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德育的現實路徑 10月份

2022-12-12 22:09:06 字數 3401 閱讀 2362

——對提高學校德育水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思考

為落實***總書記「8·19」重要講話精神,把培養人的工作做得更好,學校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胡金波***總書記在「8·19」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工作,育人為先。

就學校教育而言,為落實好講話精神,把培養人的工作做得更好,就要堅持立德樹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小學德育要不斷豐富德育內容,創新德育方法,完善德育載體,打造德育特色,增強德育實效,提公升德育隊伍,拓寬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渠道,推動中國夢早日實現。

德育為先

我們常說:乙個人的優秀,歸根結底是人性的優秀;乙個民族的偉大,歸根結底是人性的偉大。而人性的優秀和偉大,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德性」的優秀和偉大,德育就是「指向人的德性培養的教育」。

正如《說文解字》中所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既是人類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德育為先是一條重要的教育原則。《左傳》上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立德居其首,是為人處事的至高境界,決定著乙個人發展的方向。

《大學》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強調教育的目的在於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垢納新,從而趨於善的終極。

堅持德育為先是一項基礎性的戰略任務。***強調,「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要求,著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提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指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樹立崇高理想和遠大志向,從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礎,學習才有動力,前進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這些要求具體地體現在《義務教育法》和《教育法》之中,即「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人奠定基礎」,「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人」。

育德為基

德育是開啟和實現人性中德性潛能的「通道」,而德性存在於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身的關係之中。因此,「德育為先」先在「育德為基」,其要義就是育關愛他人之德、關愛國家之德、關愛生態之德、關愛自己之德。

一是育關愛他人之德。雪萊曾說,「道德的最大的秘密就是愛」。《孟子·離婁(下)》中說:

「仁者,愛人」,就是去關愛別人、幫助別人、體恤別人,並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小學德育就是幫助學生成長為真正的助人者,成長為「通過幫助別人,來提公升自我人格境界的真英雄」,達到「默默地奉獻著自己,也漸漸地壯大著自己」的境界。

二是育關愛國家之德。強化愛國主義教育與民族精神的培植是中小學德育的首要任務。熱愛國家是與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和熱愛人民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從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東林志士「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都表現出一種強烈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意識。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中小學生認識到,個人的命運是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從而培養對國家的忠誠和民族文化的認同。

三是育關愛生態之德。生態文明是人類一切文明的基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就必須加強對中小學生生態道德的教育。首先,突出生態道德意識教育,使其逐步成為中小學生的一種內在素質和自覺要求。

其次,突出生態道德規範教育,引導中小學生尊重生命、尊重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再其次,突出生態道德素質教育,幫助中小學生形成保護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知識、道德能力與道德習慣,為將來更好地履行人類對自然和生命的道德義務與責任奠定基礎。

四是育關愛自己之德。道德是實現了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實現著的道德。道德自律能力是道德他律的基礎。

乙個關愛自己的人就是不斷提公升道德自律能力的人。中小學德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育學生不斷提公升道德自律能力,引導他們更高尚、更聰明、更富有。

融入為要

德育過程是知、情、意、行相統一的過程,是學生將德育要求不斷內化的過程,是學生在各種活動和交往中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物件是未成年人,必須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正確把握其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不均衡性和差異性、穩定性與可變性等特點,通過深化德育的融入、滲透,增強德育效果。

一要將德育融入教育教學之中。「學生」本意是學「生活」、學「生存」、學「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杜威強調,「道德目的應當普遍存在於一切教學之中,並在一切教學中居於主導地位——不論是什麼問題的教學。

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形成品德這句盡人皆知的話就成了偽善的託詞」。

二要將德育融入氛圍營造之中。古人云,「性相近,習相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愛因斯坦曾說,「人類最重要的努力,是在我們的行為中追求道德……只有道德的行為才能給生命以美和尊嚴」。

學校教育就是營造讓道德的行為給生命以美和尊嚴的氛圍,激勵學生下決心去「做乙個高尚的人、乙個純粹的人、乙個脫離低階趣味的人、乙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三要將德育融入榜樣示範之中。亞里斯多德認為,「道德是一種在行為中造成正確選擇的習慣,且這種習慣乃是一種合理的慾望」。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因此,教師及他人的示範是無法替代的力量。

四要將德育融入社會實踐之中。亞里斯多德把德分為兩種,「一種是智慧型的德,另一種是行為的德。前者是從學習中得來的,後者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德育不能「天橋把式,光說不練」。根據美國教育家克拉斯沃爾和布盧姆的研究,人的價值內化水平可以分為接受、反應、評價、組織、性格化等五級,而價值性格化的水平就是品德的形成。顯然,這個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反覆多次地展開,興趣、願望以及有意識的外部評價則是重要的推動力。

因此,中小學開展道德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是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契機。

五要將德育融入改革創新之中。創新德育目標,大力推進中小學德育體系建設,研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學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創新德育載體,通過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學校管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全過程。

創新隊伍建設,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工作的首位,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建立學校、社會、家庭為一體的德育網路,推動德育工作聯抓、品德培養聯做、主題活動聯辦、特殊群體聯幫、成長環境聯創、思想道德聯建,切實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德育工作事關重大,影響深遠;做好中小學德育工作時不我待,任重道遠。我們既要追求「人修駿德,天錫鴻禧」,更要嚮往「山川競秀,物我皆春」,為實現中國夢奠定良好的育人基礎。(原載2013-9-20《中國教育報 》,作者系江蘇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廳副廳長)

思考:落實德育工作你校開闢了哪些途徑?還應在哪些方面加強落實?

黃泥橋小學10月份德育實踐活動方案

一 指導思想 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各班及學校通過開展系列感恩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能牢記別人的幫助之恩,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主動幫助身邊的同學,主動幫助班級及學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過系列活動,能使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激父母的養育,感激老師的教誨...

10月份德育工作總結

十月份德育總結 回顧十月份德育工作,政教處以 中小學生守則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薛店鎮第一初級中學校規校紀 為基礎,以 養成教育 為抓手,切實把思想教育 品德教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使學生在行為習慣 衛生習慣等方面有了明顯改變,並通過系列主題活動,進一步更新觀念,開拓進取,不斷推動我校的德育工作...

小學9月份工作總結及10月份工作要點

3.認真檢查了各教室及功能室的漏雨情況,並進行了維修。4.及時對花草樹木進行了修剪 打藥 保證了花草樹木的美觀及健康成長。5.伙房正常而有秩序地開工。白旄鎮中心小學十月份計畫 教導處1.開展 走進新課程 檢閱課活動 2.開展新老師展示課活動 3.組織青年教師講座講座。4.部落格十月通報。5.組織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