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分子和原子說課稿

2022-12-28 12:42:05 字數 4751 閱讀 4108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分子和原子》,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大板塊來給大家闡述我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第課題第一課時的內容。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基礎上,由巨集觀的世界轉向微觀的世界的開端,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對微觀世界有所了解,它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對以後學習化學方程式,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起著重要作用。 本課題內容計畫安排兩課時,本節課完成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2.學情分析

(1)知識水平:在學習本課題之前,學生對物質的認識是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巨集觀物質開始的。在前二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對身邊的物質及其變化,有了一定的認識。。

但對物質的內在變化及其原因卻很少接觸,學生通過生物學和物理學的學習對物質的微觀構成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一些**方法和實驗技能,加之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了很多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換乙個角度看世界,變一種觀點解讀物質是本課的關鍵 。《分子和原子》一節,通過模擬原子運動、實驗、多**輔助教學等方式將文字、影象、聲音綜合起來。

優化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不同的感觀,不同的側面使學生加深對事物的認識。

(2)智力水平:九年級學生正處於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思維活躍的時期,認知能力和水平都比較高。這為本課題的學習提供了智力支援。

3.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情況,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認識分子的特點。

(3)能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和實驗現象。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日常現象與理論相結合的方法,用理論解釋日常現象。

(2)學習運用分析、歸納和模型化等方法提高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滲透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教育。

4.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本課題是學生初次接觸微觀世界,從微觀角度學習化學,認識世界的開端。所以對物質粒子性的認識決定著後面學習的成敗。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情況,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1)確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觀點。

(2)能用理論解釋一些日常現象。

難點: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將利用多**技術、**活動和評價反饋等方式對重、難點進行突破。

二、教法分析

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指出「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應當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結合本節課的內容,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情景創設:創設乙個與本節內容相關且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通過問題的解決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引出新課。

(2)實驗**: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實驗**,確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觀點。

(3)活動**:組織學生完成幾個活動,歸納、總結分子的三個特點。

(4)評價反饋:設定課堂練習,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評價。

三、學法分析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及認知規律,本節課學生的學習主要採用實驗——討論法和分析——歸納法等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設有利於知識建構的情境,強調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由於本節概念比較抽象,又是學生首次接觸微觀概念,對分子和原子究竟是什麼樣的粒子,他們缺乏準確的內容表象,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較為困難,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這節課我將通過五個環節來完成教學:創設情景——新知**——課堂小結——鞏固提高——課後練習。具體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同學們在生活中經常這樣的現象:放學回家後一踏進家門,「哇!今天吃****菜」, 這是乙個同學們都很熟悉的生活場景,從情景入手,抓住與本課題有關的資訊提出問題:

明明沒有看到桌子上的菜,卻能隔很遠就能聞到,為什麼?

通過提問將學生引入乙個問題情景當中,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問題,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當學生給出答案後,進而追問:你知道香味四溢的本質原因是什麼嗎?

由追問將問題繼續深化,激起學生**的慾望,自然過渡到本節的主要內容——**物質的構成。

(二)新知**

引導:物質表現出來的很多特徵,都與物質的微觀結構是有關係的。

通過引導明確巨集觀想象與微觀構成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絡,引導學生通過巨集觀現象的分析,推測物質可能的微觀組成。

1.此時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設計過程中考慮到教材中安排的**實驗操作有點複雜,用時較長,且不利於照顧學生的差異。所以對**實驗進行了調整——設計了三個操作更為簡便的**實驗,節約操作時間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展開討論。同時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

(多**展示實驗內容及主要操作步驟):

(1)碘加熱昇華

(2)品紅在冷水、熱水中的擴散

(3)氨水使試管內濾紙條上的酚酞變色

指導學生在**過程中注意觀察實驗現象,並思考物質具有什麼樣的結構才會導致出現這樣的實驗現象。要求小組內進行討論,然後匯報結論。

通過討論,學生獲得的**結果不一定與事實相符,這時利用多**課件展示苯分子和矽原子**。讓學生感受分子和原子的真實存在。如果前面學生的**結果與事實出入有較大出入,這時可以讓學生繼續思考。

最終確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結論。

[板書]一、物質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

在確立了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觀點的基礎上,繼續引導學生深入**分子的特點。我設計了三個小活動引導學生對分子的三個特點進行**。同時利用活動突破本節的難點。

2.活動一:剛才給大家展示的苯分子和矽原子**在普通的顯微鏡下是看不到的,它是利用解析度更高,放大倍率更大的電子隧道掃瞄顯微鏡拍攝到**。這說明分子大還是小?

介紹兩幅**的來歷,引出分子很小的特點。為了能更直觀的感受分子的小,繼續引導學生活動。

分子到底有多小呢?現在假設乙個任務:我們全班同學一起來數一數一滴水中的分子。假設每人每秒中數1個,計算一下需要多長時間能數完?

(利用計算結果,加深學生對分子很小的印象)

[板書]分子的特點

1.分子很小

2.活動二:分析實驗

(1)品紅在冷水、熱水中的擴散

(2)氨水使試管內濾紙條上的酚酞變色

從氨水使試管內濾紙條上的酚酞變色,品紅在冷、熱水中擴散,由引導學生從分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水到渠成的引出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特點。

[板書]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從生活中真實的事例出發,引導學生體會知識**於生活,又服務於社會的思想,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活動三:提出新問題:衝糖水時,把糖放到開水中,糖不見了,而杯中的水卻變甜了。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嗎?

補充兩個小實驗:1體積的水和1體積酒精混合後為什麼不是得到2體積溶液?利用1公升黃豆和1公升小公尺混合總體積小於2公升的生活實驗,啟發學生思維,得出:「分子間有間隔的」結論。

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體積的空氣,用手指頂住針筒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然後吸入一定體積的水,再試一試,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分子等微粒間有間隔,氣體物質粒子間隔較大,固態、液態物質的粒子間隔比較小。

水溫公升高,液態水變成蒸氣「跑」走了,溫度下降水蒸氣凝成雪花或冰雹。利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熱脹冷縮的現象。

[板書]3、分子之間是有間隔的。物質在不同狀態時分子間的間隔不同。

有關分子的這些特點,在八年級物理第十單元中已經出現過,直接引用就可以了。補充這個實驗目的是提示學生各學科之間都是有聯絡的,要學會整合各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

(三)課堂小結

5. 請同學們試著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總結後多**展示板書設計)

通過讓學生自己小結,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同時,也可以反映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突出本節的重點。

(四)鞏固提高

6.引導: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下面請同學們運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以下生活現象。 (多**展示)

(1) 溼衣服在陽光下和通風處比在陰涼處易於晾乾。

(2) 香水、汽油為什麼要密封儲存?

(3)25cm3的石油氣在加壓的情況下可裝入容積為0.024cm3的鋼瓶中。

建構注意理論認為學習的目的是建構意義,即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設計練習的目的,第一,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反饋。第二,是讓學生在解釋——指正——再解釋的過程中鞏固提高對分子特點的認識,進一步對難點進行突破。

(五)課後練習

1、p51習題1(1);2(2)、(6)

2、請同學們課後蒐集生活中與物質粒子性有關的例子。看哪些你能用所學知識解決。 題目1屬於基礎性題目,適合於所有的學生完成。

可以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題目2屬於活動性內容。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將知識帶出課堂,引入生活。

學會關注生活,關注社會。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

五、板書設計

課題二分子和原子

一、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

二、分子的特點

1、分子很小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3、分子間是有間隔的

板書設計體現的是本節的主要內容,也是重點內容之一。通過展示讓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乙個更清晰的印象。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鞏固分子、原子、離子的知識,建立微觀粒子之間的聯絡,對微觀世界有乙個初步認識,並能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分子和原子說課稿

九年級化學分子和原子說課教案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三單元的課題2 分子和原子 本節課教材分為兩個課時,今天我主要以第一課時展開解說,主要分為以下七部分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教學準備 設計理念 教學流程 課件說明 設計反思。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分子和...

初三化學分子和原子知識點彙總二

二 考點清單 1 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 原子的區別與聯絡 2 能用分子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3 認識原子的構成。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 三 全面突破 知識點1 分子和原子 一 認識分子 1 分子的基本性質 1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其質量 體積都非常小。自然界中大多數的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

初三化學 分子和原子知識點彙總一

一 構成物質的微粒 分子 原子等微粒 1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例如水 二氧化碳 氫氣 氧氣等物質 2 由原子構成的物質 金屬 稀有氣體 金剛石 石墨等物質 3 物質構成的描述 物質由 分子 或原子 構成。例如 鐵由鐵原子構成 氧氣由氧分子構成。二 分子 1 基本性質 質量 體積都很小 在不停地運動且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