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2023-02-13 09:24:06 字數 3826 閱讀 4679

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海峽西岸經濟區內涵及建設現狀海峽西岸經濟區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2023年被.閩台農業合作已取得很大進展,.

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摘要】 本文將通過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意義和現狀進行研究和闡述,從而詳細分析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存在的優勢和不足,並在其基礎上提出一些對該區域經濟發展有利的相關建議,最後展望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前言進入21世紀,經濟區域化趨勢日益明顯,區域經濟整合逐漸成為國際經濟執行的新形式,並賦予國際分工新的內容。

我國入世後,改革不斷深入,開放領域不斷擴大,各地根據自身的資源條件、技術、基礎與產業優勢,不斷加強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絡,並出現了多種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

在當今以經濟圈為主體的經濟格局下,建設以福建省為主體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構想順應國際國內經濟區域化潮流。

壯大海峽西岸經濟對統籌我國東部地區協調發展、構築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前沿平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海峽西岸也成為統籌東部地區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發展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如何更好的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乙個重要課題。

1. 海峽西岸經濟區內涵及建設現狀海峽西岸經濟區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2023年被列入我國「十一五」規劃加強建設和發展。

對於其內涵界定,大致形成了兩種觀點:

一種是以葉飛文為代表的觀點,認為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以福建省為主體,涵蓋周邊地區的地域經濟綜合體;另一種是以楊立冰為代表的觀點,認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就是指福建省。

鑑於福建省在中國東南沿海所處的南北接「長三角、珠三角」、東瀕台灣省的特殊地位及區域合作與一體化潮流的原因海峽西岸經濟區是指以福建為主體,涵蓋周邊區域,對應台灣海峽,具有自身特點和獨特優勢的區域經濟綜合體。

海峽西岸經濟區具體是指以福州、廈門為中心,以閩東南為主體,北起浙江溫州,南至廣東汕頭的台灣海峽海域與陸地,為福建全省,浙江省的溫州、衢州、麗水市,江西省的贛州、撫州、鷹潭、上饒市以及廣東省的汕頭、 潮州、梅州、揭陽市等四大地區,共20個地市分為3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閩東南經濟集聚區,是生產力布局的重點地帶,是福建省經濟發展的龍頭;第二部分是內地山區經濟推進區,它是山海之間經濟交流的樞紐,是全省生產力布局的骨架;第三部分是周邊經濟協作區。

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全國的經濟地位。

海峽西岸經濟區總面積2.70×105 km2,佔全國總面積的2.81%;2023年,其年末總人口8494.75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6.5%。

2023年全面改革開放以來,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全國的經濟實力和經濟地位得到了發展與提高(表1)。

2023年,海峽西岸經濟區年末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703億元,佔全國gdp總量的6.39%,比1992提公升了1.38個百分點;人均gdp為13776元,為全國人均量的98.

39%,比2023年上公升了19.8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549.9億元,為全國的6.

24%,比2023年提高了4.79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41.1億美元,佔全國6.

44%,比2023年減少了4.16%,應給予關注;出口總額為515.31億美元,佔全國的6.

76%,比2023年提高了4.04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379.5億元,佔全國4.

93%,比2023年提高了0.19個百分點。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2023年,海峽西岸經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448億元,佔全國的6.62%,比2023年提高了1.14個百分點。

從總量來看,1992~2023年,海峽西岸經濟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呈逐年擴大趨勢。

從速度來看,海峽西岸經濟區gdp年平均增長速度總體上高於全國平均增長水平。

1992~2023年,該區gdp由1349億元增加到11703億元,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16.97%,比全國的年平均增長速度114.48%高出2.59個百分點。

從海峽西岸經濟區gdp佔全國gdp的相對比值來看,1992~2023年呈逐年遞增趨勢,1999~2023年則大約呈逐年減小的趨勢。

從絕對值來看,1992~2023年,海峽西岸經濟區人均gdp呈單調遞增趨勢。

2023年海峽西岸經濟區人均gdp為13776元,是2023年的7.63倍,是2023年的2.7倍,是2023年的1.57倍。

從速度看,總體上海峽西岸經濟區人均gdp年均增長速度大於全國平均年增水平。

1992~2023年海峽西岸經濟區人均gdp由1805元增長至13776元,年均增長速度115.7%,比全國的年平均增長速度113.3%高出2.4個百分點。

從分年段看,1992~2023年,海峽西岸經濟區人均gdp年均增長速度為120.08%,全國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11.2%,海峽西岸經濟區比全國高出8.

88個百分點;1999~2023年,海峽西岸經濟區人均gdp年均增長速度為93.28%,全國年平均增長速度為99.34%,海峽西岸經濟區比全國低6.

06%。

從海峽西岸經濟區人均gdp與全國人均gdp的相對比值來看,1992~2023年呈逐年遞增趨勢,1999~2023年則大約呈減小趨勢。

2023年海峽西岸經濟區人均gdp與全國人均gdp之比為78.55%,2023年為116%,2023年為98.39%。

2.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政治與經濟方面的重要意義 2.1對於福建及福建周邊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海峽西岸,有政治、經濟兩方面含義。

經濟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福建省委始終堅持謀劃發展、致力發展。

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就是在新世紀福建經濟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的時候、在台灣產業與資本不斷向大陸轉移的背景下,福建省委謀劃海峽西岸新一輪發展的戰略舉措。

這一舉措的目的就是為福建更好地發揮優勢、加快發展,更好地服務全國經濟發展大局、服務祖國統一大業,構建乙個有效載體,為福建加快改革、擴大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展示廣闊前景,也為福建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

福建省土地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台灣面積大約為福建省的1/3,人口密度是福建的2倍,台灣地區的土地承載強度(平均每平方公里承載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福建省15倍。

土地資源緊缺已成為制約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雖然福建在大陸也屬於土地資源緊缺的省份,但相對台灣而言,土地資源就要豐富得多。

福建沿海有大量台地和海灣圍墾灘地,適宜於工業用地。

福建海岸具備較好的建設港口工業區的條件。

目前,台商投資較為集中的在廈門灣、閩江口、湄州灣等港口工業區裡,其廠房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低廉,能夠為各類產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台灣應著眼於兩岸要素稟賦、經濟結構、產業的互補性,通過優勢互補、產業整合,加強經濟合作,共同構建海峽經濟區,突破各自經濟發展的瓶頸,提公升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有利於福建在未來發展中找準定位和方向,樹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充分發揮沿海港口、外向帶動、對台合作等優勢,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迅速縮小與台灣的經濟發展差距,實現和珠三角、長三角經濟社會的一體化發展。

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將有力推進福建省與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區域合作,避免在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出現乙個區域斷裂帶和「經濟窪地」,逐步形成從環渤海到海南島整個沿海一線的均衡化發展格局,在此基礎上,實現東中西良性互動。

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供給明顯大於需求的勞動力狀況,使得大陸勞動力成本遠遠低於台灣。

台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福建轉移,能夠成為增強台灣廠商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能夠成為增加福建就業,促進福建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2.2 服務於祖國的統一大業政治方面:

海峽西岸經濟區著眼於海峽東岸台灣,著眼於祖國統一大業,一旦福建與台灣聯合形成海峽經濟區,其經濟總量就不亞於全國其他經濟區。

有資料顯示,2023年長江三角洲的江、浙、滬經濟總量加起來3300多億美元,珠江三角洲的粵、港、澳加在一起經濟總量是3300多億美元,台灣和福建經濟總量加起來也是3300多億美元。

可見,一旦形成海峽經濟區,便可成為我國夠格的經濟區,而且在我國經濟發展大局中占有獨具特色的一席。

海峽西岸經濟區城市工業化發展綜合比較研究

作者 林昌華 金融經濟 學術版 2011年第10期摘要 工業化程度是衡量乙個地區發展指標的乙個重要衡量標準,因此,對區域的工業化發展進行綜合評判意義重大。本文根據國內外經濟理論的研究經驗,分別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產業結構 就業結構 城鄉結構等四方面來綜合判斷海峽西岸經濟區20個區市的工業化發展階段,...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旅遊發展的經濟影響及發展策略研究

作者 高興 中國市場 2016年第08期 摘要 廣西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在全國是唯一具有生態 文化 民族 沿邊 沿海五大優勢的省份,旅遊業是廣西的支柱產業之一,對廣西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具有沿海旅遊資源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廣西旅遊業發展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本文首先分析了廣西北部灣旅遊發展的經濟...

我國經濟法理念研究的發展現狀及定義

一 研究發展這的確乙個值人深省的學術研究推進過程,作為法律最上位的思想,在中國經濟法律的制定及經濟法學的探索中,經濟法理念卻是最晚進行析解的物件。眾所周知,理念研究的 空場 並非研究水平的問題,而是由於經濟法承受了比其它法律部門更多的拒絕與打擊,經濟法自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以來,一直就似體制嬌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