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集觀經濟學

2023-01-02 14:21:06 字數 4763 閱讀 3125

《巨集觀經濟學》複習提綱

第一講序論

巨集觀經濟學是對整個經濟行為的研究:它分析長期的經濟增長以及總產出的週期波動、失業率和通貨膨脹、貨幣供給和預算赤字、國際**和國際金融。與之相對應的是研究個別市場、**及產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

所有的市場經濟需要面對的三個核心的巨集觀經濟問題是:(1)產出和就業率為什麼有時會下降?如何減少失業率?

(2)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控制它?(3)一國如何提高其經濟增長率?

二、現代巨集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2023年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的出版,是現代巨集觀經濟學系統理論的開端。凱恩斯在理論、方法和政策三個方面都提出了不同於20世紀30年代以前居於西方經濟學界正統地位的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學的觀點和主張。

在理論上,傳統經濟學以「薩伊定律」(即「供給會自動創造需求」)為基礎,以供給為中心,斷定需求是供給的函式。因此堅持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將存在保證充分就業均衡趨勢的自動機制這一信條。凱恩斯否定了「薩伊定律」,從而拋棄了「儲蓄會自動轉化為投資」的傳統觀點。

他認為,「需求會自動創造供給」(即凱恩斯定律),供給就是需求的函式,即產出量和就業量的總水平決定於總有效需求(所謂「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在方法上,傳統經濟學關心個別廠商和個別消費者的行為活動,以及單個商品市場的交換過程及其相對**的決定,即著重個量分析或微觀經濟分析。凱恩斯則關心經濟中的總量(總產量或國民收入總量、總消費、總投資、總就業等)行為活動,特別是總產出(投資支出、消費支出、**支出)所產生的收入效應。他開創了巨集觀經濟分析方法,即總量分析。

在政策上,凱恩斯反對傳統經濟學提倡的「自由放任」,積極主張**干預和調節私營經濟。

由以上三個方面的「變革」而形成的凱恩斯經濟學或凱恩斯主義,在二戰後成為西方經濟學的新正統。

六七十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學界圍繞凱恩斯經濟學的討論已演變成兩大派:現代凱恩斯學派和現代古典學派——就經濟哲學而言,無非是**干預派和自由放任派。

就現代凱恩斯學派而論,最有影響的是兩大支派,即新古典綜合派(以漢森、薩繆爾森等為代表)和新劍橋學派(以羅蘋遜、斯拉法等為代表)。前者是將凱恩斯的巨集觀經濟模式同新古典派微觀經濟理論「綜合在一起」的產物。後者則試圖把凱恩斯理論與更早的古典派傳統——李嘉圖理論連線起來。

就現代古典學派而論,自60年代以後,便形成了反對「凱恩斯革命」的貨幣主義(以弗里德曼為代表)和理性預期學派(以盧卡斯等為代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巨集觀經濟學方面又出現了所謂「供給學派」(以拉法為代表),它重新肯定薩伊定律,否定凱恩斯定律。

凱恩斯主義理論雖然受到理論和政策實踐兩方面的挑戰,但目前仍然是巨集觀經濟學的重要支柱。

第二講市場失靈與**的經濟作用

凱恩斯對古典學派革命的核心,就是認為**必須干預經濟。作為巨集觀經濟學學習的開始,應首先從一般意義上把握**的經濟作用。然後通過以下各講的內容了解西方經濟學是如何從理論上證明**干預經濟的必要性的。

現代西方經濟學認為,市場經濟由於其純理論所假定的前提無法實現,使得市場經濟並非萬能,不可能發揮其理論上的經濟效率,這就是所謂「市場失靈」。當出現這類市場失靈現象時,就需要**發揮它對經濟的調節作用。

(一)市場無法解決資訊不對稱及壟斷帶來的效率低下,需要**直接控制

表現為通過制定法律和規章條例直接規範經濟行為,例如不許獨家壟斷,制定食品和藥品法等。

(二)經濟活動大量存在外部性影響,需要**行政干預及產權界定

外部性是指生產者或消費者在自己的活動中產生了一種有利的或不利的影響,這種有利影響所帶來的利益(或收益)或有害影響所帶來的損失(或成本)都不是消費者和生產者本人所獲得或承擔的。外部性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二種。

消除有害的外部性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可以提高社會經濟活動的效率。其政策措施之一是實行**干預。對產生消極外部影響的廠商徵收稅金和罰款,使它向**支付由於汙染導致社會所增加的成本,把廠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內部化,促使它們消除或減少消極的外部影響,必要時,**也可採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要求廠商限期整治。

政策措施之二是確定產權。這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科斯提出來的,其理論被稱為「科斯定理」。所謂產權,是通過法律程式確定的個體占有某種財富的權力。

科斯定理強調了明確產權的重要性,認為只要產權是明確的,不管產權的最初配置狀態如何,都可以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

(三)私人市場無法提供必要數量的公共產品,需要**加以提供滿足消費

公共產品是指整個社會共同享用的各種服務和設施的總稱,如國防、軍隊、司法機關、文教衛生等。特點有二:一是消費不具有排他性;二是供給不具有競爭性。

這些公共產品一般具有「外在效益」,私人企業不願承擔,只能由**來提供。(凡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的產品就是私人產品。)

(四) 市場經濟中的**機制無法縮小貧富差別,需要**兼顧效率與公平

由於市場供求法則導致社會收入分配不平均,**應通過稅率的調節,對收入進行適當再分配。衡量社會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兩個標準:(1)洛倫茨曲線,表示一國按人口數量累計的百分比與該百分比所占有的國民收入比重之間的關係。

洛倫茨曲線的彎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反之亦然;(2)基尼係數,根據洛倫茨曲線,用a表示實際收入分配曲線與絕對平**之間的面積;b表示實際收入分配線與絕對不平**之間的面積,則基尼係數=,基尼係數值越小,則越接近於收入分配平均;基尼係數值越大,則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五) 市場經濟難以避免週期性波動,需要**控制通貨膨脹及失業

通貨膨脹和失業是西方社會所面臨的兩大難題。經濟學家認為**可通過變動**稅收和支出的財政政策以及通過金融機構增加或收縮整個社會貨幣供給量的

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脹和失業,以熨平經濟的週期性波動。

第三講國民收入核算

一、國民經濟迴圈流動模型

(一)兩部門(私人部門)經濟的迴圈流動模型

兩部門經濟是由居民戶部門和廠商部門構成的經濟(假設沒有**和對外**部門)。居民戶部門與廠商部門通過產品市場、要素市場和金融市場發生聯絡。

兩部門經濟迴圈模型的公式表達:從巨集觀經濟來看,總需求(ad)是購買者購買所有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貨幣總值,它包括居民戶的消費需求和廠商的投資需求,它們分別用消費支出(c)和投資支出(i)來代表,即:

總需求(總支出)=消費+投資

ad=c+i

總供給(as)是全部產品和勞務供給的貨幣總值。產品和勞務由各種生產要素組合起來加以生產,因而可以用各種生產要素相應的收入總和(工資+利息+地租+利潤)來表示總供給。居民所得到的這些收入可分為消費(c)和儲蓄(s)兩部分,則,

總供給(總收入)=消費+儲蓄

as=c+s

總需求與總供給的恒等式為:

ad=as

或: c+i=c+s

i=s當總需求等於總供給時,國民收入實現了均衡。也即,i=s,是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

當ad >as,或者i>s,國民收入增加

ad <as, 或者i<s,國民收入減少

(二)三部門經濟的迴圈流動模型

在兩部門經濟的迴圈流動模型中加上**部門,就成為三部門的經濟模型。為了保證三部門經濟的正常迴圈進行,不僅儲蓄等於投資,而且**的稅收(t)等於**的支出(g)。

三部門經濟中,總需求(總支出)=消費+投資+**支出

即總供給(總收入)=消費+儲蓄+稅收

即三個部總需求與總供給的恒等式為:

ad=as

或: i+g=s+t

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仍然是總需求等於總供給,即ad=as,或者i+g=s+t

如果ad>as,或者i+g>s+t,國民收入增加

ad<as,或者i+g<s+t, 國民收入減少

(三)四部門經濟的迴圈流動模型

四部門的經濟模型由居民戶、廠商、**和對外經濟活動所組成。要使四部門經濟正常執行下去,不僅儲蓄等於投資、**稅收等於**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於進口(m)

四部門經濟中;總需求(總支出)=消費+投資+**支出+出口

總供給(總收入)=消費+儲蓄+**稅收+進口

四部門的總需求與總供給的恒等式為

ad=as

或 四部門經濟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仍然是總需求等於總供給,即ad=as,或者

如果ad>as,或者國民收入增加

ad<as,或者國民收入減少

i,g,x又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注入因素,s,t,m又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漏出因素。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則可寫成總注入=總漏出。

一國經濟活動迴圈流動模型是一種表現穩定流動的巨集觀模型,而不是表現經濟週期波動的模型。但它卻是巨集觀經濟執行最基本的概括。

二、國民收入的概念

對國民收入的研究是巨集觀經濟學的核心,也是巨集觀經濟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國民收入,從廣義上講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國所創造的最終產品及勞務價值的總和。它包括五個經濟總量指標: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生產淨值(或國內生產淨值)、國民收入(狹義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和個人可支配收入。

(一)國民生產總值(gnp)及國內生產總值(gdp)

gnp是指乙個國家的國民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總額。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gnp是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總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第二,gnp看的是「生產」的情況,計算的是當年生產的產品。如果去年生產的產品,但在今年銷售,不能算進今年的國民生產總值。

第三,gnp測度的是最終產品的價值。因此計算時不包括中間產品的產值,以避免重複計算。

第四,gnp不僅包括各種最終物質產品的價值,也包括各種勞務的價值。

第五,gnp的統計都是按當年的「市場**」加以計算的。按市場價計算出來的gnp中包括**變動因素,稱為「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如果扣除**變動因素,得出的是「實際國民生產總值。

第六,gnp不包括非市場交易(如家務勞動的價值)和非生產**易(指純粹金融市場交易)。

第七,gnp是乙個以人口標準做基礎的概念,測度的是本國國民在國內和國外的生產產值。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gdp概念。

巨集觀經濟學

凱恩斯理論的主要內容和貢獻1重新解釋了 充分就業 概念2提出了 有效需求不足 消費函式和儲蓄函式的關係1消費函式和儲蓄函式互為補數,二者之和等於收入2若apc和mpc都隨收入增加而遞減,但apc mpc,則aps和mps都隨收入增加而遞增,但aps流動性偏好含義與貨幣需求動機1對貨幣的需求,又稱流動...

巨集觀經濟學

第一章導論 內容提示 巨集觀經濟學研究什麼?巨集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巨集觀經濟模型 一 巨集觀經濟學研究什麼?現代經濟學一般分為縱橫兩大體系 一是經濟學流派 觀點 方法 政策互不相同的各種經濟學說 二是經濟學基本原理 從各種經濟學流派的學說中抽象出來並融為一體的經濟學基本原理 又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巨...

巨集觀經濟學重點

第十二章 國民收入核算 1 gdp和gnp的定義及兩者的區別 國內生產總值gdp 經濟社會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我國國家統計局的定義 指按市場 計算的乙個國家 或地區 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民生產總值 指一國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內所生產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