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

2022-11-30 19:18:06 字數 3684 閱讀 5181

1 藤野先生

知識與技能

學會按要求篩選文字資訊,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過程與方法

1.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歸納其性格特徵。

2.明確文章雙線索寫法的作用,學習融情於敘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老師的崇敬之情以及表現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與民族自尊心。

重點1.明確文章的雙線索,對文章的主題進行多元化**。

2.歸納文章的語言風格,從語言中揣摩作者對人物的感情。

難點1.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歸納其性格特徵。

2.聯絡教材,領會作者棄醫從文的情感因素,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

快速閱讀法、質疑**法、歸納法。

藤野先生的相關資料、多**課件。

2課時恩師是讓人永遠懷念的。特別是當你獨處異國他鄉,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時候,卻有一位老師給你無私關愛和真誠鼓勵。那是永不墜落的寒夜星辰,永遠在人生的征途中溫暖地閃亮。

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初那個特殊年代裡感人至深又發人深省的往事。

魯迅(2023年~2023年),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2023年5月,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封建制度進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動的基石。

其主要作品有**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二心集》《華蓋集》等。

《藤野先生》這篇散文,2023年10月12日寫於廈門大學。它主要記敘了2023年夏末至2023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一段學習與思想經歷,重點回憶了與這段經歷有關的藤野先生。2023年3月,22歲的魯迅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離別祖國,到日本留學。

2023年8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想用醫學「救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為反壓迫、反侵略的鬥爭出力;還想以醫學作為宣傳新思想的工具,啟發人們對社會改革的信仰,達到改造國家的目的。但是現實的教育,使他終於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重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於是2023年秋便棄醫從文,離開仙台去東京,決定用文藝喚醒人民,使祖國富強起來。

魯迅在仙台醫專學習期間,結識了藤野先生,並建立了深摯的情誼。

1.學生默讀課文,疏通有關閱讀障礙。

2.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記敘的線索是什麼?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

(2)文章是按什麼順序來組織材料的,變換了幾個地點?

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來組織典型材料的。變換了三個地點:①「我」在東京;②「我」在仙台;③「我」離開仙台後。

1.文章開頭描寫的物件是什麼?

「清國留學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員。

2.對於這些清國留學生,「我」持什麼態度?哪些詞語表明了「我」的態度?

鄙視而又怒其不爭。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著重描寫了清國留學生的不男不女、不倫不類的醜惡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髮髻」,加上「油光可鑑」,生動形象地描繪與諷刺了清國留學生的奇特打扮。

3.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麼特點?

抓住了「盤著大辮子」的特點。

4.為什麼抓住這個特點?

因為在當時,有無辮子,可以反映出對清王朝的態度。

5.教師介紹當時關於辮子的知識:在清朝以前,我國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所以,頭髮終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歲舉行冠禮之後,把頭髮束在頭頂,上面加「冠」。

清人入主中原之後,強制推行清朝法式:將前額頭髮剃掉,後面留起辮子,當時有「留頭不留發,留髮不留頭」之說。

6.「清國留學生」辮子盤在頭頂,說明什麼?

留著辮子,不肯剪掉,說明他們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黨;而辮子盤在頭頂,又說明他們追求時髦,顯示自己贊成「維新」。一旦維新失敗,還可以把辮子放下來,表示自己是保皇派。總之,不倫不類、不土不洋,是首鼠兩端的兩面派表現。

7.魯迅為什麼厭惡和嘲諷「清國留學生」?

魯迅是抱著「科學救國」的目的去日本留學的,但是,這些「清國留學生」置國破家亡於不顧,白天逛公園,晚上學跳舞,打著「維新」的旗號,卻又忠君保皇,不學無術,所以魯迅厭惡他們。

8.這些段落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比喻、反語的巧妙使用。

9.比喻和反語修辭手法的作用是什麼?「無非」「實在」對表達句子意思有什麼作用?

比喻、反語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語言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這樣描寫「清國留學生」:「但花下……實在標緻極了。」

「實在」是「的確」的意思,「標緻」是「漂亮」的意思,用「實在」修飾「標緻」,說思想腐朽的清國留學生「的確漂亮」,這是反語,同時,還以「上野爛熳的櫻花」之美來反襯這群清國留學生之醜。而「東京也無非是這樣」,「無非」是「只不過」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東京「清國留學生」的汙濁生活的憎惡、失望和不滿,強有力地諷刺了這些頑固維護清王朝統治的「遺少」,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極端憎惡的感情。

這一部分內容,從側面反映了魯迅不願與清國留學生同流合汙的愛國主義思想,也為下文與藤野先生相識埋下伏筆。

10.這一部分並沒有寫藤野先生,是否離題?

不離題。這一部分交代離開東京的原因,引出與藤野先生的交往。

作者抱著求學的目的來到了日本東京,看到的卻是清國留學生汙濁的生活。帶著這種失望,作者離開了東京,來到了仙台。在仙台學醫期間,作者又有哪些遭遇呢?

作者的老師藤野先生又是怎樣乙個人呢?讓我們一起繼續走進課文,隨著作者一起趕往仙台。

1.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對「日暮裡」和「水戶」這兩個地點記得很清楚,這是為什麼?

「日暮裡」,觸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水戶」則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作者牢記不忘這兩處,表現了愛國的思想感情。

2.作者到仙台後,受到了哪些優待?

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

3.那麼作者對這一優待有什麼感受呢?請細心體會以下幾個句子:

(1)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

「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大概」有猜測、估計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與句末的「罷」合用,更加強了不敢肯定的語氣。「物以希為貴」從字面上看是仙台「還沒有中國學生」,魯迅當算第乙個,但這不是受優待的根本原因。

作者用「大概」一詞詼諧而含蓄地猜測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於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對中國留學生的友好之情。

(2)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

受到的優待是「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這段生活情況的描寫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誼,又隱約讓人感受到弱國國民的辛酸,這是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這段生活情況的描寫為下文寫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埋下了伏筆。

這段生活情況的描寫將作者在生活上的艱辛與東京「清國留學生」的醉生夢死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

「居然睡安穩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沒有想到的意思。該詞前面寫的內容是說明這個客店的居住條件差,蚊蟲多,晚上難以安睡,而作者採用了防護措施,竟出乎意料地睡得安穩,表達了作者對不好的生活環境並不在意,這種態度說明作者在生活上的樂觀精神,用「居然」一詞,還加強了整個句子的幽默感。

4.作者對這種種優待有什麼感受?

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包含著乙個弱國國民的辛酸,表現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5.見到藤野先生後,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徵來描寫藤野先生?這些描寫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麼品質?

寫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徵(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舉止(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聲調(緩慢而有頓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徵,將乙個正直的學者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然後作者又從先生大大小小的書和耳聞他的衣著方面來寫,表現了先生的嚴於治學和生活儉樸的崇高品德。

八年級語文第三單元教案

記 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 記物 寫景 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三 整體感讀。1 試讀。a 生初讀課文,圈出生字 生詞。b 師範讀課文,生輕聲跟讀,並補充。參差cenci寂寥j li o搖綴y o zhu 隸l 篁竹hu n zh 清冽q n li 為...

第一單元總結 八年級上

姓名班級 going to表 將來 肯定結構為 主語其他,意為 否定形式是在be am is are 後加 一般疑問句形式為主語動詞原形 其他?be going to結構與there be句型連用時,構成意為 將有 看見某人做某事 強調看到動作的全過程 see看見某人正在做某事 強調動作正在進行 s...

八年級語文下第一單元教學計畫

再塑生命 記敘文 學習作者身殘志不殘 頑強學習的精神和克服自身弱點 不斷前進的心理歷程。體會教師在人生 求知路上的引導作用。學習本文以人物學習過程為線索 選擇重點事例 運用多種手法表達抽象的心理感受的寫法。綜合性練習 收集關於母親 母愛的資料,寫一篇關於母愛的文章,要求運用典型的細節 敘述白描中融深...