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國當代新保守主義

2022-12-25 01:18:05 字數 4486 閱讀 1506

目錄引言 1

一、新保守主義的思想淵源 1

(一)傳統保守主義 1

(二)古典自由主義與新自由主義思潮 2

二、新保守主義的政治實踐 5

(一)保守主義的發展和新自由主義的反思——新保守主義在曲折中前行 5

(二)布希主義——新保守主義新的高度和起點 7

三、新保守主義的未來走向 8

(一)主流思潮的地位在一段時間內必然動搖 8

(二)美國社會的歷史性回擺——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交替性前進 10

結語 11

參考文獻 12

致謝 14

附錄一:文獻綜述 15

附錄二:外文文獻翻譯 17

附錄三:外文文獻原文 19

**美國當代的新保守主義

隨著布希**的**,盛極一時的美國新保守主義終於淡出人們的視線。這場發端於上世紀中期,崛起於80年代並且在世紀初大展身手的政治思潮似乎開始徐徐退去。本文旨在分析新保守主義的思想淵源,揭示它與自由主義及傳統保守主義的關聯,說明新保守主義的發展歷程及對美國的影響,進而分析它的未來走向。

(一)傳統保守主義

保守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興起於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以後,其奠基者是英國學者埃德蒙·柏克。他在其不朽著作《法國革命論》中第一次提出了保守主義的原則。柏克認為,人的自由不是作為孤立的個體單獨存在的,自由總存在於一定的歷史範疇內,並且同傳統、社會秩序、個人道德以及法律關係等緊密相連。

「如果保守主義意味著什麼的話,那它意味著儲存的希望——而且特別是儲存傳統,以之作為『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智慧型』」。柏克強調,「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智慧型」非常重要,歷史——或者更貼切地說作為一種傳統——代表了一種排他性的經驗,而所有一切的上層建築都是建立在這一基本的水平面上,歷史的繼承和發揚是民族傳統的本質**,同時這種經驗通過縱向深入地發展與橫向時間的推移,然後逐漸形成政治權利,而後者同時也通過這種政治上的歷史發展獲得新的活力。傳統作為我們長期以來賴以存在的基礎與習慣,其本身就是一種正確的方式。

極端尊重傳統與歷史,這是柏克提出的保守主義的核心內容。保守主義者認為,時間並不存在絕對的自由,而更大概念範疇的自由需要通過已有的制度來保障,因此保守主義表現出來的外在特徵是抵制商業,希望儲存現有社會制度,同時也包括教權主義與反對民眾主權。

因為歐美政治文化的同源性,保守主義作為一種很重要的政治思潮自然地從歐洲傳入北美。在美國,保守主義被賦予了更新的以及更狹隘的,但同樣是更重要的概念。美國已故比較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在其《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提出,在現有的體制遭受根本性攻擊時,保守主義提醒人們某些制度存在的必要性,還有其存在下去的可取性。

亨廷頓認為,當代的保守主義應與傳統保守主義有所區別。我們可以將這種對制度的忠誠定義為一種對美國文化的歸宿或者說認同。亨廷頓——包括一些當代的保守主義理論家包括約翰·奧沙利文、詹姆斯·拜納姆——都認為,西方體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而美國體制更是西方體制的傑出代表和典型體現。

因此,維護和發展現在有的美國體制,並且抵制那些以自由主義名義向它發起的進攻成為美國保守主義者的價值取向。

當代美國保守主義的兩個關鍵就是:強烈反對各種自由主義思想,以保護西方文明為最根本目標。把傳統西方文明作為根本的傳統來維護,並且作為唯一的價值取向。

這是這個時期保守主義的基本特徵。

傳統保守主義在美國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這近40年。這個時期的保守主義經歷了起步,發展並且初具規模。

期間著名的保守主義者包括哈耶克、拉塞爾·柯克、惠特克·錢伯斯、保羅·魏里奇、霍華德·菲利浦斯、里德·拉森等一批思想家、理論家及社會活動家。這一階段保守主義運動的典型特徵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在理論上創辦刊物,為保守主義搖旗吶喊,同時成立思想庫,積極傳播保守主義思想使之為更多民眾接受。

著名的理論刊物包括巴克利創辦的《國民評論》等,影響甚廣;二是積極籌措資金,競選公職,擴大自身的公眾影響力,從而從更加廣泛的層面來傳播保守主義思想。這一期間成立了一大批保守主義的政治和政策組織,為2023年戈德華特競選**並為2023年里根最終當選**立下了汗馬功勞。

保守主義發展的第二階段大致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這一階段的主旋律是對外反對社會主義主要是針對蘇聯,對內提倡遵從美國式的民主與文明,同時反對**對企業的大規模管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共和黨眾議員克里斯·考克斯、《華爾街**》主筆約翰·巴恩斯、「**教聯盟」前主席拉爾夫·里德及凱託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道格·班德爾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暢銷書作者迪尼什·德索扎,著作《非自由主義教育》對這一時期保守主義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概括地說,這一階段「他們所吟唱的是以『愛國主義、反蘇主義和自由企業』為主題的頌歌」。這個階段主要特點是,組織形式上,保守主義者表面上更加寬泛,沒有嚴密的組織,並各自為政。

實際上,保守主義者互相呼應,都圍繞著同樣的主題在發出聲音,體現了保守主義這一政治思潮在美國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並且正在走向新的突破。

(二)古典自由主義與新自由主義思潮

古典自由主義同樣源自歐洲。簡單來說,古典自由主義可以劃分為自然權利學說和自由市場經濟兩個相互依存的方面。自然權利學說以洛克、霍布斯為代表,強調人的自然權利,主張人的自由,社會契約論是其核心理念和思想基礎。

自由市場經濟的典型代表為亞當·斯密以及他的經典名著《國富論》,顧名思義,自由市場經濟提倡經濟的充分自由,主張**要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作為古典自由主義的核心理念,社會契約是乙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社會契約首先不是**於對權利的認知,因此我認為,社會契約並不是或者說並不一定是像盧梭描繪得那麼美好和一廂情願。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人——社會中的人——對一切事物或者說是改造世界的所有合法性**於人對物質資料——簡言之是對物質世界的天然的、以生命名義當然的占有。

這種當然的佔***了人類一切改造世界活動的正義性。如果失去這個大前提,那麼一切人類活動的合法性依據便蕩然無存,而社會倫理也將全面崩潰。但問題是由於資源本身的稀缺性、不平衡性和人的慾望以及更多社會的因素,造成不可避免的資源「後天分配」。

而長期的社會實踐和人類活動證明,這種後天性的分配不能由先天性的自然權利進行分配,因此就需要一種新的權力——一種後天發生的、單向並且中立性的權力——來分配社會資源。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社會契約正是基於這種後天權利出現而達成的社會公眾間的契約,即為了更好地實現社會資源的分配,大家不能行使部分先天權利而以社會契約的形式把它轉交給公權力。

權力——更重要的是公權力——的產生前提,意味著權力本身需要服務於權利。自由主義便是基於以社會契約為前提的個人主義而發展起來的。由此再回到上文自由主義的兩個方面上來,自由主義在政治領域,強調限制**權利,保障個人的自由,保障言論出版的自由,反對思想控制和威權政治,主張分權;在經濟方面,主張自由經濟,反對**過多的干預,認為「最好的**是管得最少的**」;在社會文化方面,主張思想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

古典自由主義作為西方最主要的政治思潮,一直主導著西方政治文明的程序。「自霍布斯和洛克以來,自由主義作為一種政治哲學、政治倫理一直都是西方主導性的政治思潮,其間儘管發生了許多對自由主義主導地位的挑戰,但這種挑戰與其說是對自由主義的顛覆,毋寧說是對它的補充和完善。」

古典自由主義發展到20世紀,開始面臨新的危機與挑戰。最嚴重的危機發生在2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美國的自由主義者不得不重新思考乙個命題就是:

完全意義上的自由主義究竟是不是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資本主義的內在危機。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基礎上出現了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較之古典自由主義,雖然兩者都非常強調「自由」的重要性,但前者顯然更願意把自由放在乙個整體——集體,社會,國家——來考慮。如何在大的自由裡更好地找到或者說「找回」小的自由。

新舊自由主義的區別,塞亞·柏林在《兩種自由概念》中提出新自由主義是積極的自由主義,而舊自由主義則是消極的。前者指個人實現自主行動的能力和程度;後者指個人能夠免於外在干涉而徑自行動的範圍。而在這個基礎上更積極的自由主義觀點是黑格爾意義上的積極自由觀。

它認為自由的首要意義就是擁有為了實現最優良的生活而採取行動的資源和機會,如果某些資源、能力或才能是有效地達成自我實現所必須的,那麼擁有這些資源就必須被當作是自由本身的構成部分。

由於在這一理念上的分歧,新舊自由主義的乙個焦點矛盾就在於對**角色的扮演問題上。古典自由主義認為,**應當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反對**大規模地干涉經濟;而新自由主義認為,**應該擴大干預社會經濟和日常生活的作用,發揮國家和集體作為實現個人自由的工具作用。同時**應該積極地建設福利型社會,把社會個體的自由與福利利用國家的公權力來實現,以期實現更高層次和更大範圍並且更加有序和安全的個人自由。

新自由主義提倡**承擔社會責任,替個體承擔風險並且干預社會經濟。

經濟危機特別是二戰以來,新自由主義的主張逐漸為美國所廣泛接受並且成為主流的政治思潮。主要原因有幾點。一是自由市場在社會資源的調整上存在不可能自我解決的矛盾,新自由主義關於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主張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羅斯福新政」。

新政大大地減少了自由市場的盲目性和資源分配上的不公平。二是新自由主義的提出,使**職能在監管國家經濟的同時,更加注重建設福利型社會,通過公權力實現資源的再分配,縮小了貧富差距,也緩和了各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新自由主義的作用還在於,以國家或者說公權力的名義,打破了社會各階層間的堅冰,以自由的名義使得公平——哪怕是相對意義上的——成為可能。

三是新自由主義極大的凝聚了美國國內民眾,國家處在一種有序的、積極的狀態下,**獲得了民眾前所未有的、空前的支援,社會處於穩定和繁榮的狀態。

8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課程標準 以二戰後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課題 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課型 授新課 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理解美國發達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表現。比較凱恩斯主義 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經濟主張的不同。概述自杜魯門至柯林頓歷屆 所採取的主要經濟思想 措施及其得失。理...

論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價值觀

大學生 不僅是乙個名詞,而是一群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念,有先進知識,有瞻前認識的一群熱血青年,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與浪相博,與風雨相抗,只待羽翼豐滿時那直衝去霄的一刻,但倦鳥會歸巢,遊子也有思鄉之時,因此你無論搏擊長空,還是遠在天涯,都有一種對祖國的思念情愫,因為祖國是孕育你的熱土,國家也才是你展示才...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代大學生的責任

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倡導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倡導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究竟該怎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該怎樣盡到大學生的責任,是當代大學生值得思考的問題。一 為建設富強民主和諧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