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員視覺特徵與環境感知識別

2021-03-04 01:31:30 字數 3725 閱讀 3202

汽車駕駛員在行車中,有80%-90%以上的住處是依靠視覺獲得的。駕駛員的眼睛是保證安全行車的重要的感覺器官,眼睛的視覺特性與交通安全有密切關係。

1.視覺生理

(1)視野人的眼睛注視前方,頭部的視線固定時,所能看到的範圍稱為視野(靜視野)。如僅將頭部固定,眼球自由轉動時能夠看到的全部範圍稱為動視野。視野也可分為單眼視野和雙眼視野。

人眼的視野可利用視野計進行檢查。如果駕駛員的雙眼視野過,不利於行車安全。當駕駛員駕駛汽車高速行駛時,會感到車外的樹木、房屋等固定物體的映像在人眼視網膜上停留的時間太短,人眼來不及仔細分辨物體的細節,因此,隨著車速的提高,駕駛員眼睛的有效視野會越來越狹窄。

(2)駕駛視力視力也叫視敏度,是指分辨細小的或遙遠的物體或物體的細微部分的能力。在一定條件下,眼睛能分辨的物體越小,視覺的敏銳度越大,視敏度的基本特徵在於辨別兩點之間距離的大小,因此,也可以把它看作視覺的空間閾限。

①靜視力靜視力是指人和視標都在不動狀態下檢查的視力。在報考駕駛員時都要經過視力檢查。 我國通用e型視力表栓駕駛員的兩眼視力(中心視力),被試者距視力表5m遠,在標準照明條件(200±100lx)下,兩眼視力(包括矯正視力)各為0.

7以上即允許報考。用這種方法檢查的視力反映駕駛員在靜止狀態下視力,即靜視力。

②動視力動視力是指人和視標處於運動(其中的一方運動或兩方都運動)時檢查的視力。汽車駕駛員在行車中的視力為動視力。研究結果表明,駕駛員的動視力隨著車速的變化而變化,一般來說動視力比靜視力低10%~20%,特殊情況下比靜視力低30%~40%。

例如,以60km/h的速度行駛的車輛,駕駛員可看清前方240m處的交通標誌;可是當車速提高到80km/h時,則連160m處的交通標誌都看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靜視力好是動視力好的前提,但是靜視力好的人不一定就會有好的動視力。靜視力為1.

0的277人,其中動視力等於和上於0.5的有170人,佔總人數的61%。許多研究分析都認為,駕駛員的動視力與交通事故有更密切的關係,所以在視力檢查時,不僅要檢查形視力,還應重視對動視力的檢查。

③夜間視力視力與光線亮度有關,亮度加大可以增強視力。在照度為0.1~100m燭光的範圍內,兩者幾乎成線性的關係。

由於夜晚照度低引起的視力下降叫做夜近視,通過研究發現,夜間的交通事故往往與夜間光線不足、視力下降有直接關係。

2.視覺心理

(1)視覺與視知覺人能根據眼睛獲得的視覺資訊進行加工和解釋,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客觀事物,這就是人的視知覺能力。例如當汽車在山區彎道上行駛時,由於山坡的遮擋,駕駛員眼睛看到的只是彎道的一部分,但駕駛員根據自己經驗知道,道路並非到此為止,而是繼續向前延伸。這樣,駕駛員通過自己的視知覺,對山區彎道這一客觀事物有了全面的認識。

雖然每人都具有視知覺能力,但由於處境以及生活經驗、興趣愛好等不同,不同人對於同一視覺住處的加工和解釋可能有所不同,因而產生出不同的視知覺。人的視知覺具有如下特點: ①優先知覺自己關心的、想要注意的事物,例如駕駛員很容易發現在前面行駛的自己同伴的汽車; ②容易知覺曾有過親身體驗的事物,例如行車中曾見過同方向行駛的自行車截頭猛拐,以後對同方向行駛的自行車便格外注意; ③對於外界事物容易按照自己設想的方向去知覺,例如在路口前看見前車向左側靠,便認為前車想要左轉彎,而實際上前車很可能是在為右轉彎作準備; ④對於自己認為關係重大的事物容易知覺,例如在路口轉彎時,有的駕駛員只注意其他的機動車輛而忽視了行人; ⑤對於移動的、變化的事物容易知覺,例如閃爍的燈光比亮度不變的燈光更容易引起注意。

(2)速度錯覺一般認為,汽車駕駛員不必看車速表,只根據周圍景物的移動身體的感受和聽到的風聲就能判斷汽車的行駛速度。實際上這種判斷並不準確,帶有明顯的傾向性,特別是在高速短距離行駛時更是如此。 引起駕駛員產生速度錯覺的視知覺因素主要有兩點:

即連續對比感覺的影響和適應性的影響。當人連續受到有差異的某種刺激後,所產生的差異感往往比差異本身實際的客觀物理量差別大,這就是連續對比感覺的影響。英國道路研究所曾對汽車駕駛員作過「車速減半」試驗,即首先讓駕駛員將汽車加速到某一規定車速(以車速指示為準),然後要求駕駛員立即憑自己的主觀感覺,將車速減低到當前車速的一半。

當車速變化時,駕駛員主觀感覺到的速度差別總是比實際大。 適應性是人體自身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決定了人對外界有變化的情況比較敏感,而對缺少變化的刺激則感覺遲鈍。

減速前等速行駛的距離越長,車速判斷的誤差越大。這是因為在長直線高速公路上等速行駛一段時間後,由於適應性的影響,駕駛員的速度感減弱,雖然實際車速很高,但主觀上覺得車速並不高。

(3)距離錯覺人對距離的判斷往往有很大誤差。國外曾作過一次試驗,在夜間100名駕駛員輪流坐在靜止的汽車裡,憑主觀感覺判斷停放在前方的一輛載貨汽車的距離。載貨汽車的真實距離為什23m。

試驗結果,只有3名被試者判斷正確。有45名被試者判斷的距離比實際距離短4%~80%,52名被試者的判斷超過實際距離4%~120%,可見憑主觀判斷距離的偏差很大。 在光線充足的白天,駕駛員在行車中對距離的判斷同樣有很大誤差。

駕駛員對前方來車的速度和距離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而且對方車速越高,判斷的誤差越大。很多超車時發生的正面碰撞事故就是由於駕駛員對距離判斷錯誤造成的。

(4)下坡行駛時的錯覺在下坡行駛時,駕駛員可能會錯認為是在平路上行駛,特別是在路旁無建築物等明顯標誌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這種錯覺。由於這種錯覺駕駛員在不知不覺間超速行駛。所謂感知能力,即駕駛員通過感知器官對外部客觀事物的要素及特性在頭腦中所做出的反映,是人的感、知覺系統對事物做出的綜合判斷。

對乙個駕駛員而言,感知能力的強弱與其感覺靈敏度、駕車經歷、行車經驗等因素有關,對行車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是安全行車的認識基礎。大量的統計資料表明,因駕駛員的感知錯誤造成的交通事故大約佔40%。其中有以下六種感知能力對安全行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對車體的感知能力是指駕駛員坐在駕駛室裡對所駕車輛的長度、寬度、高度、離地間隙、前後輪距、輪胎位置以及車的輪廓在頭腦的具體反應的能力。

對車體的感知包括車輛處在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的感知。通常人對車處於靜止狀態時的感知要比處於運動狀態時的感知準確一些。在行車中,具備了對車體感知,尤其是對車輛處於運動狀態時的感知,就能準確估計汽車在每一運動狀態時所處的空間位置,正確選擇安全通過的空間,以免待車中出現車體或貨物與外界障礙物相刮碰,從而達到安全行車的目的。

車速的感知能力。對車速的感知能力是指駕駛員能否正確判斷所駕車輛和周圍其它車輛的行駛速度的能力。

對車速的感知能力,因駕駛員的心理素質、駕車經驗等不同而異,而且同一駕駛員隨著車速的改變,其感知能力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低速時駕駛員的視野較寬,對所觀察到道路兩側的目標看得比較清,對目標的動向和距自己所駕車的距離以及所駕車的車速估計比較準確;高速行駛時,駕駛員注視遠方,速度越快注視點越遠,視野就越窄,此外高速行車還會使駕駛員的動視力下降。所以,駕駛員會因高速駕駛對道路兩側的目標觀察不清,對車速判斷不准,易導致處理不當造成事故,特別是在一般道路行駛時更為突出。

車距的感知能力。對車距的感知能力,是指駕駛員在車輛執行中能夠準確地**到所駕車與其他車輛及行人之間保持安全間距的能力。

駕駛員對安全車距的感知主要是依靠視覺系統提供的資訊來完成的,通過雙眼視差感知物體的相對距離。試驗表明,駕駛員判斷的車間距往往比實際要小,隨著車速的提高,判斷的誤差不斷增大,發生碰撞事故多是由於距離判斷錯誤所致。道路的感知能力。

對道路的感知能力是指駕駛員在各種道路上行駛時,對影響行車安全的道路狀況的識別能力。

對道路的感知包括:(1)路面感知;(2)淨空感知;(3)盲區感知;(4)方向感知。

交通資訊的感知能力。對交通資訊的感知能力是指駕駛員觀察、了解、掌握道路上車輛、行人的活動規律,以及對影響安全行車的交通環境等因素的感知能力。操控車輛的感知能力。

對車輛操控制的感知能力是指駕駛員在行車中正確操縱車輛時,肌體動作協調以及對所駕車輛反饋資訊的感知能力。

駕駛員清楚地認識了上述六種感知能力對行車安全的影響,並有計畫、有目的地在駕車實踐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有效提高駕駛素質,保證行車安全。

駕駛員視覺特徵與環境感知識別的聽後感

今天下午聽了楊軫教授的講座關於駕駛員的視覺特徵與環境感知識別,我們知道了在汽車駕駛員在行車中,有80 90 以上的住處是依靠視覺獲得的。駕駛員的眼睛是保證安全行車的重要的感覺器官,眼睛的視覺特性與交通安全有密切關係。1.視覺生理 1 視野人的眼睛注視前方,頭部的視線固定時,所能看到的範圍稱為視野 靜...

駕駛員行車安全知識培訓

1.出車前檢查車況 車燈 水箱 剎車系統 輪胎等,核對公里數。2.車輛每週清洗一次,有外表嚴重汙染及時清洗。3.定期保養。5 車輛修理 1.正常修理 由車管員向公司領導申請,指定維修廠。2.非正常修理 因駕駛事故等造成故障,先鑑定責任後,由車管員匯報公司領導,到定點修理廠維修。6 獎懲 1.獎 百日...

汽車駕駛員理論知識

一 判斷題 1.基本執行條件是指汽車在一類道路上空駛,月平均溫度在5 28 海拔高度不高於500m的執行條件。2.基本執行條件是指汽車在一類道路上空駛,月平均溫度在5 28 海拔高度不高於50m的執行條件。3.單車經濟核算的內容 產量的核算 質量的核算 消耗的核算。4.單車經濟核算的內容 產量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