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近的奧秘

2021-03-04 01:27:14 字數 3630 閱讀 1305

一、教材分析:

(本課分析)本課是小學六年級美術課程,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以繪畫作為切入點,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逆向思維表現能力,本課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學生分析)本課內容非常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並具備一定繪畫基礎的二點,讓每個學生都充分施展自己的獨特才華,並讓學生逐步從單一的平面繪畫向有深度和透視效果的繪畫方法發展,為今後學習更為複雜的只是打下堅實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繪畫中遠近距離感是怎樣產生的。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及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重點)能夠運用繪畫的方法體現距離感。

(難點)讓學生掌握逆向思維的方法。

三、材料準備:

學生:繪畫用紙

教師:數位相機、多**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在語文課上學的《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辯的是什麼?,他們倆分別的觀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後引出課題《遠近的奧妙板書課題

(本環節教師把語文知識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進行靈活應用,使各學科的知識融合為一體,並通過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同時引出課題)

(二)試一試:

教師運用準備好的數位相機,連續做試驗;首先,教師從學生中挑選出兩位個子一般高的同學,從一側照相,然後將**傳到大螢幕上,讓學生說出現象和感受?如:「同學們,你們看為什麼乙個變高了,乙個變矮了?

」。然後,教師再讓乙個學生手拿杯子,教師變換遠近距離進行攝像,讓學生****後,回答教師:「杯子為什麼變大了?

」、「是什麼動了?」等問題。其次,教師手拿黑板擦與同學比大小後進行照相,****後教師繼續提問:

「黑板擦為什麼和同學一樣大了?」,最後,教師再給一排同學照相,****後,同學們發現越遠的同學越小、越遠的同學越模糊,越近的同學則相反!

(本環節主要是教師運用多**裝置連續做實驗,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用非常直觀的方式調動學生思維,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想一想:

教師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總結出現象出現的原因,與此同時教師出示剛剛照的一系列**,讓每個小組的同學自由發表觀點和看法,然後,教師進行小結,理順遠近的關係如:「大家說的非常好!近的顯得大並且清晰,遠的顯得小並且模糊!

」,並出示課件中的各類資料**加深學生對遠近關係的理解。

(本環節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剛學的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並利用多**課件加深學生對於遠近變化的認識,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述能力。)

(四)畫一畫:

教師板書: 遠 = 近 =

教師進一步表明遠近與大小和清晰、模糊的關係,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想讓物品在畫面中顯得很遠,應該如何去畫呢?」並讓幾個學生到黑板上作畫,其他同學表述不同看法與意見,吸取更多理論知識,讓學生自己尋找逆向思維的方法並運用到實踐中去。然後,再讓全班同學分組畫一畫「一條伸向遠方的路」,在繪畫過程中,教師可以板書學生遇到的難題,然後由學生和教師一起解決。

(本環節主要是通過讓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做到自己要學,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原則,鍛鍊學生互助合作能力。)

(五)練一練:

教師布置課堂練習:「用山、樹、路三個景色元素組成一幅有遠近距離感的畫」,在學生作畫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單獨指導。

(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把剛剛學到的知識和解決的難題,應用在實踐中,加深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印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評一評:

讓學生在小組中互評,選出優秀作品後,貼在黑板上進行展示。同學們自由表達;說出自己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麼喜歡?以及作者表述自己的構思和繪畫方法,教師再加以總評並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的要點等……。

(本環節主要是發揮評價機制的作用,把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總評相結合,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總結,並對學生進行鼓勵,激發學生長期學習美術的興趣。)

最後,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實現對知識的拓展如:「你在生活中還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下節課來給同學們說一說!」。

(本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提問的方式對知識進行拓展,讓學生在課餘時間進行自主**性學習,鍛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教學反思:

本節課能充分體現新課改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找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鍛鍊學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以及想象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其信心從而解決重難點達到預定目標。本節課的不足在於教師雖然對遠近現象的逆向表現講解的非常透徹,但在學生作業時對於「山、樹、路」三個影象元素的融合時出現了問題;(這三個元素雖然都有遠近距離感,但是由於學生沒有接觸到「地平線」和「消失點」的概念,所以畫面很不協調),教師沒有進行講解和校正是美中不足,如果教師能把這些未能學到的知識作為課後知識拓展,就更能體現新課改背景下現代美術教學的理念了。

授課班級:六年級

課業型別:造型·表現

課時:2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

2、學習、了解視平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教學中難點:

重點: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律,將透視知識應用於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貼近真實。

難點:在繪畫實踐中應用所掌握的透視原理和規律,提高兒童繪畫的基本技能,逐步發展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具準備:

師:範圖、教學vcd、學生作業用紙

生: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進行。

二、過程設計:

1、匯入新課

欣賞**,觀察投影片中路的寬窄、欄杆的密疏、樹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簡單的圖形在紙上表現這些事物嗎?

討論學生們的簡易畫,從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生:近大遠小。

2、講授新課

⑴師:是的,近大遠小,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遠近的奧秘》的基本規律。(出示課題:遠近的奧秘)

在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中,除了近大遠小的現象外,還有什麼現象? 近高遠低、近寬遠窄、近長遠短、近清晰遠模糊、近鮮明遠灰暗(色彩)

⑵什麼是透視呢?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近大遠小、近高遠低、遠寬遠窄的變化,這就是透視現象。

你們的在一望無垠的田野裡,在大海上,我們向遠處眺望,天與地、天與水面之間產生了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

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地消失在視平線的一點上,這點就是消失點。

⑶說說周圍環境中的透視現象?

⑷欣賞課本上的範圖,讓生找圖中的消失點。

⑸師示範

①先找到消失點。

②畫出主要的的透視線,如馬路。

③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處理好各條豎線、斜線。

④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表現出來。

3、本課練習臨摹課本上範圖

4、生作業,師巡視輔導

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5、作業展示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進行。

二、過程設計:

1、講評上節課作業

⑴透視現象是否準確

⑵近大遠小、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有沒有運用在畫中?

2、在繪畫上色時注意哪些問題?近的鮮明一些、遠的灰暗一些。

3、學生繼續完成作練習,教師輔導。

4、作業展示

師生共同評價。

教學反思

遠近的奧秘

一 課時 2 3 課時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透視的基本變化規律。2 學習 了解平行線和消失點概念。3 欣賞名家作品,品味透視在美術中的魅力。4 聯絡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視變化。三 教學重點 1 了解和掌握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2 透視基本規律的運用。四 教學難點 透視規律的理解...

遠近的奧秘教案

五 拓展階段 可以進行現場寫生或者默寫體現透視變化的作業 教學隨筆 學生以前已經接觸過寫生課,所以對於靜物寫生已經不陌生了,主要看學生對近大遠小的透視關係掌握得如何,從作業的總體看來,學生還需加強練習。課題 第二課風景寫生 課堂型別 造型表現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利用...

人教版美術教案第1課遠近的奧秘

第1課遠近的奧秘 教學目標 1 了解近大遠小 近高遠低 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2 學習 了解視平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 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律,將透視知識應用於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貼近真實。難點 在繪畫實踐中應用所掌握的透視原理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