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效果評估的基本方法與指標

2021-03-04 02:06:24 字數 5261 閱讀 6926

對於廣告效果評估的理解,通常我們是從兩個方面結合展開的,第乙個方面是廣告的發布方,也就是根據廣告發布方的原始意圖,我們來評價該意圖與發布方的營銷戰略的匹配程度,進而研究這種意圖如果能夠實現所帶來的營銷效果;第二個方面是廣告接收方對廣告效果的感知,通常這一部分需要對消費者進行各類特殊環境的心理測試,用以回歸消費者接觸廣告過程中的深度心理狀態,進而研究廣告發布方的意圖是否能夠得以實現,同時也需要研究消費者在目前心理感知條件下廣告的真實作用。也就是說,廣告效果評估需要通過兩方面因素的結合來綜合評價廣告發布方的投放效果,鑑於廣告本身的高度複雜性,我們無法假設廣告發布方的原始意圖就是正確的,也就是說,研究廣告發布方的戰略意圖本身也是廣告效果評估的乙個要點,但從另乙個方面說,即便廣告發布方的投放意圖可能是錯誤的,但最終的效果卻未必是乙個失敗,因為在投放過程當中以及接收方感知過程當中,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發生改變,因此研究這樣乙個過程就更需要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分別入手。

一、發布方廣告目標的回歸與效果評估

首先我們看一下從發布方的角度評估的廣告效果,對於廣告發布方而言,由於企業或企業所銷售的產品的生命週期、產品營銷戰略階段的不同,企業的營銷目標也有所區別,比如對於一款即將上市的新車而言,企業的營銷目標(因為還沒有對應銷量,也可以說是廣告目標)很可能是擴大該產品的聲勢,進而為以後的正式投放市場做好鋪墊;而對於一款出於生命週期的成熟期的車型而言,盡量擴大他的銷量進而為企業收回更多的現金才是營銷的關鍵,因此這時的營銷目標很可能是通過各種優惠手段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而廣告的重點也可能像**廣告轉移。也正因如此,我們在評價乙個企業的廣告效果的時候,必須首先明確該企業的營銷目標以及該營銷目標所對應的廣告目標。

然而多數企業的廣告都不大可能是由單一型別的廣告所組成的,因此即便在某一廣告目標的指導下投放廣告,也很能是從多個方面展開宣傳,而將重點放在與目標相關程度最高的廣告中。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企業營銷本身的需要,比如上面那個出於生命週期成熟期的產品,如果他的廣告僅僅是**廣告的話,消費者對其產品的忠誠度與購買慾望都很難長時間維繫,因此需要從其他方面組織更多的宣傳,比如宣傳該企業的服務等等,進而抵消**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的原因很可能是廣告主構成的複雜性所造成的,比如廠商投放的廣告與**商投放的廣告雖然都針對同乙個產品,但其訴求很可能有所差別。這些情況都增加了我們分析廣告投放目標的複雜性,但同時也為我們的分析提供了思路,因為如果在特定的營銷階段,廣告發布方的投放組合過於單一或過於混亂的話,這本身也是一種值得發布方改變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就是如何分析廣告發布方的原始意圖。如果站在廣告發布方自身的角度上,這個意圖很容易得到,但對於第三方而言,他們要得到發布方的原始意圖,則必須借助通過其他角度所採集的資訊。而從評估的角度而言,這類評估往往需要同時比較多家競爭對手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廣告的發布方也不會具備任何特殊的優勢,因為他們同樣不可能直接得到對手的投放意圖,而對第三方而言,他們需要建立一套對每乙個被評估的企業而言都是平等的資訊採集體系,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分析尺度的平衡。

在資訊採集方面目前被接受最為廣泛的方法是全面採集各企業所投放的全部廣告,然後再通過對這些廣告的統計分析進而回歸各企業的願意投放目標。

從目前國內的情況看,進行廣告資訊採集的公司很多,甚至部分廣告公司也專門配備了類似的部門。但從採集途徑看,往往每家公司都只能做到採集某一單獨**的廣告,比如慧聰更強於平面**廣告的採集,央視股份主要專注於電視廣告,而艾瑞則只關注於網際網路廣告的採集。無論採集哪些**的資料,我們認為一些最基本的問題都是同樣的,而這些問題解決的如何也將成為評價採集資料可信度與可用性的乙個重要標準:

1. 採集範圍:既然需要通過對投放出的廣告的收集回歸發布方的廣告目標,那麼這種採集就必然需要是全面的,尤其是對於某乙個行業的企業而言,他們廣告所投放的**很可能是專業性較強的,但如果採集者僅收集了大眾**的廣告,這種採集就失去他存在的意義了。

比如對於網際網路廣告而言,全世界的網頁多以億記,任何企業都不可能有精力採集全部的這類廣告,因此採集網際網路廣告的公司需要針對每個行業建立不同的採集範圍,從而減小採集所帶來的偏差,而如果該機構只是籠統地對所有行業都僅監測部分網頁的話,他的結果肯定是存在問題的。

2. 分類標準:對於每一條採集下來的廣告都需要進行足夠詳細的分類,以便事後的分析使用。

而分類標準的把握也將成為評判廣告監測能力的重要標準,比如從產品的角度對品牌、型號等進行分類可以幫助我們區分各企業廣告所對應的產品是什麼;而從廣告本身的角度看,同樣需要將其劃分為多個不同的類別,比如產品廣告、形象廣告、**廣告和服務廣告等,因此這些都將決定對廣告目標的回歸的可靠性;從對廣告主的角度看,該分類標準同樣非常必要,我們必須鑑別究竟是誰在投放該產品的廣告,進而分析該企業的廣告管理狀況。而對分類標準操作的準確性也是乙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監測機構並非一家只關注某乙個或幾個行業的組織,那麼他們在操作各行業分類標準的能力方面就需要劃乙個問號了,因為每個行業的分類標準都相當複雜,如果在採集中出錯,到了統計分析階段就難以保證結論的可靠性,同時也並非所有的廣告都可以被明確規類,比如企業的形象廣告,他不屬於任何該企業的細分產品的產品宣傳,因此從產品角度的分類就對其無效,通常我們的做法是將該廣告的資源加權分派到各產品當中,而這一權值的設定更需要對乙個行業的深入了解。

3. 分類層次:通常在統計分析過程中,我們需要從多個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分類,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監測機構在監測過程中對其採集資料進行足夠靈活的分類,尤其是分成多個層次的分類,只有如此才方便統計過程中對樣本的多角度組合。

4. 資料留存:通常在分析當中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企業各條廣告的真實情況,而非被監測的統計指標,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監測機構對監測結果的留存水平也是乙個很重要的評價標準。

5. 監測流程與質量控制:無疑這一過程是保證監測資料的可靠性的重要標準。

由於上述幾個標準的存在,決定了目前國內能夠可觀回歸各企業廣告原始意圖的機構必然是非常有限的,而由於目前還沒有哪個機構可以全面監測所有**的廣告資料,這也給企業原始意圖的回歸增加了難度。那麼充分結合各家資料來進行該類分析是否可行呢?從我們以往的操作經驗而言,我們並不建議這種做法,首先由於各機構的水平不同,監測**的特徵不同,所採用的指標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綜合幾家的資料不便於(很可能也是不可能)實現對資料的統計分析;其次是各企業廣告投放所專注的**可能有所區別,而過多地考慮各**的綜合情況很可能反而使得分析結果變得過於空洞,把握不住重點;最後從各**本身而言,由於不同**的不同特徵,他們之間暫時保持一種相對平衡的可替代關係,因此分別分析各企業在各**的意圖將更有實際價值,也更便於知道企業今後的各**廣告投放的改進。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主張企業在評價其廣告效果時更應當把精力專注於某一種**當中,尤其是在需要對比自身和其他企業的廣告效果時更應如此。

解決了上述問題之後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回歸廣告發布方的最初廣告意圖。首先我們需要分析各企業的營銷戰略,從各企業所經營產品的特徵、所處生命週期以及未來產品戰略等幾個不同角度來推測各企業的營銷目標,當然該目標不大可能被精確地推出,而我們分析這一問題的目的也僅在約束對廣告資料的統計;接下來我們需要對廣告資料進行全面的統計,比如統計各企業廣告投放的總量,各產品廣告投放的比例以及各類別廣告投放的比例等。我們通過對各企業的廣告總量以及廣告結構的情況可以大體推測出各企業目前的廣告投放目標,同時結合對各企業的營銷目標的推測我們就可以粗略回歸各企業的廣告投放的原始意圖於真實操作層面的差異。

在實證層面的分析之後我們將對各企業的營銷目標與廣告目標進行進一步的評價,從而得到在投放層面的效果評估。

二、接收方對廣告的感知研究

如果直接詢問消費者:「您覺得您購買這類產品是因為廣告的影響嗎?」我們很清楚,90%以上的消費者都會直接回答「否」,而事實上,廣告的確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否則廣告也不可能存在,企業也不可能把最重要的營銷費用都花費在廣告上面。

那麼為什麼消費者不願直言廣告對自身的影響呢?一方面消費者不願被大家理解為容易受廣告所擺布的蠢貨,另一方面廣告對消費者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也就是說通常在消費者自己都說不清出的情況下,廣告已經對其決策產生了影響。鑑於這種情況,我們要研究消費者對廣告的感知也就更具挑戰性了,也就是說,我們不可能採用直接的手段去研究消費者的心理,而必須採取其他輔助性的方法來推測消費者的感知行為。

在這裡我們同樣舉汽車的例子,在研究某一品牌汽車廣告對消費者的影響時,通常我們需要讓最近剛剛採購該品牌汽車(三個月到半年以內)的消費者回顧自身購車的歷程,其中我們涉及到消費者採集資訊的過程,主要包括收集報紙、雜誌的資訊、瀏覽電視廣告、詢問朋友以及親自到經銷商處詢問等過程,。但往往並非每一類消費者對廣告或其他資訊的反應程度都是相同的,因此我們需要在研究過程中對消費者進行分類,通過消費者對資訊的敏感程度等,再結合一部分人口統計學指標,比如年齡、學歷、收入、性別等可以推斷該消費者是屬於更追求時尚的還是更追求實用主義的,或者是介於兩者之間的。

在上面的分析方面大多數機構所採取的辦法都大同小異,然而針對很多**值耐用品而言,比如還是汽車,已有使用者幫助企業的宣傳在廣告傳播中的作用是很多機構忽視了的。比如我是乙個golf的使用者,那麼我在很大程度上是認同了golf的品牌的,同時因為這個購買決策對我而言很重要,為了顯示我決策的正確,我通常會主動把關於這個車的好的方面介紹給我周圍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從我的嘴裡傳遞出去的廣告可能比潛在消費者直接看到的廣告效果還要好。

而作為企業而言,充分利用這種心理,把自己的廣告定位在更便於口頭傳遞或議論的角度上,將大幅提公升廣告的效果。在這一點上,我們也需要進行充分的評估。

最後,廣告接收方的效果評估不能僅僅侷限在對現有使用者的評估中,還需要調查潛在使用者的心理,比如研究這部分潛在使用者對品牌的認知、對廣告的記憶以及心目中希望的購買品牌等,當然這些仍然只是表面,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到這些潛在使用者的心靈深處,去**他們對廣告的感知,比如為他們設定乙個情景,通過對他們的行為的研究來衡量廣告可能對他們產生的影響,進而評價各企業廣告在接收方的效果。

三、廣告傳遞過程的研究

儘管我們研究了廣告的兩端,即發布方與接收方對廣告的理解,但我們仍然無法將其連成乙個整體,因為我們忽略了乙個很重要的問題,也就是廣告傳遞媒介的作用。在這裡我們以平面廣告研究為例,比如不同的報紙,他的讀者群特徵是相對固定的,他的發行範圍是有侷限性的,因此一家報紙上刊登的廣告在傳遞給目標消費者的能力方面是存在差異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研究廣告的效果就必須要研究廣告媒介的特徵,研究廣告發布方是否選對了**,是否將廣告資源合理地投放在了適當的**當中。

1. **的接收群研究:由於不同**的接受群是相對固定的,因此廣告發布方在選擇該**前必須首先考慮自身的廣告希望被哪個群體看到,然後再考慮廣告所投放的**是否適合這一特徵。

2. **的覆蓋區域研究: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重點區域,因此在不同區域範圍內廣告投放的力度應當是有所差別的,因為各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營銷資源也是如此,如果營銷資源本身在各區域分布是不平衡的,那麼廣告自然也並應該是平衡的,否則一部分地區就會出現浪費,一部分地區就將有所不足。

3. **型別的研究:這裡的**型別主要是指專業型、大眾型或行業型這三者而言的,對於某些特殊商業的產品,在行業**上分布廣告的成本會更低,收益會更高,這一點也值得企業關注。

4. **檔次、形象的研究:不同**由於檔次,形象等方面的不同,消費者對其信任程度、接受程度等也有所不同,同時如果乙個高檔品牌的廣告出現在了低檔**中,對其品牌形象也將有所影響。

管理培訓的效果評估指標體系設計

摘要 構建培訓效果評估指標體系作為培訓效果評估最為重要的乙個環節,尚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本文採用文獻法與專家訪談法,以高星級酒店為研究物件,嘗試建立乙個適用於高星級酒店管理培訓效果評估的指標體系,以此來緩解現狀。關鍵詞 管理培訓 高星級酒店 效果評估 21世紀是人力資本的時代,人才的競爭也成為企業之...

如何評估戶外廣告的效果

戶外 定價的科學依據是什麼?總體上,戶外 的定價應遵循市場原則,即某一位置 應圍繞具體市場而定,市場情況決定具體位置 的具體 通常,主在制定 時,往往都會綜合考慮 的陣地成本 建牌攤銷 畫面製作安裝成本 電費 維護費等多種成本因素,並參考 所在位置 路段的競爭 數量 等因素,在此基礎上,附加以一定的...

廣告效果的評估主要內容有

1.廣告計畫在取得預定的廣告目標上是否有效,所獲得的廣告效果能否可以用計畫外的其他工作來替代 2.廣告計畫在實施過程中是否有超出計畫的作用 3.廣告活動的實施是否最大效益地使用了資源 指人力 物力 財力和時間 4.接觸廣告資訊的目標消費者的數量 即廣告的接觸率 注意和理解了廣告資訊的受眾數量 5.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