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政策大轉變 是對還是錯

2023-01-10 17:15:02 字數 3335 閱讀 6991

上周末,11月9日,中國官方宣布取消貸款額度管理。在我看來,這意味著中國的貨幣政策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即從偏緊縮的政策轉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寬鬆政策,其影響應該遠大於前幾周的連續減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這對減緩中國經濟在接下來幾個季度的下滑速度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劇烈動盪導致西方各國央行和**都一反常規地採用行政性手段來「救市」的今天,貸款額度管理這一曾經備受爭議的具有強烈行政性色彩的貨幣政策工具雖然已退出舞台,但對其功過是否也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呢?

非市場化手段的重新啟用

眾所周知,貸款額度是中國央行在計畫經濟體制下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由於其屬於行政性的管制措施,隨著我國貨幣、金融及銀行體系的市場化改革,央行已停止使用此工具,將其擱置多年,而以僅具指導性的「視窗指導」 代之。即便是「視窗指導」,央行近年來也是盡量避免,而更多的是通過利率、匯率、公開市場操作等**型或市場化的手段來微調經濟。

自2023年4月中國經濟政策進入緊縮週期以來,央行通過加息、公升值、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發行央行票據等手段頻頻出招,希望藉以冷卻偏熱的中國經濟。然而,由於種種體制方面的原因,這些本來應該相當緊縮的措施根本無法解決中國經濟中的真正問題(比如基本要素**的人為扭曲等等;詳細論述請參閱作者在《國際金融研究》2023年第1期的文章《貨幣政策的困境》),難以真正為中國經濟降溫。

事實上,到2023年2季度,中國實際gdp的增長率達到十多年來的高點12.6%;3季度,中國**市場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高點,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劇增,貸款增速達到3年來的新高(同比增長17%以上),而通貨膨脹更是創下10年來的最高紀錄。在國內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而且美國次貸危機已經爆發,全球經濟增長已不可避免地步入放緩軌道的時候,中國國內新開工的固定資產投資專案數量卻從2023年9月份開始出現了驟增,實在令人非常擔憂。

一旦全球經濟明顯放緩,所有這些新增的產能都會面臨巨大的風險,而這些又會反回來影響到銀行的信貸質量和**市場,並通過信心及財富效應影響到房地產市場。事實上這些正是一年後的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在面臨如此巨大風險的情況下,如果央行繼續恪守所謂的「市場化」的教條,繼續依靠加息等微調的措施來冷卻經濟的話,很可能如「螳臂攔車」,無法阻擋中國經濟走向進一步的過熱。所以在去年4季度,央行再次啟用了貸款額度管理這一行政***,嚴格控制信貸增長,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貸款增速開始穩步下滑,從2023年10月的17.

7%逐步回落至2023年6月的14.1%。

即便如此,我們今天仍然沒能躲過次貸危機所帶來的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強烈衝擊。試想如果央行去年沒有採取貸款額度管理,中國經濟在2023年底進一步走向過熱的話,那麼在今天或者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所面臨的產能過剩以及經濟的大起大落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

跳出經濟學的意識形態

儘管貸款額度管理對控制貸款增速、防止經濟過熱具有非常直接和有力的效果,但由於其屬於行政手段,不太合近年來中國金融改革的市場化趨勢,因此遭受了許多非議。同時,由於企業和銀行突然面臨了貸款硬約束,經營**現了流動性緊張的現象,影響了銀行和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也面臨著許多來自企業界的非議。

的確,作為行政性管制的貸款額度管理,其在資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存在很多的扭曲。比如,它扭曲了銀行貸款的篩選機制,使得銀行在貸款時更傾向於大客戶,而犧牲了許多有效率但是規模較小的企業。而中小企業貸款難正是中國在這次歷時1年的信貸額度管理期間所遇到的主要問題。

儘管存在上述問題,在去年的特殊時期(經濟金融體系存在明顯的過熱症狀)採取這一特殊的政策還是對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產生了關鍵的作用。除了上述的防止產能過剩加劇以外,信貸額度的實施對於抑制通貨膨脹也起到關鍵的作用,這主要體現在信貸的緊縮削弱了企業囤積商品的能力。

今年2月,由於百年一遇的雪災導致嚴重的食品、煤炭及電力等方面的短缺,一方面使得通貨膨脹率公升至十多年來的最高點(8.7%),另一方面使得許多企業重新意識到原材料短缺的痛苦。與此同時,在全球範圍內也在經歷一場商品**的全面猛漲。

高通脹引發了高通脹預期,誘發或迫使許多企業想方設法囤積商品和原材料,有的是出於牟取暴利,有的是為了保證自身的生產不受原材料短缺的困擾。但不管怎樣,這種囤積行為只會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加劇短缺,並在短期內導致工業生產的過旺增長。一旦通脹預期回落或需求減弱,企業則需要一段時間消化掉所囤積的存貨。

在這段存貨調整期內,工業生產的行為可能會被打亂,導致生產的急劇下滑。事實上,最近兩月突然出現的鋼材、煤炭、鐵礦石及電力等產品的**過剩表明,這一存貨調整期已經到來,而且可能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上述分析表明,企業的囤積行為不但會加劇通貨膨脹,還會造成工業生產的大起大落。而信貸額度的施行,切斷了很多企業通過銀行貸款來購買並囤積商品的渠道,因此對於防止通貨膨脹的失控還是至關重要的。試想如果沒有貸款額度管理,央行只靠加息來試圖冷卻貸款需求的話,效果肯定會微乎其微。

因為即便央行大幅度加息300個基點,這比起今年上半年許多商品**50%或更大的漲幅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因此企業根本不會因為利息成本的上公升而停止囤積。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貸款額度管理,企業囤積會更厲害,通貨膨脹會進一步上行後再急跌,而工業生產的波動可能比我們最近看到的還要劇烈。

貨幣政策轉變之效果

隨著國內通貨膨脹及全球商品**的快速回落、以及全球經濟的快速冷卻,貸款額度的存在已經逐步失去了基礎。因此央行及時取消貸款額度管理不無道理。

在取消貸款額度之前,央行在過去數週內曾連續三次減息並下調存款準備金一次。在我看來,這些舉措更具有象徵性意義,其實際影響遠不如貸款額度的取消。實際上,只要貸款額度依然存在,即便減息的確增大了企業的貸款需求,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確增加了銀行的流動性,使其有更多的資金可用於放貸,銀行也沒辦法超越貸款額度而增加貸款。

所以,只有取消貸款額度,減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效果才能真正發揮。

鑑於許多企業(尤其是房地產企業)都面臨嚴重的流動性不足,那麼,貸款額度取消後,是否會出現貸款增速的強烈**呢?我認為不會。首先,隨著經濟增長前景的暗淡,許多商業銀行在貸款時已更加謹慎,對風險的控制會更嚴格,因此不會像去年那樣大膽地放貸。

其次,同樣由於需求的減弱和投資者信心的降低,許多企業在短期內已不準備再上新的投資專案,因此企業對長期貸款的需求增長也會放緩。雖然很多企業都希望能增加短期貸款以充實流動資金,但由於最需要此類貸款的企業也許是風險最大的企業,因此銀行在做這一類的貸款時審查也會愈加嚴格。由於有這些方面的牽制,即便取消貸款額度後,貸款增速也不會強烈**或失控。

有意見指出,現在貸款額度已不再具有約束性——因為貸款需求已經變弱,即便存在貸款額度管理,這些額度也不會被用光,因此取消與否並無差別。筆者不同意上述觀點。首先,整體來看,至少到今年8、9月份為止,貸款額度仍然是制約貸款增速的瓶頸。

自央行7月份開始適度放鬆信貸管理後,的確看到信貸增速有一些回公升的勢頭——這表明新增的額度已被立即使用。目前企業層面的資金緊張問題依然嚴峻,所以取消額度管理肯定會帶來貸款增速的上公升。其次,即便對某些銀行來講,貸款額度已不是乙個約束,但並非所有的銀行都有這種感受。

對許多中小銀行來說,額度的取消仍然類似於摘去了它們頭上的緊箍咒,使它們可以更自由地為優質的中小企業客戶提供貸款。即便是這類結構性或區域性性的放鬆效果,對於中國經濟在今後數月的穩定增長仍很關鍵。

中國貨幣政策影響的區域差異性分析

作者 高茜瀅 時代金融 2014年第24期 摘要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貨幣政策的巨集觀調控對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本文簡述貨幣政策地區效應理論與我國經濟區域劃分歷程。通過最優貨幣標準,分析我國貨幣政策影響的區域差異性。關鍵詞 貨幣政策產業結構最優貨幣區 貨幣政策是建立在總量調節的一種巨集觀經...

超額外匯儲備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影響研究

財經縱橫 文 張一劉陽 進入 世紀以來,由於 順差 外商 直接投資 匯率體制 人民幣公升值預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國的外匯儲備進入了乙個高速增長期。截至 年年底,中國的官方外匯儲備已高達 億美元。外匯儲備應當有乙個適度的儲備規模,當外匯儲備規模超出適度規模時,就會通過外匯占款等方式 對 銀行的貨幣政...

2023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分析

摘要 文章試圖對2008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此問題對於完善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執行和促進貨幣政策目標的科學實現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文章分從緊的貨幣政策階段 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階段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階段三個階段對該問題進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四個主要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