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南美國家農產品出口優劣勢分析

2022-12-20 14:42:04 字數 3741 閱讀 1613

日本《經濟學人》週刊2月24日一期刊登ja綜合研究所理事長薄井寬的一篇文章,題為《美國和南美在農產品出口上博弈》。文章說,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預計一直在追趕美國農業的南美洲農業國家將再次與美國拉開差距,美國採取完善內河流通設施措施,情況有可能朝南美洲農業國家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但從全世界來看,在農產品出口國家出現不穩定的「多極化」及進口國家「集中化」的框架下,今後全球農產品供求關係緊張的情況將繼續存在。

過去10多年間,巴西和阿根廷的農產品出口急劇增加。兩國的大豆出口量已經高出美國約1000萬噸,玉公尺出口量位居世界第

二、第三的兩國正在趕超第一位的美國。在大豆油和豆餅出口方面,兩國分別位居第

一、第二。不過,從農業綜合競爭力上看,兩國仍然趕不上美國。2023年,美國的農產品出口額達到714億美元,而巴西和阿根廷兩國的出口額加起來才543億美元。

南美糧食運輸成本高昂

巴西和阿根廷這兩個南美洲國家擁有廣袤而肥沃的耕地,通過發展大規模機械化農業以及增加肥料投放量,兩國的大豆等農作物產量基本上能與美國持平,生產成本也比地價高昂的美國便宜20%以上。

然而,巴西的糧食運輸費卻高出美國2-3倍。這是由所謂的「巴西成本」造成的。巴西國土面積相當於日本的23倍,將糧食從內陸產地用卡車運送到相距1000-3000公里的港口,然後裝船運往大西洋,需要龐大的國內運輸成本。

像穀物這類散裝商品最有效的運輸方法是使用駁船的內河流通。一艘駁船的標準運送量為1750噸,是貨車的16倍、大型卡車的70倍,而運輸費不到卡車的一半。巴西和阿根廷國內運輸費用之所以如此高,是因為其內河流通遠遠落後於美國。

兩國因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危機導致財政狀況嚴重惡化,從而不得不通過增加農產品出口來賺取美元,但卻沒有多餘的資金用來實現流通設施現代化。

於是,兩國放寬了對外國企業的限制。在跨國企業投資帶動下,巴西和阿根廷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對鐵路、高速公路和港灣設施進行民營化,並開始開發內河流通。

最積極參與實現內河流通近代化的是被稱為「大糧商」的超級穀物經銷商。據說,上世紀90年代後期美國建造的駁船大部分出口到了南美國家。大糧商將在美國建立的整個經營模式引進到了巴西等南美國家。

雖然生產成本不如巴西低,但美國在包括國內運費低在內的出口**競爭力上佔據很大優勢。美國的這種自信**於其對以密西西比河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內河物流系統充滿信心。然而,這種自信現在產生了動搖,原因是被稱為美國內河物流生命線的「閘壩」存在老化問題。

美國物流基礎設施老化

閘壩是一種能確保駁船在淺灘和急流水域安全航行的設施。密西西比河的上游和下游的水位相差50公尺以上。此外,支流有很多淺灘,用船舶從上游運送糧食和木材很困難。

為此,上世紀30年代,美國在上游和支流建設了37個閘壩。大壩能夠確保有足夠的水深,將船隻引入在河岸建設的閘門,然後改變水位,使船隻從上游航行到下游。建設了閘壩後,這條世界最大的物流大動脈對美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上世紀30年代設計時的閘壩使用年限是50年,如今已經超過20多年。

另乙個嚴重的課題是,這些設施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的物流規模。這條河道每年運輸糧食、煤炭和鋼鐵等6億噸物資。近40年來,糧食運輸量已經由2000萬噸增加到7000萬噸(佔美國出口量的60%以上)。

因此,擴建設施和實現設施現代化,把長約180公尺的閘門延長2倍,將駁船通過乙個閘門的時間由2-3個小時縮短至30分鐘,這對美國經濟特別是糧食和大豆出口來說是乙個緊迫課題。

據說,對美國70多年前修建的117個閘壩進行維修和擴充工作要進行到2023年。農業團體等不到那個時候。

2023年,越發感到危機的農業、鋼鐵及運輸等行業團結起來,敦促國會制定了有關維修和擴建設施計畫的《水資源開發法》,但未能獲得總額高達230億美元的相關預算。那時有乙個強有力的支持者,他就是大力支援該法時任參議員的歐巴馬。在**競選中,歐巴馬呼籲:

「建立基礎設施再投資銀行,在10年內投資600億美元用於完善或新建運輸基礎設施,創造100萬個就業崗位。」這也是原來支援共和黨派的玉公尺和大豆團體轉而支援歐巴馬的原因之一。

用1加侖燃料來運輸1噸物資,卡車要走250公里,而駁船航行927公里。歐巴馬就任**後,認為「內河流通是最環保運輸手段」的有關行業的院外活動取得了成果。1月28日,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的819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畫就包含了內河設施公共工程專案。

在主張實行21世紀版「新政」的歐巴馬**執政時期,上世紀經濟大蕭條時羅斯福**為擴大就業修建的這些設施將進行維修和擴建。如果不發生金融危機,這項大工程肯定會進一步往後拖延。

出口國「多極化」與進口國「集中化」

不過,受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預計一直在追趕美國農業的南美洲農業國家將再次與美國拉開差距。美國採取完善內河流通設施措施,情況有可能朝南美洲農業國家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由於肉類食品的進口減少,2023年度(2023年10月至2023年9月)的美國農產品出口額將出現10年來的首次減少。

預計肥料等生產資料**不會大幅**,糧食會減產。金融危機對南美洲農業國家的影響沒有美國那麼嚴重。2023年秋至年底,巴西已進入穀物的播種期。

但由於貨幣雷亞爾貶值及信貸緊縮,超級穀物經銷商不大願意向農戶提供貸款。據說,銀行也開始收緊對農業機械的融資。有人指出,由於雷亞爾貶值導致進口肥料****,農戶的施肥量將減少,糧食產量有可能會下降。

另一方面,去年10月21日,阿根廷**突然宣布對300億美元的民間養老**實行國有化。雖然此舉旨在確保今年償還高達220億美元的對外債務的財源,但再次引起了國際社會對披索的不信任。由於生產資料****及遭遇旱情,阿根廷今年的農業總值可能下降25%,小麥和玉公尺的出口可能會比去年減少一半。

儘管如此,但阿根廷**為了保證稅收,不會減徵農產

品出口稅。一些人非常悲觀地認為,如果金融危機對南美國家的影響進一步加劇,並加快歐美企業的資本外流,那麼「巴西的農業熱就將終結」。

受金融危機影響,出口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在很多出口國家,貨幣貶值有助於增加出口,但必須要通過賺取外匯來維持國家財政。俄羅斯2023年底曾因蘇聯解體而一度出現糧食短缺,但後來逐年增加小麥出口,今年有可能成為繼美國和加拿大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小麥出口國(出口量由2023年的790萬噸增至2023年的1500萬噸)。

中東產油國家的小麥進口量在增加,歐洲各國對俄羅斯低品質小麥飼料的需求也在增長。烏克蘭現在是世界最大的大麥出口國(出口量500萬噸)。在大公尺市場上,巴西(出口量520萬噸)和巴基斯坦(出口量400萬噸)正在追趕泰國(出口量950萬噸)。

過去曾是棕櫚油最大出口國的馬來西亞已被印度尼西亞超越。農產品市場已不是只有美國和南美農業國這兩極,在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金融危機也許會導致這一趨勢更加不穩定。另外,進口國方面出現了「集中化」趨勢。這一趨勢在主要農產品市場上尤為明顯。

中國在2023年進口了3700多萬噸大豆,創歷史紀錄,佔大豆**總量的40%以上。俄羅斯畜牧業和乳品業因蘇聯解體出現衰退,從巴西等國進口了101萬噸牛肉。進口量為67萬噸的日本退居第二位。

另外,俄羅斯的黃油進口量也居世界第一位,達到13.5萬噸(約佔世界市場的40%)。這是造成去年日本黃油出現短缺的原因之一。

供求關係日益緊張

從全世界來看,農產品的進口主要集中在「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以及被視為下乙個增長主體的(南韓、墨西哥、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亞等11國)人口大國。「金磚四國」與這11國的進口份額(2023年-2023年平均值)為:大豆56.

8%、穀物30.0%、食肉類20.3%。

這11國的糧食購買量為6000萬噸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穀物進口國日本的2.3倍(10年前為1.8倍)。

儘管發生了金融危機,但這些國家為了穩定民生,不會大量削減糧食進口。

在出口國家出現不穩定的「多極化」及進口國家「集中化」的框架下,今後供求關係緊張的情況將繼續存在。這一框架存在一種危險:因**與生物原料**高漲導致玉公尺****,整個穀物**跟著大幅**。

另乙個危險是,閘壩可能因鋼鐵腐蝕而倒塌。日本、南韓及非洲國家等糧食短缺國家要想將這些危險降至最低,只能採取增加本國糧食生產的辦法。

雲南省主要農產品出口現狀

摘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雲南 橋頭堡 戰略的進一步推進,雲南農產品和國際市場的聯絡更加緊密。雲南高原特色農產品也在國際市場上顯示出較強優勢。十一五 期間,雲南省多項農產品單品出口位居全國農產品出口第一,鮮切花產量以每年10.4 速度遞增。許多遠藏深山的特色產品走向沿海城市的大市場,也走出國門。如此...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擴大農產品出口

摘要 中國是 農業大國 小國 擴大農產品出口對於解決 三農 問題意義重大。目前中國農產品出口面臨著國際日益苛刻的以 質量安全 為由的技術性 壁壘的制約。本文主要通過對部分涉農出口企業的運作現狀 出口受阻原因及關於改進的期望進行調研分析 得出應在政策資金 生產基地的源頭管理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巨集觀...

WTO協定對農產品出口補貼的適用關係

摘要 wto框架下農產品出口補貼受gatt1994 scm協定 農業協定 共同約束,這給實踐中農產品出口補貼的法律適用增加了難度。本文旨在從概述wto框架下農產品出口補貼的紀律著手,結合wto爭端解決實踐和學者研究,分析具體情形下wto協定在農產品出口補貼上的適用關係,以求為分析農產品出口補貼的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