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輸血不良反應

2023-02-03 15:12:03 字數 4949 閱讀 9009

1 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可表現為:單純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和呼吸障礙、休克等臨床表現。

1.1 原因

(1)50%患者是由血漿蛋白過敏所致,包括多次輸血刺激患者產生iga抗體,當再次輸血可引起嚴重反應。

(2)由於ige抗體特異性所致的過敏體質。

(3)被動獲得性抗體或免疫球蛋白聚體所致。

(4)低丙種球蛋白血症患者易發生過敏反應及對輸注器械過敏等。

1.2 臨床特點

(1)症狀和體徵

1)輕度出現**瘙癢、紅斑、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和關節痛等。

2)重度出現支氣管痙攣、口唇紫紺、呼吸困難、肺部哮鳴音、喉頭水腫直至窒息、低血壓、休克。有些患者易伴發熱、寒戰、咳嗽、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症狀。

(2)既往有過敏史。

(3)外周血中白細胞輕度增高,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可增高等。

1.3 **

(1)輕度

1)一般暫緩輸血嚴格觀察。

2)可應用抗組胺藥物,如口服苯海拉明等,或肌注鹽酸異丙嗪25mg,或地塞公尺松5 mg加入補液中靜脈滴注,或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ml等。

(2)重度

1)立即停止輸血。

2)保持呼吸道暢通,有喉頭水腫危及生命時,應做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3)保持靜脈輸液暢通,立即皮下或肌內注射0.1%腎上腺素0.5ml。

4)應用氫化可的松100~200 mg或地塞公尺松5~15 mg或琥珀酸鈉甲潑尼龍(甲基強的松龍 )500~1000mg,靜滴或靜注。

5)倘若出現休克,可用公升壓藥間羥胺(阿拉明)20mg(可同時加用多巴胺 20~40mg )溶於 5%葡萄糖鹽水 500ml中靜滴。

6)必要時行心肺功能監護等。

1.4 預防

(1)既往有輸血過敏史者輸血前半小時口服抗組胺藥,或應用類固醇類藥(氫化可的松等)。

(2)不輸注有過敏史的獻血者血液製劑。

(3)對體內伴iga抗體的患者需輸血時,可輸注洗滌紅細胞、冰凍紅細胞等。

2 發熱反應

輸血中或輸血後 2 h內體溫公升高 l℃ 以上稱為輸血發熱反應。

2.1 原因

(1)由於輸血使患者產生了白細胞抗體或(和)血小板抗體或(和)血漿蛋白抗體,當再次輸血時可發生發熱反應。

(2)白細胞分泌某些細胞因子所致。

(3)血液製劑及採輸血器具存在致熱原物質或(和)輸注細菌汙染血液製劑所致。

(4)供受者紅細胞abo血型或(和)rh血型等不相合輸注,導致溶血性輸血反應所致。

2.2 臨床特點

(1)常見於多次輸血者或經產婦,並有反**熱史。

(2)輸血中或輸血後發熱,可伴有寒戰、出汗、噁心、嘔吐、**潮紅、心悸、頭痛等。

(3)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可輕度公升高等。

2.3 **

(1)停止輸血,保持靜脈輸液暢通。

(2)為尋找致病原因,須保留輸血前後血標本和輸血器具等,隨時送檢。

(3)對寒戰期與發熱期患者,應注意:

1)寒戰期

①保暖。

②給予異丙嗪25 mg肌注或氫化可的松100 mg靜滴。

2)發熱期

①物理降溫。

②給予阿司匹林0.3g或安乃近0.5g口服或肌注,也可適量給予鎮靜劑地西泮(安定)5 mg口服。

(4)很多情況下常伴有過敏反應,可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地塞公尺松2.5~5 mg或氫化可的松50~100 mg,靜滴或靜注。

(5)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徵,每15~30min測體溫、血壓一次。

2.4 預防

(1)血液製劑及採輸血器具應確保無致熱原物質,採血與輸血應嚴格無菌操作。

(2)對反**生發熱性輸血反應者採取預防措施,輸血前預服退熱劑等。

(3)對懷疑或診斷有白細胞因素所致,可選用去白細胞紅細胞或洗滌紅細胞輸注。

3 溶血反應

溶血反應是指輸血後發生紅細胞破壞,以abo血型不合輸注最多見,且反應嚴重;而rh等血型不合輸注引起的反應則較輕。根據溶血發生緩急可分為急性(速髮型)與慢性(遲髮型)兩種。

發病機制

由於抗原抗體複合物觸發由免疫介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過程,主要涉及三個相互關聯系統,即神經內分泌系統、補體系統和血液凝固系統,導致了三個危險後果:休克、瀰散性血管內凝血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3.2 臨床特點

(1)起病緩急與血型及輸血量有關

1)供受者abo血型不合輸注,患者輸入10~50ml即可出現症狀,輸入200ml以上可發生嚴重溶血反應,甚至導致死亡。

2)供受者rh血型不合輸注,引起的反應多出現在輸血後l~2 h,隨著抗體效價公升高症狀加重。

(2)程度

1)輕度溶血可出現發熱、醬油色樣尿或輕度黃疽,血紅蛋白稍下降。

2)重度溶血可出現寒戰、發熱、心悸、胸痛、腰背痛、呼吸困難、心率加快、血壓下降、醬油色樣尿,甚至發生腎功能衰竭,少尿、無尿等。

(3)休克表現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大汗、**濕冷、脈搏細弱和血壓下降。

(4)瀰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患者可發生廣泛滲血及凝血障礙、**淤斑、傷口出血等。全麻時患者發生傷口滲血、出血不止和血壓下降是發生溶血的重要表現。

3.3 診斷

(1)根據患者症狀判斷

1)急性(速髮型)腰背疼痛、臉色潮紅、寒戰發熱、尿呈醬油色等,手術麻醉中發生原因不明的血壓下降、傷口過度滲血等。

2)慢性(遲髮型)多有輸血史或妊娠史,輸血後發生無其他原因的發熱、貧血和黃疽等。

(2)立即採集患者血液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呈粉紅色,並行游離血紅蛋白測定。

(3)檢測反應後第一次尿液(尿呈濃茶或醬油色可能是初次見到的體徵),行尿血紅蛋白測定,並檢測尿常規。

(4)核對血液交叉匹配試驗的血標本,患者的血標本與血袋上的標籤資訊是否一致。

(5)對患者輸血前後的血標本、獻血者留樣血標本與血袋殘餘血再次進行紅細胞abo和rhd血型鑑定,觀察有無血型錯誤或不相符合。

(6)再次對獻血者與患者輸血前後血標本進行血液交叉匹配試驗,包括鹽水介質、酶介質和抗人球蛋白介質;倘若發現患者血清中有某種不相合的抗體,應測定其效價及鑑定抗體特異性;輸血後 5~10 d再抽取患者血清測定抗體效價。

(7)取輸血後患者血標本中紅細胞進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倘若陽性可以表明存在血型不合輸血的可能性。

(8)檢測患者血清間接膽紅素、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血漿結合珠蛋白、高鐵血紅白蛋白、尿含鐵血黃素。此外,外周血中可發生血紅蛋白下降、網織紅細胞增多、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伴核左移。

3.4 **

(1)立即終止輸血,建立快速補液靜脈通路。

(2)0.1%腎上腺素0.5~1.0ml皮下注射,或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10~20ml靜注。

(3)地塞公尺松10~20mg或氫化可的松200~300mg或甲基強的松龍500~1000mg稀釋後靜滴。

(4)由於病情需要輸血,應遵循:

1)根據患者血紅蛋白情況,可給予輸注懸浮紅細胞。倘若abo溶血,應選用o型洗滌紅細胞或懸浮紅細胞輸注;倘若rhd溶血,可選用 rhd陰性 abo血型與患者同型懸浮紅細胞輸注。

2)abo溶血患者倘若需要輸注血漿製劑,應給予輸注ab型血漿、ab型冷沉澱。

(5)為防止腎衰,應記錄尿量。

1)根據尿量、尿色,可快速補液,可選用生理鹽水或(和)葡萄糖鹽水,及低分子右旋糖酐靜滴。

2)維持尿量100ml/h,可適當給予20%甘露醇100~250ml靜滴或呋塞公尺(速尿)40~80mg靜注。

3)鹼化尿液可選用5%碳酸氫鈉125~250ml靜滴,6~12h後可重複應用。

4)經上述處理仍然少尿或無尿者,可行血液透析等。

(6)維持血壓,如出現休克,可選用阿拉明20mg或(和)多巴胺20~40mg靜滴。

(7)合併dic的患者,應用肝素鈉**,4000u/h(每毫克等於125u)靜滴,以後1500u/h維持6~24h;低分子肝素**75~150iuaxa(抗活化因子x國際單位)/kg·d,一次或分兩次皮下注射,連用3~5d。

(8)嚴重病例應盡早進行血漿置換**。

(9)防止應激性潰瘍,可應用保護胃粘膜的藥物等。

(10)其他:四肢厥冷時要保暖,發熱行物理降溫(應用冰袋,切忌用酒精擦浴),呼吸困難或肺氣腫時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可給氧吸入等。

3.5 預防

(1)加強醫務人員責任心教育,對血液製劑的標籤、血型鑑定與血液交叉匹配試驗血標本標籤正確地書寫,仔細核對,嚴防任何差錯。

(2)發血前仔細核對血液製劑血型、種類、劑量和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與門診號/住院號等。

(3)認真仔細地鑑定患者和獻血者地紅細胞abo及rhd血型,進行血液交叉匹配試驗。

(4)盡可能對患者和獻血者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檢,尤其是對經產婦和有輸血史患者等。

4 細菌汙染反應

細菌汙染常見細菌是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革蘭陰性桿菌,少數為革蘭陽性桿菌等。

4.1 原因

(1)由於貯血袋、採血器具和輸血器具消毒滅菌不嚴。

(2)獻血者採血部位及患者輸血部位的不潔和感染病灶。

(3)血液貯存過久及血液存放冷藏櫃溫度上公升導致血液製劑變質等。

4.2 臨床特點

(1)輕者以發熱為主。

(2)重者在輸注少量血液製劑後立即發生寒戰高熱、頭脹、面色潮紅、**黏膜充血、煩躁不安、大汗、呼吸困難、乾咳、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血壓下降、脈細弱,嚴重可發生休克、dic和急性腎衰而死亡。亦可發生血紅蛋白尿和肺部併發症。

一般情況以高熱、休克和**充血為最常見特徵,休克時**潮紅乾燥。在全麻下做手術的患者可能只有血壓下降或創面滲血的表現,而無寒戰與發熱等。

4.3 診斷

(1)血袋中血漿混濁伴有膜狀物、絮狀物,出現氣泡、溶血現象、紅細胞變紫紅色和有凝塊時,提示可能有細菌汙染。

(2)取血袋剩餘血液行塗片檢查,如鏡檢見細菌則證明汙染。

(3)對血袋剩餘血液、患者輸血後的血標本及輸血時所用補液進行細菌培養。

(4)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可增多等。

4.4 **

(1)立即停止輸血,保持靜脈輸液暢通。

(2)抗休克、防治 dic和腎衰方法同前述。

(3)抗感染應用廣譜抗生素或聯合應用幾種抗生素。須做到早期應用、足量,對腎臟有毒性藥物應慎用。待血培養結果出來後,再選用對該細菌敏感的抗生素。

輸血不良反應處理預案

4.4填寫輸血不良反應回報單 4.4.2臨床醫師在病人病情穩定後,及時填好 輸血反應回報表 一式兩份,送血庫。4.4.3血庫值班人員應將輸血反應詳細情況認真記錄在案,並及時通知中心血站。輸血反應回報表 乙份血庫存檔,乙份連同未輸完的血袋反饋給中心血站。血庫每月將輸血反應回報單統計彙總並上報醫務科。4...

輸血不良反應處理及回報制度

2.2.5檢查受血者血清是否有血細胞及血小板抗體,用白細胞凝集試驗檢查白細胞抗體,用固相酶聯血小板免疫試驗或血小板凝集試驗檢查血小板抗體。2.2.6檢查血袋殘餘血液的血型是否與供血者血型相符。2.3輸血反應調查 2.3.1懷疑溶血性輸血反應 2.3.2核對病人的身份和供血者血液,如不一致,立刻找出記...

輸血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制度

具體處置程式詳見 輸血不良反應處理流程 三 輸血不良反應的記錄與報告 1.臨床輸血出現不良反應和發生輸血相關疾病時,相關科室醫師應詳細記錄 輸血不良反應記錄單 與 輸血不良反應回饋單 記錄單 隨病歷儲存,回饋單 立即送輸血科。2.輸血科工作人員根據 輸血不良反應處理流程圖 和 免疫性溶血性輸血反應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