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集觀財政政策的微觀效應傳導分析

2022-12-29 14:54:07 字數 4349 閱讀 7779

財政政策的微觀性通常被認為是結構性的財政政策,即指財政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在總量性政策不變的前提下,通過改變政策的具體結構影響經濟供給和需求結構,進而緩和由於供求結構失衡而引起的經濟總量的波動。其作用機理是通過調整財政政策結構變數,實現巨集觀政策的預期目標,是相對於總量變動的政策而言,因此被稱之為結構性財政政策,也有稱之為微觀性財政政策。然而,我們認為,巨集觀財政政策的微觀性還可以從另乙個角度來進行分析,即政策的微觀效應傳導。

財政政策發揮作用的傳導載體是市場中的微觀主體,政策的首要目標是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與發展,兩者物件集合的典型便是市場中的企業。由於政策的導向性作用,導致企業的決策偏好、行為、效應發生改變而使得政策具有微觀性執行的特徵,從整體上來說,各微觀主體行為與效應的整合,又使整個巨集觀經濟執行趨於利好趨勢。

市場經濟的實質是競爭經濟,經濟執行必須遵守市場規律。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微觀實體,同樣必須以遵守市場規律為前提。但是市場存在失靈,並有其自身難以克服的盲目性,伴隨著經濟的週期性波動企業的生產經營難以維持乙個穩定的趨勢。

尤其是在經濟蕭條時期,由於企業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預期的不確定性,容易失去經營方向和目標,造成企業內在的投資需求傾向趨於暫時的弱化。如果加上受到國際市場供需失衡的不利影響,不僅對企業企圖走出口之路形成致命打擊,而且對整個巨集觀經濟的復甦和啟動都不利。此時,國家必然要採取包括巨集觀財政政策在內的一系列巨集觀經濟政策,選擇不同的政策手段,作用於企業這個微觀經濟主體。

以企業作為政策調控經濟的執行載體之一,進而發揮政策的經濟調控效應。

一、財政政策作用於企業的政策選擇

政策選擇這裡是指使用各種財政策略和手段。作為作用於企業的政策選擇,主要是依據巨集觀經濟執行的具體情況需要,通過改變財政與企業之間微觀的財政收支引數,實施相應的政策手段。總的來說,可以從財政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進行調整。

財政收入方面的政策選擇。財政收入方面的政策選擇主要是稅收的結構性政策和加速折舊政策。稅收的結構性政策是根據特定的政策目標,在稅收總量保持相對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稅收結構的改變和徵稅範圍、稅率等的調整,使增稅和減稅的政策具體作用到企業稅收的變動。

而稅收的結構性變動又包括稅收的增、減、免、退及稅率的調整。增稅是對企業已有稅種和稅率的調增或開徵新的稅種,使企業的生產經營適應經濟調控的需要,進行結構和方向的調整。稅收減、免是對企業稅收的優惠和照顧,其中減稅是從應納稅中減徵部分稅收,免稅是就應納稅款有條件的予以部分或全部免徵。

退稅是為支援企業發展,對已經入庫的稅款按規定程式部分或全部退給企業。稅率的調整包括調高和調低,是根據經濟形勢對企業發展的需要進行稅率級次和稅率本身的變化。除稅收政策外,財政收入對企業的政策還有加速折舊,即對企業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調整條件下,允許其相關固定資產加速計提折舊,讓企業固定資產在其使用年限初期提取較多的折舊費用,以便企業固定資產在尚能正常發揮作用的情況下,提前收回資金,加速企業資金周轉迴圈,進行擴大再生產。

財政支出方面的政策選擇。財政支出政策可區分為總量政策和結構政策。財政支出總量政策是財政從支出的數量上加大對企業支援力度。

財政支出的結構性政策是,在財政支出總量相對固定的前提下,調節**支出方向、重點、流量及其力度,發揮財政政策的效應。相對總量政策而言,支出的結構政策更為具體,發揮政策的效應更為明顯,是財政支出政策的本質所在。支出方面主要包括:

財政補貼政策。財政補貼是**財政對企業的無償支出,其作用於企業的政策效應為企業執行國家計畫或進行技術研究開發及其走向國際市場提供必要的財源保障。這種補貼包括直接補貼財政資金和財政貼息。

**採購政策。**採購是財政影響企業生產與經營行為的重要手段,**有意識地將財政資金變相投入某些行業領域的企業,以利於改善經濟中的薄弱環節,為優勢企業發展創造更快的發展機會。**通過採購物件和採購**的變化,為企業提供許多有利的優惠條件,使企業因**採購而獲得較高水平的利潤,進而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形成**採購行為的政策導向作用。

財政融資政策。財政融資主要是**依據產業政策目標,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向重點支援企業發放長期低息貸款。這種財政資金的支援是**以國家信用作擔保籌集資金來鼓勵企業的發展,企業使用財政資金是有償的,所以又不會增加財政負擔,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二、財政政策的微觀效應傳導

財政政策的微觀效應傳導是通過財政政策的選擇變化,對企業的發展予以傾斜,以明確的資訊提示引起企業敏感反應,改變企業的偏好,使企業行為逐漸與**的意圖趨於一致;同時,通過企業行為的改變,實現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和良性迴圈。

加快企業投資,加速經濟增長。財政通過減、免稅,投資抵免等稅收優惠措施和加速折舊,能刺激企業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加快固定資產的更新換代速度,提高生產率和企業效益,使企業能更短的時間內加速資金的周轉迴圈。以戰後的日本為例。

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趕超性,在短期內經歷了高速增長過程,其財政政策作用於企業的調整居功至偉。在經濟恢復時期,推出了特別折舊制度和稅收減免制度,實現了企業合理化和裝置現代化。即使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也對鋼鐵、汽車、造船等行業企業實行特別折舊制度,並加大財政補貼、財政融資政策作用力度,加快了重化工業的發展。

這就是為什麼日本的企業經濟能在戰後的東方得以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促進企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目標。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的結構優化公升級,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是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和核心所在,也是經濟實現持續穩定增長的必要保障。財政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貼息等政策手段,引導企業增加投入,發揮企業在結構調整中的主動作用。

政策優惠向不同產業、行業、產品的傾斜,驅動企業市場偏好的改變,使企業適應整體市場形勢和經濟趨勢發展需要。**通過建立規範的反傾銷、反補貼機制,並在**採購方面予以優惠,還可以支援重點行業企業的穩定執行。任何國家在走向工業化的道路上都會遇到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和生態問題的矛盾,必須要求企業的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轉變工業企業的增長方式。

此時,財政政策的支援和財政資金的投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促進企業科技進步與創新,加速高科技企業產業化發展。我國早在2023年,財稅政策在支援企業進步方面就有相關決定,對工業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列支、折舊的提取等方面作出了優惠規定,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方面投入的積極性。同時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技術創新方面實行稅收減免扶持政策、經費資助政策、**獎勵政策,加快了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發展,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加速了企業的科技化發展程序。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向企業所屬科研機構提供大量科研經費,對企業當年用於研究開發的經費予以一定稅款的扣除,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究開發。這使美國高階技術始終走在了世界前列。

擴大企業對外**,拉動經濟增長。**通過降低進口產品的關稅稅率,在一定範圍內給予相關專案和進口產品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可以刺激企業引進先進技術、裝置和國外投資。出口方面,通過加大出口退**度,採取多種退稅形式,對出口企業產品在生產過程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可以提公升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以我國為例,2023年以來,以支援外貿出口,多次提高出口產品特別是主要產品退稅率;從2023年起,我國部分地區對生產型出口企業出口貨物實行了「免、抵、退」稅管理辦法。!「」!年,對生產型出口企業自營或委託出口貨物全部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

由於財政政策的強力支援,企業在外貿出口方面,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的勢頭,也直接起到了拉動整個國內經濟增長的作用。

三、政策效應的目標趨勢:促進經濟的內生性增長

內生性增長理論從決定經濟增長的要素出發,在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理論研究和定量分析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內生性增長理論認為:在工業化國家中經濟增長率主要並不是源於物質資本投入的增加,而是依靠技術進步的作用;又從教育形**力資本的角度解釋了知識結構與增長率差異之間的潛在關係,將國民收入增長與要素投入貢獻之間的巨大缺口歸於人力資本的作用,還將人力資本知識作為內生變數引入到分析模型中,突出了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換而言之,經濟的長期增長有賴於對新知識、新技術、人力資本的獲取和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以及為此提供充足的動力,這些因素可以避免新古典增長模型所謂的物質資本邊際收益遞減現象。但是,由於研究與開發投資、人力資本投資等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效應,其私人收益可能低於社會收益,從而抑制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其低於最適水平,進而導致競爭性均衡增長率低於社會最適增長率,這就需要**採取校正性的財政政策給予補貼。在財政與經濟增長關係理論上,要充分認識到財政政策在促進經濟長期增長中的作用,認識到**公共支出尤其是**投資支出具有生產性特徵,而且重點在於刺激人力資本、基礎設施、研究與開發等具有外部性的三個領域的投資。

在中長期的財政政策取向上,我們應該反對赤字的長期化,對於臨時性的反週期措施,又不能作為長期的財政政策取向。要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支出」規模,而應向「生產性支出」傾斜,充分認識到巨集觀財政政策的微觀效應傳導機理。在具體政策層面上:

一方面應關注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把財政投資的重點放在農業產業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高新技術研發及其產業化和市場化、國有企業技術改造、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等生產性投資領域;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地區差別,通過財政政策的效應逐步縮小差別。不僅要利用財政政策的「需求管理職能」來干預經濟發展的偏好,還要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管理職能」,通過財政的干預和扶持來優化企業結構,把實現經濟長期增長的目標放在物資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共同積累和要素的生產率提高上,通過政策效應的傳導,形成以內生性增長理論為指導的巨集觀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分析報告群

分析報告 題目 2006 2012年我國財政政策分析報告 系 部 經濟管理系 專業物流管理 教師黃戎 學生劉緒群 學號 1306031106 2006 2012年我國財政政策分析報告 一 財政政策分為 1 擴充套件性財政政策 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的相關政策。2 緊縮性財政政策 ...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的實踐分析

在對巨集觀經濟調節過程中,要使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達到預期的效果,首先要根據巨集觀經濟調節目標 國民經濟執行狀況和經濟管理體制的特徵來選擇某種財政貨幣政策的配合方式。政策配合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到巨集觀調節效果。一 改革開放以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執行的基本軌跡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建設...

關於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財政政策分析

摘要 本文通過對我國現階段居民消費需求現狀的分析,闡明了影響居民消費需求的財政政策,提出了從完善財稅政策 減小城鄉收入差距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 採取分階層消費調節措施以刺激消費等三方面促進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財政政策建議。關鍵詞 消費需求財政政策收入差距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 要牢牢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