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心理諮詢案例 青少年

2022-12-18 13:24:06 字數 2989 閱讀 3048

案例9疾病分類:人格障礙(抑鬱傾向人格障礙)1常見問題分類:自我成長問題;學校心理問題**方法分類:認知**;行為**

**師:樊富珉1

案例出處:樊富珉,大學生心理諮詢案例集,1994,清華大學出版社,p193-1961

姓名:小林教育程度:大學四年級

性別:男

社會經濟地位:家境一般

年齡:221婚姻狀況:未婚1

外在表現:緊張、羞怯、言語低、敏感1

表現出的問題:

自己情緒變化很大,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幹什麼都還可以,壞的時候幹什麼都沒有意思,就像不是我自己,不能控制。比如,今天早晨起來就很難受,想到「自己存在有什麼必要?」壓抑、恐怖、厭學等一些說不清楚的莫名奇妙的感覺常常襲擾著我,這種感覺在中學時也有過,上大學後感到越來越嚴重,致使聽課安不下心,作業懶得完成,幾門功課不及格,學位是拿不到了。

近來情緒特別不好,有時心裡空蕩蕩的,有時又亂轟轟的。畢業後能幹什麼?經商?

自己拿得起來嗎?學點手藝掙錢?自己又有多大能力?

就是這樣,想乙個問題,幹一件事情,總是猶猶豫豫,問號太多,拿不定主意,而且沒有堅持下去把一件事搞完的信心。一想到快畢業了,看著同學都忙忙碌碌、躍躍欲試地搞畢業前的工作,而我卻六神無主。

既往生活史與當前生活情景

來詢者屬內傾性格,從小就是在挫折中長大的。父親是個很有才氣的知識分子,母親是工人。平時母親對父親總是吵鬧不休,一家之主的父親沒有家庭地位。

來詢者的童年正值「文革」期間,作為知識分子的父親更沒有社會地位,直至今日家庭經濟收入仍偏低,這些都是母親數落父親的內容。母親對來詢者也動輒打罵、訓斥責備,說他和爸爸一樣是個呆子。他在學齡前就膽小、害怕、深怕被別人欺侮。

上學後認識到這是社會和周圍的人對自己家庭較低的評價的結果。別人說父親窩囊,母親是個母老虎。在這種社會與家庭環境中,來詢者形成自卑、壓抑的性格。

心理社會發展歷史

促使因素:情緒障礙影響學習、生活先前因素:家庭教育不當社會文化因素:生存壓力過大

既往健康狀況與**史

無異常疾病史

專家分析、評估與**過程

張某的抑鬱傾向人格障礙是從童年時代的家庭成員關係、社會對家庭評價的覺察開始的,由此形成怯懦、自卑、畏縮、抑鬱等人格特徵。當其察覺自己消極的人格特徵時,心情日益沉重,又苦於無法改變,致使心理障礙日益嚴重,達到了懷疑自己存在的必要性的程度。**目標:

協助本訪者達到自我認識和自我成長

**步驟:處理不良情緒,通過辯論改變其不正確的認知和行為。**手段:認知**;行為****過程:

(一)來詢者的情緒處於極度自卑、抑鬱、焦慮的情況下,可服用適量抗抑鬱藥「多慮平」。(二)需制定心理諮詢目標及計畫

第一階段,約兩周,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諮詢員盡可能使來詢者談出不愉快的事情,渲洩壓抑的情緒。對於內傾性格的人來說,這一階段渲洩得越徹底越好,這不僅可以使來詢者體驗到久未獲到的輕鬆感,也可以使諮詢員從中找出來詢者情緒和認知問題的癥結。

在來詢者情緒好轉,並同諮詢者建立信任、合作、夥伴的關係基礎上,開始第二階段的諮詢。此階段主要同來詢者一起設計認知作業和真實的檢驗,從而逐步幫助來詢者識別自發行為和錯誤認識。比如,對自尊心的認識,來詢者的學習成績不好,他不尋找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卻為丟了面子、為傷了自尊心而憂鬱。

學習上屢遭失敗後,就與同學下棋、玩牌,想以此嬴得自尊心,但棋勝將軍並非總是自己。此時想以兒時簡單易行的打架方式出氣,卻又因懦弱膽小,害怕打不贏而告終,結果也保護不了自尊心。諮詢者又幫助來詢者分析了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

第乙個原因,是缺少大學生認知活動的質的變化過程。大學與中小學的學習模式有許多不同,尤其是學習動機方面應有著質的飛躍和發展。學生在中小學時,學習一般比較被動,其動力往往來自成績高低的反饋機制,以及由此產生的家長、老師獎懲態度的條件反射。

而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則比較複雜,並逐步向高層次發展,他們面對所學的專業,所關注的是未來的事業、科研、以及社會的發展、個人的充實完善。這種學習動機往往建立在社會需要的基礎上。因此建議來詢者逐步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事業抱負。

接著,分析第二個原因,這是幼時長期形成的膽小、自卑的性格及消極情緒。隨著年齡、閱歷、能力的增長,思維活躍了,自知怯懦膽小的性格阻礙著自己的發展和成熟,很想摒棄它,但苦於抓不住本質問題,找不到辦法,導致對身邊所發生的日新月異的事物在認知態度上的不確定,從而情緒不穩定。比如,對自尊心的認識沒有建立在自強自信的,潛在於內心的還是處處不如別人的比較固定的思維模式。

因此,對自身的能力認識,對學習成績的認識;以致對畢業分配和將來工作的認識等一系列與切身利益有關的問題認識方面出現偏差。

在來詢者認同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幫助來詢者有意識地克服自卑感,完成自強自信大膽實踐的真實性檢驗作業。把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列出來,根據自己的能力做幾件力所能及的事,以便取得成功而增強自信心。比如,來詢者的鑽研和動手能力強,正好能在畢業設計中發揮作用並予以施展,從中得以自我滿足和肯定。

加之諮詢者的不斷支援和鼓勵(因為過去很少有人支援和鼓勵他)。再比如,在人際交往中,來詢者感到不自然,覺得自己比別人低一等,諮詢者引導他不要整體與人比,而是分析著從某一方面比,從中做到揚長補短,使之學會或拓寬心理應對技術。

在兩個月的認知和行為矯正綜合諮詢中,配合「多慮平」抗抑鬱藥,來詢者的精神面貌有較大的改觀,情緒趨於穩定,不悅心情產生的頻率降低,時間間隔逐漸拉長,並能比以前大膽和更多的參與集體組織的各種文體活動。在諮詢中,來詢者始終是積極配合的,態度是誠懇的,並有改變自己現狀的願望。第三階段為終止期,此時一方面注意來詢者對諮詢者的依賴心理和離別焦慮,另一方面要警惕由於來詢者取得滿意的效果,而擴大和延伸諮詢目標,尤其是人格問題。

我們提示:對他的人格已經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心理分析,只要不妨礙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就不必刻意非把自己改變得面目全非,這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專家點評或綜述

諮詢員在取得張某信任後,先使其痛快地渲洩,並適量的藥物**,然後採用領悟與行為**,使其找到自尊心受害的真實原因,領悟看問題的正確角度與方法;通過揚長避短的實踐,以獲得積極反饋,增強信心,戰勝自卑。

從張某的情緒變化及與人交往、參加集體活動的態度方面變化,看到了諮詢效果。

這裡要特別注意諮詢員在諮詢工作麼在階段所確立的目標:防止張某對諮詢員的依賴心理和產生離別焦慮;又要防止其由於取得滿意效果而擴大和延伸諮詢目標。因為人格障礙的消除需乙個較長的過程。

心理諮詢案例報告

書寫要求與規範 建議與 建議的背景 心理諮詢業日常工作的需要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的需要 心理診斷問題分類或概念化的需要 當前的情況 心理問題分類國內外學者未取得一致意見,可能與精神障礙診斷與分類系統的規範 成熟 影響有關。精神障礙診斷與分類系統 目前精神障礙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症狀表現。但這種診...

心理諮詢案例二

一 一般資料 姜xx,男,26歲,初中文化,某監獄服刑人員,有兩次前科,2004年因盜竊罪被判5年。無重大軀體疾病歷史。母親在其16歲時自殺身亡 因父親有外遇 父親是做生意的,在今年元旦也因病去世。家中有妻子和孩子,孩子將要上小學。從小家教較嚴,但母親去世後由於恨父親有外遇一直不理睬,與社會閒雜人員...

小學生心理諮詢案例

班上頻頻發生失物疑案,同學們的學習用品和零用錢經常不翼而飛,究竟被誰在暗中拿走了?花季小女孩為何以偷拿別人的東西為樂?是物質需要得不到滿足,還是扭曲心理作怪?讓我們一起來經歷一段走過心靈陰霾的心旅歷程 案例 基本情況 心心,女,11歲,小學四年級學生,家庭情況 1 家庭條件非常好,物質方面的需要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