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教案 初稿

2023-02-15 15:21:03 字數 1865 閱讀 3125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時值民不聊生的戰亂歲月,失去道德規範的權力氾濫成災,各種勢力競相角逐。秦用商鞅,楚魏用吳起,齊用孫臏、田忌,各種學說的能人均顯赫一時,唯獨一位儒者默默地約車治裝,離開乙個又乙個諸侯國,奔赴自己未知的前程,他清瘦的、煢煢孑立的背影,在愈駛愈疾的馬車上輕輕搖晃,漸行漸遠。沿途破敗的景象勾起了他的無限悲憤,只聽一聲長嘯伴著古老的馬車吱吱呀呀,從天盡頭傳來,久久迴響。

一位聖人就在這顛簸的馬車上漸漸走向歷史的前台,為千秋歌頌、萬世景仰!歷史一路走來,他那一身「浩然正氣」不知影響了多少忠心為國、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特別是在經濟飛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今天,我們又怎麼才能像那些英雄人物一樣具有這樣一身「浩然正氣」呢?

2、知人論世

【作者簡介】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的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又與孔子並稱「孔孟」。

性善論和「養氣說」是孟子的重要哲學思想。

【寫作背景】戰國中期,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合縱聯橫,互相攻伐。而孟子學成之後,遊說諸侯,所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即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被認為脫離了客觀實際。因此其主張不曾被諸侯採納。

於是退居講學。《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說他:「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3、預習檢查

1、記字音

詖(bì)辭畎(quǎn)畝傅說(yuè) 膠鬲(gé)

2、歸納文言現象

4、通曉文意

1、課前學生對照注釋通讀自譯,標註出疑難點。

2、學生分組提出通譯中遇到的疑難點,由老師或同學幫助解決。

3、重點語句翻譯。

多**顯示例句,指名學生翻譯。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研習文字

(一)《孟子·公孫丑上》

齊讀短文並思考:(學生討論回答問題,老師補充說明)

1、何謂「浩然之氣」?(或「浩然之氣」有何特點?)(用原文回答)

明確:「至大至剛」,「塞於天地」 形態

配義與道」 →性質

2、培養浩然之氣要注意什麼問題?(用原文回答)

明確: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3、義和氣是什麼關係?(用原文回答)

明確:(1)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2)是集義所在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4、揠苗助長的寓言有何作用?現在是什麼意思?

明確:孟子借助這個故事是想要說明「浩然之氣」是靠不斷積累義而產生的,不是偶然地有過正義的舉動就取得的。因此,對浩然之氣一定要培養,但也不妄自助長它。

現在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5、「浩然之氣」的定義對我們人格的修養有什麼啟發?

明確:浩然之氣是由平時積累道義而產生的,乙個人只要做事合乎道義,問心無愧,就可以養成這種氣,此為「直養」;若行事無道和義,氣則萎靡不振,就會喪失氣,此為「害」。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當長期堅守自己的良知,在危難面前依然堅守信念。

小結: 浩然之氣」是「至大至剛」的正義之氣,只要用正確的方法修養培育它,又一點也不損害它,那麼它就會充滿整個天地之間。「浩然之氣」的修養,必須同義與道相融合,否則就不會有氣勢。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教案

一 教學要求 1 引導學生疏通文意,並掌握本文的主要內容 哲學思想。2 引導學生掌握本文藝術特色,進而了解孟子散文的風格和特點。二 學習要點 掌握關於作者的基本文學常識。掌握古文中部分詞語及的用法。詞語如 也 是 等 句式如判斷句 疑問句等。體會孟子的譬喻論證。成語 揠苗助長 在本文中的作用。了解本...

名師專訪丨翰墨書香養浩然之氣 丹青溢彩頌煌煌文明

美術課上,紙墨生香,潤筆 調墨 鋪排丹青,墨與色緩緩洇開,絲絲縷縷滲化入紙。這是我們42中日常一節普通的美術課。12月8日,我們與石家莊市第四十二中學美術教師岳立輝對話,走進嶽老師的美術課堂。聽一聽嶽老師對 文化自信 的理解。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談到 文化是乙個國家 乙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