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濕化瓶裝置的消毒與管理

2021-03-04 01:24:25 字數 1329 閱讀 5168

目的:降低因吸氧導致的院內感染

方法:妥善應用氧氣濕化裝置的消毒方法,加強消毒後濕化瓶的管理與使用

結論:加強氧氣濕化瓶的應用管理,能夠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降低院內感染率, 防止疾病流行。

由於吸氧患者的病種各不相同,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種類也不同,若氧氣濕化瓶裝置(包括鼻導管、鼻塞、橡膠管和濕化瓶)沒有完善的消毒管理措施,在患者中輪換使用,極易增加交叉感染的機會。濕化瓶長期處於潮濕狀態易於細菌生長,更加重了交叉感染的機會,甚至造成感染流行。據有關資料表明,氧氣濕化瓶裝置汙染率為79.

45%,氧氣濕化瓶汙染與下呼吸道感染有密切關係。這不僅給患者增加痛苦,甚至給患者的生命帶來極大威脅。所以,加強氧氣濕化瓶裝置的消毒管理,對於降低院內感染率至關重要。

1 氧氣濕化裝置的消毒方法

濕化瓶和鼻塞(不是次性的)也要先清洗,濕化瓶長期使用後瓶壁會結一層碳酸鹽類的水垢,不易清洗且影響美觀,可用草酸或醋酸(加水1:10)倒入濕化瓶至滿靜置5~10分鐘,再用清水清洗,然後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工作人員戴無菌手套取出濕化瓶管芯及通氣管,再用無菌水沖淨後晾乾,放入消毒後的容器內備用,註明消毒日期。若濕化瓶和鼻塞消毒後未用,超過7天重新消毒。

持續吸氧的患者可每日消毒更換一次。所以,每氧氣表應配備2套裝置,以便於及時更換。對不能浸泡的部位,要用75%酒精擦拭(其優點是揮發快,易乾燥無味)。

2 消毒後濕化瓶的管理與使用

2.1 以往習慣將消毒後的濕化瓶內盛水後裝好備用,但濕化瓶內盛水備用有很多缺點,有人試驗,將消毒後的濕化瓶,乙個盛無菌生理鹽水,另乙個不裝水,各放置3天後做細菌培養,結果盛生理鹽水的濕化瓶內有30個菌落,而沒有盛水的濕化瓶僅有4個菌落,前者是後者的7倍之多。這是由於細菌在潮濕環境中更易生長繁殖。

2.2 濕化瓶內長期盛水易縮短氧氣表的使用壽命,甚至會導致流量表不準確。原因之一是濕化瓶內的水分,不斷蒸發進入流量表,使流量表內鋁片生鏽。

原因之二是搬動氧氣瓶時,濕化瓶內的水易倒流入流量表內,導致流量表不準確,從而影響吸氧準確氧濃度,達不到**目的。由此可見,採取消毒濕化瓶乾燥放置,既能降低濕化瓶的細菌感染率、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又能延長氧氣表的使用壽命,保證吸氧濃度的準確性。

2.3 消毒後的氧氣濕化瓶在使用時要現用現盛水,盛一般水顯然不符合無菌要求。濕化瓶內必須盛無菌生理鹽水或蒸餾水,每24小時更換一次。

3 小結

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無處不在,若忽略這方面的管理,會導致醫院感染事件的爆發悲劇。為了杜絕因吸氧而引起的院內感染,必須樹立預防控制感染的新觀念,提高防感染意識,加強無菌觀念,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加強吸氧濕化裝置消毒管理,由專人負責,備用的濕化瓶內要保持乾燥,使用時濕化瓶內盛無菌生理鹽水,以達到避免交叉感染、降低院內感染率、確保患者就醫安全、防治疾病流行的目的。

醫院感染管理科

氧氣瓶與乙炔瓶之間距離的規定

在生產過程中溶解乙炔氣瓶 以下簡稱乙炔瓶 與氧氣瓶廣泛地應用於焊接和切割中,又經常同時使用,氧氣為助燃氣體,乙炔為易燃氣體,氧氣與乙炔又分別盛裝在移動式壓力容器中,在使用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乙炔瓶與氧氣瓶設定在同乙個地點,無安全距離 氧氣瓶與油脂接觸,乙炔瓶水平滾動後,未豎直靜放便投...

水處理裝置維修與消毒的簡要介紹

水處理裝置的維修與消毒 水處理裝置的維修之前,需要考慮其當地特性,一般而言,自來水水質較硬的地區 如南部地區 其清洗頻率要比軟水地區 為高。部分廠牌的蒸餾水機有使用前置或後置活性碳濾心,此部分濾心也有一定使用壽命,必須參考使用說明定期更換。為減少吸入過多水中揮發性氣體,操作蒸餾水機時在煮沸過程中,盡...

自動化裝置維修與管理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及進口裝置的不斷採用,在國內供水企業中,自動化裝置已經大量應用於生產 維修及管理,因此做好裝置的預防性維修工作,對提高生產效率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公司在多年實際中,不斷總結 探索,逐漸形成一套能夠適應自動化生產 維修及管理的 全員預防性維修 體制,保證了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