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像獎綜述

2023-02-06 00:24:02 字數 4145 閱讀 6981

奧斯卡金像獎,簡稱奧斯卡獎,也即學院獎(academy award),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頒發。2023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半個多世紀以來享有盛譽,不僅是美國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也倍受世界矚目。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

奧斯卡小金人

英文縮寫為aa[1],2023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程序和成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奧斯卡金像獎從2023年開始每年評選頒發一次,從未間斷。凡上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金像獎的評選經過兩輪投票:

第一輪是提名投票,先由學院下屬各部門負責提名(採用記名方式),獲得提名的影片,將在學院本部輪流放映,觀後學院的所有會員再進行第二輪投票(採用不記名方式),最後以得票的多少決定影片的獲獎。

奧斯卡金像獎獎盃的主體為一座13.5英吋高、3.9千克重的鍍金男像,由美國雕塑家喬治·斯坦利設計。

按照奧斯卡獎評選規則:一項獎的獲得者只能領取乙個金像獎座,如果一項獎有兩個人共獲,則應分別授予每人乙個金像獎座。[2]

柯達公司冠名協議簽署於2023年,總價為7500萬美元。為改善財政狀況,上月向法院提出破產保護申請並要求放棄柯達劇院為期20年的冠名權。柯達公司表示,公司無法負擔即將交納的400多萬美元,另據專家評估,柯達並沒有從這份協議中獲得應得的利益。

最終法官同意了柯達的申請。[3]

柯達劇院在過去10年中一直是奧斯卡頒獎禮的舉辦地,而頒獎禮或許將成為柯達劇院的絕唱。

獎項緣起

2023年,當房地產商 whitley在洛杉磯市郊買下那一塊土地的時候,他不會知道這片計畫中的洛杉磯新城會成為未來的世界電影中心。他的妻子在山上種下了成片的冬青樹林,並以此為新城命名——hollywood。

2023年,愛迪生名下的比沃格拉夫電影公司(biograph)在這裡拍攝了好萊塢歷史上的第一部短片。第二年,失意的格里菲斯在比沃格拉夫謀到了餬口的差事,成為好萊塢創業的先驅。洛杉磯充足的光照和宜人的風景,對仍處於襁褓中的電影業來說無疑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伴隨著一戰的炮火,派拉蒙、二十世紀福克斯、環球、公尺高梅、哥倫比亞、華納兄弟、雷電華和聯美這八大影業開始在好萊塢扎根。

一戰後的十年,滿目瘡痍的歐洲百廢待興,電影業進入低谷。美國電影以此為契機,開啟了好萊塢第乙個**時代。2023年5月,「好萊塢之王」——公尺高梅公司總經理梅耶(louis b.

mayer)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了乙個設想:「應該把好萊塢的精英分子們都集中起來,組成乙個團體。它包括演員、導演、編劇、攝影師,當然還有製片人。

使他們成為好萊塢的支柱,讓他們調解糾紛,或者在製片廠裡起疏導作用。」一周之後,梅耶草擬了乙份關於成立「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簡稱ampas)」的提案,學院的首任主席是公尺高梅旗下的當紅影星道格拉斯·範朋克(douglas fairbanks)。

按照梅耶的初衷,該學院的創辦是「提高電影藝術和科學的質量;發展文化、教育與藝術而加強各部門的協作;表彰成績顯著者促進技術研究的技術方法、裝置的改善;聽取電影界人士的呼聲,推進大眾和電影企業的教育活動」。然而沒過多久,學院發現僅憑他們的力量,協調錯綜複雜的好萊塢矛盾實在是無能為力。

於是,他們把工作的重心側重到了用頒獎的方式來嘉獎在電影攝製方面有顯著成就的人士,後來被俗稱為「奧斯卡獎」的「學院獎」(academy award)由此應運而生。2023年五月十六日第一屆奧斯卡獎舉辦一直到今天,奧斯卡獎就成為美國影藝學院的「主營業務」和該機構的代名詞。[4]

外號來歷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2023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

」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還有,著名演員蓓蒂·台維絲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奧斯卡的。她說自己首次領金像獎時,無意中叫了聲丈夫海蒙·奧斯卡·奈爾遜的名字「奧斯卡」 ,被現場採訪的記者聽到,於是一下子傳開來了。

此外,另有一種說法是:好萊塢專欄作家史柯爾斯基在第六屆頒獎儀式結束的當晚用打字機寫一篇報導時,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過去看過的某歌舞劇裡的一場戲。那是一群喜劇演員走到樂池跟前,打趣地對指揮說:

「奧斯卡,要香菸麼?」指揮伸出手欲取,哪知這些喜劇演員不給香菸而躲開了。這引起了哄堂大笑。

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獎座象徵著慾望,應該具有喜劇性色彩。於是他在報導中寫道 :「 嘉芙蓮·赫本以《驚才絕豔》裡艾娃一角贏得了奧斯卡。

」據各方面的分析來看,上述第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因為蓓蒂·台維絲首次獲最佳女主角獎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時奧斯卡這一別名早已家喻戶曉了。至於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獎座應具有喜劇性色彩,這樣的看法未必為廣大電影界人士所接受。

[2]金像獎座

奧斯卡獎杯的主體為一座13.5英吋重3.9千克的鍍金男像,由美國著名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設計。

按照奧斯卡獎有關的評選規則,一項獎的獲得者只能領取乙個金像獎座,如果一項獎有兩個人共獲,則應分別授予他們每人乙個金像獎座。

金像獎的樣子是**男子,雙手交叉於胸前,

奧斯卡小金人

握著一把長劍,站在乙個五環片盤上,每乙個環代表影藝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部門:製片、導演、編劇、演員、技術人員。最初的獎座由梅耶呼出五百美金交給喬治·史丹利製作,獎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內裡是合金,外表銀上一層金色薄片,看起來閃閃發光,所以稱為金像獎。

金像獎圖樣的設計是出自賽贅克·吉朋斯,當時在公尺高梅公司擔任美術師,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擔任這項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傑出的美術設計之一,他不僅設計了金像獎,日後更得到了金像獎,從第二屆開始到第廿九屆為止,28年間級共獲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個人獨得了十一次金像獎,由公尺高梅公司出品的優秀影片,吉朋斯幾乎都參加美術設計工作。

結構:早期為錫銅合金(錫佔92.5%,銅佔7.5%),外敷金箔;後為錫、銨合金,磨光後敷10k金箔,然後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層塗發光漆。

**:早期每個獎座價值30美元,現約價值350美元。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日,頒布了奧斯卡獎的所有權法,規定金像獎座不得買賣或抵押,如有發生,學院本部將向**者索回相當於獎座**的賠金。還有,如果一項獎有數人獲得,那麼乙個以外的獎座均按原價收錢。

自一九四三年開始,由於錫、銅等金屬系重要的戰略物資,奧斯卡獎的塑像在連續四年內均由石膏製成,外面塗金。到戰後,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屬塑像換回。

凡獲獎者,均可得到一條金像項鍊,送給自己的親人。這項鍊上面鐫刻著該親人的名字,項鍊懸著一枚有3.5公分長的奧斯卡金像。

獎項設定

首屆奧斯卡頒獎的專案只有七項:

① 最佳影片、② 最佳男演員、③ 最佳女演員、④ 最佳導演、⑤ 最佳編劇、⑥ 最佳攝影、⑦ 最佳美術設計。

以及另外兩項特別獎:藝術品質獎及技術效果獎,但這兩項只頒了一次,第二屆就取消了。

奧斯卡獎可分成就獎和特別獎及科學技術獎三大類。成就獎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最佳短片、最佳紀錄片、最佳外國語影片等。特別獎則有榮譽獎、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科技成果獎和特別成就獎。

在上述眾多獎之中,最具影響的為最佳影片獎,而最佳男女角獎屬表演主獎,獲獎人有「影帝」與「影后」之稱,是男女演員們嚮往的殊榮。

前十九屆奧斯卡獎只評美國影片,從第二十屆起,才在特別獎中設最佳外語片獎。其參選影片必須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國商業***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個國家只選送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該國的電影組織或審查委員會推薦,且須加蓋英文本幕,送交學院外國片委員會審查。

然後進行秘密投票選出五部提名影片。觀摩完五部影片後,再由四千名美國影界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一部最佳外國語片。該項獎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個人。

到2023年奧斯卡頒獎禮之前為止,義大利和法國分別以13次和12次獲獎,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中國只有台灣地區選送的《臥虎藏龍》獲得了202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4]

特別獎項

終身成就獎(academy honorary award)——2023年至今

奧斯卡金像獎

俄文·撒爾伯格紀念獎(the irving g. salberg memorial award)——2023年至今

編輯本段歷屆回顧

編輯本段評審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