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城市住區與街廓空間研究

2022-12-20 07:51:04 字數 3649 閱讀 3571

當代都市作為多功能的複雜集合體,人們對其的意向感知往往來自各類功能空間的復合效應。因此我們應當在對特徵性地段的研究基礎上,充分重視住區外部環境與城市意向之間的相關事實。圖底效應表明,人們對於城市空間心理意向的感知正是在二者的偶合基礎上形成的。

勿庸質疑,上海作為一座發展中的國際化大都市,城市中心區內分布的大量居住功能為這一問題的研究討論提供了良好的背景素材。本文試圖通過對上海市城市住區與街廓空間的研究,從這一獨特的功能背景下為城市外部環境的塑造歸納出一些有價值的思考結果。概念分析

首先,明確一下二者的概念:城市住區特指城市結構中的聚居形態,強調的是一定規模下的形態與空間功能單位。

街廓空間是具有一定交通意義的城市線性功能空間,同時為兩側建築和設施所圍合。

本文中街廓空間作為城市街道概念的外延,具有實際的通勤功能,而出於城市住區的內在要求,又扮演著住區與城市之間的聯絡與過渡的角色,是城市的使用者和觀察者所不可忽視的外部功能空間。空間場所分析

同樣的空間場所,隨著不同的目的使用人群,感受和行為特徵也會有所不同:①對於當地的城市居民來說,正如簡、雅各布的"街道倫理"觀念所表明的,行人路上的社交生活與參加紀念性宴會是一樣必要,是彼此不相識的人們聚集而親密的社會模式。在上海街道空間的日常使用上極為明顯,居民們習慣於將街道視為居住生活的一部分:

這裡既是老年人晨練的地方,又是股民們談天說地的論壇,對於孩子們則是嬉戲打鬧的場所。②對於過往性有明確目的的**,僅僅是一種穿越行為,如何簡便安全的通過,是其主要目的,空間的參與往往退於次要層次,因此空間的易達性成為首要目標,這一交通分布特徵在上海新拓寬的街道空間中非常明顯。③就形成一定特色的街區而言,存在事先計畫好目的及流動順序的**,即主要以旅遊觀光購物為目的的流動行為,這類

主體對於空間的使用要求往往在於空間氣氛的感知。例如作為老城廂觀光行為的延伸,經常可以見到遊客漫步於周邊的城市傳統街區。空間結構分析

由於歷史的原因,上海城市道路的現狀呈現出理性與自然狀況並存的勢態,加之具體的朝向要求,導致了平面街廓的多樣性特性。其基本空間結構的類似性,使我們得以從斷面和平面兩個層面進行把握。①斷面輪廓。

一類是一定條件下的實體偶合關係,體現為大量分布的底層商業,上層居住的城市居住型別。底層作為城市功能的承擔者,具有延續街道空間的實際意義。街廓空間的垂直介面由上部居住功能的立面決定。

此類空間在近人尺度內,呈現出較強的垂直感。

另一類是建築介面與街道功能相脫離,或是以圍牆或是以綠化帶,施以一定的分隔。城市功能的街廓空間來自於建築介面和分隔設施等層次化的限定,形態上相對完整獨立,對於住區影響較小。空間斷面比例呈現水平效果。

②平面輪廓。早期建造的聯排式住區單體與街道空間的關係,由於朝向的要求,常見有三種應對方式,主立面,山牆面,或以斜角相對。八十年代後新建的大批高層住區,為爭取採光,往往採取蛙式平面。

相對街道來說,邊界感較為弱化,空間限定依賴於圍牆,綠化等其他介面設施得以實現。設計與評價原則

簡而言之,我們對空間的設計目的在於將住區的空間線索加以引導和延續,並完善街道相應的城市景觀。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參考原則:

①尺度原則:底介面尺度感的獲得首先來自於城市道路的等級劃分,不同的道路等級所產生的心理尺度有著決然的不同。從功能上來說,本題涉及的尺度範圍接近於小區型道路。

出於緩解交通的原因,上海對於許多小區級道路加以拓寬,擔負一定的城市領域**通,因而常常與周邊住區原有尺度難以協調。

垂直介面上,首先應充分重視近人範圍內的尺度設計,諸如門廓,店面,標誌,圍牆設施,並應與底介面有所呼應,形成綜合意義上的人性化尺度空間。其次出於城市觀賞者的視覺感受,有必要將整個介面的尺度加以分析。例如住區建築的整體立面尺度的層級不宜拉開太大,同時可以依賴於母題的增加,形成建築立面上尺度的層次感。

類似於傳統里弄建築,通過對簷口,線腳,基座,陽台,門窗等細部的設計,不但能造成良好的立面尺度效果,而且也更能吸引人的視線。當然,尺度感受與觀察者的活動節奏直接相關。一般地說來,活動節奏快的地方,城市主要交通幹道旁的住區,建築的尺度可以放大,形式要簡潔,層級也要適當的減少;而在那些小區級的道路,生活節奏

舒展的地方,尺度要縮小,形式要複雜而有趣味性,層次也應豐富多樣一些。

②介面延續:在街廓空間中,介面的延續具有重要的意義。林奇說:"有秩序的環境可以成為一種普遍的參照系統,一種行動的資訊和資訊的組織者。"

從城市動態景觀出發,我們可以將介面的連續度加以分類:a安全連續街面。存在於小尺度的生活性道路,諸如傳統的老城廂居住區,通過統一的單體建築立面,建築屋頂線的完全連續,從而形成街廓空間的

完整性,塑造較強內聚力的行人活動帶。

b節奏連續街面。分布在尺度較大的活動路徑或交通路徑上,以節奏連續街面塑造有韻律感,有變化,有運動節奏和連續節奏的街廓空間。在上海常見的里弄民居,屋頂輪廓線的節奏連續或在同一街面上垂直起伏變化,或在同一高度上前進後退,很容易使人們在行進中的視覺效果產生節奏感。

c不連續街面。適用於尺度較大的交通路徑上,如當前諸多新建的高層小區,多為一系列的單棟建築組成,其間為植栽或開放空間。此類街面處理應避免圍牆,宜使用透空圍欄,以使基地內的植栽景觀和建築景觀成為街廓空間的良好借景。

③塑造節點空間:作為城市線性空間,有關節點的處理布置直接關係到居民對於空間意向的認知和使用:

街道轉角:是城市交通的結合處,從功能角度上,應通過對於交通的合理疏導,避免不合理的滯留人群;另一方面,它又是人們對於街廓空間感知的交匯點,對於此類場所的精心設計,可以加強人們對於場所的認識。例如一些報亭,零售網點,小品的設定往往能為住區外部環境注入強烈的場所感,增進附近居民的相互認同。

袋型空間:研究表明,城市街廓中的袋型空間可以起到柔性邊界的作用,而對於住區形態與街廓空間的偶合效應來說,也有助於創造出戶外逗留的場所,建立起室內外的良好聯絡。

街廓設施:實踐表明,對於那些缺乏相應休閒文化設施的舊住區,將社群生活與街道空間予以結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這些健身設施,休息小品以及告示欄等街道設施的布置,增強了街道的使用效率,也彌補了原有住宅區內的公共設施上的不足。

呈現出人為活動上的相互交流,成為完整的聯絡空間。

而新住區建設中,也可以在內部規劃充分重視此類設施的基礎上,將街道作為城市空間來對待,根據具體的區位文化特徵加以布置,營造出良好的城市住區背景氛圍。

④城市夜間形象。城市是四維的功能空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們夜間出行活動進一步增多。這要求我們需根據其具體的使用要求,相應的加以分析,設計。

例如對於有一定商業功能的底層空間,可以從活動激發性角度出發,充分表達出夜市般的繁榮景象;而對於普通意義上的住區外部環境,更重要的則是對出行居民夜間活動安全性和形象識別性的考慮。規劃管理

對於大量都市中的建成事實的改造活動,我們可以從上下兩個層次對其加以把握:

**職能部門應努力增強後續性的規劃設計指導思想,即將城市視為延續性形態,隨城市發展,不斷的去調整和改善原有城市環境中街道與住區**現的問題和矛盾。對於這項長期持續性的工作,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

另一方面,設計人員可以借助於公眾設計的手段,讓城市居民參加自己住區的外部環境塑造,自下而上,由內到外的對規劃和設計提出相應的建議,從而保證專案的真正成果質量。需要強調的是,由於市民主體的多層次性,使用和評價要求不盡相同,設計者的角色是對街廓場景的設計僅僅提供一些線索,使其在參與過程中不斷變更,完善,最終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

從工作方法上,我們在實踐中往往過分強調專業的分工,在操作過程中缺乏很好的協調和統一的標準原則,不便於從城市總體角度把握空間實質內容。而在具體城市空間的塑造過程中,所有的街廓設施本身不僅應形成相對獨立完整的子系統,還應對住區環境有所呼應。同時,住區外部介面的設計也應充分考慮到城市外部街道空間的使用要求。

這些都對我們的設計和規劃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從建築單體設計到規劃設計,統一部署,綜合管理。

城市意象理論在住區規劃中的應用

關鍵詞 城市意象 住區規劃 路徑 區域 邊界 節點 地標 中圖分類號 tu984.1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引言 近年來,我國處於快速的城市化階段,住區作為城市的區域景觀,其視覺品質對城市景觀及市民體驗的影響是巨大的,凱文.林奇教授 城市意象 一書清晰地構造了一種城市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如果將他在書...

人居環境與綠色住區規劃體系觀後感

主講人 王湧彬 今天的講座由王湧彬教授講解,主要講述了從社會 經濟 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角度出發,給綠色住區的內涵做出了科學的界定,了人居環境的標準及其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基本原則,綠色住區指標體系的框架評價方法的構成等內容。規劃體系的構建原則全面反映綠色住區與人居環境的特徵,應該遵循科學性原則,要建立...

當代中國的城市化與全球化

作者 鄭時齡 摘要 在全球化的國際建築市場,越來越多的大規模建設專案由遠離專案所在環境和背景的建築師來設計。建築師對城市和文脈的缺乏理解,開發商對利潤的追求,導致了一種在一張白紙上規劃歷史城市,改造城市的自由.關鍵詞 建築師城市化全球化城市建設 在全球化的國際建築市場,越來越多的大規模建設專案由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