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預防措施 曹麗麗

2022-12-16 03:18:01 字數 3131 閱讀 5112

一、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定義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簡稱crbsi):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小時內的患者出現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並伴有發熱(>38℃)、寒顫或低血壓等感染表現,除血管導管外沒有其他明確的感染源.實驗室微生物學檢查顯示:

外周靜脈血培養細菌或真菌陽性;或者從導管段和外周血培養出相同種類、相同藥敏結果的致病菌。二、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診斷標準臨床診斷標準(符合下列情況之一)1、靜脈穿刺部位有膿液或滲出物排出或有瀰漫性紅斑。

2、沿導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現疼痛性紅斑(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經血管介入性操作,發燒≥38℃,寒戰或低血壓,無其他原因可解釋。

crbsi的診斷標準

1.實驗室(保留導管)

一般情況取兩份血,一套來自外周靜脈,另一套來自導管內,兩份血源的採血時間應接近且同時送檢。

2.實驗室(不保留導管)

從獨立的外周靜脈採兩套血,同時在無菌狀態下取出導管,剪下導管尖端5cm或近心端,一併送細菌室培養。三、crbsi的監測

1.觀察插管處區域性情況及患者的病情2.及時正確取樣與送檢

3.填寫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及相關**4.積極救治病人

5.分析感染的病原菌,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與控制措施6.總結經驗

四、crbsi預防措施(一)管理要求。

1.醫療機構應當健全規章制度,制定並落實預防與控制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工作規範和操作規程,明確相關部門和人員職責。

2.醫務人員應當接受關於血管內導管的正確置管、維護和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的培訓和教育,熟練掌握相關操作規程。

3.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靜脈置管專業**隊伍,提高對靜脈置管患者的專業護理質量。

4.醫務人員應當評估患者發生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危險因素,實施預防和控制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醫療機構應當逐步開展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目標性監測,持續改進,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crbsi預防與控制原則

避免不必要的導管插入,除非有醫學指徵

導管插入和護理要保持高水平無菌狀態盡可能限制導管留置時間

---- who

(三)感染預防要點。1.穿刺操作時採用最大無菌屏障1)帽子--需蓋住所有頭髮2)口罩--需緊密蓋住口鼻3)無菌隔離衣

4)病人必須被一件大的無菌罩從頭到腳覆蓋並只留乙個小小的開口給導管放置

5)當無法確認嚴格遵從無菌技術時,例如導管是在緊急情況下置入,必須盡快更換導管而且不可超過48小時。2.嚴格**消毒

1)插管或更換覆料前使用2%的洗必泰進行**消毒較10%的絡合碘或70%的酒精相比血液感染率更低。

2)在置管和更換覆料前不要在**上使用有機溶劑(如丙酮、乙醚)。

3.手衛生和無菌術

1)置管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等醫療用品和各種敷料必須達到滅菌水平。

2)操作者在穿刺前應行手消毒,並堅持正確的無菌技術。使用了消毒措施後不要再進行置管部位的觸診。

3)插管、維護以及拔除導管過程中應盡量採用不接觸技術,戴乾淨或無菌手套對職業安全和血源性病原體的管理是必須的。4.堅持無菌操作

1)嚴格保證輸注液體的無菌。

2)保持導管連線埠的清潔,注射藥物前,應當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劑進行消毒,待幹後方可注射藥物。如有血跡等汙染時,應當立即更換。

3)導管末端連線的肝素帽保護不當而被汙染,或連線輸液器時消毒不嚴、不徹底,均可將細菌帶入管腔而引起感染。導管接頭被認為是汙染導管內面的起始部位。

4)護理人員在接上注射針頭前,必須以酒精棉球來回擦拭肝素帽處約30秒。範圍包括肝素帽頂端及周邊,然後再連線輸液器,儘量減少輸液旁路的操作;輸液裝置每24小時更換一次,肝素帽3~5天更換一次。5)中心導管壓力監測裝置更換

盡可能使用一次性傳導裝置而非可重複使用的裝置;

一次性或可重複使用的換能器每96小時更換,同時更換系統其他部件(輸液管、連續沖洗裝置和沖洗液)。

5.導管部位覆料的選用

1)使用無菌紗布或無菌透明、半透明的覆料覆蓋置管部位。

2)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如果癒合良好則不需要使用覆料。

3)對於高熱、出汗較多,或區域性有出血或滲出的患者,則無菌紗布比透明或半透明的覆料更為合適。6.置管部位覆料的更換

1)應當定期更換置管穿刺點覆蓋的敷料。2)長期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患者,無菌紗布每2天更換一次,無菌透明敷料為1-2次/周更換一次。

3)當置管部位覆料變潮、鬆動、顯見的汙染或必需檢視置管部位時應當立即更換。4)隧道式或植入式中心靜脈導管一周更換不超過一次,直到置管部位癒合。

5)置管部位不使用抗菌軟膏(血液透析置管者除外),因會增加真菌和耐藥菌感染的風險。

6)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時,應當注意保護導管,不要把導管淋濕或浸入水中。如果採取了可降低微生物進入導管的防護措施,如導管和連線裝置用防水膜包裹則可進行淋浴。7給藥裝置的更換

1)在輸血、輸入血製品、脂肪乳劑後的24小時內或者停止輸液後,應當及時更換輸液管路。

2)用來輸入丙泊酚的輸液管每6-12小時更換一次。

3)無針接頭的更換

無針接頭至少應與給藥裝置同時更換,無針接頭更換頻率不應短於72小時,或根據生產廠家的建議更換,以減少感染風險。4)保持三通鎖閉的清潔

8.靜脈輸液液體的管理要求

1)含有脂質的液體(如三合一溶液)應在掛瓶後24小時內輸完。

2)對於單獨輸入的乳劑應於掛瓶後12小時內輸完。如果考慮到輸液量較大需要更多時間,那麼應該在24小時內輸完。3)血液和血液製品應在掛瓶後4小時內輸完。

9.特殊預防措施

1)在一般預防方法不能有效降低感染時使用:

2)抗生素導管的應用:

在icu、燒傷、新生兒病房感染率高於3.3/1000置管日,使用塗洗必泰/磺胺嘧啶銀或四環素/利福平的導管可以體現出經濟效益,而且被證實是減少crbsi的一項有效措施。

3)抗感染敷料應用:

使用導管大於2個月的患者,在採用感染控制策略後,若crbsi發病率仍無明顯降低,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綿敷料。4)抗菌藥物封管:

對於長期置管患者,雖然最大程度地遵循無菌技術,但仍有多次crbsi的發病史,可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溶液封管。5)預防血栓形成

導管內血栓形成是發生cvc-ri的重要危險因素,它可使血流中的菌落容易種植在導管壁上而導致相關**染。

中心靜脈置管後,應當用生理鹽水或肝素鹽水進行常規衝管,預防導管內血栓形成。置管期間要保持導管通暢,防止導管血栓形成,應盡量避免自中心靜脈導管採血和輸血,以免有較小的血凝塊沉積或粘附於導管腔內;輸液過程加強巡視,防止導管受壓、打折或輸液器與導管接頭脫開造成導管內回血凝固;

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預防控制措施

一 置管時 1.深靜脈置管時應遵守最大限度的無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應鋪大無菌單 2.操作人員應戴帽子 口罩。3.認真執行手消毒程式,戴無菌手套,插管過程中手套意外破損應立即更換 4.消毒程式 1 75 酒精自穿刺點環形消毒 消毒面積直徑15 20cm。2 使用吉爾碘從穿刺中心點環形消毒2遍,中間間隔...

血管內留置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控制措

一 插管時的預防控制措施 1 深靜脈置管時應遵守最大限度的無菌操作要求,插管部位應鋪大無菌單 2 操作人員應戴帽子 口罩 穿無菌隔離衣 3 認真執行手消毒程式,戴無菌手套,插管過程中受手套意外破損應立即更換 4 插管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技術 5 使用的醫療器械以及各種敷料必須達到滅菌水平,接觸病人...

19 6血透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診療流程圖

過去15年,醫學工作者為推動動靜脈瘻在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美國仍然有相當一部分終末期腎病 eskd 患者使用中心靜脈導管 cvc 進行透析。而導管相關血流感染 crbsi 是cvc血液透析患者最嚴重的併發症。本文就透析crbsi的診斷和管理整理了一張圖表,供大家參考學習。隨著c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