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成功家庭教育著名案例解

2022-12-18 15:30:02 字數 5611 閱讀 3770

天底下每乙個父母都有乙個共同的心願,渴望自己的兒女長大能夠成才。尤其在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日見分明,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對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對家庭教育也更為重視。

面對自己的孩子,許多家長在新形勢下轉變了教育觀念,改進了教育方法,在教兒育女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還有不少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陳舊,抱殘守缺,方法失當,儘管為孩子的成長牽腸掛肚,操碎了心,結果,事與願違,甚至出現了追悔莫急的偏差與失誤。

孩子幼小的心靈,好比一張白紙,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畫不同的圖畫,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古今中外,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會教和不會教的父母。可見家長使用的方法是否妥當,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的效果。

家庭是社會的乙個個細胞,這乙個個細胞各不相同;在這乙個個不同的家庭中,家庭教育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成功家庭教育之路究竟在**?究竟該怎樣走?我認為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索實踐。

一、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他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會將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東西"溶化"在正在發育的大腦裡。

並在以後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加以效仿。所以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每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平時,我們在馬路上、院落中、樓道裡,見到吹鬍子瞪眼、唾沫星子亂冒的"訓子"場面,並不少見。這些家長自以為"訓"是為人之父的特權,更有甚者,還以拳打腳踢相伴。"訓"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除給孩子增加牴觸情緒外,別無所獲。

"身教勝於言教" "訓"不是家長的特權,身教與言教並舉才是做家長的責任。所以,對小孩子來說,需要的不是批評家,而是榜樣。

在河南省的乙個小山村,林氏三兄弟相繼成了博士研究生。他們來自農民家庭,家境貧困。他們成功的秘訣在**呢?

在於父母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林氏夫婦在3個兒子入學前和求學歷程中,用自己好學的行為來影響他們,兩代人每天挑燈共學的讀書氛圍一直延續到3個兒子都上大學。更為高明的是:

他們當年那麼窮困,卻長期訂閱文學雜誌和傳習世界名著,使3個兒子不僅讀了數遍,還討論了數回;在他們一貧如洗的四壁上,貼滿了各種紙條,上面寫著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3個兒子就是在這樣貧困,然而格調高尚的氛圍中長大了。這對他們的文化修養、人生感悟、人格昇華,都產生了極其深刻深遠的影響。

林氏夫婦教子的感人之處,並非是培養出3個博士,而是其在貧困中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勤奮好學的精神。這種精神深深感染每乙個兒子,鑄就了他們不缺不撓的性格,促進他們奮發向上,充分發揮各自的學習潛能。

二、讓孩子學會怎樣做人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因此,欲使孩子成才,先要教孩子做人,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認識不到這一點的家長,也培養不出懂得孝敬長輩的子女,更造就不了國之棟樑、社會精英。

許多家長考慮孩子做人,往往只看重如何使之做所謂"有用"的人這一點點內容,就像軍閥混戰年月裡的那些大權在握的老粗,唯在如何網路和造就好使的炮灰上下功夫,從來不懂得去關心一下下屬的其它更重要的方面與需求,這種家長僅僅在知識和技能上促使子女使勁用功,根本不會在品質和性格方面主動施加影響和進行教育,所以他們培養出來的下一代,實在跟戰場上的炮灰沒什麼兩樣,對誰日後也都無足輕重,根本佩不上是這個世界的主人翁。須知:正直、善良才是"有用"的基礎。

只有具備終生不變的優秀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才有可能成為乙個對社會自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連其自身生命將來都要去任人隨意擺布的炮灰或缺乏靈魂的機械人。那種背離現代文明被成批生產出來的"螺絲釘",事實上等同於毫無獨立思想、沒有創造才能的行屍走肉,對社會的進步發展和自身的家庭美滿幸福十分不利,只對準備不負責任使用和擰緊他們的"螺絲刀"有利。而且這樣的反面不幸例子舉不勝舉,即使在我們身邊也不乏其例存在著,重智輕德害死人了。

**電視台"大風車"欄目小記者馬宇歌,是一名網上一搜,不見重名的品學兼優小學生,名揚四海,享譽國內外。在她的成長道路上,她的爸爸馬弘毅為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傾注了大量心血。馬弘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上認真負責,無論分內分外之事,凡是對社會有益的,馬弘毅都很關心,兢兢業業忘我無私。

他認為: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朝這方面努力。有一次,宇歌在打掃教室時,不小心受了重傷,躺在床上動彈不得,一連5天,沒有乙個人主動來看她。

她多麼希望同學來看她,和自己說說話呀。父親最懂女兒的心思了,他告訴女兒:"咱們不應計較別人對自己的回報,我們不是為了得到才去付出的,而是為了使這個社會更加美好……"父親的諄諄教誨,那意境、那胸懷多麼寬廣啊!

馬弘毅的"德"的教育,在有些急於求成的家長看來,是"中看不中吃"的,實則不然。不少人都以為21世紀面臨的是"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可是恰在此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卻提出了21世紀人們面臨的"首先是道德和倫理的挑戰"。這個提法是以在全球的廣泛調查結果為依據的,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一流專家總結分析為結論。

並且現代西方教育家,還從另一角度,業已發現美德對人事業成功的直接影響:1、你為別人有所奉獻,別人都能感受到,所以你更容易為別人所接受,使你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是事業成功的重要保障。

2、品德高尚的人,往往胸懷寬廣、豁達樂觀。因為他們考慮自己少,患得患失的情緒也比較少,而這種積極的情緒很有助於事業的成功。3、樂於助人的人容易有成就感,因為他們從幫助別人得到的回報中,也獲得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這種成就感是人生努力的重要推進劑。像馬弘毅那樣,真正教會孩子如何做人,並非是捨近求遠的成才之道,而是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馬宇歌的情況後來如何呢?

有心的家長不妨到網上去搜搜這個學生的名字,看看有關她的一系列特別是最近的成長實況介紹,結果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頓然有悟的。網上只有乙個人叫"馬宇歌",沒有重名者,非常好找。建議同時也搜搜"馬弘毅",順便了解一下他的系統教育思想。

千萬不要忽視馬弘毅的德育教育,他裡面不含一絲當前種種時髦的腐敗性的政治說教成份。可以說,馬弘毅創造了我們時代家庭教育,情商培養不次於智商培養的最成功案例,且資料完整,親切感人如在身旁。他的教育理念跨越了意識形態的愚昧藩籬,遠離開任何害人的政治偏見,顯得很平實、很可靠、很偉大、很成功、很難得、很有生命力。

三、促孩子素質全面發展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生長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土壤、陽光、和養料。實施素質教

育,要求學校、社會、家庭都應依據教育方針,全面培養青少年一代,促使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我們正處於21世紀,孩子們面對的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機遇和挑戰,他們不但需要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健全的人格,更健壯的體魄。更積極的創新精神和更強的實踐能力。而這一切,需要從小就加以培養。

張弛,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中國籍博士生,年僅22歲。他的成長和培養,是普通人可望且可及的。他的父親張明山談到對兒子的家庭教育時,一連說了幾個"要"和"不要":

"在學習之前,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慾,一定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推給學校就不管了。要配合培養,不要讓孩子一味依賴父母的指導,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因此。

他在實踐中注重了以下幾點:1、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2、孩子學習情感的培養;3、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及愛心的培養;4、獨立意識的培養;5、與孩子平等溝通、"面與面"的交流6、對孩子實行積極暗示;7、適時適度誇獎和欣賞孩子,8、培養自信;培養孩子勞動意識、吃苦精神、刻苦學習;9、培養和提高綜合素質;10、家校實施教育一致。該家庭的實踐經驗和結果證明了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丹尼爾·戈爾曼的一句話"人的成功,智商指數只佔20%,而情商等因素佔80%"

四、還自由和空間給孩子

孩子在身心發育的過程中,有著廣泛的興趣和求知慾。這些是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要保護這種求知慾並培養其創造力。就需要給孩子乙個自由探索和選擇的空間。

教育家認為,對孩子行為的不當干預,不僅會束縛孩子的求知慾,而且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對他的智力發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響。

一位成功的家長說得好,如果你想把孩子培養成參天大樹,而不是小小的盆景,那就把他放到廣闊的天地裡去。

(一)給孩子自由,讓孩子獨立

台灣漫畫家蔡志忠,他的家庭教育觀念頗具特色。"我讓他自由"這是蔡志忠父親的"家教之道"他15歲那年,要去台北畫漫畫,父親只是一句"那就去吧"將蔡志忠終身前途的大事就決定了。當別人問他怎麼放心兒子棄學離家時,他說:

"對兒子的行為其實一直都很注意,知道他的興趣和天分,所以,我給他自由。"蔡志忠父親言行,促進了孩子獨立個性的發展,有助於孩子形成積極自信的性格。試看眾多孩子到了入大學時,還要父母陪同,甚至鋪床疊被,也要父母代勞,家教優劣的差異,豈不明顯可見?

(二)創設寬鬆的家庭氛圍

英國歷史學家弗勞德說:"一棵樹如果要結出果實,必須先在土壤裡扎下根。同樣乙個人也需要學會依靠自己,學會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捨,不等待命運的饋贈。

只有在這樣的基礎,才可能做出任何知識上的成就。"著名作家石灣,她認為:子女成才關鍵在自己。

在培養女兒的過程中,她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培養女兒的自立、自尊意識上,把女兒當作朋友來看待,在同等地位上與女兒討論交流生活中的難題和選

擇,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味的要孩子順從自己的想法。正是這種"詩外"的功夫營造了寬鬆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在許多時候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自尊和支援,從而堅定了對自己選擇的自信,在生活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三)讓孩子做自己願意做的事

心理學表明,興趣是我們從事某種活動的原動力。興趣能對我們從事的活動起支援、推動和促進的作用。在實際生活中。

我們也能體會到,只要孩子感興趣的事,他就一定會自覺自願地去學習鑽研,並能創造性的把它做好。興趣能激發孩子內心潛在的熱情,豐富他們生活,使他們對世界、對明天抱有無限美好的希望。許多孩子借助個人愛好在不同領域中取得了優秀成績,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從而建起很強的自信心,為他們以後的成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五、送智慧型和耐心給孩子

每乙個孩子都有與別人不同的的天賦、興趣和個性,人類的多種能力中,他總有一種或幾種較強,也會有一種或幾種較弱。只有根據孩子的特點,揚長避短。因材施教,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與學校、社會教育相比,其長處是能施以"個別的",而不是"一般的"教育,但這種教育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型,需要細心了解孩子,認識孩子,發現其特長和特短,根據孩子的個性和興趣愛好特點進行循序漸進的教育,許多家長正是堅持因人而異,因

材施教,結果使孩子走上了成才之路。

六、造快樂和自信給孩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離異家庭逐漸增多,單親家庭的教育無疑比正常家庭有著更大的難度。因為家庭的破裂往往會給孩子尚未成熟的心靈帶來程度不同的衝擊和傷害。但是,這樣的家庭中也有許多孩子得到了健康的成長。

這靠的是父(母)非凡的理性、克制和對孩子的愛。他(她)把痛苦和難堪留給了自己,努力把更多的快樂和自信送給孩子,給孩子乙個堅強的精神支撐和正常的生活空間,使孩子的智力和情感都得到了正常的發展。

2023年的南京市"十佳家長"陸劍瑾,她的家教就是乙個值得單親家庭進行成功家教學習的例子。家庭的破裂給4歲兒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一塊不易抹去的陰影。在兒子幼稚的臉上流露出與他年齡不相稱的沉默和憂鬱。

於是,她下定決心轉變兒子,使兒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充滿信心的學習和生活。她首先從轉變自己開始,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收起了脆弱和悲傷,只讓兒子感受到燦爛的笑臉和鼓勵的目光。針對孩子在校情況,和老師一起及時對孩子鼓勵,及時糾正孩子的性格缺陷,讓孩子多多參與各項活動,孩子在活動中得到了肯定,贏得了自信(我不比其他小朋友差),得到了勝利的喜悅的成功,她成功了。

陸劍瑾家教成功的事實告訴每乙個單親家庭:當家庭解體的事實到來時,大人不管有何種感受,都不能忘記做父母的責任,要幫助孩子盡快從不幸的陰影中走出來,要以良好的心態去感染、教育孩子,使他能夠自信地生活、學習,去燦爛的迎接明天。

家庭教育如何取得成功,不能靠簡單的模仿,因為我們的孩子不是一台機器,他們來自不同的生長環境,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性格、興趣、愛好,又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在不同層次、有著不同素質、具有不同條件的家長,要因地制宜、因才(子女)施教,這樣,我們的家庭教育才不至於走彎路,才不會出現了追悔莫急的偏差與失誤,才能夠令我們的家庭教育走向成功。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

讓孩子 回 到我們的身邊 利民二中王建國 一 深入調查,了解個案情況 造成留守兒童的原因,錯綜複雜 有父母一方 或雙方 在外打工的,有父母離異或父母一方 或雙方 去世後跟白髮蒼蒼的爺爺 奶奶一起生活的?我9.1班就有乙個典型,苑嘉賓九年級上學期併班時分至我班。進班一段時間後,發現該生性格倔強,歪點子...

未來教育專案專題課程《21世紀課堂評價》測試

你今次考試的得分為 100分 本測驗總分 100分考試時間 120分鐘考試剩餘次數 0次 測驗描述 結業測試 一 單選題 1 在為乙個學習單元或專案開發評價時,需要明確許多因素。選出不屬於評價開發中的關鍵因素的一項。10分 a.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 b.為學生的成功設計活動 c.評價21世紀技能 d....

美國改革教育制度定義21世紀學生所需技能

四 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力 在如今的工作中,情商 eq 和智商 iq 對於成功已經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洛克希德 馬丁公司前首席執行官諾曼 奧古斯丁表示 如今大部分的發明創造都涉及到大規模的團隊成員。我們必須強調溝通技能,強調團隊精神以及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相處的能力。舊的教育體制難適應全球經濟新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