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在遊客甚少的瓦爾登湖畔漫步》丁帆

2023-01-19 20:42:05 字數 2570 閱讀 3701

丁帆那年,我們江蘇作家代表團來波士頓造訪時,竟沒有去瓦爾登湖,真是覺得對不起梭羅這位偉大的生態主義先驅作家,尤其更加愧疚的是我,那時我們已經把《瓦爾登湖》納入了蘇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正想去實地探訪一番,卻未成行。此番來哈佛大學參加乙個學術研討會,無論如何也得去一次瓦爾登湖,了卻平生的一樁夙願。

豔陽高照的金秋,我們撲進了瓦爾登湖,第一眼看到當年梭羅居住過的簡陋而狹小的木屋時,它比我想象中的木屋還要小得多,那個只有不到十平公尺的小木屋最多放上一張床就滿滿當當了,其簡陋的程度超乎我原先的想象。在整整170年前的2023年的美國獨立紀念日那天,梭羅開始了那段成為曠世傳奇的獨居生活。兩年後,他帶著在湖邊生活時的原始生活記錄,永遠離開了那座親手所建的木屋。

當年梭羅為了逃避工業革命給人帶來的喧囂嘈雜和追逐機械化奢靡生活的時尚,一頭紮進了這片並不算大的森林與湖泊裡,過著離群索居的原始人生活,可以想象,作為從群居動物中突圍出來的單個人,他所承受的各種各樣的壓力。所謂食色性也,其生存面臨的不僅僅是食物的攫取,更有生理與文化精神的需求,試想,乙個失去了社會屬性的人,其內心的痛苦和掙扎是常人難以忍受的。它使我想起了上一世紀90年代翻譯到中國並一時成為暢銷書的那個日本作家中野孝次的《清貧思想》一書,在物欲橫流的富足生活中,人為何要逃離消費奢華,回歸自然和原始?

而那場由知識分子興起的清心寡欲的新生活運動為什麼又無疾而終?拋棄現代物質文明到北海道去過原始人生活的浪漫理想的破滅,給人類的啟迪又是什麼?這一切都是二律背反的哲學命題。

誠然,每乙個厭倦了大都市生活壓迫的人都有一種逃避繁華、追求平靜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情結,回歸大自然的懷抱成為每乙個都市人精神療傷最佳方法,於是,蝗蟲般的旅遊者飛翔在世界的每乙個角落裡,足跡所至,森林塗炭,湖泊汙染。工業革命不僅汙染了大城市周邊的森林湖泊,而且也逐漸蔓延到了偏遠的原始腹地。

無疑,瓦爾登湖在梭羅死後的170年裡,沒有被工業革命的粉塵所汙染,她那清澈的湖水一眼望去分割成為由淺入深的三種顏色:近處,清澈見底的粼粼水波,讓你有一種掬一捧湖水醉飲一回的衝動;遠處,水色漸漸變綠,宛如綢緞一般隨風湧動,幾個泳者漂浮在水面上,撕破了平靜的湖面,真的有些不忍;再遠處,水色已經變成了深藍,所謂「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勝境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沿著湖邊的森林小道環湖而行,不時驚起一群鳥鷗。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穿越在粗壯高大的樹木叢林中,我想,這就是梭羅當年行走過的灌木叢吧,近二百年的滄桑沒有改變的是那份原始自然生態的氣息,惟有沉浸在這樣的情境裡,你才會忘卻城市的煩擾和人類的憂愁。

在離這裡不遠處生活和工作了十幾年的s君告訴我們,像這樣的湖泊和森林在麻薩諸塞州有很多,麻薩諸塞州是世界上占有原始森林與湖泊第二大面積的地區。我們慨嘆美國地大物博的同時,更加羨慕的是他們治理生態的眼光,因為當工業革命在一步步侵蝕著這裡的土地、森林和湖泊時,他們採取的是退耕還林的政策,有效地保護了大片原始生態的森林湖泊。最使我驚訝的是,當我們去參觀威勒斯雷女子學院時,那裡呈現的是從未見過的原始生態的自然之美。

我對這個學校培養了多少國家的元首夫人和巨賈名媛沒有多大興趣,諸如中國的宋慶齡,謝冰心都是出於此校,讓我震驚的卻是她擁有的廣袤森林和似乎比瓦爾登湖還要大的湖泊,還有那連綿不絕的成片草坪。這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校園,每天的每時每刻,你在湖邊漫步都能夠呼吸到大自然饋贈予你的最優質的空氣,看到美女們愜意地躺在草坪上看書,慵懶地枕在湖邊的草坪上曬太陽,你會頓生羨慕嫉妒恨。然而,更能吸引你眼球的卻是棲息在湖邊枯枝上的野鴨和遊弋在湖面上的野天鵝,它們自由放鬆地與你共同棲息著。

其實,瓦爾登湖水面並不算大,且周邊的森林和土地都很有限,加之公路又從這裡穿過,面積就會越來越小,她本是乙個自然公園,非旅遊旺季,遊人並不如織,她因乙個並不十分偉大的作家而出名,卻喚不來人類對她的深刻思考,也只有當世界感覺到工業革命和後工業革命帶來的後果不僅是環境的破壞,同時也給人類的精神世界帶來了不可療救的創傷,才凸顯了梭羅行為藝術的意義,以及他的作品深遠的歷史價值。

這裡的中國大陸遊客甚少,或恐是因為讀過梭羅作品的人並不多。所以,我既為瓦爾登湖慶幸,又為中國遊客遺憾。慶幸的是瓦爾登湖沒有被如潮的中國遊客所驚擾,她的安詳依舊;遺憾的是國人尚沒有意識到資本世界的工業革命給自己的家園帶來的將是乙個什麼樣的後果,因為他們沒有從瓦爾登湖這面清澈明亮的鏡子裡,看到另乙個世界的倒影。

梭羅當年詛咒工業文明對原始生態的破壞,文章裡描寫的那個冒著白煙的蒸汽機火車穿越在瓦爾登湖旁邊,正是對工業革命的**。如今這條鐵路仍然橫臥在那裡,不過比起中國大陸的高鐵而言,它又是那麼落後和原始了。據說中國要為美國西部建設一條幾千公里長的高鐵,那將是後工業文明在宣示著它對美利堅合眾國原始森林和山川湖泊的又一次挑戰。

這個老牌的帝國主義將情何以堪,如何面對呢?

當我們離開瓦爾登湖時,那個年老的守門人告訴我們,瓦爾登湖旁邊的許多土地也將面臨拆遷,在地下或是天上的梭羅對這個訊息不知會如何看待?看到他所供奉的「神的一滴」遭此厄運,他會一聲嘆息嗎?

不過,讓我思考的另乙個問題是,為何梭羅當年也沒有能夠堅持不懈地在瓦爾登湖上過著原始人的生活,兩年後他又回到了城市和人群中。無疑,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是一種罪孽,不過人類要發展,就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如何將代價降低到最低值,讓現代文明去除汙穢和血,以美好的姿態還自然和原始予人類生活,這才是梭羅作品的全部意義所在。

在回歸自然景觀的同時,我們需要真正用大腦去思考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問題,而非完成一次旅人的浪漫主義的文化消費。

2023年10月3日寫於紐約—上海飛機上

本文刊於2023年10月20日文匯報·筆會

原題「瓦爾登湖旋舞曲——乙個思想旅人的歸途」

讀瓦爾登湖有感

瓦爾登湖 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 恬靜 智慧型的書。題記 晚上,一切喧囂已經淡去,靜靜地,我翻開藍色的書皮,帶著一絲好奇,是怎樣的一本書贏得了如潮的好評。看著看著,我就被他那獨特的思維和那浪漫的生活深深的吸引住了。我喜歡他所描述的那種純天然生活。我嚮往那種與世無爭的鄉...

讀《瓦爾登湖》有感

在晨光中滌蕩塵懷 再讀梭羅 瓦爾登湖 題記 在乙個變化迅速的時代,真有一種危險,那就是資訊靈通和有教養是互相排斥的兩件事情。要資訊靈通,就必須很快閱讀大量只是指南手冊之類的書。而要有教養,就必須讀比較少量的書,那是不同尋常地發生過,思考過,感覺過的人寫成的書,這樣的書必須慢慢地讀,並且慢慢地去欣賞。...

讀《瓦爾登湖》有感

然而笑容還沒來得及綻放,歷史這塊魔方已經從正面翻轉到反面 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種在減少,人間變成汙染的煙塵世界,自然又在嘲弄企圖稱霸地球的人類了。人們不屑於梭羅式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模式,於是霧霾,pm2.5告訴了人們大自然的反擊力度之大。梭羅說 來到這片樹林是因為想過一種經過省察的生活,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