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私塾讀經背誦法 傳統私塾經驗類編 1

2023-01-24 19:18:04 字數 5862 閱讀 9011

閱讀:3122014-10-0522:23

標籤:深圳梧桐山天謙學堂

傳統私塾讀經背誦法

廖智楷輯錄

1、初授小兒讀書,須循序漸進

小兒讀書,若初四句,不必多教遍數,以教識字為上。若兩句識得字,又讀得稍熟,則令識後兩句字,讀後兩句,又稍熟,然後令通讀四句。既讀得四句盡熟,則放歸。

似此數月。則又可添一兩句。若其後授得字多,則初則分三兩授讀,俟其口熟,則通讀。

若其中有甚難讀者,則特讀數十遍;如甚易者,則分讀時不須讀,直待通一授讀,然後讀其易者。

——宋-王日休-《訓蒙法》

2、授書分段,每細段看讀百遍,倍讀百遍,通倍三十遍

師授本日正書。假令授讀大學正文章句或問,共約六七百字,或一千字。須多授一二十行,以備次日或有故,及生徒眾,不得即授,可先自讀。

免致妨功。(先計字數。畫定大段,師記起止於簿。

點定句讀,圈發假借字音,令面讀子細正過。於內分作細段,隨文義可斷處,多不過十句。少約五六句。

大段約千字,分作十段,或十一二段,用朱點記於簿。還案,每細段,看讀一百遍。倍讀一百遍。

句句字字要分明,不可太快。句盡字重讀,則句完。不可添虛聲,致句讀不明。

且難足遍數,須用數珠,或記數板子記數。每細段二百遍足,即以墨銷朱點。即換讀如前。

寧剩段數,不可省遍數。仍通大段倍讀二三十遍。必待一書畢,然後換一書,並不得兼讀他書,及省遍數)。

……既每細段看讀百遍.倍讀百遍.又通倍大段。早倍溫冊首書.夜以序通倍溫已讀書.守此決無不熟之理。

——元-程端禮-程氏讀書分年日程

3、每天背讀及早晚背書溫書要求

每夙興,即先自倍讀已讀冊首書,至昨日所讀書一遍。內一日看讀。內一日倍讀(譯白:

當天看讀的,當天就要背下來)。生處誤處記號,以待夜間補正遍數。其間日看讀(譯白:

那種隔日看讀再背誦的方式),本為童幼文理未通,誤不自知者設。年十四五以上者,只倍讀。師標起止於日程空眼簿。

凡冊首書爛熟,無一句生誤,方是工夫已到。方可他日退在夜間,與平日已讀書,輪流倍溫。如未精熟遽然退混諸書中,則溫倍漸疏,不得力矣。

凡倍讀熟書,逐字逐句,要讀之緩而又緩,思而又思。使理與心浹。朱子所謂精思,所謂虛心涵泳,孔子所謂溫故知新,以異於記問之學者,在乎此也。

——元-程端禮-程氏讀書分年日程

4、看讀百遍,倍讀百遍之讀經法之重要性(讀書如何避免不精熟)

讀書自須成誦。熟讀而未能精思者有之矣。未有不能記憶而能有得者也。

自幼至長。應讀之書甚多。今之課讀者。

初讀生書時,學生強記以塞責,先生以能倍而即止。逾時漸忘,後來即加溫習,已須多讀遍數。重費工夫。

迨讀書漸多,工夫漸少。溫習難遍,多所遺忘。繼以溫理苦難,師生皆以為畏。

直至廢棄舊書,同於未讀。則前功盡棄。終身無精熟之書矣。

看讀百遍,倍讀百遍之法。似乎迂苦難行。不知百遍之功,中材皆能熟記。

倍讀百遍。尤能牢記,不至趁口讀過。亦收放心之一法也。

又復連前帶倍,每日溫倍,不費工夫,溫書雖多。無虞難遍。是雖勤苦於前,而終得收效於後也。

前輩常云。讀生書。莫待溫時熟。

言初讀時,必使透熟,終身不忘也。又雲,讀溫書,好像生時讀。言已精熟,惟恐趁口讀過,必須字字分明,句句體認,如讀生書也。

二語與程氏所言相表裡。總之讀一句。熟一句。

得寸則寸。則工夫不致浪擲,終身受用不盡矣。

——清-陳弘謀-《養正遺規-程畏齋讀書分年日程》注

讀書以百遍為度,務要反覆熟嚼,方始味出。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融會貫通,然後為得。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

仍要時時溫習,若功夫未到,先自背誦,含糊強記,終是認字不真,見理不透,徒敝精神,無益學問。

——明-何倫-《何氏家規》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苦之。

坡灑然不倦,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

———清-鄭板橋-《家書》

5、從識字到初教小學再教四書的步驟

生子至三四歲時.口角清楚.知識稍開。

即用小木板方寸許.四方者.千塊.

漆好。朱書千字文。每塊一字.

盛以木匣。令其子每日識十字.或三五字。

識字多者.或乳媼.或僕婢.

量.予獎賞.則終日引誘認字.

勝於引誘戲罵矣。復令其湊整合句讀之。或聚或散.

或亂或齊.聽其頑耍。則識認是真。

如資質聰慧者.百日可以識完。再加以三字經.

千家詩等書.一年可識.一二千字.

然後從師入塾。以五六歲為率。近世惑於七顛八倒之說.

至九歲.方送入塾者.非也。

字之識者過半.則讀之易。且其目之所視.

亦知屬意在書.而不仰天口誦矣。讀半年小書.

便可教讀四書。即與之逐字講.逐句講。

如俗語一般.使知書如說話。從前至後.

如問如對.有上句.便知應有下句。

先將本日所教生書.講了一遍.然後教以讀。

教讀數遍.已能成誦。如讀不下.

再與之講以第二句之故。如資質可以讀十五行者.止讀十一二行。

寧使其精力有餘.不可使之不足。

——清-唐彪-《父師善誘法》

6、讀書必須細計遍數;讀書作文總期於熟

唐彪曰:古人讀書,必細記遍數;雖已成誦,必須滿遍數方已。故朱子雲:讀一百遍時,自然勝五十遍時;讀五十遍時,自然勝三十遍時也。

唐彪曰:欲學生書熟,必當設籌以記遍數,每讀十遍,令繳一籌。一者,書之遍數得實,不致虛冒;二者,按期令繳籌,遲則便可催促督責之;三者,籌不容不繳,由學生不得不勤讀,以早完課程,殆一舉而三善備矣。

——清-唐彪-《父師善誘法》

唐彪日:凡經史之書,惟熟則能透徹其底蘊,時文、古文,熟則聽我取材,不熟,安能得力也。然熟亦難言矣,但能背,未必即熟也。

故書文於能背之後,量吾資加讀幾多遍,可以極熟不忘,則必如其數加之,而遍數尤宜記也。最忌者,書讀至半熟而置,久而始溫。既已遺忘,雖兩倍其遍數,亦不熟矣!

唐彪日:天下事,未經歷者,必不如曾經歷者之能稍知其理也;經歷一周者,必不如經歷四五週者之能詳悉其理也;經歷四五週者,又不如終身練習其事者之熟知其理而能圓通不滯也。故凡人一切所為,生不如熟,熟不如極熟,極熟則能變化推廣,縱橫高下,無乎不宜。

讀書作文之理貴於熟,何待言哉!

——清-唐彪-《讀書作文譜》

7、遍數之繁簡,宜因人而定;讀書帶理書之法

唐彪曰:凡幼學,本日所讀書,但隨其資之高下,令讀之若干遍,必滿其數,能背固佳,即不背亦可。次日加讀若干遍,均令滿數,然後總背。

生則示儆。訛別字,以角圈標記之,然後授生書。此讀書帶理書之法也。

凡書倩朋友先背,後送先生背,則純熟而無訛誤生澀矣(資有高下,授書有多寡,故遍數之繁簡,宜因人而定,不能盡拘一例。斟酌變通,必使與資相合方善也。)

——清-唐彪-《父師善誘法》

8、具體讀法——一段生書五日分讀並連背法(如何避免強記而速忘)

每見先生教了學生一首生書.並不計其遍數.惟期能背而已。

今日教.或今晚背.或次早背。

不知學生盡力一時強記.茍且塞責。及過數日.

茫然不知.讀有何益。莫若教了一首生書.

即令讀三十遍。令其寫字.以養其氣。

字畢.令將昨日所教生書.讀二十讀。

又令少息.再讀前日所教者二十遍。仍少息.

再讀前一日所教者二十遍。又讀前二日者二十遍。總共一百十遍。

連生書共讀五首。凡學生清晨.一到書房.

不許溫讀。即令其前背五首背起.連背至今早應背之書止.

共背五首。是一首書.讀過五日。

又揹帶背五日.然後歇。是在學生口中習熟十日.

可以永久不忘矣。萬一背時有差訛字句.即與他講明.

這句書原是這樣講.應該讀某字。如此教法.

自然終身不忘。粗書理.可以漸次明白。

讀完四書.而直講已明。讀經時.

即可細為講究章旨矣。(書中有難讀之句.摘出多讀數十遍.

則通體易熟。亦是一法。)

——清-唐彪-《父師善誘法》

……宜將經畫七八百字,分作五日讀之,每日讀四十遍,五日之後,必能熟背。此妙法也,今指出與人共之。

——清-唐彪-《讀書作文譜》

9、從七、八十字漸增至

二、三百字以上即止;熟書之良法,必不可易

質之利鈍,稟受於天,今人或不及古。程氏謂「隨日力、性資,自

一、二百字漸增至

六、七百字,日永年長,可近千字乃已」。則人或疑其苦以所難。茲擬減:從

七、八十字漸增至

二、三百字以上即止,不敢以日誦千字強責。今之童幼,或致畏難苟安也。

至雲每大段內必分作細段,每細段必看讀百遍,背讀百遍,又通背讀

二、三十遍(後凡讀經書,仿此),此則熟書之良法,必不可易。又雲,才辦遍數,即暫歇少時,復令入學。此以惜小兒易睏之精神,而化其怠緩待暮之習,寬嚴相濟,塾師所不知也。

——清-黃之驥-《巨集遠謨齋家塾程課條錄》

10、晨課背書要則;讀書須看、背、分、合,迴圈不已,交盡其功

每日夙興將已,讀冊首書,至昨日所讀書,送函丈前背讀一遍,生處、誤處,師為正之,即用朱點記,以待夜間補正遍數。次晨背讀,復有生、誤處,仍加點記如前法,必求爛熟,無一句一字生、誤,方是功夫已到。大抵生書一道,看讀、背讀遍數既足,始分之、繼合之,又通之、溫之,連朝連夕,復接續讀之,則亦透熟矣。

可以經時不忘,計有半月,乃去冊首最先一道,前者日減則後者日加,迴圈不已,舊聞新得,交盡其功,豈不美哉?凡熟書逐字逐句須緩讀,以致其抑揚深思,以昭其涵泳。斯理與心融,乃非記問之學所及。

——清-黃之驥-《巨集遠謨齋家塾程課條錄》

11、子弟讀生書,須於清晨乘其朝氣熟讀生書

子弟讀生書,須於清晨令其連讀,自百遍至二百遍,熟如流水,乃及別事。蓋今日之根本既深,嗣後永不遺忘,及理書時不煩多讀,即通本一氣滾下,何等省力。每見鄉塾中不乘其朝氣熟讀生書,日午糾督,一句一格,先生撻之,而加怒子弟,愈久而氣昏,究竟此書甫讀,彼書又忘,及後竭力溫理,徒苦難熟。

——清-石成金-《傳家寶》

12、新課教讀法

書忌口傳。或不論生徒敏鈍,教至數十遍,甚則師口一停,徒亦默然者,不知兒童止用口耳,不用心目,雖滔滔背讀,倘摘指一字,則茫無以應也。如上挨認字數遍後,口授十數遍,或數十遍。

數十遍中,每教兩三遍,須令自讀一遍再教。又如教八句詩,先教四句成誦,後再教四句,又遇資之最鈍者,須逐句教讀一遍,令本生自然讀五遍,方教下句,教完一首,又通首教五遍,或十遍,或數十遍,自能成誦,切勿因其資鈍,落口傳噁套。到成誦後,師須靜聽,差則提之,此處一寬,後來大為費力。

又教書朗誦,勿恃自己書熟,令童子追讀不上。又教時,便將書義粗粗訓解,難者罕譬曲喻,令彼明白,則後來受用。

——清-崔學古《幼戒-教書》

13、探、帶、理、默、兼理、背書法

探書:以五首為率,每日每首讀二十遍。讀至五日,非百遍乎?

然須正日又讀百遍,則每首二百遍矣。況今日讀,明日後日又讀,至五日,心口漸順,自不澀。生者探至五日,背者帶前五日,則每首而讀十日,何患書之不熟也。

帶書:額定五首,其差處生處,全賴此處稽查,若先生苦難,少至三二首。則書不熟矣。生徒若多,挑背亦可。蓋師雖偷力,生則全理矣。

理書:逢十總理十日書文,限午前背完,下午念探書。逢廿理廿日書文,作兩日理,限次日午前完,下午念探書。

逢月總理一月書文,作三日理,第三日午前完。逢季總理一季書文,作五日理。凡書念完一本,則通本理一遍,年終將一歲書文,總理一遍。

默書:背生書後,掩卷摸寫,忌寫變體小字,遇重字不可用兩點,須連寫二字,有一節書,分兩首念者,須連寫前半節。

兼理:凡課讀,必兼理熟書,不得一本放空。如大學已完,進讀中庸,是庸為生書,學為熟書,第一次理半板,第二次一板,三次理二板,四次三板,發至通本背乃已。

然亦不可止停。照前原理,或三板,或五板,各隨生熟而多寡之。讀中庸半本後,須將先半從頭理起,照理大學之法,讀上論如之,上論不必半部讀完,二冊即可從頭理起。

每完二冊,法即如前。下論兩孟讀理亦如前法,讀完四書,進而讀經,然後可將四書分作四本,學庸上論作一本,下論作一本,上孟作一本,下孟作一本,每本或三板,或五板,各隨生熟而多寡焉。讀經亦如四書法,隨讀隨理,旋轉不窮,書無不熟矣。

傳統養生法

傳統養生法 腰背疼按委中穴 俗話說 腰背疼痛最難當,起步艱難步失常 腰痠背痛作為一種常見的亞健康形式,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尤其是老年人患腰背疼痛,更是痛苦難堪。發作時不妨按摩一下委中穴,腰背疼的症狀就會緩解。委中穴是 腰背疼痛的要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它位於膝關節後側,也就是膕窩處,腿屈曲時膕窩...

背誦作為傳統的語文學習的方法

二 背誦在中學階段所處的地位 小學是識字式的教學,主要讓學生認識漢字,教學活動圍繞識字而開展,中學階段是承前啟後的階段,是記憶的 時期。明末清初的學者陸世儀說得很清楚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十五以前,物慾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十五以後,知識即開,物慾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人凡有所當讀書...

古琴傳統記譜法簡要說明

古琴傳統記譜法存見有兩種 文字譜 簡字譜。文字譜記錄的古琴曲目前只見有 碣石調 幽蘭 一首。它是用語言文字記錄一首琴曲每個音所在的弦數和徽位 左手如何按弦 右手如何彈撥 節奏的快慢和情緒變化提示等等,文字譜的記錄很艱辛繁難,動越兩行,未成一句 唐末曹柔改革文字譜為簡字譜,簡字譜的使用一直延續至今,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