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是一棵孤獨而豐富的樹

2023-01-17 17:51:04 字數 2507 閱讀 8136

山東省桓臺第一中學趙志強

人生寂寞好讀書。

閱讀原本便是一場極個性化的心靈對話。所以,冠以「讀」的名義,是不必且不可熱鬧的。我以為,在尚未領略讀之妙處的時候,是大可不必談「精讀」與「泛讀」的界限的。

而要品咂出一點滋味一點況味,是非要寂寞不可的。

人在寂寞裡方可窺見靈魂深處的張狂與迷惑。寂寞不是一種可以營造的氛圍,而是一種心靈在人生歷練與閱讀中的了悟。閱讀與生活本身原就是相互求證的精神對話。

而孤獨是閱讀不可或缺之境地。在孤獨的境地裡,我們可以自由地徜徉自己的精神,任情地揮灑自己的性情。

「這世界太擁擠了!」擁擠是喧囂的代名詞。在一片喧囂之境,人難有乙份清靜的讀書心情,只有在心地澄澈之境,方可沉澱內心的渣滓,過濾泛起的拂塵。而這乙份寧靜,非孤獨不可。

孤獨是一種人生孤絕之境地。你上山,上山,一直渴望攀至頂峰的愉悅,終於登至山頂,突然發現四周並無想要的風光與掌聲,有的只是尖峭的山風與光禿的石崖,於是沉下心來思考一直為之奮鬥的攀援。其實,閱讀本就是這樣乙個尋求風光卻最終發現孤獨的過程。

當發現一切本非所願之時,如果不是失意而是欣喜,那恭喜你有一顆敏感而豐富的心。閱讀這一次對未知世界的冒險,成功與否完全在乎當初的心態。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抱有一種稍嫌急功近利的心,總想從所閱所讀中獲取什麼,好比交乙個什麼層面的朋友,目的不在於他是你的朋友,而是你有急難之時,這樣的朋友可以幫上你的什麼忙。

於是一種骨子裡的實用主義左右了所有交友的初衷,如此讀書即使破萬卷,也僅是原地打轉而已,下筆如真的有神,也不過是做簡單的重複而已。在平地跑出一萬公尺去觀日出,與原地爬到十樓看日出的效果永遠不可同日而語。

在此前提下,精讀與泛讀的界限區別毫無意義。

物質的極大豐富與精神的極大貧瘠形成這時代最鮮明的對照。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境地,人心變得易於自我膨脹。一切以金錢多寡作為成功與否的標準,精神的深刻與否早已不被世俗所關注。

被邊緣化的精神世界只能蜷縮在金錢、色相的邊角裡,偶爾被喚起,也僅是裝點而已。在這樣乙個精神世界被極其輕視的生存真實中,我們的學生以什麼樣的心境對待獲取精神資本的重要手段——閱讀,是乙個極其值得考量的話題。

據我的親眼所見,閱讀是被當代中學生之大多數所摒棄的一種精神獲取方式。相比艱辛的名著閱讀歷程,他們更傾向於簡單的消解、釋放、解構、戲謔、調侃式的無厘頭閱讀方式。閱讀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閱讀方式,更多的是一種人生態度。

這種人生態度的養成,也絕非閱讀所養成,所以,當我們一心一意、心心念念搞精讀與泛讀的區別之際,首先請釐清當下的中學生是否喜歡閱讀,他們喜歡讀什麼,而我們又要怎樣扭轉這種被動的閱讀局面。

吾生也晚,之於百家爭鳴、文藝復興、五四運動之類的文化盛事並未趕上,但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學的繁盛期還是稍有耳聞,且常心嚮往之。不為別的,僅為那乙份對文學簡單透而明澈的執著以及無所求的精神愉悅,足以對抗今日那乙份甚囂塵上的浮華與自大。那是乙個令很多人回憶卻再也回不去的時代,顧城死在那裡,海子死在那裡,詩人的理想統統死在那乙個永不再來的**時代。

不能活在那一時代,卻常化身那一時代的乙個無名士卒,偷偷竊取那一時代的精神給養。於是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裡,我盡情呼吸那一點尚還自由地空氣,盡量舒展久已壓抑的神經與自我意識。說不上是精讀還是泛讀,總之,一書在手,沖淡了不少抑鬱,解開了不少疙瘩,澆開了不少塊壘。

正是在一種自由而孤絕的境地裡,乙個人才可以明鑑自我。基於此,我很少在學生未進行充分而自覺的閱讀之上,大談什麼技巧與方法。前段時間看林語堂《讀書的藝術》,頗有同感。

林語堂極其反對將學生組織在乙個學堂裡統一授課的方式,他更鼓勵學生們拋開一切的學校課程與規劃,全憑自由地讀,待一段時間後相互交流心得,阻滯處相互解疑,通過教師予以解惑,如此所學大大勝過一板一眼的課堂教學。於此,吾深信不疑。其實,在此讀書的過程中,一改被動讀書的局面,面對書中所涉,一一考校開去,所學絕非一書而已。

由此生髮開的知識面,簡直可以畫一棵姿態豐盈的知識樹。

在讀《紅樓夢》的時候,恰逢劉心武在「百家講壇」開講「揭秘紅樓夢」,於是,原本不太熟悉甚至很是不屑的紅樓考證學進入我的視野,買來相關資料,慢慢品咂,發現原本未曾發現的妙處。接下來,周汝昌先生的《紅樓夢新證》、《誰知脂硯是湘雲》、《曹雪芹新傳》還有台灣的蔣勳先生關於《紅樓夢》的著作等一一進入我的閱讀視線,對於《紅樓夢》知識樹的構建,已非原本那一種簡單的只重性情不問史實的單一構成。由此,關於閱讀是一棵枝繁葉茂的知識樹的概念在我的頭腦中扎根愈深。

很多書都是在讀一本書的時候連帶買齊的。讀《聊齋志異》,必要連帶《閱微草堂筆記》、《三言二拍》、《江湖叢談》、《儒林外史》、《世說新語》之類一起讀方為妙,讀《菜根譚》,必要《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之類伴讀為好,讀《圍城》,沒有《我們仨》不可,讀《廢都》,無《浮躁》、《秦腔》、《白鹿原》不可,讀金庸,沒有古龍、梁羽生、黃易便不佳。一本書,往往是乙個引子,在閱讀的過程當中,連帶起來的知識樹往往超出預期,而收穫亦大於當初的期待視野。

在此過程當中,孰當精讀,孰當泛讀,似乎不大容易界限。原本想要精讀的書,中途可能因為其他書本更為出彩的描寫而作罷;原本想要泛讀的書,亦可能因為某一獨到之發現而細細品讀下去,欲罷不能。生活中本就充滿著這樣戲劇性的情節:

本欲棄之,反將得之。

生活是一條充滿著未知與希冀的長河,泛舟起航,不拘泥於哪一站渡口,亦不必留戀哪一灣風光旖旎之處,輕搖船櫓,不管疾風驟雨,抑或麗日晴空,慢慢前行,自在領悟,行於當其所行,止於當其所止。讀書,何嘗不是如此。

讀《一棵長著耳朵的樹》感悟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叫一棵長著耳朵的樹的書,這裡面分好幾類,其中小人精和迷糊豆故事最長,我也最喜歡看,所以感悟比較深刻。迷糊豆是個九歲的三年級小男生。有一次學校組織同學們到森林公園去春遊,迷糊豆不守規矩走在隊伍外面,後來迷糊豆跟樹講起話來了,同學們都笑了。迷糊豆然發現越走越離隊伍越遠,迷糊豆跑起來,他以...

讀《一棵樹》有感作文

這棵樹雖然沒有辦法和飛禽走獸一樣用翅膀和腳去旅行,但是,它想出了結果子的辦法,最終在飛禽走獸的幫助下,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由此我想到了 我們也應該互相幫助,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數學課上,老師讓我們用彩鉛在卷子上把圓的2 5畫出來。我開啟文具盒,沒有帶彩鉛!這時,同桌碰了我一下,說 我們一起用吧。在他的...

一棵行走的樹

奧運賽場上曾有一位截肢運動員與健全人同場競技,她就是南非著名運動員娜塔莉 杜 圖伊託。娜塔莉在6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超人的游泳天賦,從那時起,她就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參加奧運會。2001年,一起車禍降臨到備戰雅典奧運會的娜塔莉頭上,她不得不接受被截肢的命運。對於乙個游泳運動員來說,失去一條腿就等於失去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