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語文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複習

2023-01-01 02:36:04 字數 5220 閱讀 3065

4.《古代詩歌四首》

一、《觀滄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是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精於兵法,著有《孫子略解》等軍事著作。

其詩以慷慨悲壯、巨集偉壯觀著稱。著有《蒿裡行》《短歌行》《苦寒行》《龜雖壽》《觀滄海》等詩篇。

2.《觀滄海》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下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屬於實寫,描寫了海水和山島的景象,由遠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屬於想象的虛寫,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

這首寫景抒情詩,作者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展現了開闊的胸懷,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

名句填空

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極力渲染大海蒼茫雄渾的氣勢。 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兩句表現草木欣欣向榮,生機無限。

3.「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寫秋風蕭瑟,波浪滔天的雄偉壯觀的情景。

4.「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四句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

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四句是互文見義,作者以奇特而豐富的想象創造了一種巨集大的意境,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日月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的寬廣胸懷和豪邁氣魄。

這是千古名句。

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譯文:

暮春時節,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條溪水;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3.主題:

表達了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自己遭遇的感傷情緒。

4.賞析要點: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古人論詩有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李白詩中可為例的一句是:楊花落盡子規啼。

▲詩中寫「楊花」「子規」的作用是什麼?

(▲李白的這首七言絕句在前兩句的寫景中有什麼特色?)

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乙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

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節的一種哀傷、惆悵氣氛,表達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5.閱讀理解

1.請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答:本詩最後兩句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抒發了作者對友人被貶遠行的憂慮關心之情。

2.詩人為什麼偏要寄愁心與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間最為濃郁,由月的陰晴圓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歡離合。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於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

3.「我寄愁心與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當面說,卻要「與明月」,又是為什麼?

答:因朋友王昌齡「左遷」(貶官)而愁。 作者並不在朋友身邊,「聞」、「遙」可證。

三、《次北固山下》

1.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人。

2.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客路」點明自已是客遊在外,規定了全詩的情調氛圍,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綠水中向前行。

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潮水**,江面頓時開闊,江水似乎與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風順江吹來,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掛著。作者通過「風正一帆懸」的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大景表現了出來。

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表現的是江上行舟,即將天亮的情景。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於歲暮月殘,連夜行舟的。既寫景又點出時令。

這兩句可以說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從海上冉冉公升起;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羆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不言思鄉之情,而思鄉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歸,自然想到鴻雁傳書的典故,便想讓大雁把他這遊子的音訊帶給洛陽家鄉。「鄉書」、「歸雁」與首聯的「客路」、「行舟」,遙相呼應,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使全篇籠罩著一層清淡的鄉思愁情。

3.中心思想:

《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壯麗畫面,寫出了詩人客遊他鄉的羈旅漂泊之情,並流露出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真摯情懷。

名句填空

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在描繪長江景色。

2.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蘊含新事物孕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表達作者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名句——詩苑奇葩,艷麗千秋。)

3.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見雁思親,表現了淡淡的思鄉愁緒。 4.這首詩的首聯、頷聯、頸聯都是對偶句。

5.你還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現鄉愁的詩句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6.站在江邊微風輕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靜,一葉白帆悠然地飄盪在江面上,恰似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美景。

四、《天淨沙·秋思》

1.馬致遠,生卒年不詳,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

後人把他和關漢卿、白朴、王實甫稱為「元雜劇四大家」。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鬱鬱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於是在一次羈旅途中,寫下了《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2.題目解說:

「天淨沙」,曲牌名。「秋思」,是題目,意為秋天裡的思念。題眼是「思」,「秋」是特定時節,「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內容。

3.前兩句是寫景,末二句為抒情。「斷腸人在天涯」是這首小令的主軸,貫穿著整首曲的情思:

昏鴉還知道投樹棲息,小橋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騎著瘦馬的遊子卻只能在西風古道上奔波。「夕陽」如血,可以想見它照在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同古道瘦馬上會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遲暮蒼涼之氣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與夕陽配合,正應了「日暮途窮」的成語,加重了悲悽衰殘的色彩,說盡了千古羈旅人沉重的腳步與無限的愁悶。

4.此曲描繪了秋天黃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跡天涯的遊子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淒苦愁楚之情。

8.《世說新語》二則

一、譯文:

《詠雪》譯文:

謝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與小輩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急了,謝太傅高興地說:」白雪紛紛落下像什麼?

」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大體可以比作把鹽撒在空中。」而太傅哥哥的女兒說:

」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起。」謝太傅大笑起來很高興。這就是謝太傅大哥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行》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來。太丘便丟下(他)離開了。等太丘走後,友人才來。

陳元方當年7歲,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

」元方回答說:」等您很久不來,已經走了。」友人生氣地說:

」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自己卻丟下我走了。」元方說:

」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過了正午還沒來,就是沒有誠信;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節。」友人慚愧極了,下車拉元方,元方跑進門去,看都不往回看一下(元芳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二、特殊用法的文言詞語

(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

(二)古今異義

1.與兒女講**義:

古義:對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稱。

今義:指兒子和女兒。

2.陳太丘與友期行:

古義:約定,動詞。

今義:日期,名詞。

3.太丘捨去:

古義:離去、離開

今義:前往。

4.下車引之:

古義:拉。

今義:引用。

5.元方入門不顧:

古義:回頭看。

今義:照顧或顧客。

三、課文分析

1.「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點撥:融洽歡快輕鬆。

2.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乙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

點撥:「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

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撒鹽」一喻只有物象而無意蘊。

3.文末為什麼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讚揚與敬佩

4.《陳太丘與友人期》一文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5.文中對謝道韞的評價如何?

點撥:聰明有才學。

6.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麼樣的人?

點撥: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後,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為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乙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後,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7.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點撥:閱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噁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徵。

8.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點撥:這是乙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認為元方並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乙個失信於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

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麼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乙個人呢?原諒乙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乙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

9.通過文章對這兩個人的描寫,以及對這兩人之間發生的事情的記敘,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元方:明事理、懂禮儀;友人: 不守信用、不懂禮貌知錯能改

啟示: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

10.拓展延伸:

(1)除「柳絮」一喻外,你還能寫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比喻詞嗎?能否再寫出幾句詠雪的詩句嗎?

詞:鵝毛、鴨絨、揚花、梨花、花絮、飛花,

句:①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彙總大全

文學常識.課內易考知識點 1 春 的作者是朱自清,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東海人。主要作品有散文 荷塘月色 背影 等。2 濟南的冬天 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 四世同堂 駱駝祥子 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 授予他 人民作家 的稱號。3 雨的四季...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貓》說課稿

17 貓 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貓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課程安排提出的要求,考慮到要充分發揮語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對此,我制訂了相應的教學環節。下面我將從說教材 說教法和學法 說教學過程這三個方面逐一的為大家介紹我的教學構想。1 說教材 貓 選自 鄭振鐸文集 是部編版...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6課《散步》教案板書及反思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板書及反思 第6課 散步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訓練語氣 節奏的技巧。2 能力目標 學習 以小 故事 細節 情節 見大 思想 情感 立意 主旨 的寫作方法。領悟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感情的方法。3 情感目標 體味三代人互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