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三年級小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2021-03-04 01:25:49 字數 4697 閱讀 2150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作為教育者,我們都知道,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

「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不但能使受教育者在學習上取得較好的成績,而且能使其終身受益。

學生認真聽講是學好知識,提高能力的基本保證。所以主要從培養學生專心聽講入手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

1、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形象化的直觀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深入淺出,使學生都能聽得懂;

3、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講刺激學生的語言,教態和藹可親。

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1、教師講的主要部分、關鍵問題一定要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

2、要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舉手,向老師提出來,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

3、邊聽邊記。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要把隨時聽到的重點隨手記到本上或書上,養成這種聽寫同步進行的習慣對今後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於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就應及時調整講課內容和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要及時提醒。

其次,教學語言力求兒語化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小學生好奇、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永續性差在實踐中我體會到這是直接影響學生聽課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使學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對的穩定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靈活巧妙地講課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學內容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如果教學語言生澀、呆板,學生學起來就乏味、疲倦,很難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學語言在精煉、準確的同時,更要生動、活潑;增加形象思維的色彩。。因此要特別重視課前導入,根據學生愛聽故事、愛看動畫片的特點把課的開始,故事匯入,並製成幻燈片出示。

這樣孩子們對本課很感興趣也因此激起孩子們認真聽講的慾望。

2、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中如果過多地讓學生被動地聽教師講授,這種聽講勢必缺乏一種「我要學」的參與意識。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因,對於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是極為不利的。

只有處於積極主動學習狀態下的聽講,才能真正做到專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讓每乙個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以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習是主體自主建構的過程,就數學學習而言,優化學生主體與教材的深層對話,是促進課堂建構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教材,主動獲取資訊、發展思維、訓練語言。隨著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對數學文字閱讀能力的培養受到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

課本內容抽象,但讓學生會看書,從書上間接獲取新知,這不僅僅是乙個學習習慣培養的問題,同時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乙個重要途徑。

總之,對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的培養,實際上是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在如何集中學生注意力上去做文章,一定回成為一名倍受學生喜愛的老師。

突出新教材的特色情境化教學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突出特色是情境化教學。在生動有趣的數學問題情境中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良好的愉悅的氛圍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創設一定的樂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思考發現並掌握知識,時刻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具體教學中要注意:

1、從學生身邊事情入手,從學生關心的事情做起,學生會感到親切、自然、有趣,使學生認識到身邊就有很多數學知識,喚起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2、設定懸念,創設合理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

3、抓住知識的「生長點」,合理創設認知情境。要設法創設學生認知過程中的新舊衝突,要抓住新知識的知識基儲思維基礎,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並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4、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巧妙創設操作情境。好動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要注重挖掘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感性和理性之間架起橋梁。使他們因探索而產生興趣。

5、練習中創設情境,發展能力,啟迪智慧型。通過採用學生較受歡迎的練習方式如數學遊戲,小比賽、測量實物等,以及設計新穎別緻,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練習題,都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展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自主解決的策略

新教材體現的是在過程中學習數學,在過程中感悟數學,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自主解決的策略。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學習目的、班級學生情況等,讓學生通過預習、自學、發現問題,然後提出問題。這是學生主動求知的表現,同時也是培養「問題自主解決」的能力。

2、創設和諧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敢於「質疑」。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探索問題的氛圍,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從畏學、厭學轉到想學、樂學。必須滿腔熱情地激勵他們大膽地發問,敢於質疑,即使他們的問題幼稚可笑,有的甚至茺誕,也要保護他們的這種熱情,加以表揚鼓勵。

因為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也是從低質量的問題開始的。只要教師善於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激勵學生,學生就會逐漸養成敢於發問的良好習慣。那麼數學的問題學生就自己懂得提,通過討論就能把問題自己解決。

何培養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空間觀念的形成和發展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關於空間觀念,《數學課程標準》中己作了較為明確的表述,「能由實物的形狀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檢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做出立體模型或畫出圖形;能從較複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圖形,並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係。

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採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這使我們對空間觀念的含義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有了這樣的認識,可以避免教學活動的盲目性,有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方向,並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那麼,如何在「空間和圖形」的教學中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呢?

一、加強操作活動,積累空間感知

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係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可以說,小學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學習都是建立在學生的經驗和活動基礎上的。就學習方法而言,他們對幾何圖形的認知是通過操作、實驗而獲得的,幾何推理也以操作為基礎。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操作活動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引導學生通過視覺、觸覺等多種分析器官參與認知,這樣才能積累豐富的空間感知,為空間觀念的形成和發展打好基礎。

1、觀察活動。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順序、持久的視覺活動,是小學生獲得初步空間觀念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觀察活動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可分如下幾類:第一,對實驗演示的觀察。

如在教學「圖形的變化」時,學生對下面的變化理解十分困難。

這時,教師作了將乙個圓形紙片水平旋轉的演示,學生觀察後,馬上得到了領悟。並由此判斷出下面的變化是垂直旋轉,這一演示觀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實物、模型操作。

空間觀念的形成,僅靠觀察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有了觸覺的參與,可以使空間感知更準確、更為深刻。教學中,以下的操作活動是比較常用的。

⑴「比」。這裡的「比」是「比劃」的意思。「比劃一下」用來建立長度單位的實際觀念十分有效。

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實踐活動:小拇指的寬度大約是多少?1分公尺相當於從中指指尖到手掌的哪個位置?

雙臂張開到怎樣的距離大約是1公尺?……

⑵「摸」。如「角的認識」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摸一摸」課本的「角」,說一說有什麼感覺?通過觸控,學生發現「角」是「尖尖的」,兩條邊「直直的」、「光滑的」等等,這就為認識「角」的特徵積累感性基礎。

⑶「折」。認識平面圖形的特點,經常通過「折一折」的方法。如,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邊長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動手折一折,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通過活動(如圖4),逐漸認識到長方形對邊相等,而正方形四邊相等。

⑷「拼」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操作手段。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們都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割拼法」進行推導。

⑸「剪」。一位老師在教學「正方體的展開圖」時,組織了「剪一剪」的操作活動。通過將正方體沿稜剪開,學生得到了很多的展開圖(圖5)。

這樣的操作活動不僅使學生深刻地認識了正方體的展開圖,而且對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

3、繪圖操作。

繪圖操作是一種比實物、模型操作更高層次的操作活動,這是因為繪圖操作帶有更多的抽象成分。學生繪製的圖形已經是數學意義上的幾何形體,因此繪圖操作是建立和鞏固幾體概念的有效手段。

(1)繪圖操作能使學生從生活圖形中抽象出數學圖形。如在「角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物體中的角,並用最簡單的線條將它勾勒出來」。

(2)繪圖操作能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幾何圖形的特徵。平面圖形的學習中,我們要求學生能用尺規畫出各種平面圖形。這很重要,學生尺規作圖的過程也是反思、把握並表現圖形特徵的過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繪圖、識圖能力是小學階段幾何初步知識教學的核心,因為感知的積累才能形成表象,而表象的再現是識別圖形的依據,學生只有掌握了圖形的基本特徵,才能正確分辨各種圖形的本質區別。

在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中,進行變式訓練是深化學生表象的主要途徑,同時也只有通過變式訓練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區分圖形的各種因素,確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質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質的,從而使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

二、注意虛實結合,發展空間想象

空間想象能力是在豐富的空間感知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想象能力,是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空間想象依賴於空間感知,只有學生對幾何形體特徵有了充分的認識,空間想象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虛實結合,有意識地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如低年級「搭積木」的遊戲就很有意思,如圖8,共用幾塊立方體積木搭成的?

在這個圖形中,有一塊積木被遮蓋了,要找到這塊積木,需要空間想象。低年級兒童的空間想象能力是比較弱的,怎麼辦?可以讓學生動手擺一擺,以實見虛,效果就比較好。

如何培養小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 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作為教育者,我們都知道,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不但能使受教育者在學習上取得較好的成績,而且能使其終身受益。這是因為習慣具有省力性和自覺性,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趨向定型化 穩固化,不必...

三年級小學生作文

蜜蜂的來信 早上,螞蟻收到了蜜蜂的來信,信是一片樹葉,樹葉上啃了三個洞,螞蟻看了半天也沒咂摸出什麼意思,最後它認為第乙個洞表示 好 第二個洞表示 運 第三個洞表示 來 就是 好運來 這三個字。可是螞蟻不相信自己,所以決定查查戶口 它先去問老鼠大哥,老鼠大哥說 這是一封平安信,第乙個洞是 平 第二個洞...

如何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寫作能力

和平縣禮士鎮三聯小學黃文炳 自我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已有三年多了,在這三年裡,我一直擔任小學三年級到五年級英語以及三年級語文,說起語文並非是我的專業,因此語文教學對我來說是個挑戰。三年級語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轉折階段,其中就有了乙個新的教學任務,也是非常重要的乙個教學任務,那就是寫作教學。三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