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導尿術配合灸法在脊髓損傷30例中的應用和護理

2023-01-15 17:36:05 字數 3469 閱讀 2978

鄧曉蘭杜念念

(荊州市中醫醫院,湖北荊州434000)

【摘要】 目的**間歇導尿術配合灸法在脊髓損傷的應用效果。方法對30例脊髓損傷併發膀胱功能障礙患者實施間歇導尿術配合灸法,比較**前1周、**開始後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記錄7天的排尿日記並進行b超檢查測殘餘尿量、尿常規檢查。結果**l2週後患者24小時平均排尿次數由(12.

8±2.9)次/天減少至(6.2±1.

4)次/天、平均單次尿量由(182.3±45.7)ml/次增加至(290.

1±39.9)ml/次,殘餘尿量由(130.8±66.

5)ml/次減少至(78.5±28.9)ml/次,差異有顯著性。

無一例出現泌尿系感染。結論間歇導尿術配合灸法有效地改善脊髓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膀胱所致的尿失禁及尿頻症狀,減少殘餘尿量,控制泌尿系感染的發生,對脊髓損傷患者建立膀胱功能平衡。

【關鍵詞】 脊髓損傷;間歇導尿;灸法;神經源性膀胱

脊髓損傷後,膀胱失去神經支配出現排尿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尿瀦留和尿失禁,從而成為神經源性膀胱。神經源性膀胱常常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而且極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反覆的泌尿系統感染引起的腎衰竭是造成後期脊髓損傷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間歇導尿被國際尿控協會推薦為**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首選方法[2]。中醫的灸法可改善脊髓損傷後神經源性膀胱的膀胱功能[3]。筆者對30 例脊髓損傷併發膀胱功能障礙患者實施間歇導尿術配合灸法,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入選標準:診斷符合美國脊髓損傷學會2023年標準(asia,2023年) 、臨床確診的外傷性或非外傷性頸、胸腰段脊髓損傷患者;(2)生命體徵平穩,病情穩定,可以開始**訓練。

排除標準:(1)不能自行導尿且照顧者不能協助導尿的患者。(2)缺乏認知導致不能配合插管者或不能按計畫導尿者。

(3)尿道解剖異常,如尿道狹窄、尿路梗阻和膀胱頸梗阻。(4)可疑的完全或部分尿道損傷和尿道腫瘤。(5)膀胱容量小於20oml。

(6)尿路感染。(7)嚴重的尿失禁。(8)每天攝人大量液體無法控制者。

(9)經過**,仍有膀胱自主神經異常反射者。(10)前列腺、膀胱頸或尿道手術後,裝有尿道支架或人丁假體等。

選取2023年至2023年我院病人符合標準的脊髓損傷患者30例,皆自願參加本項研究。男2l例,女,9例,平均年齡(34.1±5.

1)歲,傷後病程(12.3±18.2)月。

二、**方法

間歇導尿術:①心理指導:進行問歇導尿術前向患者講解間歇導尿的意義及相關注意事項,使患者自願接受並合作。

告之患者飲水量和排尿、導尿時問的關係使其自覺控制飲水量。②導尿方法:導尿時尿鈴應充分潤滑,操作應輕柔,盡量減輕尿道黏膜損傷,引流要徹底,尿液成滴流出後不應急於拔出尿管,應在緩慢拔出同時,屏氣增加腹壓或輕壓膀胱區,以使膀胱徹底排空。

③導尿次數:導尿間歇時間依據殘餘尿量確定。殘餘尿量<3oo ml者,每6h導尿1次,<200ml者每8h導尿1次,<100ml或為膀胱容量2o%以下時,可以停止導尿。

④飲水量:每口飲水應控制在2000ml以內,並盡可能均勻攝人(每小時125 ml左右),避免短時間內大量飲水,防止膀胱過度充盈。⑤膀胱功能訓練:

在每次導尿前,先用各種輔助方法進行膀胱訓練。如屏氣法,病人採取坐位,身體前傾,腹部放鬆,訓練病人收縮腹肌,從而增加膀胱及骨盆底部的壓力,促進尿液排洩。手壓法,即雙手拇指置於髂嵴處,其餘手指放在下腹部膀胱區,用力向骨盆壓迫,幫助排尿。

也可以用單拳代替手指加壓。還可利用刺激逼尿肌排尿反射的觸發點來促使排尿,如輕輕叩擊恥骨上區,擠捏**,牽拉**,摩擦大腿內側,捏掐腹股溝,聽流水聲,以促使出現自發排尿反射,激發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縮。協助或指導病人直腿抬高、夾球訓練等協調共濟與毗鄰肌誘導的膀胱功能**訓練。

⑥連續間歇導尿12周。

灸法:患者取仰臥位,關元、中極穴上放適當大小及厚度的姜

片,將中等大小的艾柱放置薑片上施灸。每天1次,共灸12周。

三、觀察指標

7天的排尿日記:內容包括飲水量、24小時排尿次數、每次排尿量(單次尿量)。患者在灸療前1周、灸療後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均進行記錄並每週行b型超聲檢查測殘餘尿量及檢查尿常規。

按患者具體情況,每日飲水量選定在2000~3000 ml,保持整個研究階段基本不變。

四、統計學分析

採用spss 16.0軟體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資料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採用單因素重複測量方差分析比較。設定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結果脊髓損傷患者經過間歇導尿術配合灸法**後排尿狀況見表1。

表1 脊髓損傷患者經過間歇導尿術配合灸法**後排尿狀況(±s)

注:與**前比較,△p<0.05

**後患者尿常規檢查無一例出現泌尿系感染。通過**第4 週起24小時平均排尿次數及殘餘尿量均逐漸下降,24小時平均單次尿量隨**時間推移呈增加趨勢,與**前比較,24小時平均排尿次數、單次尿量,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殘餘尿量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

05);**12週後與**前比較,24小時平均排尿次數、單次尿量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殘餘尿量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討論對於神經源性膀胱留置尿管的傳統護理方式是初期任其開放,使膀胱保持空虛狀態,避免逼尿肌在無張力狀態下過於牽伸和疲勞,在1周~2週後夾閉尿管間歇開放引流,這種護理方式是被動的,膀胱功能**時間長,且容易出現各種併發症[4]。間歇導尿能使病人擺脫導尿管,並使膀胱和尿道括約肌週期性擴張收縮,尿液得以排空,從而使膀胱和尿道維持正常的生理狀態,逐漸達到膀胱功能平衡和括約肌殘存功能及控制能力的恢復。

神經源性膀胱中醫稱癃閉,脊髓損傷患者由於損傷後體虛、陰陽紊亂,運化失調導致尿瀦留。中醫學認為,任脈總一身之陰脈,為「陰脈之海」;關元、中極為任脈要穴,且中極為足三陰與任脈交會穴、膀胱募穴,具有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系膀胱經氣匯聚的部位,可攝約膀胱,對水液代謝有調節作用。同時,關元為強壯。

腎陽之要穴,與中極穴所處位置在小腹,正為膀胱在體表的投射區,二穴合用,加灸法**,可以起到溫陽補腎、益氣固攝的功效,從而改善膀胱功能。灸法刺激中極、關元穴體現了經穴臟腑相關性和穴位區域性**作用的思想,符合中醫十二皮部理論,可以直接激發膀胱經氣以調節膀胱功能,從而起到**作用。刺激關元(ren4)、中極(ren3)兩個穴位已被證明對脊髓損傷患者的排尿功能有顯著的調整作用[5]。

為了做好脊髓損傷患者的小便管理,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將間歇導尿術與中醫傳統的灸法有機結合,綜合以上結果表明該方法可以有效減少殘餘尿量,減少尿路感染的機會,對建立膀胱功能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病人的**,回歸家庭和社會。

參考文獻

[1]劉菁.外傷性截癱病人自我間歇導尿的**指導[j].實用臨床醫學,2007,8(3):130.

[2] 神經源性膀胱護理指南(2023年版)(二) .中華護理雜誌,2023年2月,46卷,2期.

[3] 冷軍.「關元、中極隨年壯灸法"對脊髓損傷後神經源性膀胱的影響[j].環球中醫藥,2011,7,4(4):301-303.

[4] 蔡麗丹,汪軍紅,楊曼.瀦留性神經源性膀胱的**護理研究[j].**進修雜誌,2006,21(11):982—984.

[5] 本城久司,熊傑譯.針刺對脊髓損傷患者排尿障礙的影響[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7,19(1):52-53.

導尿術操作評分標準

專案操作內容 分扣分及值 標準2用物缺一項或5不符合 要求扣備必要時 備屏風 便盆及便盆巾。1.操作步驟 86分 1 核對醫囑,口述經兩人核對無誤 2分 2 核對床號 姓名 住院號。三核對 病人 1分 床頭卡 1分 腕帶 1分 操 評估病人身體狀況 需要及意識狀態 1分 解釋導尿的目的並取得配合 1...

導尿術評分表 周德錕

導尿術考核評分表 姓名日期評分人 評分專案儀表核對評估 總分地點 分值5分2分10分 標準儀表端莊,服裝整潔 5分 雙人核對醫囑 2分 得分1.評估患者 姓名 年齡 診斷 病情 意識狀態 合作程 度 膀胱充盈狀態及區域性 情況,詢問大便及需求 5分 2.評估患者周圍環境 室溫適宜,關閉門窗 3分 3...

骨髓穿刺術配合

骨髓穿刺術配合操作考核流程 目的 1 觀察骨髓內細胞形態及分類,協助診斷血液系統疾病。2 做骨髓塗片,檢查裡熱病及瘧疾等寄生蟲病。骨髓細胞培養對傷害及其他敗血症較血培養有更高的陽性率。3 經骨髓腔輸血 輸骨髓,注射化療藥物以達到 目的。操作準備 1 環境 室以紫外線照射30min,用消毒液擦洗操作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