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室內設計與人體工程學

2023-02-04 08:09:02 字數 4005 閱讀 9498

人體工程學又稱為人體功效學、人體測量學以及人類工程學等。其實,他們研究的內容基本趨同,只是在不同的環境、文化氛圍中的表現形式多樣化罷了。人體工程學,主要以人為中心,研究人在勞動、工作和休息過程中,在保障人類安全、舒適、有效的基礎上,提高室內環境空間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品位。

第一節人體工程學與室內設計

人體工程學聯絡到室內設計,其含義為:

依據以人為中心,「為人而設計」的原則,運用人體測量、生理、心理計測等方法,研究人體的結構功能、心理等方面與室內空間環境的合理協調關係,創造出適合人活動需求的室內空間。在室內設計中,要營造出各種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的舒適環境,主要採用科學的手段,包括「關於人體尺度和人類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這兩方面。除此之外,人體自身的空間構成的相關問題的重要性也顯現出來,所以,在開始研究之前,先來**空間構成的話題。

人體空間的構成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體積所謂體積,就是人體活動的三維範圍。這個範圍將根據研究物件的國籍、生活的區域、以及個人的民族、生活習慣的不同而各異。所以,人體工程學在設計實踐中經常採用的資料都是平均值,此外還向設計人員提供相關的偏差值,以供餘量的設計參考。

二、位置

所謂位置,是指人體在室內空間中的相對「靜點」。個體與群體在不同的空間的活動中,總會趨向乙個相對的空間「靜點」,以此來表示人與人之間的空間位置和心理距離等,它主要取決於視覺定位。同樣它也根據人的生活、工作和活動所要求的不同環境空間,而表現在設計中將是乙個彈性的指數。

三、 方向

所謂方向,是指人在空間中的「動向」。這種動向受生理、心理以及空間環境的制約。這種動向體現人對室內空間使用功能的規劃和需求。

如:人在黑暗中具有趨光性的表現,而在休息室則就有背光的行為趨勢。

第二節人體尺度和心理需求與室內空間

一、人體尺度與室內空間

我們將以解剖學、測量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知識為研究基礎,了解並掌握在室內環境空間中,人的活動能力和極限,熟悉人體功能相適應的基本尺度。

人體基本尺度

人體基本尺度是人體工程學研究的最基本的資料之一。它主要以人體構造的基本尺寸(又稱為人體結構尺寸,主要是指人體的靜態尺寸。如:

身高、坐高、肩寬、臀寬、手臂長度等)為依據,在於通過研究人體對環境中各種物理、化學因素的反應和適應力,分析環境因素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響程式,確定人在生活、生產和活動中所處的各種環境的舒適範圍和安全限度,所進行的系統資料比較與分析結果的反映。它也因國家、地域、民族、生活習慣等的不同而存在較大的差異(見表)。如:

日本市民男性的身高平均值為1651mm,美國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為1755mm,英國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為1780mm。

我國不同地區人體各部分平均尺寸( mm)

我國不同地區人體各部分平均尺寸( mm) 表

2、人體基本動作尺度

人體基本動作的尺度,是人體處於運動時的動態尺寸,因其是處於動態中的測量,在此之前,我們可先對人體的基本動作趨勢加以分析。人的工作姿勢,按其工作性質和活動規律,可分為站立姿勢、座椅姿勢、跪坐姿勢和躺臥姿勢。(見圖)

2、坐椅姿勢:依靠、高坐、矮坐、工作姿勢、稍息姿勢、休息姿勢等。

3、平坐姿勢:盤腿坐、蹲、單腿跪立、雙膝跪立、直跪坐、爬行、跪端坐等。

4、躺臥姿勢:俯伏撐臥、側撐臥、仰臥等

雖然測量值因其動作的目的不同,故測量的功能尺度亦不相同。但是,人在處於不同動作姿態時,總會表現出相對的穩定性,我們正是根據此種相對靜態的測量與分析(見圖)。

3、人體活動空間尺度

人體活動空間的尺度是適應行為要求的室內空間尺度,是相對的概念,亦是動態的尺寸。對於活動空間尺度來講是乙個整體的範圍,它主要包括滿足人在空間不變的前提下,使涉及到的環境行為的活動範圍得以合理的規劃,創造出適應人們生理需求、行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空間範圍。

根據室內環境的行為表現,室內空間可分為大空間、中空間和小空間等不同的活動空間範圍。

( 1)大空間指公共行為空間,如:體育館、營業廳、商場等,其特點是易於處理好個體行為的空間關係,在這個空間裡個人空間基本是等距的,空間具有尺度大和開放的特點。

( 2)中空間指事務行為空間,如:辦公室、教室等,空間即開放又具

有私密性,在以滿足個人空間的前提下,設計公共事務行為的空間。

( 3)小空間是個體行為的空間,如:臥室、書房、經理室等,具有較強的私密性和小空間的特色,主要以滿足個體的行為為目的等。

人在室內空間環境中的活動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因此,在室內空間形態的規劃設計中,將要充分考慮人在空間中的行為表現、活動空間尺度範圍、分布狀況、知覺要求、環境可能性,以及物質技術要求等因素的研究確定。

二、心理需求與室內空間

當人在相應的室內空間中活動,個體心理與行為雖然彼此間存在著差異,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仍然具有共性,這也就是我們要對其進行研究的前提和基礎。

在室內環境中,人們心理需求與行為會有怎樣的變化,現將根據我國心理學普及的情況和室內設計專業的需求,作以下必要的基礎知識簡介。

1、領域性與人際距離:

領域原是指動物在環境中為攝取食物、繁衍生息的一種適應生存的行為方式;而我們今天所談的領域則確切指人為了某種需求而佔據著一定空間範圍。人對領域空間的占有與支配,是生命的渴望和本能。因此,在個人的環境生活、生產過程中具有自我保護和防止干擾的能力。

所以,在不同的活動中有其必須的生理和心理範圍與領域。

關於人類的領域特徵,首先領域的積極作用是,領域的要求為自身提供了安全感,使實現自我表達具有可能性,使空間構成形成一定秩序,同樣使人類的建築活動,在動態發展中得到平衡;其次領域的消極作用表現為,由於人類具有擴大領域的本能,因而會造成個體私慾的擴張與空間平衡的矛盾,致使社會關係複雜化,這也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如鄰里之間為了一段樓道的使用而發生爭執的事情屢見不鮮。

人際距離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活動中,人與人之間所保持的空間距離。 在室內空間中個人環境常需與人進行交流、接觸時,要進行人際距離的選擇。因此對不同的人,由於其具有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性別、職業和文化程度等因素,所以應採取的人際距離各有差異。

人類學家愛德華 .t.霍爾以動物的環境和行為的研究經驗為基礎,根據人際關係的密切程度,行為特徵確定人際距離,即分類為:

親密距離;個體距離;社會距離;公眾距離(見表 )。在室內設計中以閱覽室的座位為例,如果座位間距過於緊湊,以至出現以不親密的形式進入他人親密距離之內,則會造成個人的空間領域被侵犯,給他人的學習和心理帶來壓抑、不安.

人際距離與行為特徵表

名稱間距表現

親密距離接近相( 0—15cm) 這是一種表達溫柔、舒適、親密以及激憤等強烈感情的距離 ,具有輻射熱的

感覺,這是在家庭居室和私密空間裡會出現這樣的人際距離

( 0--45cm)遠方相( 15-45cm) 可與對方接觸握手

個體距離( 0.45--1.3m) 接近相( 0.45—0.75m) 這是親近朋友和家庭成員之間談話的距離,仍可與對方接觸,這是在家庭餐桌上的人際距離

遠方相( 0.75—1.3m) 可以清楚地看到細微表情的交談

社會距離 (1.3--3.75m)接近相( 1.3—2.10m)在社會交往中,同事、朋友、熟人、鄰居等之間日常交談的距離

遠方相( 2.10—3.75m) 交往不密切的距離,這在旅館大堂休息處、小型會客室、洽談室等處,會表現出這樣的人際距離

公眾距離接近相( 3.75—7.50m) 主要表現在自然語言的講課,單相交流的集會、演講、正規而嚴肅地接待廳

遠方相() 7.50m)借助姿勢和擴音器的講演,大型會議室等處,會表現出這樣的人際距離 ( > 3.75m)

注:接近相是指在範圍內有近距趨勢;遠方相是指相對的遠距趨勢。

以上人際距離的大小是適應在不同空間中人際交往的尺度衡量標準。同時也是交往空間的大小和家具裝置布置的依託。

2、私密性與盡端趨向

私密性是指個人或群體控制自身與他人進行資訊交換的時間、方式、程度的需求。它主要以獨居、親密、匿名和保留四種形式出現。私密性是人的本能,人們可以在自己的空間中表現自己。

同時,私密性也是在人際關係中形成的人際距離,即:人與人或人與群體之間保持的空間距離(或是資訊關係、情感距離等)。如:

個人的居所、銀行的取款一公尺線等都充分的考慮並運用到人的私密空間概念。

為了保護自身的私密性,人在公眾空間中總會趨向盡端區域。所謂盡端,是指空間中**較少且安全有一定依託的地方,通常表現為室內靠牆的座位、靠邊的區域等。在參觀、就餐、工作選擇自身位置時,就經常會體現出盡端趨向。

室內設計原理與實踐第2章

教案首頁 編號版本流水號 編制審核批准 課題 第二章室內空間介面設計及造型原則 第二節室內介面處理 教學目的 要求 1 室內介面的要求與特點 2 室內介面的處理與感受3 各類介面的設計要點 教學重點 難點 各類介面的設計要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參考及教具 含電教裝置 授課執 況及分析 板書或教學...

室內設計原理與實踐第2章

教案首頁 編號版本 流水號 編制審核批准 課題 第二章室內空間介面設計及造型原則 第四節形式法則 教學目的 要求 1 均衡與穩定 2 對比與微差 教學重點 難點 均衡與穩定 對比與微差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參考及教具 含電教裝置 授課執 況及分析 板書或教學設計 一 複習提問 1 什麼是天然材料,...

人體工程學 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作者 李俊 摘要 人體工程學和環境心理學都是近數十年發展起來的新興綜合性學科。過去人們研究 問題,經常會把人和物 人和環境割裂開來,孤立地對待,認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環境也就是環境,或者是單純地以人去適應物和環境對人們提出要求。而現代室內環境設計日益重視人與物和環境間,以人為主體的具有科學依據的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