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RLC串聯電路與LC併聯電路特性研究

2021-03-04 02:07:53 字數 3950 閱讀 8273

關於rlc串聯諧振電路與lc併聯諧振電路

特性研究

摘要:在具有電阻r、電感l和電容c元件的交流電路中,電路兩端的電壓與其中電流位相一般是不同的。如果我們調節電路元件(l或c)的引數或電源頻率,可以使它們位相相同,整個電路呈現為純電阻性。

電路達到這種狀態稱之為諧振。在諧振狀態下,電路的總阻抗達到極值或近似達到極值。研究諧振的目的就是要認識這種客觀現象,並在科學和應用技術上充分利用諧振的特徵,同時又要預防它所產生的危害。

按電路聯接的不同,有串聯諧振和併聯諧振兩種。

本文主要從最基本的rlc串聯電路與lc併聯電路中分析研究串聯諧振的基本原理,實驗方法,實驗現象等。運用**軟體與實際實驗的方法,直觀的分析研究一般狀況下的交流諧振現象。同時給出rlc串聯諧振電路與lc併聯諧振電路中,諧振頻率,品質因素,電路阻抗等實驗資料的一般演算法。

本文對rlc串聯電路與lc併聯電路的基本實驗研究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關鍵字:交流諧振 rlc串聯 lc併聯特性研究

目錄摘要2

一. 實驗目的4

二. 實驗原理5

1.rlc串聯諧振的基本原理5

2.lc併聯諧振電路的基本原理6

3.相關實驗電路與公式演算法5

三. multisim軟體**分析7

1. rlc串聯諧振電路multisim軟體**分析。。。8

2. lc併聯諧振電路multisim軟體**分析。。。。9

四. 實際實驗各項實驗資料10

1. rlc串聯諧振電路的各項實驗資料。。。。。。。。。10

2. lc併聯諧振電路的各項實驗資料12

五. 結論14

參考文獻15

一.實驗目的

在具有電阻r、電感l和電容c元件的交流電路中,電路兩端的電壓與其中電流位相一般是不同的。如果我們調節電路元件(l或c)的引數或電源頻率,可以使它們位相相同,整個電路呈現為純電阻性。電路達到這種狀態稱之為諧振。

在諧振狀態下,電路的總阻抗達到極值或近似達到極值。研究諧振的目的就是要認識這種客觀現象,並在科學和應用技術上充分利用諧振的特徵,同時又要預防它所產生的危害。按電路聯接的不同,有串聯諧振和併聯諧振兩種。

本文主要目的在於如何從基本電路中分析電路的各項引數,計算理論值,並同時在實驗中運用儀器調製諧振曲線,簡明扼要的將簡單諧振現象分析給讀者看。本文同時志於為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

本文同時介紹如何運用multisim軟體從一般的 。

二.實驗原理

1.rlc串聯諧振電路的基本原理

由電阻r、電感l和電容c串聯而組成的諧振電路稱為串聯諧振電路。由下圖所示即為基本的rlc串聯諧振電路。

在上圖所示電路中,當正弦交流訊號源的頻率f改變時,電路中的感抗、容抗隨之而變,電路中的電流也隨f而變。取電阻r兩端的電壓uo作為響應,當輸入電壓ui的幅值維持不變時,在不同頻率的訊號激勵下,測出u0之值。然後以f為橫座標,以u0/ui為縱座標(因為ui不變,故也可直接以uo為縱座標),繪出光滑的曲線,即為幅頻特性曲線,亦稱為諧振曲線。

如下圖所示。

在處,即幅頻特性曲線尖峰所在的頻率點稱為諧振頻率。此時xl=xc,電路呈純阻性,電路阻抗的模最小,xl=xc是r,l,c串聯電路發生諧振的條件。在輸入電壓ui為定值時,電路中的電流達到最大值,且與輸入電壓ui同相位。

從理論上講,此時ui=ur=ro,ul=rc=qui亦即電感電壓等於電容電壓,並且是電源電壓的q倍:式中的q稱為電路的晶質因數。

根據公式q=ul/ui=uc/ui測定,uc與ul分別為諧振時電容器c和電感線圈l上的電壓:另乙個方法是通過測量諧振曲線的通頻頻寬度△f=f2-f1,再根據q=f0/(f2-f1)求出q值。式中,f0為諧振頻率,f2和f1是失諧時,也就是輸出電壓的幅度下降到最大值的l/;歷時的上、下頻率點。

q值越大,曲線越尖銳,通頻帶越窄,電路的選擇性越好。在恆壓源供電時,電路的品質因數、選擇性與通頻帶只決定於電路本身的引數,而與訊號源無關。

2.lc併聯諧振電路的基本原理

圖z1005為一lc併聯諧振迴路,其中r為線圈的損耗電阻。該迴路的阻抗

該迴路的諧振頻率為

f0=併聯諧振迴路的特點是,諧振時迴路阻抗最大且為純電阻,即z0=r0=;諧振阻抗為感抗或容抗的q倍,

即z0=qω0l=q ∕ω0c。

式中 q=

一般q遠大於1。

當電流一定時,電感或電容兩端的電壓最大,若偏離諧振頻率,迴路阻抗及電壓將明顯減小。

在諧振頻率附近,ωl>>r,f+f0≈2f,式gs1007可整理成

z=迴路電壓

電壓幅頻特性:

其表示式和特性曲線(如下圖)與串聯迴路相同。

三.multisim軟體**分析

1.rlc串聯諧振電路**分析

運用multisim軟體設計出如上圖的電路圖,設定電源電壓ui=50伏特,電阻r=10千歐,電感l=100毫法,電容c=10皮法。由公式,q=ul/ui=uc/ui測定,uc與ul分別為諧振時電容器c和電感線圈l上的電壓:另乙個方法是通過測量諧振曲線的通頻頻寬度△f=f2-f1,再根據q=f0/( f2-f1)求出q值。

q=10,f0=159.2khz。f1=166.9khz, f2=151.24khz。

運用波特計,分別獲得f0的示數

**結果與理論結果基本一致。

2.lc併聯諧振電路**分析

運用multisim軟體設計出如上圖的電路圖,設定電源電壓ui=10伏特,電阻r=25歐,電感l=250毫法,電容c=85皮法。由公式f0= ,q=。得到,上述電路的f0=1092khz,q=68.

6運用波特計,得到特徵曲線,與理論結果接近。

四.實際實驗的資料

1. rlc串聯諧振電路的各項實驗資料

如上圖構接電路,使用函式電壓,使用正弦輸出,令ui=50伏特,電阻r=10千歐,電感l=100毫法,電容c=10皮法。

(1)。先調節輸出頻率,測電路電流,得到i,f0曲線。

i,f0曲線如上圖所示。從圖上看,f0=160khz。

(2)。同理,調節輸出功率,測電路電壓,得到u與f2、f1的曲線。

f2=150khz

f1=165khz

由實驗測定的實驗資料與理論值基本一致。

2. lc併聯諧振電路的各項實驗資料

如圖構接上圖所示的電路,輸出電源為函式電源,正弦輸出。ui=10伏特,電阻r=25歐,電感l=250毫法,電容c=85皮法。由公式f0= ,q=。

得到,上述電路的f0=1092khz,q=68.6。

(1)。先調節輸出頻率,測電路電流,得到i,f0曲線。

i,f0曲線如上圖所示。從圖上看,f0=1000khz。

(2)。同理,調節輸出功率,測電路電壓,得到u與f2、f1的曲線。

f2=980khz

f1=1025khz

由實驗測定的實驗資料與理論值基本一致。

六. 結論

交流諧振是在廣大電子裝置中普遍存在的,在實際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電子通訊方面。研究諧振的目的就是要認識這種客觀現象,並在科學和應用技術上充分利用諧振的特徵,同時又要預防它所產生的危害。

本文著力於最基本的rlc串聯諧振電路與lc併聯諧振電路中,研究諧振的基本實驗現象試圖揭示交流諧振電路的普遍規律。同時運用multisim軟體**技術與實際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形象闡述了rlc串聯諧振電路與lc併聯諧振電路的基本實驗現象。

本文的基本結論為在最基本的rlc串聯諧振電路與lc併聯諧振電路中,諧振現象是存在的,而且與已知的相關定律是符合的。

參考文獻

1.姚雨迎 《超級電容的實際電引數模型與特性研究》 哈爾濱工業大學。

2.「試論lc併聯諧振迴路的品質因數q」 --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年04期 。

3.「對lc併聯電路諧振頻率的一點分析」--《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23年z1期。

4.黃錦安,錢建平,馬鑫金 《電工技術基礎》 電子工業出版社。

5.《普通物理實驗》,林抒、龔鎮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6.. 趙凱華,《電磁學(下)》,北京大學出版社,1978。

7.. 《大學物理實驗——電學部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串聯電路和併聯電路教案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串聯和併聯電路的連線方式,掌握串並聯電路的電流和電壓特點。2 掌握串並聯電路電阻的推導及計算 二 過程與方法 由生活實習電路應用出發,引導學生了解串並聯電路特點,進而推導電阻,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 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辨別串聯電路與併聯電路的方法

凌雲初級中學余婷 串聯電路與併聯電路知識是電學的基礎,串 併聯電路的特點及識別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和中考的考點。對於初學電路的學生而言,能掌握有效的辨別串聯電路和併聯電路的基本的方法,並能做到舉一反三,解題時就會游刃有餘。一 串聯電路 1 定義 把用電器各元件逐個順次連線起來,接入電路就組成了串聯電路...

電路的串聯與併聯教學反思

電路的串聯與併聯教學反思近日聽了許多老師的講課,感覺一堂好課就應該是貼合生活的,生活的課堂多精彩。物理老師講電路的串聯與併聯,就用到了生活中的許多事例,比如十字路口的紅綠燈的連線,汽車轉向燈的連線,教室裡燈棍的連線,電冰箱裡照明燈的連線,等等。這些都是實際生活中常用常見的現象,需要用知識來解決,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