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為科學

2023-01-22 06:21:05 字數 4671 閱讀 3850

江西理工大學研究生考試試卷

問題:試從事故傾向性和環境因素的角度分析哪些因素會導致事故的發生?

1、事故傾向性與事故

事故傾向性理論是歷史最長和最廣為人知的事故致因理論之一。一些科學家通過對大量事故案例研究,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有少部分這樣的人,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出事故次數比其他人多得多。因此,有的心理學家提出一種稱為事故傾向性(accident proneness)的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事故與人的個性有關。某些人由於具有某些個性特徵(personality trait),因而比其他人更易發生事故。

有事故傾向性的人,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容易出事故。由於有事故傾向性的人是少數人,所以事故通常主要發生在少數人身上。根據這種理論,有些學者曾嘗試用心理測量的方法,去區分「易出事故者」和「不易出事故者」的個性差異,但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

因此不能將事故傾向性作為重要的個體差異因素,因而得出暴露於危險環境中,事故必然增加的結論。

顯然,把事故原因完全歸咎於作業者,而忽視工作環境是不正確的。事故傾向性理論假設,在研究期間,在同一工作條件工人中,每個人都有相同的事故概率,若有少數人比其他人有更多的事故次數,那麼說明這少部分人有事故傾向性。其實,一年發生一兩次事故,完全不能排除偶然因素或機器裝置缺陷或環境的不良影響。

從而說明,這種統計方法的本身隱藏著潛在的錯誤。

有些心理學家認為,與其承認事故傾向性存在,不如歸因於個性影響與環境因素的相互影響。事故傾向性是比原先想象的複雜得多的表象,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人所暴露的危險的型別。所以事故傾向性如果存在的話,可能不單單是人的失誤,而主要是人-機-環系統的失誤。

二、環境因素與事故

安全事故的發生,即有自然原因又有主觀原因。其中,環境因素是不容忽視的。好的工作環境,使人心情舒暢,而不良的工作壞境,引起人們的不適,甚至會造成意外事故的發生。

安全系統的最基礎要素就是人-機-環三要素。顯然,環境因素是重要方面。通過揭示環境與事故的聯絡及其運動規律,認識異常環境是導致事故的一種物質因素,使之能有效地預防、控制異常環境導致事故的發生,並在生產實踐中依據環境安全與管理的需求,運用環境導致事故的規律和預防、控制事故原理聯絡實際,最終對生產事故進行超前預防、控制的方法,這就是研究環境因素導致事故的目的。

環境,是指生產實踐活動中占有的空間及其範圍內的一切物質狀態。其中,又分為固定環境和流動環境兩種類別。固定環境是指生產實踐活動所占有的固定空間及其範圍內的一切物質狀態。

流動環境是指流動性的生產活動所占有的變動空間及其範圍內的一切物質狀態。

環境包括的內容,依據其導致事故的危害方式,分為如下五個方面內容:

①環境中的生產布局,地形、地物等;

②環境中的溫度、濕度、光線等;

③環境中的塵、毒、雜訊等;

④環境中的山林、河流、海洋等;

⑤環境中的雨水、冰雪、風雲等。

環境是生產實踐活動必備的條件,任何生產活動無不置於一定的環境之中,沒有環境生產實踐活動是無法進行的。例如,建築樓房不僅要占用自然環境中的土地,而且施工過程還要人為形成施工環境,否則是無法建築樓房。又如,船舶須置於江河、湖、海的環境之中才能航行,否則寸步難行。

同時環境又是決定生產安危的乙個重要物質因素。其中,良好的環境是保證安全生產的物質因素;異常環境是導致生產事故的物質因素。例如,在生產過程中,由於環境中的溫度變化,高溫天氣能導致勞動者中暑,嚴寒能導致勞動者凍傷,也能影響裝置安全執行而導致裝置事故。

又如,生產環境中的各種有害氣體能引起**事故和導致勞動者窒息;塵、毒危害能導致勞動者患職業病;以及生產環境中的地形不良、材料堆放混亂,或有其它雜物等,均能導致事故發生。

總之,環境是以其中物質的異常狀態與生產相結合而導致事故發生的。其運動規律,是生產實踐與環境的異常結合,違反了生產規律而產生的異常運動,在導致事故中的普遍性表現形式。

三、導致事故發生的因素

1、人的不安全行為

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人非正常行為的表現,違背其心理特徵。人的不安全行為不一定會發生事故,造成傷害,但發生事故一定會有事故隱患或人的不安全行為。人行為的產生,受其生理、心理、個體差異、病理等內在因素的影響,或者由外部因素,如「人—機介面、人—環境介面、人—人介面」的存在,在系統設計時未能很好地運用人機工程準則,系統設計存在缺陷;這些內外部因素的影響,會造成操作者自身與機器系統不協調而導致失誤,發生事故。

人的行為受個性心理、社會心理、社會、生理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而,生產中引起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人為失誤和「三違」的原因是複雜的。在分析人的不安全行為表現時,應分清是生理還是心理的原因;是客觀還是主觀的原因。

行為科學中的人的行為模式、影響人行為的因素分析、挫折行為研究、注意與安全行為、事故心理結構、人的意識過程等理論和規律都有助於研究和分析事故的原因。

任何行為都是個人因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一種「綜合效應」。因此,事故責任者的行為不僅與個人因素有關,還和環境因素有關。

2、物的不安全狀態

物的不安全狀態的產生,都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誤有關;其不安全狀態的出現既反映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管理水平。物的不安全狀態運動軌跡一旦與人的不安全行為的運動軌跡交叉,就是發生事故的時間與空間;在這裡,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發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判斷和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對預防和消除事故有直接現實意義。

3、作業環境等綜合因素

生產作業環境中,濕度、溫度、照明、振動、噪音、粉塵、有毒有害物質等會影響人在工作中的情緒;惡劣地作業環境還會導致職業性傷害。安全生產是一套人、機、環境系統。合理匹配可實現「機宜人、人適機、人機匹配」,能減少失誤、提高效率,消除事故,做到本質安全。

如何營造乙個良好地作業環境,消除職業危害,是作業環境管理的核心。在現場管理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分析、消除作業環境中的各項事故隱患,努力提高現場生產條件,切實保障員工的安全與健康,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促進生產力發展。

四、事故致因分析

1、事故因果連鎖關係分析法

①分析原理

通常,由於人類固有的防範意識、自適應能力,以及管理技術、方法的不斷發展和提高;在專案建設過程中,事故的發生絕大多數具有偶然性。事故的發生總是由於各種不良因素的偶然疊加造成的。事故系統分析理論認為,任何事故的發生均經歷了「一系列的、不符合安全原理的、互為因果的」事件。

②分析方法

按照事故發生的原理,工程事故主要**於環境(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按照安全事故形成的一般機理,事故的發生是由於幾種不良因素共同(或疊加)作用的結果。由各種原因引發事故的過程,可用「多公尺諾骨牌」來形象地描述這種事故因果連鎖過程。

③方法應用原理及其應用

在該「多公尺諾骨牌」序列中,一顆「骨牌」被碰倒,則將發生連鎖反應,其餘的骨牌將相繼被碰倒。如果移去其中的一顆「骨牌」,則該連鎖關係被破壞,事故過程將被中止。在安全管理過程中,結合安全物件的組織、技術及過程特點,找出、建立如圖所示的事故致因的「事件鏈」分析模型,有針對性地實施干預措施,是提高安全管理成效的有效途徑。

從物理學的作用與反作用的角度分析,事故是一種失去控制的事件。事故的出現,是因為「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的存在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應用過程中,可以通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或消除機械的或物質的不安全狀態,中斷事故的連鎖關係,而防止事故的發生。

從事故發生的機理來認識。 「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必須充分重視;但這卻不過是一種直接或間接的表現形式。而管理缺陷則是基礎原因。

在專案建設過程中,任何「人」的行為、以及「物」的狀態,都是可以通過管理措施來改變的。這也說明了:「安全是可管理的」這一安全系統管理理論的基本原則。

事故致因的層次性分析模型: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也叫一次原因,它出現在事故的當時和現場,包括人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為(失誤或誤操作)和「物」的原因即物的不安全狀態(含機械裝置的缺陷、故障、失效和環境的不良條件)。這二者是間接原因造成的結果。

間接原因又可以區分為兩個層次,即二次原因和基礎(三次)原因。

2、軌跡交叉的事故模式

①分析原理

傷害事故是由許多相互聯絡的事件順序發展的結果,這些事件概括起來包括人和物兩大發展系列。在事故發展程序中,人的因素的運動軌跡與物的因素的運動軌跡相互作用,即事故是與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同時相關的。人和物的因素在事故原因中占有同等重要地位。

只有當這兩種因素同時出現時,事故才可能發生。在工程專案實施過程中,可分為人和物的兩大動態物質流。只有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在某一時空點交叉,才會引發事故。

②應用 通過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或避免二者運動軌跡交叉均可避免事故的發生。在人與物兩大系列的運動中,二者往往是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相互轉換的,有時人的不安全行為促進了物的不安全狀態的發展或導致新的不安全狀態出現;物的不安全狀態也可以引發人的不安全行為。

3、其他分析方法

人機工程學的事故致因理論;目標—自由—警惕性理論;調整壓力理論;精神分散理論;認知系統工程理論;擾動、刺激事故分析模型

4、事故致因分析小結

事故是原因複雜的隨機事件。在某一綜合條件出現的情況下,事故能否發生,事故發生的時間與地點,以及事故後果的嚴重程度,事先都不能肯定。然而,事故與其發生的條件有著必然的聯絡,其統計結果呈現出規律性。

事故的最終發生是由許許多多相互關聯的事件相繼發生而導致的結果。

產生傷害事故的物質基礎,是「失控」轉移而釋放的能量。

產生事故的原因是多層次的。在實施專案安全管理體系的過程中,不能把事故原因簡單地歸咎為「違章」二字。必須從表面的、直接可以觀察的原因,追蹤到各個深層次的間接原因,直到根本原因。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當人的不安全行為運動軌跡與物的不安全狀態運動軌跡交叉,事故就會發生。

人與物的運動都是在一定的環境(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中執行的。環境因素的擾動,往往是產生事故的誘因(起因)。因此,要弄清環境對人產生不安全行為、對物產生不安全狀態都有哪些影響。

地大《安全行為科學》期末作業考核

一 單選題 每題4分,共5個小題,總20分 1 行為科學的研究物件 a a 人的行為規律 b 人的心理 c 人的意識 d 人的做事方法 2 事故的四要素包括 人因 物因 環境 管理,其中排在首位的是 a a 人因b 物因 c 環境d 管理 3 安全行為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d a 客觀性原則b ...

學習《領導行為科學》的體會

在學習了 領導行為科學 後,使我明白了大學是乙個免費的舞台,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不斷盡情的展示自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大學裡我們要不怕困難和挫折,要敢於並善於善事自己,因為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我們必須要盡量讓這些困難在大學裡面出現,不要等到畢業再帶到社會上去,因為大學的舞...

不安全行為

為了通過對人員的不安全行為進行矯正,達到意識與行為的統一,降低人員不安全行為的發生機率,從而減少生產過程中各類人為因素導致事故的發生,制定並實施本程式。適用於公司全員合同制職工 勞務派遣人員 短期務工人員 外委施工單位聘用人員等。1 安監站負責編制人員不安全行為管控程式和管理辦法。2 安監站負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