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學習小楷盛季萱

2022-12-24 22:06:02 字數 3821 閱讀 4812

清楚、平穩,勻稱、大方是小楷都應具備的要求。正是這樣,給你帶來美的感覺。所以小楷作為書法中的一枝瑰麗的花朵,一直為書家和廣大群眾所喜愛。

小楷不但要研究楷書的一般規律,尤其要注意從「小」字入手,研究小楷的特殊規律,掌握與大楷區別的特點。一般小楷只有六七公釐,甚至只有三四公釐,在這樣小的區間中寫字,並要求筆畫分明,結構勻稱,姿態合度,起筆、運筆、轉筆、收筆,每個字都要具備完全,通篇體勢統一,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倘若運筆生疏或有半點之差,往往就破壞了勻稱統一,甚至弄得惡俗不堪。

運筆,既要筆筆送到,又要分出輕,重、疾、澀、合乎法度。若是腕下基本功不到純熟的地步,就不能臻善盡美。單就這個要求,其難度已不低於大楷的要求。

何況小楷的平正要求一般來講要比大楷為嚴。

小楷章法,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橫行豎行都要求平正,另一種是只求豎行貫氣,不求橫豎相平。但不管哪種形式,一般都要求每行的第一字和末一字要與隔行相齊,沒有高低不平,以達到小楷工整自然的整體美。

「十年平頭,廿年平腳」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小楷結構要「舒展開疏、間可跑馬,」和大楷結構要「緊密不漏,難以插針」相反。但是小楷字在視覺上容易給人產生一種結構緊縮的感覺,因此倘若學者專在一般楷書要求的嚴謹上著眼,則容易產生拘謹過甚,字寫得縮成一團。所以小楷十分強調「舒展開疏」,以防其弊。

前人曾說:「小字要作大字寫,大字要作小字寫」,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那末小楷是不是只要平正、工整就是好作品呢?這實際上是一種偏見。工整當然是「美」的乙個方面,但如果工整得沒有變化。

專講端正勻稱,實則卻象乙個呆子,筆畫板滯,很少神韻氣勢,失去了藝術的魅力。我們講學小楷要工而且精,難就難在僅幾公釐的字型中,發揮出自己的個性,創造出獨特的風格。

歷來有兩種學習小楷的方式。一種是「從近至遠」,也就是先選取近代小楷名家學起,拾階而上。它的意義在於近代名家書法作品,流傳較多,便於臨摹學習,可以洞察近代名家如何吸取書法精華,參以本人意旨加以變化,自成一家。

用這種學習方法入門的書家,不乏其儔。晉代的二王,唐代的顏、柳、歐、褚,宋代的蘇、黃、公尺、蔡,清代的翁、劉、梁、王都是採取這個方法的。文徵明的早年小楷,曾學趙子昂,繼學唐代歐陽詢。

中年以後,專法王羲之《樂毅論》、《黃庭經》。最後是薈萃集長,創出了挺美精絕的文體小楷,成為小楷的一代大家。

試談學習小楷 (二) 盛季萱

另一種方法,有人提倡自上而下,即是先學王羲之或王獻之的小楷碑帖,學得有了基礎後,再選取唐、宋、元、明、清小楷名家碑帖(最好是墨跡)來臨,旨在取其不同於二王的精萃之處,加以琢磨提煉,參以本人意旨,達到自立門戶,創出乙個風格流派。其利在於「先入為主」不會被近代書家的羈絆束縛,容易跳出時下的習氣和框框,而得到古人的用筆和結體。例如元代趙子昂總結了宋代小楷的原委,跳出藩籬,徑法二王,遍及章草和隸篆,取其精髓,然後退出來並逐一吸取各大家的精華,參以本人藝術意旨,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小楷一大家。

試談學習小楷 (三) 盛季萱

從學小楷的步驟而論,一般應先學好寸楷(即中楷),再學小楷。因為中楷基礎練好後,再寫小楷,下筆雖輕,指、腕已經有勁,筆桿已能抓緊,運筆雖然要求精細,而手中已有分寸,這樣寫出小字,不致飄浮難以掌握。這就是說練小楷之前,必須具備一些運筆和間架結構的基本功。

在學習方法確定以後,如何選帖,對初學者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從晉唐迄今千餘年來,小楷名家很多,各具風格,這裡擇幾個有代表性的作一介紹:

王羲之的小楷有《樂毅論》、《黃庭經》,《曹娥碑》等。王字是從漢隸書內創出來的,也可說運筆結體皆承漢隸意氣,尚圓而雅淡,其字率扁而弗橢。如《曹娥碑》則古隸典型俱在,為書家所稱崇。

用筆中鋒為多,筆法由於有隸意,特點是縱然極小的一點一畫,無不整潔沉寧。所以字字長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齊,卻都是精華涵斂,沒有媚姿,更無粗獷之氣,奇偉婉麗,意態備至。因此若非靜心凝神,氣息和平而學,就很難學得王字真髓。

據傳唐太宗命褚遂良要把王羲之小楷六種按優劣排列,對王字有深研和臨摹實踐的褚遂良,將《樂毅論》列為第一,《黃庭經》第二,這確是千古絕論,直到現在一般還是公認《樂毅論》、《黃庭經》、《曹娥碑》是最佳的小楷臨摹範本。

試談學習小楷(四) 盛季萱

王獻之流傳下來的小楷帖,有《洛神賦》十三行。古人稱子敬好寫《洛神賦》,當時定必流傳不少,但到南宋只剩十三行了,因此簡稱「十三行」。他的小楷風格與他父親王羲之完全不同,可說是用篆字筆意來創出本人風格的,字型橢圓,用筆中鋒,筆往外拓,散朗分姿,線條挺美,向左右舒展。

由於獻之楷書雍容寬綽,神采飄逸,別開生面,因此玉版十三行亦為書者所重。

試談學習小楷(五) 盛季萱

顏真卿除大楷外,亦精工小楷。有小楷《麻姑仙壇記》傳世。此碑小楷,真是外緊內疏,雍容華茂,無肥滯之病,有雄秀之氣。

例如清代錢灃、何紹基、翁同和都學得顏體一部分的精華,已各成名家。所謂「顏筋柳骨」,「蠶頭燕尾」,正是書法的康莊大道,所以小楷《麻姑仙壇記》亦是很可臨摹的小楷範本。

試談學習小楷(六) 盛季萱

趙子昂的小楷,行筆秀潤,功力深穩,肉不露骨,線條柔中帶剛。整個字型圓而略扁,而且將行書的筆意融合到小楷之中,增加了流暢氣氛,而一變舊態為之清新奪目。歷代評論他的小楷,博大精微,直接二王。

他的小楷佳作,流傳下來亦復不少。

試談學習小楷(七) 盛季萱

文徵明的小楷平實、謹嚴,穩秀、纖麗,功力之深,不在趙下。他曾學趙,繼學歐陽詢,所以早年小楷含有趙味,中年小楷轉帶歐意,而結體轉方,但已遒勁規矩之至。中年以後,便登二王之室,功力成熟,創出清勁沉著的面目。

他轉筆方而勁,結體向左右開展,譽之者「溫純精絕」。文徵明的小楷在書法史上享有較高的地位。他的清秀古樸的風格,給後來的書家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試談學習小楷(八) 盛季萱

學小楷先必選定一本碑帖啃牢不放,待得掌握一帖之結構神采,書寫也達到心手相應的熟練程度之後,再廣取博學,吸取各種碑帖的長處,增加自己的營養,使之有所成就和獨創。陸游對兒子學詩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要小楷精妙,哲理相同。多看各種有名碑帖,最好是名家墨跡,仔細揣摹各家筆法精采之處,結構奇妙所在,棄其糟粕,領悟其神理,滲入到小楷的點畫和姿態中去,這就是獨創風格的源泉之一。明代王寵的小楷,其古樸敦厚之處,不在文徵明之下,他的小楷之所以古樸,就因含有章草漢隸之氣味。

總之,臨帖首先要吃透帖上字的結構,用筆,一直到意趣、風格。如果懂得帖上字的精華所在,並懂得這精華是怎樣的用筆和「意勢」而來的(即知其所以然),在臨帖實踐中刻苦鑽研,做到心領神會,臨帖至此,就是成功了。

試談學習小楷(九) 盛季萱

筆法一道,簡括起來說是用鋒和運筆。即是中鋒(也稱正鋒)和偏鋒,提、按、頓、挫兩大方面。小楷筆法,不限於專用中鋒,也不限於盡用偏鋒。

中鋒和偏鋒各有特點和功能,所以盡可合用,各逞其長。一般說來,豎直之筆,用中鋒則顯得飽潤勁足,但由於小楷字小,轉折勾角,使用偏鋒,則反而顯得遒勁鋒稜。王羲之的小楷,中鋒居多,顯得淳厚古樸。

文徵明的小楷,中偏鋒合用,顯得纖細秀麗,各逞其美。至於小楷運筆,要用「腕力」而且注重於腕,點畫雖小,也必須用腕力來送到(即運動腕)萬不可以為筆畫短小就用指來運筆。手指執筆不能鬆勁,若用手指來運筆,就要成飄浮輕佻了。

小楷落筆,不能象大楷那樣用力按、捺,全仗筆鋒尖處執行,所以要輕,而且輕中有勁。

試談學習小楷(十) 盛季萱

小楷執筆和大楷不同,可以執得低些。因為小楷的字,有的只三四公釐,如果執筆高,或以提肘來寫,就不易駕馭,難以寫得平勻穩正。如果說必須高執筆或提肘來學小楷,那一定會事倍功半的。

蘇東坡說「執筆無定法」,這就是說不必拘泥於什麼一定要「龍眼」、「風眼」等執筆法,應該以適應於筆的大小、字的大小,以及盡可能地發揮自己運筆特點的執筆方法,所謂「指揮如意」就好。

小楷用筆,根據傳統「練筆力」說法,似乎以用羊毫練寫為宜。可是我認為小楷用硬毫練寫較為方便。因為小楷運筆,全在筆鋒一分左右部位行使,使用彈性強的硬毫,能達到線條明快有力,剛柔得宜,容易達到碑帖上所要求的線條美,使臨摹者嚐到甜頭,加強興趣,鍥而不捨,掌握書寫小楷的規律。

而羊毫彈性差,練寫中往往事倍功半,久久不能得到小楷的用筆要領。

以上所談,是筆者學小楷的一點膚淺之見。按這種說法而學,究竟成效如何呢?還有待於實踐來檢驗。

試談學習方式的轉變

福建省南安市大盈中心小學黃麗華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 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和理念,是課改實施的重點。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麼如何在實施新課程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呢?一 創...

試談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

摘要 合作學習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紀 70年代初興起於美國,並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於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試談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培養與激發

捨得鄉中心學校趙翠芬 筆者不是在繁華的大中城市從事小學數學教學,而是在乙個不起眼的農村,但在教學的過程喜歡反思和總結,我總有這的認為,學生的頭腦不是乙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小學數學教學就是要點燃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的火把,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積極地傲游於數學知識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