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政策法

2022-12-02 16:21:06 字數 5011 閱讀 5234

1.糧食綜合生產能力p47

答: 是指一定時期的一定地區,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由各生產要素綜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穩定地達到一定產量的糧食產出能力。

2.農業產業化經營p57

答: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依靠各類從事農產品加工、銷售的龍頭企業和組織的帶動,將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經營組織形式和執行機制。

3. 訂單農業p61

答:是農業市場化的一種經營模式,也稱為合同農業或契約農業。它是指農業生產之前,農民與企業或中介組織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產銷合同,由此來確定雙方相應的權利和義務關係。

4. 黨在農村的基本經濟政策p67

答: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以勞動所得為主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制度。

5. 農業社會化服務p71

答:是包括專業經濟技術部門、鄉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其他方面為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所提供的服務。

6. 村提留p84

答: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按規定從農民生產收入中提取的用於村一級維持或擴大再生產、興辦公益事業和日常管理開支費用的總稱。村提留包括三項:公積金、公益金和管理費。

7. 農村稅費改革p74

答:就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於轉變**職能和建立公共財政是要求,對現行農業和農村領域的稅費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進一步規範農村分配制度,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理順國家、集體和農民之間的分配關係,帶動和促進其他農村改革和農村工作。

8. 科教興新戰略p114

答: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教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新疆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區各族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加速實現新疆的繁榮昌盛。

五、簡答

1.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p12---13

答:本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資訊化,加快建設現代化,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實施西部大開發,重點要做好的五項工作是:p15

答: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積極發展有特色的優勢產業;發展科技教育,培養和用好各類人才;國家要加大對西部的支援力度;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引導外資和國內資本參與西部開發。

3. 簡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p18

答: 調整和規範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係。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

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初次分配講究效率與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規範分配秩序,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

4. 簡述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內涵p37

答:第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是發展,而不是限制發展。

第二,可持續發展首先要防治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道路。

第三,可持續發展要形成良性迴圈,既要考慮當前發展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以犧牲後代人的利益為代價來謀求滿足當代人利益,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逐步走上良性迴圈的道路。

5.簡述國家對農業的支援和保護政策p44

答:第一,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投入。 第二,加大農村公共服務投入。

第三,增加對農民的直接補貼。 第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第五,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支援。

第六,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應遵循的原則p46

答:一要遵循市場導向的原則;

二要遵循依靠科技進步的原則;

三要遵循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的原則。

7. 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p46

答:一是調整農產品結構; 二是調整種養業結構;

三是調整農業布局結構;四是調整農村就業結構。

8. 教育和引導群眾搞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和措施是什麼?p49

答: 要求:要尊重農民的生產自主權,學會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用提供服務和示範引導的方法,帶領農民群眾進行結構調整。

措施:一是搞好市場資訊服務;二是抓好示範引導,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三是搞好銷售服務,保障農民增收;四是按照農民生產經營的需要,開展各項服務。

9. 簡述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好處p50---51

答:畜牧業是乙個覆蓋全疆,周期短、發展快、效益高的產業。它上聯種植業,下聯加工業,既能促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又能延伸到

二、三產業,實現多環節、多層次、多領域的增值增收。畜牧業的發展,還可以更多地吸納農村富裕勞動力,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可以更合理、更有序地配置農業資源,是農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10. 簡述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措施p57

答:一是開拓市場,負責農產品的收購和銷售,實現貿工農一體化的社會化生產;

二是向農民提供系列化的物資、生產和技術服務;

三是通過農產品基地建設,形成生產同一產品的大量專業戶,實現生產的專業化,進而走向社會化,取得生產的規模效益;

四是通過對農產品進行加工、轉化,增加產品的價值;

五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不受部門、地區和所有制的限制;

六是農業產業化的經營不需要改變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和土地承包關係。

11. 簡述基層組織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應發揮的作用p59---61

答: 一是要發揮組織作用; 二是要發揮帶動作用和協調作用;

三是要發揮好服務作用;四是要發揮推動作用。

12. 簡述如何加強對農民工就業管理服務工作p65

答: 要按照「政策引導、有序流動、加強管理、改善服務」的方針,全面做好農民工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的各項工作。

一是取消對農民工進城務工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二是切實解決拖欠和剋扣農民工工資問題。三是改善農民工的生產生活條件。

四是做好農民工的培訓工作。五是多渠道安排農民工子女就學。六是加強對農民工的管理。

13. 衡量農村稅費改革是否成功的標誌是什麼?p78

答:衡量農村稅費改革是否成功的標誌,就是看是否實現了「三個確保」。即:

確保農民負擔明顯減輕並在機制上不**;

確保農村基層政權組織的正常運轉;

確保農村義務教育必要經費的投入。

六、論述題

1.試論擴大基層民主應做好哪些基層性工作?p21

答題要點:

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開辦事制度,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對幹部實行民主監督。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群。

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

2. 試論完成自治區今後五年到2023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所採取的主要措施p34

答題要點:

主要預期目標:

全區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增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年均增長××,比2023年翻兩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880元。

採取的措施是: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堅定不移地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加快推進工業化程序;突出重點,加大力度,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繼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深化改革,為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進一步擴大開放,發展融合經濟;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高度關注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以人為本,推進科技興新和人才戰略。

3. 試論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p53---56

答題要點:

(一)突出重點,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和布局。

(二)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建立以自繁自育為主的良繁體系。

(三)大力發展飼草飼料業,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

(四)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加快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

(五)以區內國內市場需求為重點,搞好畜產品市場體系建設。

(六)強化疾病防治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七)正確處理畜牧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係。

(八)增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4. 試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措施p58---59

答題要點:

逐步實現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傳統加工工藝向採用先進適用技術轉變;推進農產品加工原料生產基地化,產供銷經營一體化,加工製品優質化,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優質、安全、方便、營養的農產品加工製品,鞏固城市消費市場,開拓農村、小城鎮和國際市場,不斷適應和滿足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業;進行適度規模經營;堅持發展和保護相結合;要加強巨集觀指導;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重點領域。

39、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

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種或者各自需要,經過承包方之間自願協商一致,將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

38、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是指在農村土地承包期內,承包方以轉包、轉讓、出租、入股、互換等方式將承包的土地的使用權轉移給第三方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經濟現象。

46、土地整理

是以工程技術手段及相應的政策措施,通過對土地利用環境的改善,對土地利用方式和占用現狀進行調整與治理,提高土地質量和利用效率的措施與手段。

56、怎樣解決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的糾紛?

當事人協商;村委會、鄉**調解;不願協商、調解或協商、調解不成的,可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45、耕地

是指人們經常進行耕耘並能夠種植、生長各種農作物的土地。

61、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好處有哪些?

畜牧業是乙個覆蓋全疆,周期短、發展快、效益高的產業。它上聯種植業,下聯加工業,既能促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又能延伸到

二、三產業,實現多環節、多層次、多領域的增值增收。畜牧業的發展,還可以更多地吸納農村富裕勞動力,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可以更合理、更有序地配置農業資源,是農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12、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的內容是什麼?

調整和規範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係。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初次分配講究效率與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規範分配秩序,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

歷年村官考試 《農村政策法規》要點四

43 我國城鄉二元社會經濟結構表現形式 體制的二元性 經濟的二元性 社會的二元性。44 就業制度的改革的措施 第一,要盡快實施有利於實現城鄉統籌的就業政策制度。第二,擴大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總量。第三,重視農民的非正規就業,引導其向正規就業轉化。第四,擴寬農村勞動力在鄉鎮企業和中小企業中的就業渠道。第五...

江西三支一扶考試農村知識之農業農村政策七

三支一扶考試網根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發布的考試公告來看,三支一扶考試內容有公共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等,三支一扶考試網整理為了輔助夥伴兒們備考,整理了一些專業知識複習資料,方便考生順利備考。四 圍繞增添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農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 總體部署,完善...

農村形勢政策教育總結

位於xx市區西南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37平方公里。轄29個自然村,28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委會 有6974戶,2626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23人。轄區內駐有華電國際鄒縣發電廠 兗礦集團唐村實業公司 山東電力建設一公司等國家大型企業。近年來,唐村鎮在市委 市 的正確領導下,以全面建設文明 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