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寶寶既規則又自由的好習慣

2022-12-16 18:51:04 字數 3868 閱讀 6247

乙個小案例

有個三歲的男孩兒是家中的老二,爸爸媽媽從國外剛回來,在語言發展上能很清楚地叫出「爸爸媽媽」,用語言表達其他事物還不行,但是他的動作發展與別的孩子差別很大。他總是用玩具砸別人或地面,在幼兒園砸了其他孩子,有的孩子比較老實,也就沒有引起事端;有的孩子不願意,就還手抓了他的臉,留下紅印幾道。他在班裡從來不坐凳子,而是站椅子、坐桌子,給她媽媽反映的時候,媽媽說孩子在家裡還爬電視機,所以專門買沒有輻射的電視機。

老師說幼兒園裡的電視機可不是防輻射的,媽媽說沒有關係,讓孩子自由發展有利於培養他的個性和創造性。父母的觀念給孩子的入園適應帶來很大障礙,也給教師出了難題。孩子規則與自由意識的年齡發展特點

從兒童心理發育和自然成長過程來說,孩子天生崇尚「自由」,「規則」是後天的培養教育才建立起來的。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乙個人的個性是由三部分組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可以看成是代表個性中原始的、基本的、本能的衝動這一面,人出生時即具有,它的司法系統遵循自由和快樂原則;「自我」代表個性朝向客觀的一面,人出生後與環境漸漸接觸才產生,它試圖把本能的願望與實際的可能加以結合,其司法系統比較遵循現實;「超我」代表人類道德方面,這一發展出現於父母、老師或其他**將社會的規則、價值和標準傳遞給兒童,它遵循的司法系統是良心。

新來人世的嬰兒只有乙個強大的「本我」,這個「本我」不知道是非善惡,不能區分現實世界的可能性與不可能性,無法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是絕對的自由意志實踐者,具有巨大的心理能量,力求突破一些規則實現自己的願望;可是,要使孩子成為被社會和他人所接受的原則,孩子就必須對「本我」有所控制,逐漸建立起「自我」和「超我」,這樣他才能成為乙個心理發育健康、與他人相處和諧的人。尤其是孩子三歲上了幼兒園以後,開始過集體生活,就要遵循集體的遊戲規則,對「自我」的自由自在有所約束,這樣才能與集體共處,孩子的各種規則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才能建立起來.

孩子上了大班以後,面臨著幼小銜接的發展任務,在**的幫助和教育下,他們的「規則」發育就越來越全面,為適應小學生活做好心理上的準備。至於孩子長大成為公民,就該肩負社會責任、履行國家法律了。規則與自由的平衡對孩子的發展意義★ 「自由過度」導致孩子任性

嬰幼兒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特點,主要是從自己的需要出發,與外界發生各種關係。如果一切都順應他的本性,他就學不會與人打交道的禮儀常識和規則,導致為所欲為的傾向。孩子長大後產生的許多不良行為習慣,如好動、不服管教、攻擊性強都與父母過度順應孩子的自由需要有關。

曾經見過一位母親過度尊重孩子的自由,她帶著自己兩歲的孩子去串門,一到朋友家裡,孩子就開始拽她的頭髮,把她出門前整齊的髮型拽得一塌糊塗,但是她依舊不對孩子說「不」。現在孩子已經五歲了,由於缺乏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大人和老師的勸告充耳不聞,在動作發展水平提高的同時,常常會製造出來一些「危險」和「事端」,成了帶起來特別費勁的淘氣孩子。可見,讓孩

子自由過度,實際上就是放任縱容,對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和責任心是不利的,使孩子「長」不出個性卻「長」出任性。

★ 「規則過度」導致孩子缺乏個性。

有的父母教育觀念走向另乙個極端,他們認為聽話的孩子讓父母省心,很少惹出麻煩事兒來,養個小孩兒像乙個小大人似的規規矩矩,是做父母的頗為得意的一件事。這種觀念多表現在控制慾望比較強的父母身上。這類父母口頭上也承認應該尊重孩子的願望,但是這種尊重是因為孩子的願望正好與他的要求一致,如果孩子的願望與他的要求不一致,則會強迫孩子服從大人,並且認為這是管教嚴格、不驕慣孩子的表現。

長期生活在這種控制氛圍中的孩子,做事和思維的依賴性比較強,動輒請求大人的幫助,害怕嘗試新事物,遇到挫折常常惶恐不安,而且調整情緒變化的靈活性比較弱,長久下去,孩子的探索與創新意識也比較薄弱。培養孩子既規則又自由的教育策略

沒有規則的自由是放任,沒有自由的規則是遏制,都是家庭教育不得法的表現,理想的狀況是把握好規則與自由的張力,讓孩子在規則中自由成長,這樣的孩子既有責任心,又有開拓性。(一)自然後果和人為後果教育法1.自然後果教育法

孩子經過親身實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將導致什麼樣的結果,並體驗適度的不快和痛苦,規則意識才由此建立起來,這叫「自然後果法」。自然後果法要求父母不能包辦代替孩子承擔行為責任,把孩子罩在乙個絕對安全的保護傘下;也不是說父母就撒手不管,讓孩子自作自受。對孩子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先承擔行為後果,再說服教育。

如果孩子的行為將導致長遠後果,近期不容易看出結果,則不宜用「自然後果法」。2.人為後果教育法

很多情境不能運用自然後果法,例如孩子橫穿馬路,不遵守交通規則,其後果相當危險,這樣,使用人為後果法就是大量而經常的了,它與有意懲罰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區別:

★ 人為後果從錯誤行為中延伸出來,有意懲罰與錯誤行為不直接相關。乙個小孩子喜歡坐在低矮的露台上邊玩邊往樓下看,雖然有欄杆,但看著還是很危險。媽媽給他設定了人為後果:

要麼在地板上玩,要麼下樓到院子裡玩,這兩個規則要求都與孩子的錯誤行為直接有關。有意懲罰則是打屁股、罰站等與錯誤行為沒有直接關聯的方式,反而讓「屁股」和「腿」成了替罪羊,這是從「負面教訓」了孩子,孩子從中只明白乙個道理,如果做某件事情,屁股會受罪;為了保護屁股,以後不要做那件事。人為後果則是「正面教育」孩子,孩子懂得兩個道理:

做某件事情是不符合規則的,應該怎樣做才是符合規則的。

★ 人為後果關注的是現在,有意懲罰關注的是過去。有一次,媽媽帶樂樂到穎穎家裡玩,已經很晚了,該睡覺了,樂樂還不願意走,最後媽媽強行把樂樂抱回家了。第二天,樂樂提出還要到穎穎家裡玩,有意懲罰的教育方式就是你昨天表現得不好,今天不帶你去了,人為後果的教育方式則是提前預防,約法三章,媽媽說走的時候得走,不能像昨天一樣又哭又鬧地不走。

可見,有意懲罰具有報復性,人為後果則具有建設性。

★ 人為後果的態度是溫和而堅定,有意懲罰的態度是厭煩和粗暴。使用人為後果的父母比較冷靜和理性,規則底限不動搖,但是對孩子的說話嗓門不大,語速不急;有意懲罰則表現出不耐煩、生氣甚至怒氣衝天或粗暴無禮,但是效果並不見得好。二)設計選擇許可權的親子互動法

讓孩子既遵守規則又放鬆自由,父母可以從改變說話方式做起,讓孩子學會「做選擇題」,訓練有素的「超級孩子」也將學會參與設計「選項」,並從中提高自己的自由能力。

大多數孩子都喜歡玩**,但是當大人需要接打**的時候,孩子的遊戲就具有干擾性了。當你正在接聽乙個**的時候,孩子一會兒要摁鍵,一會兒拽你的衣服,一會兒製造出各種噪音,你會怎麼辦呢?

習慣於批評和懲罰方式的父母要麼把孩子訓斥一頓,或者「啪」一下打在孩子摁鍵的小手上,後果將變得更加糟糕,「兩敗俱傷」——孩子哭了,你生氣了,**也不願意打了。

尊重孩子自由的媽媽將出這樣一道選擇題:「媽媽打**的時候,你可以做兩件事,要麼安靜地呆在這個房間自己玩,要麼到另乙個房間,要麼等媽媽打完**你再打,你要選擇哪個?」如果孩子選擇前者,卻仍然打擾你打**,你就請對方暫等一會兒,把孩子抱到另乙個房間,他不願意也不行。

這樣他就明白,要享受與你呆在一起的自由,就得尊重你打**的自由。

設計選擇許可權的親子互動法有利於兼顧孩子的自由精神和規則意識,因為選項中包含了孩子除了不能做某事以外,可以做的很多事情,暗示了孩子可以享受的自由很多,但是又不侵犯別人的自由。而直接命令孩子做其中一件事是比較武斷的,孩子可能恰恰不願意做那一件事,他提出要看電視、吃東西、玩某個玩具,從而豐富了選項內容,你給了他自由,自己也能自由打**了,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

父母設計選擇的教育方式使自由民主與堅定規則有機結合起來,孩子學會選擇則是自由精神和遵守規則的有機結合。長期與孩子這麼打交道,孩子的合作性和自主性都能得到較好的發展,你的教育形象也會更加民主和文明。溫馨提示本案例

縱然尊重孩子的自由是培養個性和創造意識的前提,但是這裡的「自由」是有規則的自由,而不是漫無邊際的自由。自由的界限太寬泛了,影響了別人的自由,別人就會反對你的自由,不但讓孩子變得不自由,而且還有其他一些不良影響。本例中的孩子把玩具「砸」向同伴,並不是要故意傷害別人,或許是要探索物體的「拋物線」特性,但是卻侵犯了別人享受安全和安寧的自由,於是有的孩子就會還手,他就不可能再「自由」下去了,而且還失去同伴的信任和「人緣」。

有乙個四歲多的孩子,在幼兒園裡沒有小朋友跟他玩,老師故意「拉攏」其他小朋友跟他玩也不行,主要原因就是這個孩子太自由了,太有「創新思維」了,他時而不時就會在同伴身上搞一些「發明」和「創造」,使別人感到不安全和不舒服。假如自由可以造就出天才,卻是如此孤獨的天才,那麼孩子未來的成功和幸福也是難以保證的。

寶寶智力培養

寶寶計畫 怎樣培養寶寶聰明靈力 2010 10 29 11 10 18 並不是隨意補充某些營養元素,就可幫助寶寶發育。必須以嚴謹的科學依據為前提,新增符合權威機構標準水平dha ara和膽鹼,才能真正幫助寶寶智力 視力和記憶力的發育,讓寶寶領先每一步。視力視覺,是感覺活動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們常說 眼...

顛覆寶寶健康的規則

常規四 孩子身體不適時趕快找藥吃 打破理由 你本意是想讓孩子感覺好受一些,但吃藥往往不是乙個最好的辦法。比如,吃一些常見的感冒藥,它的作用只能是暫時減緩病症,並不能縮短孩子的患病期,也不能減輕病情。還有抑制嘔吐和腹瀉的一些常用藥物,它擾亂了身體自身消除細菌或病毒的防衛系統。另外,是藥三分毒,很多藥物...

怎樣給寶寶講故事

說到講故事的技巧,很多爸爸媽媽都不屑一顧,其實不然,像講故事這種被爸媽認為是簡單的事情裡,其實是有著很多學問的。孩子天然和故事有著不解之緣,他們的童年,常常因為五彩斑斕的故事而充滿幸福的回憶,他們的智力和情感,也常常因為積極健康的故事得到更好的發展,一 給寶寶講故事,爸爸媽媽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