年期總第 課時 小學課時計畫 備課時間 周星期 教出時間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