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農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

2021-03-04 02:07:54 字數 4645 閱讀 9350

農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是研究農業生產中技術效果與經濟效果之間、生產成果與勞動消耗之間關係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包括農業技術經濟效果的評價內容,評價原則,評價標準等,這都是經濟效果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業技術經濟效果的評價內容是依據農業技術經濟效果的理論概念確定的,主要包括:農業勞動產品有用效果的分析;農業有用效果與勞動消耗的關係;農業有用效果與勞動占用的比較等。

一、農業勞動產品有用效果的分析

農業技術方案、技術措施產出的產品成果,可以從使用價值和價值兩方面評價。從使用價值方面評價是衡量生產的產品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就是考察有用性成果;從價值方面評價是計較生產的產品價值給生產單位帶來多大的經濟收益,即考察收益性成果。如從廣義來說,產品成果還包括受益性成果的評價。

從使用價值方面評價,需要分析以下幾方面的關係:

(一)產品種類與量度的關係

農產品種類繁多,每種農產品的使用價值又有質與量兩個方面。使用價值的質是指物質產品效用的性質,如糧食和豬肉都有使人獲得營養這種效用,而棉麻則有使人獲得纖維這種效用。使用價值的量是指產品的某一效用性質的量的量度。

一種產品可能有多方面的效用;不同種類產品有不同性質的效用,也可能有某一方面相同的效用。因此,對農業技術經濟效果進行評價時,產品有用效果必須具有同質性,只有同質產品才能進行量的比較。

不同種類的產品,由於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和不同的計量單位,所以直接用產品量來衡量有用效果的數量便不可能。例如糧食和豬肉都有使人獲得營養的近似效用,這就可以根據經濟評價的要求,在一定的條件下用同一的營養單位尺度計算它們共同效用的使用價值量。而豬肉和棉花則沒有相同性質的效用,因此,兩者是不能以使用價值量來統一計量的。

完全相同的農產品,則可直接用實物產品量來衡量。

(二)產品質量與數量的關係

產品質量是指每種農產品內在或外在的質地的好壞,它是以一定的使用價值數量界限來表示的,或者是按一定的規格來確定的。農產品質量高低是影響農產品的使用價值量和價值量的重要因素。產品質量高,使用價值量大,產品質量低,使用價值量小。

無論什麼產品,在質量上都要合乎規格,否則不但產品使用值降低,而且會使社會勞動成為無效的耗費。因此,在計算農產品的使用價值量時,必須把數量和質量統一起採。不同質量的同種產品需要折合為一定質量標準的產品數量,才能使等量的產品具有同樣大小的使用價值量。

如育肥豬隻計算頭數或活重,是不能正確反映使用價值量的,還需要從屠宰率以及豬肉品質如瘦肉率等質量指標進行比較折合,才能全面地進行使用價值量的評價。

(三)社會需要與農產品種類、數量和質量的關係

農業是為人類提供生活消費資料的生產部門。使用價值的社會尺度就是滿足社會對生活資料的需要。農業生產能否滿足社會需要,要看它生產的各種農產品是否適合社會在質和量上的要求。

農產品在人們的生活消費需要中,有的產品是生活必需資料,如糧、棉、油、肉等,有些是屬於特殊需要的產品,如小宗土特產品,藥材以及風俗習慣需要的產品,有些是享受需要的產品,如名貴皮裘、人工珍珠、人參、鹿茸等等。農業生產的產品種類結構反映農業能夠滿足社會需要性質的範圍,各種農產品的數量與質量反映農業能夠滿足某種性質需要的程度。社會對農產品需要的構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著,農業生產的產品結構必須適應社會需要構成的變化,才能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在我國,社會需要是通過國家計畫和市場**來提供資訊的。在考察農業勞動產品的有用效果時,必須講求完成國家計畫任務,講求產銷對路。生產要在完成國家計畫任務的條件下,根據市場需求來安排。

對於必需的有關國計民生的生活資料產品,應是農業生產的首要任務,不能放鬆,對於特殊需要的產品,應合理安排生產,給以照顧,對於享受需要的產品,應在合理利用生產資源的條件下,予以逐步發展。

從價值方面分析,生產成果是農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不可缺少的部分。由於具有不同使用價值的產品,不能進行量的比較,用能量作為產品的折算當量和計量單位,尚處於**階段,所以當前對生產有用效果的評價仍需運用價值指標。利用價值指標可以把具有不同使用價值的產品化為同一的性質,從而可以進行量的比較;同時,也可以直接把有用效果與勞動消耗進行比較,從而可以計算經濟純收益的大小。

這樣就可以把複雜的技術經濟評價化為乙個數值指標來表示。但是也應該看到,產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既是統一的,又是矛盾的,表現在: (1)使用價值與價值在數量上存在矛盾。

同樣的使用價值量,價值量不一定相等,或者等量的價值,使用價值量不一定相等。同一種產品只有在相同的產品**情況下,兩者才大體一致。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單位產品的價值必然有下降的趨勢。

(2)使用價值雖與價值量在產品結構上存在矛盾。生活必需的產品如糧食、生豬等,具有較大的使用價值,社會需要量大,但因受**因素的影響而效益較低;。有些土特產品或是供享受需要的產品,社會需要量不大,但**昂貴,由於**背離價值,它們的經濟效益有很大差別。

從生產者來說,顯然生產那些生產成本低而**昂貴的產品最為有利,但對社會需要來說,生產這種產品多了,生產別的產品數量就會減少。多了過剩,少了**緊張,這兩種情況對生產者或滿足社會需要都是不利的。(3)提高產品質量,或者增加高質量產品生產,往往會使總產品量下降,並提高產品的生產成本。

當**沒有反映按質論價要求時,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是常見的現象。

在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中,這些矛盾是難以避免的。問題在於當進行農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時,要注意把使用價值量方面的評價與價值量方面的評價正確地結合起來,從社會需要出及統籌兼顧,爭取獲得使用價值量與價值量的最佳統一的效果。

對於一些屬於農業範圍的、又沒有直接或間接產品的生產技術措施,如綠化大地,淨化環境,或風景區的園林建設等,或者如植樹種草等措施,雖有直接產品,但其社會——生態效果更為明顯。對這類技術經濟效果的評價,應盡量首先取得試驗資料或者利用可靠的引數,間接地推算出近似值,這對實際工作是很有意義的。

二、農業有用效果與勞動消耗的關係

任何農業技術方案的實施,都要消耗一定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活勞動消耗量是指參與生產的勞動者所支出勞動的時間。物化勞動消耗量是指實際消耗的物質資料中所凝結的社會平均勞動量。

技術方案實施所消耗的勞動總量是活勞動和物化勞動實際消耗量的總和。

由於物化勞動還無法還原為勞動時間單位,所以物化勞動只能用物質資料的**指標來度量其近似值。農業生產需要的物質資料來自西方面:(1)外部資源,從整個農業部門來說,這是指工業以及科技服務部門所提供的生產資料,從生產單位來說,是指外購的生產資料。

(2)內部資源,即農業或生產單位內部產自用的生產資料。外部資源的價值轉移應按購入**計算,內部資源可根據情況,或按外購**,或按直接生產費用計算。對於中間產品要注意避免重複計算。

活勞動消耗量一般用勞動時間來衡量,但是參與生產的勞動者當中有勞動熟練程度、勞動複雜程度和勞動強度的不同,因此必須把不同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的複雜程度與強度折合為標準動時間單位,才具有科學的量的可比性。這種標準一般只能按當地人們的生產經驗來確定。

要計算勞動實際消耗總量,則必須把活勞動與物化勞動化為同一計算單位。貨幣是價值的一般尺度,運用這個尺度來衡量生產單位的實際活勞動消耗量較為方便。但是在經濟效果評價中,只有區分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所形成的價值,這個尺度才具有意義。

在工業生產中,必要勞動的價值形態是以工資加獎金的形式出現的;在農業生產中,由於實行聯產責任制的個體經營,一股不存在工資範疇,如何計算必要勞動的價值是很複雜的問題。當今在農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中,一般是以一定範圍的經濟自然地理區域內的農民平均消費水平為標準。這種方法在理論上有可取之處;但是超過確定的區域范因,這個標準就沒有可比性。

鑑於農業經濟結構的複雜性以及統一計算勞動消耗的複雜性,所以在評價勞動消耗效果時,最好採用多種尺度進行綜合性的判定。既要用活勞動消耗的勞動時間單位評價勞動生產率,或產品勞動消耗率,也要用價值尺度計算生產費用,評價收益性效果。

生產等量的使用價值,消耗勞動少,經濟效果大。但勞動總量的節約與活勞動消耗和物化勞動消耗的有機構成的變化有極大的關係。分析這種有機構成變化及其發展的規律,是從勞動消耗角度評價經濟效果的重要內容。

農業生產中,活勞動消耗與物化勞動消耗在勞動消耗總量中比重的變化對經濟效果的影響,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生產單位農產品所消耗的活勞動減少,物化勞動消耗不變,提高了經濟效果。這是由於改善了勞動管理的結果。如實行生產責任制,加強業務訓練等等,從而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減少了無效勞動。

(2)生產單位農產品所消耗的物化勞動減少,活勞動消耗不變,提高了經濟效果。這是由於採用新的生物科學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或者加強經濟核算減少了物質消耗的結果。

(3)生產單位農產品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同時減少,提高了經濟效果。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採用了某些先進的生物技術的結果。

(4)生產單位農產品所消耗的物化勞動的增加數額小於活勞動消耗的減少額,從而提高經濟效果。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農業物質裝備水平提高後,使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超過了裝備增長率水平的結果。

在比較農業有用效果與勞動消耗時,還要注意到農業勞動時間和生產時間的差別。由於農產品生產週期中勞動時間與生產時間的不一致性,在考察農戶產品生產所需要的勞動消耗時,須要考慮到對農業勞動力的占用與勞動時間利用的矛盾統一。農業產品在整個生產期間所占用的勞動力人數,往往是按生產過程中所費勞動時間的高峰配備的,其餘時間勞動力則有剩餘。

充分利用這些剩餘勞動時間,創造更多的財富,這是提高勞動力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單位農產品所消耗的勞動總量的節約,不論是由於節約了活勞動消耗量,還是節約了物化勞動消耗量,都可以提高經濟效果。但從合理有效地利用生產資源的角度考慮,兩種節約的意義不完全相同。如果乙個地區勞動力資源少,是發展生產的一種限制因素,那麼節約活勞動消耗比節約物化勞動消耗則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這類地區發展生產應以技術集約化為主。相反,如果乙個地區勞動力資源充足,物質資料**水平是發展生產的乙個限制因素,則節約物化勞動就比節約活勞動消耗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這類地區發展農業生產所採用的生產技術就應注意以勞動力密集型的技術措施為主。

這些情況在進行技術方案的經濟評價時,都是應當認真注意的。

農業技術經濟學複習 一

考試題型 單選題20 分 20 道 多選題10 分 5 道 判斷改錯18 分 9 道 名詞解釋12 分 4 道 簡答題10 分 2 道 計算題30 分 3 道 試題結構 試題難易程度比例是,較易的佔30 一般的佔40 較難的佔30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農業技術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知識點1 農業技術經濟...

農業技術經濟學判斷題

第一章導論 0.技術經濟活動的目的是使生產活動適應自然規律的要求 1.軟技術的投入主要以勞動力數量表示p11 2.經濟增長中,硬技術的投入一般以資金量的大小來表示 3.技術經濟研究的問題既有微觀問題,又在巨集觀問題 4.技術 經濟 計量構成了農業技術經濟學的三要素 第二章農業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1...

技術經濟第三版第五章學習指導

第8章 excel在投資專案不確定性風險分析中的應用 8.1 盈虧平衡分析 1 盈虧平衡分析的原理就是根據量本利之間的關係,計算專案的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從而分析專案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一般來說,盈虧平衡點是指企業既不虧又不盈或營業利潤為零時的銷售量。根據是否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盈虧平衡分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