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驗善治的基礎在於常識

2023-01-08 06:48:04 字數 767 閱讀 8259

作者:龔益

**:《領導文萃》2023年第08期

究竟是「先發展、再治理」還是「邊發展、邊治理」?

長期以來,關於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的順序問題眾說紛紜。歷史似乎給出了無奈而趨於共識的答案:先破壞,再治理。

眾多國家的經驗,都是在早期工業化過程中先行破壞,又經過努力建立起新的環境,重樹「先生活,後生產」的正確理念。人類無疑要感謝大自然的恩賜與耐心,感謝自然生態頑強的修復能力,正是這種能力,使人類在毀滅之前得以恢復生機。與此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注意到**「善治」的重要性,以及**治理的效率問題。

以新加坡為例,2023年獨立後的迅速工業化使其經濟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但30年的高速發展和人口增加,亦使其國土的2/3被各類建築覆蓋,鄉村銷聲匿跡,耕地消失殆盡,空氣汙染加劇,城市清潔成為社會問題。不僅糧食、蔬菜和肉品完全依賴進口,更因水資源短缺,最近十年不得不從鄰國買水度日。

針對這種情況,新加坡**明確提出「潔淨的飲水、清新的空氣、乾淨的土地、安全的食物、優美的居住環境和低傳染病率」等國家目標,履行善治,對工業化的環境後遺症實施補救。說明新加坡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也曾暫時擱置或遮蔽了對環境問題的訴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經實現了初期經濟發展的新加坡**目標中全無「高屋建瓴」的環境口號和遠大環境理想的訴求,卻對各種細節無微不至。**嚴令管制環境汙染,禁絕在各項建設和社會活動中引起不可控制的健康問題、安全問題和各類汙染。針對「彈丸小國」的困窘,新加坡以精緻入微的規劃營造無所不在的花園,見縫插針,處處綠色,就連過街天橋也不例外;為減少對國外買水的依賴,新加坡決意「從點點滴滴入手」,收集全國70%國土上的雨水。

管理的最高境界在「無為而治」

傳統及近代管理,以大眾所說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亦即 家庭管 理 行政管理 及 教化管理 為主。現代特別重視職業生活,將以往的成家立業分開為 齊家 立業 所以多了一項 企業管理 而且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所謂 現代 不但是乙個時間觀念,而且是乙個內容觀念。時間方面,係指近代之後的當代。內容方面,則是現...

中醫是在怎樣治未病的

中醫 治未病 說包括未病先防 既病防變和病後 三個方面。未病 不僅是指機體處於尚未發生疾病時段的狀態,而且包括疾病在動態變化中可能出現的趨向和未來時段可能表現出的狀態,包括疾病微而未顯 隱而未現 顯而未成 有輕微表現 成而未發 有明顯表現 發而未傳 有典型表現 傳而未變 有惡化表現 變而未果 表現出...

新加坡留學生講述留學期間的生活經驗

可能在大家的認知中,新加坡是乙個多民族國家,中國留學生或者移民都很多,可能在生活交流中語言問題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就小一些。那麼,還有多少生活常識我們不了解?一起來看看新加坡留學生的生活經驗吧。新加坡是乙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佔據了7成左右的華人外,還有不少馬來人與印度人等其他國家的民眾。而這些不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